大隐静脉因其易得、长度足够且较为匹配等特点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广泛使用的血管材料,然而静脉桥具有较高的再狭窄率,术后10年约50%的静脉桥血管发生狭窄或闭塞.造成静脉桥血管再狭窄的因素较多,如获取静脉血管时的操作损伤、缺血再灌注,早期血管内血栓形成,内膜细胞的增殖、血小板及白细胞的黏附及平滑肌细胞的增生等.静脉桥血管移植后剪切力的机械刺激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内壁,血流动力学导致桥血管扩张及其剪切应力对血管内膜细胞的损伤,促进内膜增殖启动静脉桥血管壁的重塑.本文从血流动力学的角度对血流剪切力在静脉桥血管再狭窄发生、进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柴守栋;顾承雄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随着对心血管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内皮功能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是构成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基础.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导致血管内皮依赖性异常、血小板聚集性增强、白细胞黏附于血管壁及平滑肌增生,甚至血管痉挛、血栓形成、斑块破裂.内皮功能障碍不仅与冠心病有明确关系,而且是冠心病患者未来心血管事件增加的一项独立预测指标.本文对内皮功能障碍与冠心病近年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马彩云;柳景华;王韶屏;吕媛;许振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继发性高血压是因有明确疾病影响而导致血压升高,其中肾上腺相关高血压具有隐蔽性、发病快及危害大的特点,对患者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库欣综合征(cushing syndrome,CS)是肾上腺相关高血压病因之一,原发性双侧肾上腺大结节样增生(primary bilateral macronodular adrenal hyperplasia,PBMAH)通常表现为肾上腺大结节和皮质醇分泌增多,但具体发病机制不清楚.2013年,Assie等首次在PBMAH患者中发现ARMC5基因突变,揭开了ARMC5与PBMAH的研究序幕.近期研究表明,ARMC5通过减少细胞凋亡形成肾上腺大结节,调控类固醇激素合成过程使皮质醇分泌增多.本文就抑癌基因ARMC5与肾上腺相关高血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重点阐述ARMC5与PBMAH的关系,以提高对此类疾病早期诊断的关注,为继发性高血压筛查提供新思路.
作者:匡泽民;王瑛;罗迪贤;王绿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大血管手术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期间,多种因素导致的血小板激活、血小板功能损伤、纤维蛋白溶解以及凝血因子的消耗等是术后出血量大,用血量多大主要原因.尤其是对于需要经历较长时间CPB运转,甚至需要经历深低温停循环(profound hypothermia circulatory arrest,PHCA)的大血管手术,术后凝血功能障碍是其非常常见的并发症.相比较于传统的血液保护措施,术中自体血小板分离(autologous plateletpheresis,APP)技术的优点是因可保留部分血小板及血浆不受CPB的影响,可在CPB结束后回输给患者以发挥止血功能而应用于心血管手术之中.本文即对APP技术在大血管手术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作者:赵嘉美;赵丽云;卿恩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近些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诊断技术的发展,心血管病已成为三大非传染疾病(NCD)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根据2015年发布的资料显示,心血管病死率的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疾病死亡率上升所致.如何早期对冠状动脉疾病,尤其是冠状动脉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识别并进行有效诊疗是一项重大的课题.活化的血小板是冠状动脉疾病的治疗靶点,影响着疾病的转归.近年,相关文献提示血小板形态与冠状动脉疾病严重程度存在明显相关性,本文特就该方面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刘连丰;周玉杰;刘宇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浓度(100IU/mL)弹力蛋白酶在低压力下,短时间腔内灌注制备兔腹主动脉瘤模型的新方法,为腹主动脉瘤的研究提供简便、易制作的动物模型.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按1:2的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10只,实验组(B组)20只,实验组在低压力下灌注高浓度(100IU/mL)弹力蛋白酶,并维持7~10min,对照组灌注0.9%氯化钠液,所有动物于术后第3周超声检查,后处死所有动物进行大体标本观察并行病理染色(HE、弹力纤维EVG、胶原纤维masson),比较组间病死率及病死率有无差别.结果:实验组动物病死率为15%,对照组病死率为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实验组成瘤率为100%,动脉壁弹力纤维降解,平滑肌细胞减少;对照组成瘤率为0%,动脉壁正常结构未见明显破坏,两组成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腔内灌注高浓度弹力蛋白酶(100IU/mL)在低压力状态下,短时间内可成功制备家兔腹主动脉瘤模型,其病死率低,病死率高.
作者:闫云峰;赵全明;李昕禾;聂毛晓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评价新型可回收自膨胀型肺动脉支架瓣膜经胸微创置换肺动脉瓣膜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健康清洁级实验猪12只,随机分三组,A组:3只,仅行单纯小切口开胸手术;B组:3只,开胸经球囊损伤肺动脉瓣建立反流模型;C组:6只,开胸穿刺右心室前壁置入带瓣膜支架置换自身肺动脉瓣膜.术后行心血管造影(DSA)及超声检查评估瓣膜功能,后放血处死,取心、肝、脾、肺、肾和脑等重要器官行肉眼、光镜及钙含量检查.结果:12只实验猪手术均获成功.心血管造影、超声证实:B组成功建立肺动脉瓣反流模型,;C组置入支架瓣膜位置满意,启闭良好、无反流,未见血栓及赘生物形成;与术前相比,B组右心室容积明显增大、射血分数显著降低;A组和C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则无明显差异.肉眼:瓣膜位置良好,锚定牢靠;光镜:内皮细胞形态饱满、排列有序的覆盖支架瓣膜,未见钙化灶及周围组织炎症反应,肝、脾、肺、肾、脑等重要器官未见血栓形成.结论:可回收自膨胀型肺动脉支架瓣膜经胸微创置换肺动脉瓣膜方法可行,手术成功率高,无相关并发症,效果理想.
作者:李建强;孔繁熙;冷昭廷;李刚;苏俊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compound K(CK)对急性心肌梗死小鼠梗死纤维瘢痕比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45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CK组(各15只).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胃0.9%氯化钠液10mL· kg-1·day-1,人参皂苷CK组灌胃给予人参皂苷CK10 mL· kg-1·day-1(浓度0.2%).14d后心脏超声检测各组心功能改变,HE染色和Masson染色检测各组心肌坏死和梗死纤维瘢痕比,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术后第7d、14d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0水平,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脾脏调节性T细胞(Treg)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心功能显著下降(P<0.05),第7天血清中TNF-α和IL-6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第14天后无明显改变,而IL-10第7天和第1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脾脏Treg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人参皂苷CK组心功能显著改善,心肌坏死减少,心肌梗死纤维瘢痕明显减少(P<0.05).第7天血清中TNF-αt和IL-6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第14天无差异,而IL-10第7天和14天均表达增加(P<0.05).脾脏Treg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结论:人参皂苷CK对急性心肌梗死小鼠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增加调节性T细胞比例,并减轻炎症损伤.
作者:杨伟;滕林;丁家望;李松;杨简;吴辉;杨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及再次血管内超声检查前支架内再狭窄(ISR)组与非ISR组患者血清CD105水平的检测,探讨血清CD105水平与ISR的关系.方法:对140例PCI术后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并随访,造影证实非ISR组105例,共139个病变;ISR组18例,共23个病变;测量并比较两组外弹力膜横截面面积、小管腔面积、斑块面积及内膜增生面积;术前及术后随访时均检测血清CD105水平.结果:与非ISR组外弹力膜横截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SR组有更大的内膜增生面积、斑块面积及更少的小管腔面积.其中内膜面积、斑块面积及小管腔面积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SR组术后CD105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ISR组OCI术前后CD105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CD105水平可能是ISR的独立影响因素(OR =4.15,95%CI:3.63 ~5.22,P<0.05).结论:PCI术后ISR患者CD105水平较术前升高,术后CD105水平可能有助于预测PCI术后ISR.
作者:崔松;柳景华;程姝娟;朱小玲;王健;王平;范谦;赵东晖;吴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以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测定114例ACS患者和57例对照组的血清白蛋白(ALB)水平,观察ACS患者住院期间死亡事件以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①1 14例ACS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65例,血清ALB水平分别为(27.87 ±3.19)g/L和(36.01 ±4.01)g/L,与对照组ALB水平(46.97±5.73) g/L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而且AMI组和UAP组之间的ALB水平也有差异,AMI组低于UAP组(P<0.05).②根据血清ALB水平将114例ACS患者分为三组:ALB≤28g/L组,28.1~35g/L组,>35g/L组.随着血清ALB水平的降低,各组的病死率和MACE发生率也呈现增高趋势.所有ACS患者血清ALB水平与病死率及MACE发生率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0.137,0.241,P分别=0.001,0.004).结论:血清ALB水平与ACS病情密切相关,ACS病情越严重ALB水平越低.而且ALB水平和ACS患者的临床事件的发生率密切相关,对预测ACS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刘兰;林德智;倪卫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寻找永久性心房颤动(pAF)发病相关的关键微小核糖核酸(miRNA)及其调控靶基因.方法:表达谱芯片比较pAF患者(n=7)和窦性心律健康成人(n=4)的左心房组织的转录组,miR-NA芯片筛选pAF相关差异表达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与表达谱芯片的筛选结果进行负相关分析后的基因集合进行显著性功能分析(GO-Analysis),得到显著性、低误判率、靶向性的功能以及对应的靶基因;利用miRNA与靶基因之间的靶向调控关系,构建差异miRNA与分析后得到的显著性GO所属交集靶基因的调控网络(miRNA-Gene-Network),得到网络中起核心调控作用的miRNA和被miRNA调控的关键靶基因;采用qRT-PCR方法检验另一组pAF患者(n=5)和窦性心律健康成人(n=4)的左心房组织标本,验证所寻找的miRNA和被调控的关键靶基因.结果:26个差异表达的miRNA(16个上调、10个下调)和610个靶基因有显著性改变(fold change>2,P<0.05),与miRNAs芯片预测靶基因负相关后建立miRNA-靶基因调节网络发现与pAF显著相关的20个miRNA和107个靶基因,相关度高的是miR-144、miR-1284、miR-1827、miR-1、miR-3613-3p及miR-101;其调控的重要靶基因包括PTEN、TAOK1、RUNX1及TPM3等,参与心房电生理改变、成纤维细胞及胎儿基因表达等心房重构机制.qRT-PCR验证结果提示,这些主要的miRNA和靶基因与pAF发生密切相关.结论:通过表达谱基因芯片与miRNA芯片联合分析pAF左心房组织标本,构建miRNA-靶基因调控网络,是发现pAF相关关键miRNA及其调控靶基因一种方法.
作者:高杰;周建;顾松;刘岩;安向光;张希涛;苏丕雄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行OPCABG的患者127例,根据术后是否出现POCD分为认知障碍组62例和非认知障碍组65例,分析OPCABG后POC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POCD组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比率高于未发生POCD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OR =3.500,95% CI:1.177~ 10.403,P=0.024)是POC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是POCD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应加强对颈动脉狭窄的筛查,谨慎评估手术风险,旨在减少术后POCD的发生.
作者:刘春洁;郑海亮;李晓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压(CVP)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急性肾功能损伤(AKI)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观察2013年7月1日至2014年5月30日期间,在安贞医院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患者.根据患者手术结束时的CVP是否>10mmHg(1 mmHg=0.133kPa)来分为高CVP组或低CVP组.收集手术类型、术前射血分数、术前血清肌酐水平、术后血清肌酐水平、术中体外循环时间、术后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等围术期临床资料.患者出院后所有患者均进行电话随访.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有1 94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平均年龄为(51.97±13.62)岁.CVP组801例(41.3%),低CVP组1 140例.高CVP组347例(43.3%)患者发生AKI,低CVP组86例患者发生AK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1).高CVP组每一期AKI的发病率均高于低CVP组.多因素分析显示,CVP与AKI相关(OR=1.416(1.346~1.489),P<0.0001),而MAP与CO和AKI无相关性.高CVP组患者30天死亡30例(3.8%),低CVP组死亡6例(0.5%),两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CVP使患者病死率增加(HR:1.196,每增加1 mmHg,95% CI:1.114~1.285,P<0.0001).结论:CVP增高与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发生AKI有关,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杨艳丽;马骏;赵丽云;丁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输注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对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术中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期血糖正常的OPCABG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在输液前抽取动脉血气,两组患者均以8 mL·kg-1·h-1的速度持续输注晶体液直至冠状动脉血管吻合前停止.分别检测并记录输液前即刻(T0)、劈完胸骨即刻(T1)、行血管吻合前(T2)的血糖数据及术前空腹时血糖、术前糖化血红蛋白HbA1c数据.结果:A组与B组空腹血糖、HbA1c均数比较无差异,超过5.7%糖化血红蛋白的比例分别是50.0%与56.7%,两组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血糖随着输液量的增加逐步上升,幅度先低后高,T1、T2与基线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血糖随着输液量的增加先略降低然后显著升高,T2与基线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组间比较T1时点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OPCABG患者术中持续低速度(8 mL·kg-1·h-1)输注1%葡萄糖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与不含糖溶液相比较,并没有显著增加血糖水平,而且可有效维持术中血糖浓度于6.11 ~8.33mmol/L的较理想水平.
作者:兰琼;郑清;吕誉芳;赵丽云;景赫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70岁以上老年中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术(AVR)早期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心脏外科108例70岁以上中重度AS患者进行AVR的临床资料.结果:108例老年患者,男性82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78.6±5.2)岁,住院30d死亡6例(5.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30d死亡危险因素与术前肾功能不全、术前心功能NYHAⅣ级、体外循环时间≥180min、同时合并冠状动脉移植手术有关.随访26.3个月,随访率97.2%,死亡2例,1例发生脑部并发症,1例死于非心源性猝死.所有患者术后心功能和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术前脏器功能不全是患者住院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提示早期手术的重要性.
作者:杨勇;刘楠;侯晓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自体血小板分离(aPRP)回输,对复杂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围术期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型主动脉夹层行“象鼻术”及全弓置换术患者41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11)和血小板分离组(n=30),于麻醉诱导前(T1)、血小板分离后(T2)、离开手术室前(T3)及术后24h(T4)记录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 (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因子指标及Hb和血小板数等指标.同时记录患者CPB运转时间,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中血浆输注量,术中出血量,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人口组成、男女比例及术前心功能,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T1 ~ T4时,Hb与Plt呈逐渐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T2点,实验组Pl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4),其余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时间点两组间H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离室前(T3)及术后24h(T4)血浆IL-6、8及TNF-α浓度等指标较麻醉诱导前(T1)呈逐渐下降趋势,离室前至术后24h,实验组血浆IL-8浓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IL-10血浆浓度变化不显著.实验组术中平均出血量、24h胸腔引流量、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自体血小板分离(aPRP)能减少输血量,并可以降低术后炎性介质水平,减轻炎性反应,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作者:林培容;侯宇希;赵嘉美;樊珍;赵丽云;马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参数在肺内磨玻璃样结节(GG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经过手术或者穿刺活检证实的GGN患者128例,采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参数对GGN良、恶性病变进行诊断,比较CT灌注参数血容量(BV)、渗透性表面积容积(PS)对于鉴别肺内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通过绘制ROC曲线比较BV、PS对GNN的诊断效能.结果:恶性病变BV、PS均高于良性病变(t值分别为9.63,26.27,P值分别为0.022,0000);绘制ROC曲线分析发现,BV的诊断临界值在7.65 mL/100g,以此为阈值时发现,其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41%、76.37%、85.25%、72.36%及86.91%;PS的诊断临界值在17.90 mL·min-1·100g-1,以此为阈值时发现,其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15%、82.56%、89.81%、82.55%及91.19%;BV与PS两者联合时,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5.34%、86.74%、93.22%、86.76%及93.82%.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GGN良、恶性病变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暴军辉;闫巧焕;王延岭;刘娜;齐敬丽;张建锋;田长清;王俊英;吕英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与导管法左心室造影相比,检测左心室室壁运动的准确性.方法:116例临床诊断冠心病的患者同时行超声心动图与导管法左心室造影检查,分别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检测左心室节段性室壁运动障碍.结果:超声心动图所测定的LVEF值与左心室造影测定值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694);两种方法测定的LVEF值相关性良好(r=0.699,P<0.0001).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节段运动异常的总体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4.8%与91.1%,前壁运动异常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0%与93.5%,心尖运动异常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8.6%与94.9%,下壁及后基底段运动异常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4.7%与81.2%.结论:两种方法测定的LVEF值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超声心动图检测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敏感性稍有不足,尤其是在心尖、下壁及后基底段运动异常的评估上.
作者:赵伟涛;徐增政;贾桂贞;张姝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呼吸衰竭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常见并发症,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影响正常的气体交换,引起低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导致一系列生理和代谢紊乱临床综合征.COPD急性发作期多选用抗生素治疗,然而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真菌感染率明显升高,加上COPD多为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力的低下,组织器官退行性变,更容易并发真菌感染.早期发现、诊断及治疗真菌感染的问题,是内科医师迫切需要解决的.为提高对COPD呼吸衰竭合并真菌感染的认识,本课题组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的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统计比较真菌感染率、病原菌种类分布及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陈健雄;陈应松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起搏器置入术后缩短卧床时间,提前指导患侧肢体活动方案的效果.方法:将400例双腔起搏器置入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起搏器术后指导患者活动肢体的护理方法,另一组(试验组)采用缩短卧床时间,提前指导患侧肢体活动方案进行术后指导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患侧肢体活动度,舒适度评分,生活自理能力,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缩短卧床时间,提前指导患侧肢体活动方案,可提高患侧肢体活动度恢复率(77.0%vs.63.5%,P<0.05);增加患者舒适度[(88.15 ±7.66)vs.(76.5±8.16),P<0.05];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3.5% vs.9.5%,P<0.05).两组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双腔起搏器置入术后采用提前指导患侧肢体活动的护理方案,可以增加患侧肢体活动度,提高患者舒适度,使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增强,且安全性好,是双腔起搏器置入术后可提倡的护理方案.
作者:邢雪春;万宝艳;张晓梅;赵丽凤;谭秀利;桑小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于2016年1月发布了《静脉血栓栓塞(VTE)抗检治疗指南》(抗栓指南).ACCP-10是在原有第九版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更新.抗栓指南对深静脉血栓(DVT)及肺动脉栓塞(PE)等疾病的抗血栓治疗进行了阐述,更具有临床可操作性,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现就部分肺栓塞相关内容推荐进行解读.推荐等级(1强推荐,2弱推荐);证据等级(A高质量证据;B中等质量;C低质量证据).
作者:刘双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