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克服传统电子起搏器的弊端,电生理医生们试图用具有生理功能的窦房结样细胞来替代电子起搏器的植入.早的研究是在工作心肌细胞中过表达起搏相关基因HCN1-4,从而获得诱导的窦房结样细胞.随着基因工程、干细胞技术等领域的深入研究,使用细胞移植、组织工程等方法构建生物心脏起搏器有望成为今后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发展方向,而这些方法的基础和关键是找到理想的种子细胞.通过转染特定的基因组合可以将已分化的体细胞重编程为多潜能干细胞,这种干细胞称为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这是近年来干细胞研究领域的一项较新的细胞制备技术.本文就构建生物心脏起搏器的种子细胞-iPSC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王芸;任学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冠心病类型,在各种危险因子作用下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下降、破裂和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血管腔急性部分或完全阻塞,导致病变血管供应区域心肌细胞发生急性缺血缺氧性损伤、坏死.炎症机制在介导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发展的各个时期中,包括初血液循环中白细胞附壁,到终不稳定斑块的破裂均发挥了主要作用[1],白细胞特别是中性粒细胞的升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而淋巴细胞的降低与ACS及其并发症有关[2].因此有研究提出,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and lymphocyte ratio,NLR)将有望成为冠心病事件新的预测因素[3-5].本文就近年来NLR与ACS的相关性进行了归纳.
作者:郭亚妮;毛艳阳;刘娜娜;高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射频消融术对于那些有症状,但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效果不佳的心房颤动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1].然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的成功率只有60% ~ 70%.如果我们掌握更多的预测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就能更好的在术前预测患者术后复发的可能性,为心房颤动患者是否选择射频消融术提供依据,从而优化心房颤动患者的个体化治疗.临床观察显示钙负荷显著影响心血管疾病.
作者:王悦;闻松男;白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构建缺乏免疫反应的新型主动脉夹层(AD)动物模型,并研究不同的造模药物剂量,为探讨人源性活性物质在A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将52只裸鼠随机分为实验组(42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42只随机分为A、B、C、D四组,使用不同剂量给予β-氨基丙腈(BAPN)饮水28d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皮下灌泵24h;对照组正常饮水28d.每7天测量一次体质量,观察体质量改变;第28天处死存活裸鼠,观察血管直观变化,使用HE和EVG染色观察形态学改变,并计算各组AD形成率及破裂率.结果:对照组无AD形成,实验组部分小鼠可见明显的主动脉扩张及壁内血肿,血管可见内膜撕裂、血细胞进入管壁,弹力纤维紊乱或断裂,证实形成AD.实验A、B、C、D组形成率分别为50%、90%、70%及80%,破裂率分别为41.67%、80%、20%及70%.结论:成功构建简单、方便的主动脉夹层免疫缺陷动物模型,并形成不同的形成、破裂率,以适应不同研究方案.
作者:刘璐鑫;王春筱;王绿娅;杜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探究脂联素(APN)对巨噬细胞自噬水平的影响揭示其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新机制,为临床AS的治疗提供新靶点.方法:采用在体外培养人THP-1细胞系诱导的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组,ox-LDL+ APN组三组,给予细胞ox-LDL处理模拟斑块内环境后,采用Cell Counting Kit(CCK-8)方法检测ox-LDL对细胞的毒性,并使用蛋白质印迹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相关蛋白表达.在给予细胞APN及ox-LDL处理后,使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内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情况,并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巨噬细胞的超微结构.使用An-nexinV/PI染色方法检测细胞凋亡发生情况.结果:CCK-8结果表明巨噬细胞存活率随ox-LDL浓度升高明显下降(P<0.05),Western blot结果示给予ox-LDL处理后,细胞内自噬标记物LC3 Ⅱ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且在ox-LDL的浓度为30 mg/L和孵育时间为6h时自噬水平高(P<0.05).ox-LDL+ APN组的巨噬细胞中LC3 Ⅱ表达水平较单独给予ox-LDL处理组明显降低,同时电镜结果也表明ox-LDL+ APN组的巨噬细胞内自噬小体的形成较ox-LDL组有明显减少(P<0.05).流式细胞术的AnnexinV/PI染色方法检测结果显示APN可抑制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早期凋亡,且APN对凋亡的抑制作用不依赖于自噬.结论:ox-LDL可使巨噬细胞内自噬水平增加.APN可能通过降低巨噬细胞内自噬水平发挥抗AS的作用.
作者:任新宇;孙岩;周玉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血清中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可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 21-1)、癌胚抗原(CEA)浓度对肺鳞状细胞癌的诊断、TNM分期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组织病理学和(或)细胞学确诊的40例肺鳞状细胞癌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肺部炎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日本Pentax EPS 3500型电子支气管镜,经气管镜收集BALF,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BALF及血清中SCC浓度,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两组患者BALF及血清中CYFRA21-1及CEA的浓度.结果:①观察组BALF中SCC[(49.6±15.4)vs.(2.1±0.8)μg/L,P=0.000]、CYFRA 21-1[(245.6±95.5) vs.(2.0±0.9)μg/L,P=0.000]、CEA[(15.6±5.5)vs.(3.6±1.4)μg/L,P=0.000],血清中SCC[(13.1±6.0)vs.(1.8±0.7)μg/L,P=0.000]、CYFRA 21-1[(20.4±10.3) vs.(1.9±0.9)μg/L,P=0.000]、CEA[(5.7 ±2.2) vs.(3.2±1.2) μg/L,P=0.000]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观察组BALF中SCC[(49.6±15.4)vs.(13.1±6.0) μg/L,P =0.000]、CYFRA21-1[(245.6±95.5)vs.(20.4±10.3)μg/L,P=0.000]、CEA[(15.6±5.5)vs.(5.7 ±2.2) μg/L,P=0.000]均高于血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观察组Ⅲ~Ⅳ期BALF中SCC[(63.8±10.4) vs.(41.9±11.9) μg/L,P=0.000]、CYFRA 21-1[(328.3±61.0)vs.(201.1±80.0) μg/L,P=0.000]、CEA[(20.5±4.0) vs.(12.9 ±4.2)μg/L,P=0.000]均高于Ⅰ~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ALF中SCC、CYFRA 21-1及CEA的检测对肺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同时对临床分期、监测病情、判断预后也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永;刘勇;张晓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导管同期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多发畸形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并分析其治疗策略.方法:选择136例先天性心脏病多发畸形患者,其中房间隔缺损(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S)46例,ASD合并室间隔缺损(VSD)32例,A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 20例,VSD合并PDA 20例,PDA合并PS 12例,VSD合并PS 4例,PDA合并PS及ASD 1例,VSD合并PS及ASD 1例,所有患者均在导管室行同期介入治疗,治疗顺序为: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后连续心电监护5天,并定期随访心电图(ECG)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结果:136例患者介入治疗均获成功,术后心导管造影及TTE提示封堵器固定好,未见残余分流.定期随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正确选择手术操作顺序与方法,经导管同期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多发畸形成功率高,疗效可靠.
作者:张洁;高磊;刘君;谭慧莲;刘凌;郑庆厚;孟宁;张密林;王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与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SYNTAX评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冠心病患者,根据SYNTAX评分结果分为低危组(0 ~ 22分)40例、中危组(23~ 32分)37例和高危组(≥33分)27例,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脂蛋白(a)水平与SYNTAX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高危组脂蛋白(a)水平与中、低危组比较显著增高(4.95±1.45)vs.(4.81-±1.23) vs.(4.70±1.30) mg/L(P <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脂蛋白(a)与SYNTAX评分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吸烟和脂蛋白(a)与SYNTAX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脂蛋白(a)水平与SYNTAX评分正相关,随着血清脂蛋白(a)水平的升高,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加重,可作为判断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武文峰;陈盼盼;王伟;王绿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血中抗β1受体自身抗体(β1-AR-Ab)的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AMI早期DHF患者35例为DHF组,AMI心功能正常患者84例为对照组,入院后即刻抽血通过ELASA方法测定β1-AR-Ab的水平,根据β1-AR-Ab的水平分为β1-AR-Ab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间β1-AR-Ab阳性率有无差异.出院后电话或门诊随访16个月,观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因心力衰竭再住院、心源性死亡,根据MACE的发生分为MACE组和无MACE组,比较两组间β1-AR-Ab阳性率有无差异,同时对DHF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无事件率生存分析.结果:AMI早期DHF患者血中β1-AR-A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48.6%vs.16.7%,P<0.05).出院后随访,MACE组β1-AR-Ab水平与无MAC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DHF组与对照组进行生存分析显示对照组无事件率高于DHF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MI早期DHF患者β1-AR-A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但β1-AR-Ab水平与AMI后MACE发生无明显相关.AMI早期DHF患者预后较心功能正常患者差.
作者:何珊;翟姗姗;赵文淑;陈牧雷;刘佳梅;张帆;王华;张建军;徐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B型利钠肽(BNP)浓度与COPD症状评估测试(CAT)评分的相关性,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45例,健康对照者23例,分别测定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稳定期及健康对照者血清BNP浓度与CAT评分及作相关分析.结果:COPD组患者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血清BNP浓度与CAT评分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COPD组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清BNP浓度与CAT评分呈正相关(r=0.918,P<0.001).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BNP浓度与CAT评分有显著相关性,两者结合对判定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唐海成;柏宏坚;姜永前;秦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人白介素1a(IL-1A)基因启动子遗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12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IL-1A-889C>T的基因型多态性和等位基因频率,并比较IL-1A 889不同基因型的冠心病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及IL-1A 889不同基因型人群的冠心病发生风险.结果: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CH、TG、LDL、HDL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数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IL-1A-889 CC基因型与CT+TT型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IL-1A-889等位基因频率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A-889 CT+ TT基因型冠心病患者CH、TG、LDL、HDL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数据显著高于CC基因型冠心病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1A-889CT和TT基因型与CC基因型冠心病发生风险显著增加(x2=4.325,P =0.026,OR=1.452,95% CI:1.132~2.345和x2=6.246,P=0.012,OR=1.814,95% CI:1.305-2.866).结论:IL-1A基因启动子889突变显著增加冠心病的发生风险,值得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加以关注.
作者:刘伟;高波;高鑫原;杨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通过临床对照研究探讨磺达肝癸钠抗凝治疗我国老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80岁以上老年AMI患者147例,所有患者均未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或溶栓治疗,入院后随机分为观察组(n=73)和对照组(n=74).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磺达肝癸钠2.5 mg,1次/日,对照组患者给予依诺肝素钠0.75mg/kg,每12h/次,根据体质量及肾功能调整剂量.两组患者均连用7d.从入院分组后即刻开始随访至出院后1个月,记录血、尿常规、生化、超声心动图参数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和不良反应事件.结果:观察组2例心源性死亡,6例发生反复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对照组2例死亡,5例反复UAP,两组均无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两组的MACE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0%vs.9.5%,P>0.05).随访期间,两组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参数及超声心动图指标间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的小出血发生率(5.5%)略低于对照组(8.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大出血及皮疹发生.结论:对于80岁以上老老年AMI患者,应用磺达肝癸钠抗凝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与依诺肝素相比,磺达肝癸钠抗凝治疗的小出血事件较少,在出血风险方面具有潜在优势.
作者:何华;韩福生;柯兵兵;王蕤;曾玉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评价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接受PCI手术的ACS患者45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22例和氯吡格雷组23例,分别在PCI术前12h内给予替格瑞洛片180mg和氯吡格雷片600mg口服,采用术前和术后微循环阻力指数(IMR)、血流储备分数(EFR)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进行微循环功能评价.结果:4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PCI术前两组FFR、IMR和CF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疗前数值为协变量,替格瑞洛组疗后IMR、CFR优于氯吡格雷组(P<0.05),而FFR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CI术前口服替格瑞洛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效果优于氯吡格雷.
作者:周忠泉;邓士兵;李建军;颜红兵;易绪英;杨沙宁;杨学新;金立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影像对心脏二次手术粘连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心脏二次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二次手术前均接受冠状动脉成像技术(CTA)检测,粘连程度分成紧密组(18例)和疏松组(88例),两组比较分离粘连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疏松组患者分离粘连时间、出血量明显少于紧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紧密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与疏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脏外科二次手术前采用CTA进行监测能够清晰反应患者心脏与胸腔脏器粘连程度
作者:周子凡;马小龙;王珏;白瑞凯;李温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加速康复外科策略(ERAS)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心外科择期行OPCABG患者60例,所有患者ASA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均分为常规组(N组)和ERAS组(E组),每组30例.围术期N组和ERAS组分别采用常规处理方案和加速康复外科处理方案.分别于术前1d(T0)、术后1d、2d和3d(T1-3)抽取颈内静脉血样,ELISA法测定血清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术前1d及术后3、5、7d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对患者进行评分;分别于术后4h、8h、24h、48h记录患者术后VAS评分和Ramsay评分;分别记录患者入室时、麻醉后1h、手术结束时、出手术室时的鼻咽温度.结果:与T0时相比,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N组比较,E组术后各时点S-100β蛋白和NSE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T0时相比,两组患者术后3d、术后5dMMSE评分均明显下降,但N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与N组相比,E组患者术后4h、8h、24h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麻醉后1h、手术结束、回病房前E组患者鼻咽温度明显高于N组(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围术期处理策略可改善OPCABG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
作者:陈鹏;王鹏;黄庆先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合并二尖瓣狭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6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合并二尖瓣狭窄的患者共7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35.4 ~64.8岁,平均(52.6 ±9.0)岁.通过门诊随访的方式记录患者的心功能、左心房大小、跨瓣压差和射血分数等,并记录主要并发症.结果:全组无围术期死亡病例,1例安装永久起搏器.术后住院天数7.0~14.0d,平均(10.3 ±2.9)d,体外循环时间65.0~ 177.0min,平均(125.9±36.0)min,阻断时间40.0 ~ 122.0min,平均(93.6 ±29.9)min.术后病理显示二尖瓣全部为风湿性改变.超声显示二尖瓣人工瓣膜功能良好,左心室流出道压差均下降至正常.随访)2.5 ~115.9个月,平均(72.1±36.9)个月,1例出现三尖瓣大量反流,1例出现急性脑梗死.二尖瓣功能良好,左心室流出道压差均正常,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5例,Ⅱ级2例,较前明显改善.结论:肥厚型心肌病合并二尖瓣狭窄的患者其术后效果满意,远期预后需一步随访.
作者:李轩;徐飞;于冰;郭岩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AAA)患者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及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2015年至2016年,我院综合外科监护室收治的41例危重型AA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危重型AAA患者中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证患者27例(65.9%).以手术方式、动脉瘤是否破裂、术中失血量、术中低收缩压作为相关因素行L0gistic回归发现,手术方式与患者术后的血淀粉酶(AMY)的增高有相关性(P<0.05),行开腹手术患者术后多出现高淀粉酶血症.血淀粉酶的增高程度与患者术后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高淀粉酶血症在危重型AAA的患者中发生率极高,开腹手术的患者更易发生高淀粉酶血症,但不能反应患者术后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作者:徐敏;李强;陈峣;叶清;寇镭;张京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肺原位腺癌(AIS)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对12例经外科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肺AIS,进行影像学分析并结合病理学显微镜下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12例患者男性5例,女性7例,发病年龄39~ 76岁(平均59.75岁).8例发生肺上叶,4例肺下叶.低剂量螺旋CT检查12例均显示发生在胸膜下边界清楚的磨玻璃阴影,直径0.3~2.3cm,其中2例周围细小毛刺,3例牵拉胸膜.病理学显微镜下,肿瘤细胞均沿先前存在的肺泡壁呈贴壁生长,无间质、脉管或胸膜浸润,免疫组织化学12例TTF-1、CK7均强阳性表达,NapsinA弱阳性,3例P63阳性表达.结论:肺AIS的影像学特征表现为胸膜下肺外周的圆形或类圆形磨玻璃密度影,密度多均匀,边界清楚.CT在定性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兴梅;李永忠;白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通过CT血管造影术(CTA)评估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根部直径和漏斗胸的关系,寻找马方综合征患者血管及骨骼病变的关系,增加马方综合征影像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以来26例马方综合症患者的胸部CTA表现,采用双源螺旋CT进行胸腹主动脉心电门控FLASH模式描方案.应用对比剂跟踪技术启动扫描,ROI置于降主动脉近段,ROI内CT值到达100HU时延迟10s钟自动触发扫描.结果:所有病例均存在主动脉窦扩张,16例升主动脉近段扩张.发生主动脉夹层5例,其中Stanford A型夹层3例,Stanford B型夹层2例.腹主动脉瘤1例.马方组和对照组主动脉窦直径和升主动脉近段直径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马方组主动脉窦直径(r =0.925)、升主动脉近段直径(r =0.819)与Haller指数存在明显相关性.马方组主动脉窦直径(r=-0.849)、升主动脉近段直径(r=-0.796)与胸廓前后径存在明显负相关性.升主动脉中段直径与Haller指数(r=-0.063)、胸廓前后径(r=0.034)相关性不高.胸廓前后径与Haller指数存在明显负相关性(r=-0.902).马方组患者Haller指数正常组和异常组主动脉窦直径和升主动脉近段直径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异常组Haller指数轻度异常和中重度异常患者主动脉窦直径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A是诊断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改变重要的影像学手段,也是马方综合征术后评价及随访首选检查方法.结合Haller指数的测量,有助于马方综合征的临床评估,从而选择合适的手术适应症.
作者:刘家祎;张楠;温兆赢;刘东婷;李宇;于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运用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BOLD MRI)序列评估肾动脉狭窄患者肾脏氧合状态,分析患者肾脏R2*值与健康人R2*值及自身肾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西门子3.0T磁共振机对28例肾动脉狭窄患者及16例健康志愿者的肾脏进行BOLD扫描,所得图像通过西门子工作站及MATLAB软件进行处理分析、手动勾画感兴趣区,得到R2*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正常健康人肾髓质R2*值(29.61±2.26)高于皮质(18.23±1.77),肾脏上、中、下部R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动脉狭窄患者肾皮质、髓质R2*值(21.14 ±4.90);(36.25 ±8.04)均较正常人有显著增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髓质变化更为敏感.在患者组各亚组中,肾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肾髓质R2 *值(44.20±6.01)较其他各亚组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肾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肾皮质R2*值(24.06±5.94)仅显著高于无明显狭窄组(18.96±3.62) (P <0.05),与轻、中度狭窄患者(20.20±2.01);(19.14±1.86)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对患者组皮质和髓质R2*值与所对应一侧肾脏肾小球滤过率进行相关性分析,未发现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BOLD MRI序列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性评估肾脏氧合状态的检查方法,在肾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上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而且是检测肾髓质缺血缺氧的敏感手段.
作者:赵龙;刘家祎;程虹;王国勤;范占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低剂量扫描联合低剂量对比剂在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CTPA)的应用.方法:60例临床疑似肺栓塞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A组为试验组,扫描管电压为80kVp,对比剂采用碘海醇(300mg/mL) 35mL及30mL0.9%氯化钠溶液.B组为对照组,扫描管电压为120kVp,对比剂采用碘海醇(300mg/mL) 70mL及0.9%氯化钠溶液30mL.测量肺动脉主干至双侧亚段肺动脉的CT值,计算平均CT值.以肺动脉主干CT值的标准差代表图像噪声,记录CT实际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D).计算图像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对图像质量进行五级评分.结果:A组CDTIvol、DLP、ED分别为(6.21 ±0.89) mGy,(239.28±1.78)mGy· cm,(3.46±0.87) mSV.B组CDTIvol、DLP、ED分别为(12.07 ±1.38)mGy,(451.42±2.98) mGy·cm,(6.31±1.06)mSV.两组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辐射剂量明显比B组降低46%.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低管电压联合低剂量造影剂在CTPA中是完全可行的,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情况下明显降低的患者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的用量.
作者:戴丽娟;王琦;杨丽;李杨;王向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报道10例以心脏症状首发的骨骼肌疾病,讨论该类疾病临床及肌肉病理改变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以心脏症状首发的骨骼肌疾病就诊的10例患者,总结患者心脏及骨骼肌受累的临床特点,经知情同意后对患者行肌肉活检,标本进行常规组织学、酶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7例患者进行基因学检查.结果:10例患者分别诊断为:脂肪沉积症3例,糖原累积病1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例,Becker肌营养不良1例,肌原纤维肌病1例,混合结缔组织病合并多发性肌炎1例,Danon病1例,特发性良性肌炎1例.结论:心脏症状及心源性猝死可为骨骼肌病的首发症状或主要症状,尤其是青年不明原因的高CK血症患者.阳性家族史、肌肉病理有空泡和异常物质沉积为猝死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颖;冯立群;刘喷飓;刘彤;丁文虹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