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尤其是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心血管缺损性疾病.目前常用的外科治疗手段为补片修补术.同种或异种、自体或人造织物补片、合成型或生物型等材料都在心血管外科手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临床上应用的心包片存在诸多问题,如自体心包取材受限且心包较薄弱、涤纶补片在生理盐水或血液浸润后弹性下降、易漏血、术后较易引起溶血、细菌或真菌的感染等,合成型补片易于引起血栓形成、免疫反应、感染、钙化和新的内膜增生等[1].因此,研制理想的心包片是当前心血管外科研究领域的迫切课题.
作者:张燕;李晓洋;马小龙;辛毅;李温斌 刊期: 2017年第05期
随着对肺癌驱动基因的研究深入,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为代表的靶向药物在肺腺癌治疗中取得了较大进展,推动了肿瘤个体化治疗的发展.但耐药问题的出现影响了治疗效果,成为当前肺腺癌EGFR靶向治疗面临的主要难题.因此,积极展开对EGFR靶向治疗在肺腺癌耐药中的研究很有必要.现本文围绕EGFRTKIs在肺腺癌中的耐药研究现状,从肺腺癌EGFR的突变特点、治疗现状、产生的耐药问题和机制以及EGFR-TKIs对耐药的治疗这几方面展开论述.
作者:马艺欣;王琪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在动脉粥样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及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TRAIL)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OPG具有阻断RANKL和抑制骨重吸收的能力,因此而得名,同时还能够抑制TRAIL末梢作用,并且可以直接(配体独立)影响骨、脉管系统和免疫系统.本文就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屈欣怡;杨丹;贾昊;刘云鹏;刘富强;王军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人参皂苷Compound K(CK)对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雄性,C57BL/6 apoE-/-小鼠,随机分成五组,对照组(普通饮食);模型组(高脂饮食);低剂量CK组(高脂饮食+1mg/kg人参皂苷Compound K);中剂量CK组(高脂饮食+3mg/kg人参皂苷Compound K);高剂量CK组(高脂饮食+9mg/kg人参皂苷Compound K).每周记录1次小鼠的质量变化,12周后观察小鼠的血脂水平、主动脉及泡沫细胞内胆固醇含量,观察主动脉斑块形成及肝脏内脂滴沉积情况.结果:①5组apoE-/-小鼠在12周内质量均明显增加,各高脂饮食组的质量增长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但高脂饮食组间质量增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模型组的TC,TG和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剂量CK组和高剂量CK组的HDL-C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LDL-C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③模型组小鼠肝脏内有明显的脂滴沉积,脂滴所占面积为(31.03±4.46)%;而中剂量、高剂量CK组肝脏内脂滴明显减少,分别为[(10.60±1.97)vs.(5.21±1.23)%];④模型组有明显的动脉硬化斑块形成,斑块面积为(15.34±2.00)%,中剂量、高剂量CK组在CK的作用下斑块面积均显著减少,分别为[(6.64±1.11)vs.(3.56±0.48)%];⑤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泡沫细胞内的CE水平较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剂量、高剂量CK组泡沫细胞内的CE(胆固醇酯)均明显降低(P<0.05);⑥主动脉可见泡沫细胞、纤维斑块和钙化灶等各期的病理改变,以纤维斑块为主.模型组小鼠的脂质沉积多,内皮细胞可见损伤和脱落,而高剂量CK组小鼠情况要好于模型组.结论:人参皂苷Compound K可降低主动脉内的胆固醇的含量,减少泡沫细胞中胆固醇酯含量,促进脂质代谢,减少肝脏中脂质的沉积,显著抑制apoE-/-小鼠As斑块的形成.
作者:张国明;朱涛;陈桂花;马松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评价我国山东及江苏两省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研究为横断面调查,2014年10月至11月,在山东及江苏两省的2个城市4个乡镇中的社区卫生服务站随机抽取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管理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收回有效问卷1 508份.仅有17.2%的城市患者和3.3%的农村患者每周测一次以上血糖.城市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史10年以上、高中以上学历、胰岛素治疗及定期接受糖尿病随访的患者测量血糖频率相对高;农村糖尿病患者中,男性、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能相对好的监测血糖.结论:所调查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率较低;尚需加强基层尤其是农村地区糖尿病居民的健康教育以提高糖尿病患者对于血糖监测的重视程度.
作者:苏江莲;王锦纹;左惠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患扩张性心肌病的孕妇在妊娠期的临床处理方法和母婴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7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妊娠合并扩张性心肌病14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包括孕周、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母婴结局.结果:14例妊娠合并扩张性心肌病的孕妇的年龄为23 ~ 42岁,平均(29.6±5.8)岁;发病孕周5~38周,平均(19.1 ±10.8)周;超声心动: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57.5~86mm,平均(65.6 ±7.9) mm,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45.1~70mm,平均(53.5 ±7.1)mm,射血分数(LVEF):25%~46%,平均(32.9±6.7)%,血脑钠肽:56~3721 ng/L,平均946.8ng/L,心功能:Ⅱ级4例,Ⅲ级6例,Ⅳ级4例;治疗:强心、利尿、预防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剖宫取胎3例,中期引产2例,人工流产3例,剖宫产6例,母亲结局:14例抢救成功;胎儿结局:足月儿1例,早产儿5例,早中孕终止妊娠8例,5例新生儿存活,1例放弃抢救死亡,随访存活新生儿发育正常.讨论:妊娠合并扩张性心肌病的孕妇根据患者情况由多学科协作,正规的药物治疗改善心功能后,采用对患者创伤小的方式终止妊娠,不失为保障孕产妇生命安全的一种方法.
作者:褚黎;张军;李燕娜;王云龙;罗志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成人女性急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和拉萨市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诊断为急性心肌炎的年龄超过18周岁的患者共108例,分为两组,一组为女性急性心肌炎组,另一组为男性急性心肌炎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和转归等.结果:女性急性心肌炎共有35例(32.4%),男性共有73例(67.6%),女性与男性比例为1:2.1.女性平均年龄(31.5±12.6)岁,男性平均年龄(26.3±8.4)岁,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女性急性心肌炎患者入院时收缩压[(101±19)vs.(114 ±16) mmHg,1mmHg =0.133kPa,P=0.000]和舒张压为[(64±11)vs.(72±12) mmHg,P=0.001]与男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表现为急性暴发性心肌炎的患者有15例(42.9%),男性有13例(17.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9).女性急性心肌炎患者使用有创呼吸机、持续肾脏替代治疗和ECMO辅助比例明显比男性增多,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期间并发心源性休克在女性急性心肌炎组为8例(22.9%),男性急性心肌炎组为2例(2.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2).住院期间死亡女性急性心肌炎组为4例(11.4%),男性急性心肌炎组为2例(2.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女性急性急性心肌炎组住院时间为13.0(5.0,17.0)d,男性急性心肌炎组住院时间为9.0(7.0,12.5)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成人女性与男性相比不易感染急性心肌炎.女性急性心肌炎起病急,病情重,住院期间心源性休克和死亡的发生率较男性相对较高,心脏机械辅助有效,预后良好.
作者:宁尚秋;伊比然恨;尼玛;刘文娴;任燕龙;何卫红;康铁朵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血管细胞粘附因子1(VCAM1)基因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T)与正常对照者中的表达差异,探讨其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为内参,运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VCAM1基因在4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病例组)和39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采用多媒体图象分析软件进行灰度扫描.结果:VCAM1在病例组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0.27±0.17)vs.(0.16±0.08),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可能与VCAM1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吴华贝;李虹;张海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肾综合征(CRS)的发生情况并探讨与其相关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28例年龄均为60岁及以上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国际肾功能不全诊断标准可将128例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组(A组)40例、肾功能轻度受损组(B组)30例、肾功能中度受损组(C组)38例及肾功能重度受损组(D组)20例,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统计分析所有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CRS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特征,探究引发CRS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①本组研究128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发生CRS 88例(68.8%),且CRS患者高血压、急性感染患病率、心功能分级中Ⅲ、Ⅳ级例数及病程均高于单纯心力衰竭患者,A组脑卒中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RS患者其Scr、Cys-C、BUN、UA及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单纯心力衰竭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通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A(OR =2.16,P=0.001)及急性感染(OR =2.17,P<0.001)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发生CR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RS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发病率较高,且急性感染与UA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董路晨;余杨;苏行;吕罗岩;陈向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阿托伐他汀降VLDL-C的作用效果,并进一步探讨不同人群特征对于阿托伐他汀降VLDL-C疗效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通过在北京市安贞医院门诊收集566名冠心病或脑卒中患者,给予20mg/d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共持续4周,在入选时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并同时检测治疗前后各血脂水平.结果:小剂量2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4周后,Non-HDL-C的达标率高达88.3%,VLDL-C的达标率为62.9%,远远高于LDL-C的20.1%的达标率(P <0.001).多因素分析提示:影响VLDL-C达标率的因素主要包括性别(OR =2.16,95% CI:1.29~3.61,P=0.003),基线VLDL-C的水平(OR=1.249,95% CI:1.224 ~1.863,P<0.001)及TG水平(OR=2.282,95% CI:1.247 ~4.176,P=0.007).结论:在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中,VLDL-C较LDL-C更易达标;根据个体间的不同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以使患者达到更好的降脂效果.
作者:秦政;李月平;周阔;胡宾;施超;耿雨;胡成平;周玉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中导致低钾血症的病因及其临床特点.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内分泌科2012至2016年收治的77例低钾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低血钾程度分组,对患者一般状况、临床表现及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糖尿病导致低钾血症所占比例多,其中轻度低钾血症占2/3;轻、中、重低钾血症比较,年龄、性别、住院时间均值、收缩压、舒张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血ALT、AST、GRE、LDL-C、TG、K+、Na+、Ca+、CL-、Alb水平的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lu的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钾血症是一种常见的电解质紊乱,多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可导致低钾血症,临床医生应充分认识到低钾血症原因,以免误诊漏诊.
作者:邹晓昭;赵铁夫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上气道手术是否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颈动脉血管壁弹性.方法:在手术前和术后半年收集137例行上气道手术OSAHS患者的凝血、血脂和部分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和动脉血管回声(ET)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术后OSAHS患者颈动脉血管硬度、弹性系数减小,血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延长,纤维蛋白原(FIB)、脂蛋白(a)(LPa)减少.其它各项参数无显著变化.结论:上气道手术术后OSAHS患者颈动脉血管壁弹性等动脉硬化相关指标有所改善,可能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性作用.
作者:占小俊;李丽;姚淋尹;孙智甫;葛晓辉;魏永祥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与血清25羟维生素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46例合格患者的临床特点、血压、共患疾病、多重用药、认知功能和营养状态、基本和功能性的日常生活活动指数及一些实验室检测数据.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并分析血清25羟维生素D与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体位性低血压在老年患者中发病率约27.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在非校准模型中,25羟维生素D与体位性性低血压发生密切相关(OR =0.24;95%CI=0.12-0.73;P=0.004),而BADL、IADL也有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血清25羟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老年体位性低血压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陈英;张文玲;符生苗;黄涛;符惠群;苏屿;吴佳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体肺侧支介入封堵治疗的意义、操作技术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并发体肺侧支的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封堵介入治疗.中位年龄36个月(7~288个月),体质量6.9~64kg,平均15.96kg.本组患儿术前均经超声心动图及心脏CT检查确诊,54例术前封堵侧支血管,4例术后封堵侧支血管.结果:全组58例患者体肺侧支血管共115支,其中63支(54.7%)起源于降主动脉(胸主动脉).对94支血管进行了封堵(82%),释放弹簧圈204枚.每位患者封堵侧支血管1~6支,放置弹簧圈1~ 14枚.本组10例因肺动脉未达到根治条件未手术,48例行外科根治手术,死亡3例.死亡原因:1例肝、肾衰竭,1例低心排、灌注肺,1例重症感染、多器官衰竭.结论:本组病例提示对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心合并体肺侧支血管,先期采用经皮介入封堵侧支,再行外科治疗,安全、有效,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手术病死率.
作者:吕震宇;金梅;郭保静;王霄芳;肖燕燕;顾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调查呼吸内科建立人工气道并发症发生率,并探讨气管切开术时机的选择,以期为患者确定更好的气道保护策略.方法:回顾性调查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北京安贞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连续病例,分析其建立人工气道的相关情况.结果:22月间共77例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包括单纯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患者,其中单纯气管插管患者65例(84.4%),行气管切开患者12例(15.6%).气切组符合入组标准患者10例,平均气切前插管时间为(19±9)d,住院期间死亡率为40.0% (4/10),10例患者住院期间均发生肺部感染.气管插管组符合入组标准患者50例,保留气管插管时间为3~346d,中位数天数10(5,19.5)d,住院期间死亡率44.0%(22/50),肺部感染发生率为64.0%(32/50例),所有患者均未发现严重声带损伤、气管塌陷、气管食管瘘等并发症.结论:随着气管插管材料和护理水平的进步,呼吸科患者长期气管插管并发症发生率低,是否需要积极气切,以及气切时间的把握,都需要综合考虑患者情况及利弊得失,而做出对患者有利的决策.
作者:武元星;朱光发;刘双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多态性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抗癌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使用EG-FR-Tki(吉非替尼)治疗的121位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EGFR基因内因子区CA-SSR基因多态性(SNPs),采用放大受阻突变系统(ARMS)检测EGFR基因外显子rs2293347 G/A,以及启动区-216 G/T,-191 C/A3个基因多态性.治疗过程中观察并分析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基因多态性与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EGFR基因内含子区CA-SSR基因多态性与发生皮疹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 =0.003),但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关.结论:EGFR基因内含子区CA-SSR基因多态性可以考虑应用于临床评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EGFR-Tki发生皮疹毒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
作者:周艳秋;周云芝;张楠;管洁;秦芳;刘建坤;邹珩;王洪武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围术期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外科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手术治疗婴幼儿无合并复杂心内畸形的VSD 537例.婴儿(3~12个月)109例,体质量(5.7±2.4)kg.幼儿(13 ~ 36个月)428例,体质量(11±5.9)kg.患儿均于体外循环下行VSD修补术及同期合并简单畸形矫治术.结果:巨大VSD比率,反复心力衰竭、肺炎、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及合并肺动脉高压率在婴儿组与幼儿组分别为75% vs.29%,69%vs.22%,78%vs.2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P=0.00,P=0.00).两组患儿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及术前、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2.7±17.4)vs.(16.8±15.3)h,(7.6±5.5)vs(5.2±3.7)d,(10.9±6.5)vs.(6.9±2.8)d,组间差别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P=0.00,P=0.00).术后两组患儿并发肺炎、肺不张,肺动脉高压危象,渗漏综合征,急性肾功能损伤,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10%vs.4.7%,4.6%vs0.7%,5.5% vs.0.7%,5.5%vs.1.2%,7.3%vs.2.3%,婴儿组发生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P=0.01,P=0.00,P=0,00),(P=0,01).537例患儿术后随访1~5年,生长发育良好,超声心动图示射血分数正常,肺动脉压力正常.结论:外科手术治疗的婴幼儿月龄越小术前一般情况越差,巨大VSD比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越高;但通过合理的手术方案、体外循环及围术期处理,婴幼儿均能获得满意的手术疗效.
作者:王立新;马浩;薛炎;石海燕;崔晓征;王玲;马腾;罗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在非复杂B型夹层患者中应用的中远期效果.方法:搜集我中心自2001年5月至2012年12月行TEVAR术治疗的的非复杂型B型夹层患者基本信息及手术情况并对其进行随访,将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有654例非复杂型B型夹层患者在我院接受TEVAR治疗,围术期死亡5例,病死率0.8%,2例发生完全性瘫痪(0.3%).患者术后5年、10年、14年生存率分别为96.6%,84.3%,67.8%.避免二次手术的比率5年、10年分别为94.6%、89.5%.结论:TEVAR手术在非复杂B型夹层患者中应用得到了较低的病死率、并发症率与较好的远期生存率.
作者:高慧强;任长伟;阳晟;金秀峰;周坤;刘朝亮;刘东侠;孙立忠;黄连军;许尚栋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急性下肢缺血术后发生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MNMS)患者的围术期中的作用,为CRRT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6年,收治的急性下肢缺血术后发生MNMS的患者63例,比较29例行CRRT治疗和34例未行CRRT治疗患者,在围术期临床资料及术后1周检验指标的变化.结果:CRRT组ICU停留时间长于无CRRT组(P<0.05).平均CRRT治疗时长(9.0±7.3)d.CRRT组死亡2例,病死率6.9%.无CRRT组死亡4例,病死率11.8%.CRRT组术后5~ 7d血肌酐水平、4~7d血肌红蛋白和肌酸激酶水平、3~ 7d的HGB水平、术后第5和第7日血钾水平及术后尿量均明显低于无CRRT组(P<0.05).术后第7日与手术当日比较,两组患者血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乳酸水平均明显降低,CRRT组的血肌酐、HGB及血钾水平均明显降低,CRRT组脱水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CRRT能够有效去除血中肌红蛋白,对于肌红蛋白及肌酸肌酶明显升高、肾功能显著减退的急性下肢缺血的MNMS患者术后应尽早应用CRRT,可以降低血肌红蛋白和肌酸激酶的水平,减轻横纹肌和肾脏损伤,维持内环境平稳,保护各脏器功能,对MNMS的防治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王腾科;寇镭;张京岚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重度肺动脉高压(PAH)产妇术中肺动脉高压危象(PHC)的临床特点和麻醉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08年2月至2016年11月间,施行的共148例妊娠合并重度PAH产妇,在剖宫产或剖宫取胎术中11例发生PHC的临床资料.结果:在148例患者中11例术中发生PHC,术中危象发生率为7.4%(11/148),10例患者行连续硬膜外麻醉,1例行单次腰麻.1例患者在漂浮导管导管置入后发生肺高压危象,1例剖官取胎患者在全麻恢复苏醒时发生肺高压危象,6例患者在胎儿娩出时出现,3例在胎儿娩出后10min左右发生严重的PHC.3例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平稳,恢复正常后出院,8例患者经积极抢救无效死亡,病死率为72.7%.结论:重度PAH产妇术中发生PHC的病死率极高.因此,术前充分改善患者全身情况,术中完善的监测,选择硬膜外麻醉,预防性、合理应用心血管活性药物,危象发作时及时积极抢救等至关重要.
作者:张春雷;刘亚光;赵丽云;马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D-二聚体(D-dimmer)升高对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是否有一定的影响.方法:从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在本中心行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患者中,选取术前、术后4h及术后24h血样完整的患者共94例.急性主动脉夹层A型患者给予升主动脉替换+Sun's或Bentall+Sun's手术.其中平均年龄(47.20±10.21)岁,男性占78.3%.根据D-二聚体的数值分为A组:D-二聚体<3 000μg/L,B组.结果:A组:共75例患者占79.8%,死亡1例(0.1%),30 d内死亡:14例(18.7%),体外时间(215.19 ±57.43)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29.6 ±46.97) min,选择脑灌注时间(26.69±10.17) min,B组共19例,占20.2%.死亡1例(5.3%),30天内死亡6例(31.6%).体外时间:(222.47±40.7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26.58±24.90)min,选择脑灌注时间(28.37 ±5.51)min.其中术前肌红蛋白指标B组明显高于A组(P=0.00049),B组FBG(P=0.001)及血小板计数(P=0.00003)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的发病时间明显少于A组(P=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P =0.00038),术后总引流量(P=0.044)及止血药物如纤维蛋白酶原(P =0.015),凝血酶原复合物(P =0.0043)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导致输血量(P=0.035)高于A组,在并发症方面,患者急性肾功能衰竭,应用CRRT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D-DIMER升高会导致术前凝血机制受损,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大,需要输血量及止血药物增多终导致急性肾衰竭发生增加.
作者:李海洋;韩露;王晓龙;刘愚勇;贡鸣;关欣亮;姜文剑;孙立忠;张宏家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赘生物脱落造成远端血管栓塞、感染、假性动脉瘤形成甚至破裂是该病的主要危害之一,文献报道约占20% ~ 50%不等[1-4].其中左心系统菌栓脱落常累及头颅血管,外周动脉受累较为罕见,国内外仅有数例个案报道[5-7].本文报告1例IE合并尺动脉假性动脉瘤病例,以提高临床医师的认识.
作者:刘妍;夏静鸿;何林林;李坑;董然;唐小斌;朱光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估右冠状动脉(RCA)慢性完全性闭塞(CTO)病变患者右心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入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RCA-CTO患者25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侧枝循环良好组和侧枝循环不良组,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两组右心室收缩末面积(RVEDA)、右心室舒张末面积(RVESA)、右心室面积变化率(RVFAC)、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心肌综合指数(MPI)、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三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速度(E、A峰值)、组织多普勒(TDI)测量三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速度(e‘及a’值),结果:MPI与TAPSE及RVFAC呈负相关,与E/A比值及E/e’比值呈正相关.与侧枝循环良好组比较,侧枝循环不良组RVFAC、TAPSE较低,MPI、E/A比值及E/e’比值较高.结论:RCA-CTO患者右心功能会发生变化,侧枝循环形成不良较侧枝循环形成良好者右心功能下降明显,术前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此类患者右心功能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琪;张纯;李嵘娟;杨娅;陈振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肺动脉栓塞(APE)的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表现与疾病危险程度相关因素,并探讨CTPA在评价急性肺动脉栓塞危险分级中的价值.方法:根据2014ESC的sPESI标准将28例经CTPA确诊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分为危重组和非危重组,分别测量两组病例右心室大层面短轴(RVd)和左心室大层面短轴(LVd),并计算其比值(RVd/ LVd);记录每个病例肺动脉的栓塞数量和栓塞程度,计算Qanadli评分,并对右心室/左心室的大层面短轴比值(RVa/ LVd)和Qanadli评分进行分析.结果:危重组的右心室/左心室的大层面短轴比值和Qanadli评分明显大于非危重组.右心室/左心室的大层面短轴比值和Qanadli评分之间显著正相关(r=0.804,P<0.01),且存在线性关系(β=59.144,P<0.01);危重和非危重患者的Qanadli评分和RVd/LVd均呈现显著性差异.结论:CTPA对评价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危险分级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张兴梅;王铭扬;李永忠;白林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及糖尿病心肌病的终末期临床与病理学特点,探讨病理形态学对上述疾病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以2007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终末期有扩张表现的心脏移植心肌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分为四组:扩张型心肌病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高血压性心脏病组;糖尿病心肌病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移植受体心脏的大体病理改变,并采用H&E染色,Masson、PTAH、天狼猩红等组织化学染色,SMA、Desmin、CD31、CD34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移植受体心脏左心室心肌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①缺血性心肌病组及糖尿病心肌病组的发病年龄明显高于扩张型心肌病组,P =0.0003及P=0.02.与扩张型心肌病组相比,高血压心脏病组的室间隔厚度(1.59±0.09)cm及心脏重量(582.7±38.29)g明显高于扩张型心肌病组(室间隔平均厚度(1.30±0.07) cm;心脏重量(430.7±26.06)g,P=0.03及P=0.0003.②四组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扩张型心肌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心肌细胞呈退行性变,主要表现心肌细胞颗粒状变性,可见肌丝断裂、溶解消失,心肌间质水肿,心肌间质反应性纤维化.缺血性心肌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可见心肌梗死、坏死周围出现肉芽组织及纤维瘢痕灶及替代性心肌纤维化,间质常可见淋巴、浆细胞浸润.高血压心脏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心肌纤维排列规则,部分心肌细胞肥大,核大、畸形;心肌间质纤维化明显;心肌内,尤其是室间隔心肌组织内常见小冠状动脉管壁增厚.糖尿病心肌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心肌细胞可出现散在性微小坏死灶,心肌间质和血管周围明显纤维化,可见心肌间小冠状动脉管壁增厚,基底膜增厚.③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发现终末期心脏病心肌纤维化中胶原纤维主要为Ⅰ型及Ⅲ型胶原纤维,并且Ⅰ型胶原纤维的数量多于Ⅲ型.④免疫组化结果发现SMA染色阳性、Desmin染色阴性的肌纤维母细胞数目增多.结论:①病理形态学在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高血压心脏病及糖尿病心肌病鉴别诊断中有一定意义.②心脏扩大前1~5年有高血压病史,出现明显室间隔肥厚,心肌间质明显纤维化及心肌间质小血管壁增厚常常提示诊断高血压心脏病.③心肌内微小血管壁增厚及基底膜增厚、血管周心肌纤维化是糖尿病心肌病主要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对糖尿病心肌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④肌纤维母细增生可能是终末期心脏病心肌纤维化发生中一种关键的病理因素.
作者:武迎;陈东;方微;商建峰;崔亚艳;付稳;滕飞;于玮;朱庆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