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肺血管病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北京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国际刊号:82-636
  • 国内刊号:1007-5062
  • 影响因子:1.21
  • 创刊:1982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636
  • 全年订价:379.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心血管系统疾病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4期文献
  • 联合药物治疗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状况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在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患者中联合药物治疗(CMT)率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我院接受择期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 490例,根据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A组(冠状动脉狭窄超过50%,n=716),B组(冠状动脉狭窄<50%,n=448)和C组(冠状动脉未见狭窄征象,n=326).比较患者的CMT率及CMT对预后的影响.随访主要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定义为死亡、心肌梗死或再次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合并症的发生率逐渐增加,MACE发生率逐渐增加(正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患者分别为0.9%、5.4%和11.0%,P<0.001),CMT率逐渐增加(分别为95.1%、98.2%和99.4%,P<0.001).尽管CMT对MACE的影响随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逐渐减弱(交互作用P=0.038),但在阻塞性冠心病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CMT均可明显改善患者MACE(冠心病,HR:0.72,95% CI:0.62~0.84,P=0.00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HR:0.87,95% CI:0.76~0.99,P=0.046).结论:CMT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人群中明显低于冠心病人群.尽管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CMT对临床预后的影响弱于冠心病患者,但CMT仍是临床预后改善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建龙;王志坚;史冬梅;刘宇杨;赵迎新;秦政;杨丽霞;成万钧;周玉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血管生成素-2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短期预后作用判断的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判断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146例CHF患者,禁食12h后空腹抽取血样,行Ang2检测,并随访1年,死亡(d)和心脏移植(HT)的患者共计25例(17%)作为事件组,其他患者作为心力衰竭组.结果:两组患者下列标志物血清浓度明显升高,Ang2[Log Ang2:(8.97±0.52) vs.(8.45±0.69),P=0.0004],髓过氧化物酶(MPO) [LogMPO:(5+1.1)vs.(4.2±1.3),P=0.005)]及B型利钠肽前体(pro-BNP)[Log pro-BNP:(8.70±0.9)vs.(7.45±1.3),P<0.00001].在单变量Cox回归分析中,pro-BNP和Ang2是1年病死率的佳预测指标,pro-BNP的曲线下面积(AUC)=0.78,敏感性为68%和特异性为82%,截点值为5109ng/L,95% CI:0.70 ~0.85,P<0.001,Ang2的AUC=0.73(敏感性为84%和特异性为61%,预测终点值为5 175ng/L,95% CI:0.65 ~0.80,P<0.0001).在多变量分析中,pro-BNP是1年死亡或心脏移的唯一预测因子.结论:在我们的CHF患者系列中,Ang2和pro-BNP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一年的短期预后的佳预测因子,而只有pro-BNP可以独立预测心源性死亡或心脏移植.

    作者:陈英;刘凯;黄涛;吴佳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低射血分数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在低射血分数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对2015年11月至2017年3月,我院心胸外科行OPCABG手术的41例低射血分数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在全麻下行OPCABG手术,测定术前与术后8h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小板(PLT)并进行比较,记录手术前、术后1周和3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SD)和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DD),将结果进行比较;部分患者术后因低心排而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监测使用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如心率(HR)、心脏指数(CI)、收缩压、舒张压、中心静脉压(CVP).结果:术后8h的Cr、BUN、PLT与术前比较无明显改变(P>0.05).术后1周EF与术前相比有所提高(P<0.05),但LVSD和LVDD无明显变化(P>0.05),但术后3个月后复查EF值与术后1周相比明显提高(P<0.05),LVDD明显减小(P<0.05),而LVSD未见明显变化(P>0.05);术后部分患者因出现低心排而使用IABP,2h后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增高,心率减慢,中心静脉压降低,心排血量及心脏指数增高(P<0.05).术后早期死亡2例(4.9%),分别为低心排综合征1例、多器官衰竭1例.术后39例康复出院.随访3个月,1例(2.6%)因脑血管意外死亡.结论:低EF冠心病患者实施OPCABG后近期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EF,减小LVDD,且部分患者使用IABP 2h后可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而保护心肌,但远期结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吕丽萍;齐恒田;卢峰;王可强;刘诫;师启众;樊宏哲;王飞;李温斌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血尿酸联合N-末端钠尿肽前体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血尿酸联合N-末端钠尿肽前体(NT-proBNP)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的收集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就诊我院的154例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90d内是否出现心力衰竭,再次入院或死亡分为两组(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尿酸和NT-proBNP水平,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血清尿酸、NT-proBNP以及联合检测对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90d内出现心力衰竭再次入院或死亡的患者共38例,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患者在年龄、NYHA心功能分级、HGB、尿酸、NT-proBNP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NYHA心功能分级(OR=1.09,95%CI=1.05 ~ 1.13)、尿酸(OR=1.11,95%CI=1.08 ~1.32)、NT-proBNP(OR=1.22,95% CI=1.13~1.45)是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不良预后的预测因素.通过ROC曲线判断血尿酸和NT-proBNP水平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不良预后诊断的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613和0.684,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757,准确性高于单独检测.结论:血清尿酸联合NT-proBNP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近期不良预后的预测效能比单一标志物更高.

    作者:陈俊;胡文彬;谢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冠心病患者侧支循环程度与血浆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检测不同侧支循环的冠心病患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CTRP1)的表达水平,探讨CTRP1表达水平与侧支循环程度、疾病严重程度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2例在本院心内科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分析其侧支循环的形成情况.依据造影结果,以Rentrop评级标准评判患者的侧支循环,将患者分为:侧支循环不良组(CCB) 47例;侧支循环良好组(CCW)35例.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患者为对照组(NC)37例;以Gensini计分方法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分别检测各组患者血浆CTRP1表达水平,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TG,TC,HDL-C,LDL-C,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检测Rentrop分级、Gensini评分和CTRP1表达水平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及以CTRP1为因变量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CCB组,CCW组与NC组比较,各检测指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ntrop分级与血浆CTRP1表达水平,FBG,HOMA-IR,TG,IL-6及Gensini评分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nsini评分与CTRP1,FBG,HOMA-IR,TG,IL-6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CTRP1表达水平与TC,HOMA-IR,IL-6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CTRP1表达水平的危险因素为HOMA-IR,IL-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CTRP1表达水平与侧支循环程度以及胰岛素抵抗相关.

    作者:曹雪明;李江;张静;高传玉;陈岩;杨宏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疾病认知与自我管理调查分析

    目的:基于疾病认知和行为认知理论,调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者疾病认知与行为认知(体育锻炼和健康饮食)现状、预测患者的自我管理意向.方法:采用疾病认知问卷和计划行为量表对120例FH患者进行调查.采用SPSS 23.0、AMOS23.0统计分析及建构模型.结果:患者自评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3.6%、52%和22.8%;31.5%的患者接受他汀治疗;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良好,体育锻炼方面,疾病认知对意图的路径系数为0.30,态度、个人控制和自我效能对FH患者意图路径系数分别为0.11、-0.25、-0.40;健康饮食方面,主观规范、态度和个人控制对意向路径系数分别为0.52、0.37和-0.25.结论:FH患者对疾病认知、体育锻炼、健康饮食的认知不足,强调疾病知识、端正患者态度、增强信心和个人控制力可提高FH患者体育锻炼意图,且疾病认知对自我管理影响显著,有必要对其强化健康教育.

    作者:彭洁;吴雪;王世龙;洪靖;蔺洁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监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胎儿左右心纵向整体功能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监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胎儿左右心纵向整体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超声科检查发现的ICP胎儿为研究对象.母体血清总胆汁酸浓度10≤TBA< 40μmol/L为ICP轻度组,入组28例;TBA ≥40 μmol/L为ICP重度组,入组28例;选择同孕周的正常孕妇胎儿,为正常对照组,入组56例.对所有入组胎儿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留存动态四腔心声像图,将图像导入VVI处理软件脱机分析,获得左右心室VVI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期峰值速度(Vd)、收缩期峰值应变(S)、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期峰值应变率(SRd).结果:ICP重度组胎儿左心室整体SRs、SRd及S较ICP轻度组和对照组减低(P<0.01),但左心室整体SRs、SRd及S于ICP轻度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ICP重度组胎儿右室整体Vd较ICP轻度组、对照组减低(P<0.01),但于ICP轻度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ICP重度组胎儿右心室整体SRs、SRd及S较ICP轻度组和对照组减低(P<0.01),但于ICP轻度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体重度胆汁酸增高损害胎儿左心及右心整体收缩及舒张功能;母体轻度胆汁酸增高对胎儿左右心整体心功能无明确影响.

    作者:王连双;张瑶;王玥;杨学平;王丽萍;周明书;杨旭;何怡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影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录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因AMI合并CS临床应用IABP的住院患者,共231例,比较死亡与存活患者入院一般情况、治疗及IABP应用情况等临床特点,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院内死亡组较存活组年龄偏高,女性患者偏多,发生CS时血射血分数较低,CKMB及血乳酸肌酐较高.死亡组发生机械并发症及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较多,且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未进行任何血运重建者较多.存活组急诊PCI者较多.二分类Logistic回归示,高龄(年龄>60岁)、中度及以上肾功能不全、高乳酸值(>2μmol/L)、低射血分数(<50%)及病变血管≥2支为导致CS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AMI合并CS患者,尤其是基础状态差、冠状动脉病变重的患者,院内死亡风险极高.IABP作为桥梁,为患者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及尽快血运重建等方面有着积极地意义.在IABP支持下进行及时血运重建,是挽救高危患者生命的关键.

    作者:陈凌霄;吕树铮;宋现涛;戴敬;田晋帆;崔孔勇;闫云峰;周阔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5种血清微小核糖核酸在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及联合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评价5种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联合在主动脉夹层(AD)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和联合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北京安贞医院急诊科就诊并终确诊为主动脉夹层(AD)患者60例为AD组,同时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在北京安贞医院体检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HC组),采集AD患者入院24h内以及对照组空腹常规血清,根据文献选出5个可能与AD相关的microRNA(has-miR-26a-5p、has-miR-191-5p、has-miR-143-3p、has-miR-21-5p、has-miR-223-3p),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方法检测60例AD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HC)血清中这5种mi-croRNA的表达量,采用2-△△CT方法计算5种microRNA在两组中的相对表达量.通过单个或联合的ROC曲线分析血清microRNA对于AD和HC的区分效能,通过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血清microRNA对于AD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年龄和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HC组相比,5种血清microRNA在AD组表达均显著下降(P均<0.05);5个血清microRNA区分AD与H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5、0.912、0.910、0.732和0.717(P均<0.05),将AUC> 0.9的这3个mi-croRNA联合为Signaturea,Signaturea将AUC提升至0.958(95%CI:0.942 ~0.992,P<0.05),全部5个microRNA全部联合作为Signatureb,Signatureb将AUC提升至0.964(95%CI:0.935 ~0.993,P<0.05),所以microRNA联合可以提高AD的诊断效果.结论:5种血清microRNA在AD患者表达变化,联合5种血清microRNA对AD有潜在诊断价值.

    作者:芦洁;陈垚志;李玉琳;刘卓慧;马珂;王绿娅;杜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碎裂QRS波预测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心律失常复发的探讨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fQRS)与肥厚型心肌病(HCM)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的复发是否有关.方法:纳入在北京安贞医院行导管消融术的HCM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共91例(阵发/持续性心房颤动:60/31).消融策略包括: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行双侧肺静脉隔离(PVI);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行PVI加左心房顶、二尖瓣峡部和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术前评估基线心电图,fQRS定义为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中至少2个连续导联的QRS波存在≥2个R波或者R波的波顶或S波的波谷出现顿挫波.术后定期随访,复发定义为导管消融术后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记录的任何类型的> 30s的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结果68.1% (62/91)患者fQRS阳性.fQRS常见于下壁导联(75.8%).平均随访18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为54.2% (59/91),74.6% (44/59)复发发生在1年以内.fQRS阳性组复发率高于fQRS阴性组(79.0% vs.34.5%,P <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fQRS是术后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复发的危险因素(HR=3.243,95% CI:1.147 ~9.167,P=0.026).结论:fQRS是HCM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房性心律失常复发的预测因子,可用于预测该类患者心房颤动射频术后转归.

    作者:孙鹏瑜;常三帅;闻松男;刘念;白融;汤日波;宁曼;吴佳慧;阮燕菲;蒋晨曦;桑才华;龙德勇;喻荣辉;李松南;杜昕;董建增;马长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肺动脉吊带的诊断与治疗——附19例分析

    目的:分析肺动脉吊带(PAS)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7年9月,北京安贞医院共收治PAS患儿19例,分析其一般情况、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和预后.结果:19例PAS患儿进入分析,男性8例,女性11例,12例合并其他心脏畸形,3例合并心脏外畸形.诊断PAS时年龄1岁3个月(0d ~6岁),体质量10.6(4 ~ 24) kg.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喘鸣,其中5例安静或轻微活动后即喘息、喘憋.患者行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心脏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DCT)明确PAS诊断;气道重建显示所有患者均存在气管狭窄,Cotton气管狭窄Ⅰ期16例,Ⅱ期3例,Ⅲ期0例.16例患儿行手术矫治,手术时年龄3岁6个月(4个月~6岁),体质量13.2(4 ~50) kg.1岁以下患儿术后带管时间较1岁以上患儿明显长[(0.5 ~ 264)vs.(1~5)h,P<0.05].15例手术成功,远期随访无气管狭窄症状.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初步诊断PAS,MDCT可明确诊断PAS及伴随气道狭窄或畸形.有呼吸道症状者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矫治效果满意,多数患儿的气道畸形不需手术处理.低龄及气管严重狭窄可能为PAS患者手术死亡的高危因素.

    作者:戴辰程;上官文;杜靖;赵奇光;王霄芳;苏俊武;刘迎龙;金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骨骼化乳内动脉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总结将骨骼化乳内动脉(IMA)应用于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临床结效果和经验.方法:选取从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我科室60例包括冠状动脉前降支在内的多支冠状动脉狭窄需进行OPCABG,并经术前超声检查锁骨下动脉和IMA正常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应用骨骼化方法获取左IMA,并与前降支行端侧吻合进行血运重建;B组:应用带蒂获取左IMA与前降支吻合进行血运重建.两组均应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取胸部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下施行手术.结果:远端吻合口数两组分别为(2.6±0.5)个/例和(2.7±0.5)个/例,无胸骨感染病例;院内死亡1例,病死率1.7%,为带蒂方法采集左IMA组,死亡原因为围术期心肌梗死;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每组各2例,发生率6.7%,其中发生肺部感染2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均通过抗感染、血管活性药物、IABP辅助治疗等措施治愈.生存患者随访3个月,随访率89.8% (53/59);所有患者无心绞痛复发,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NYHA).结论:在OPCABG中应用骨骼化IMA安全、疗效满意,但术中取材具有一定操作难度,易发生乳内动脉损伤,手术方式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作者:于建波;黄方炯;韩博;朱恩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原发性肺平滑肌肉瘤2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分析原发性肺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特征,提高医生对原发性平滑肌肉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原发性平滑肌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以“原发性,肺平滑肌肉瘤”及“primary,pulmonary leiomyosarcoma”为关键词检索1980年1月至2017年7月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及PubMed数据库的相关文献,共获得文献57篇,其中中文37篇,英文20篇.结果:病例1:患者,男性,76岁,因“气短3个月,咳嗽、咳痰1个月”就诊.临床症状为气短、咳嗽、咳痰.胸部CT示右肺上叶占位,纵隔淋巴结增大.支气管镜检查见主气道中段至隆突、右主支气管外压性狭窄,狭窄处活检病理未见肿瘤细胞.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平滑肌肉瘤.行气管、支气管金属支架植入,姑息治疗,术后1个月死亡.病例2:患者,男性,57岁,因“咳嗽、咳痰伴气短1个月余,发热1周”就诊.临床症状为咳嗽、咳痰、气短、发热.胸部CT平扫示右肺下叶不张.支气管镜检查示右中间干肿物,活检病理未见肿瘤细胞.行右肺中下叶切除术,病理诊断为平滑肌肉瘤.术后9个月未发现复发及转移病灶.文献检索报道了75例肺内型及腔内型原发性肺平滑肌肉瘤,其中临床资料完整的23例,男性12例,女性11例,年龄18~80岁;资料不全的52例,其中预后不明的49例,未描述年龄、性别的3例.结论:原发性肺平滑肌肉瘤少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该病易漏诊或误诊,依靠病理活检确诊,手术治疗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孙茜;刘双;张向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对比剂肾损伤的评估和预防的研究进展

    根据中国大陆冠心病介入治疗注册数据,目前每年冠心病介入病例的平均增长率为10% ~ 15%.用于冠状动脉显影的对比剂的使用也同时增加,作为并发症之一的对比剂肾损伤,其名称历经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contrast-induced acute kidhey injury,CI-AKI),是医源性急性肾衰竭的第三大原因,人群总发生率在0.6%~2.3%,高危人群中可达40%[1].近年来对CI-AKI的发病机制、评价指标和预防措施,无论是从基础、还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都做了很多研究.本文主要就CI-AKI风险评估和预防的相关研究新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施超;周玉杰;秦政;胡成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胞膜小凹和窖蛋白在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心血管系统疾病是目前全世界人类患病率和病死率上升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细胞表面的特殊结构:胞膜小凹(caveolae)及其结构蛋白均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它们与特定的信号分子相互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心律失常、心肌肥大、心脏缺血再灌注(ischimia-reperfusion,I/R)损伤都有着重要调节作用.本文就其在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所起的心脏保护作一综述,旨在为今后的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作者:薛紫怡;王佳琬;吴安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无创正压通气在高碳酸血症脑病综合征中的应用

    近年来,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已发展成为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或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的一线治疗手段.无创通气的合理使用可以减少人工气道的使用,从而减少人工气道相关性并发症,改善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高碳酸血症性脑病综合征(hypercapnic encephalopathy syndrome,HES)常见于严重呼吸衰竭和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依照国内外指南,传统有创机械通气(convention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CMV)是治疗HES的常规手段和“金标准”.

    作者:叶晓芳;朱光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转录因子Tbx18导入人诱导多潜能干细胞分化的心肌细胞构建起搏样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Tbx18能否转染人诱导多潜能干细胞分化的心肌细胞(hiPSC-CMs)并使其向起搏细胞分化.方法:纯化接种hiPSC-CMs,构建重组腺病毒-绿色荧光蛋白Ad-(GFP)-Tbx18载体,转染hiPSC-Cs为实验组,转染只含GFP的腺病毒组及空白未转染组作为对照.转染后定期检测细胞的变化情况,荧光倒置显微镜计数转染后细胞的搏动频率变化情况;RT-PCR测定起搏细胞特异性基因的表达.结果:实验组hiPSC-CM的搏动频率高于对照组[(61.3±13.6)vs.(33.0±1.67)次/min,P<0.05)].实验组起搏特异性基因HCN4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KIR2.1、SCN5A、CX43等心室肌特异性基因表达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x18基因可成功转染hiPSC-CMs,并使之转化为窦房结样起搏细胞.

    作者:王芸;吴福建;兰峰;任学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阿托伐他汀对兔主动脉瓣钙化性病变炎症反应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高脂血症能否直接诱导兔主动脉瓣膜发生退行性的改变,以及阿托伐他汀对瓣膜病变进程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新西兰纯种雄性,白兔,45只,随机平均分配为对照组(N组)、高脂组(HC组)和高脂加阿托伐他汀干预组(AI组).并分别于实验开始4、8、12周后,取静脉血测定血浆脂质及hs-CRP水平,取主动脉瓣膜标本行组织学检测,经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钙化性主动脉瓣组织学改变及各炎性指标的变化,分析比较各组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第8、12周HC组和AI组血浆中TC、TG、LDL-C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较第4周及N组均升高,同期AI组的各项血脂水平低于H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主动脉瓣比较,HC组光镜下组织学改变与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早期病理改变相似,AI组较HC组病变减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因子TNF-α、IL-6在HC组中表达明显,在AI组中的表达较HC组显著下降,N组中则无表达.结论:高脂饮食能够诱导兔主动脉瓣膜发生早期钙化并存在慢性炎症,阿托伐他汀通过降血脂及抗炎作用,能够抑制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病变发展进程.

    作者:任瞳;李继勇;张健群;师闯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探讨小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膜蛋白的变化特点

    目的:应用相对和绝对定量的同位素标记(iTRAQ)结合液相色谱和质谱技术,对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组织膜蛋白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方法:选取C57小鼠,15只,分为正常组和缺血再灌注损伤(I/R)组.I/R组结扎前降支30min,分别于1d和3d后处死,收取正常组及再灌注损伤组小鼠的心脏组织.采用梯度离心纯化膜蛋白,并免疫印迹膜蛋白检测纯度.利用iTRAQ技术检测I/R后1d、3d及正常对照心脏组织中的膜蛋白质,鉴定出显著差异表达蛋白质(差异倍数>1.5或者<0.67,P<0.05)并结合公共数据信息,探讨差异蛋白的生物学信息及信号通路.结果:共检测出2 224种蛋白质,具有跨膜结构共有901个.与正常心脏组织相比,I/R后1d共有211个膜蛋白显著升高,有217个蛋白显著降低,均为P <0.05;与I/R后1d相比,I/R后3d组有205个膜蛋白显著升高,222个膜蛋白显著降低,均为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蛋白发现,I/R早期(1d和3d),膜蛋白所涉及的生物进程主要是能量代谢和氧化磷酸化,主要涉及的通路是氧化应激、能量代谢和心肌收缩.结论:iTRAQ技术可有效地用于组织蛋白鉴定和定量,利于发现膜蛋白与I/R早期病理变化的关系,为I/R的干预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

    作者:尤宏钊;李玉琳;乔博康;王绿娅;陈博雅;智莹;杜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胺碘酮治疗扩张性心肌病合并室性心动过速1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4岁,因“间断心悸头昏3年,再发伴晕厥3d”入院.既往史无特殊,查体:神清,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哕音,心界向左扩,心率68次/min,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水肿.辅检:入院超敏肌钙蛋白9.363 μg/L,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 terminal pro 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2188.00ng/L,血K正常,治疗后复查超敏肌钙蛋白2.199μg/L,NT-proBNP 3 850.00ng/L,TCD:检查过程中可见心律不齐,TCD探及血管未及明显异常.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LAD 62mm,LVDD 64mm,RAD 42mm,RVD 21mm,LVEF30%,左心增大,心功能减低(考虑心肌病变).

    作者:徐迪;田正鉴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C-反应蛋白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24个月内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PCI治疗的381例AMI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以PCI术后24个月内出现全因死亡、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等作为终点事件,并根据ROC曲线确定的患者入院时NLR和CRP对全因死亡的诊断阈值,将患者进行分组比较.结果:高NLR(>6.30)且高CRP(>0.76mg/L)的患者在24个月内出现全因死亡和MACCE的风险显著高于NLR正常且(或)CRP正常的患者.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高NLR且高CRP是AMI患者在PCI术后24个月内出现全因死亡(HR=23.412,95% CI:9.241~45.214,P<0.001)和MACCE(HR=1.936,95% CI:1.366~3.278,P=0.003)的危险因素.结论:NLR和CRP水平的升高与AMI患者PCI术后远期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作者:柳江海;关欣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血小板钙库操纵性钙通道蛋白与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小板钙库操纵性钙通道蛋白(SOCC)包括基质交联分子1(STIM1)、钙释放激活钙通道蛋白Orai1及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TRPC1)水平的变化与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在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单支单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患者118例,采集血液标本并应用流式细胞学检测法测定血小板钙离子信号蛋白STIM1、Orai1、TRPC1水平.根据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IVUS)分为稳定斑块(SP)组76例,易损斑块(VP)组42例,VP组行介入治疗,SP组按照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保守治疗,1年后对SP组患者复查IVUS,根据斑块性质变化分别分为进展为易损斑块组(SVP组)和未进展为易损斑块组(SSP组),并复测血小板钙离子信号蛋白水平.结果:VP组血小板STIM1、Orai1、TRPC1水平明显高于SP组(P<0.05).1年后对SP组患者复查IVUS,其中16例进展为VP(SVP组),剩余60例仍为SP(SSP组),SVP组血小板STIM1、Orai1、TRPC1水平明显高于SSP组(P<0.05),SSP组SOCC水平较治疗前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钙库操纵性钙通道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易损性密切相关,有望成为预测冠状动脉高危事件的新型临床检测指标.

    作者:袁楚婷;葛长江;宋现涛;张闽;苑飞;许锋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临床与基础研究双向转化-未来医学研究模式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增高,心血管系统发病率逐年递增,已远远超越呼吸系统疾病和肿瘤成为严重威胁国人健康的“头号杀手”.截止到2016年,我国的心肌梗死人数已超过1 000万例,并以每年新发病100万例的速度快速增加[1].同时,2016年,全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例数超过了66万例,比80年代中期刚开始介入治疗时增加了10 000余倍,并以每年10万例的速度不断上升.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迅猛上升,不但严重损害了国人健康,而且对整个社会经济都存在巨大威胁,是我们医学工作者所承担的重要任务.

    作者:柳景华;范谦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β3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米拉贝隆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目的:探索米拉贝隆(mirabegron)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方法:建立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As模型(n=16)并分为米拉贝隆组(n=8)、安慰剂组(n=8),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n=8).米拉贝隆干预6周后,采集小鼠心脏及主动脉标本,油红O及HE染色观察主动脉斑块面积,Masson染色观察主动脉根部胶原纤维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主动脉根部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安慰剂组小鼠主动脉斑块表面积(P<0.05)、横截面积(P<0.05)显著增大,斑块中平滑肌数目(P<0.05)、巨噬细胞数目(P<0.05)、胶原纤维(P<0.05)均明显升高;与安慰剂组相比,米拉贝隆组小鼠主动脉斑块表面积(P<0.05)及横截面积(P<0.05)显著减小,斑块中平滑肌数目(P<0.05)、巨噬细胞数目(P<0.05)及胶原纤维成分(P<0.05)均显著下降.结论:米拉贝隆可延缓ApoE-/-小鼠As的发展,具有潜在的防治As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梦如;王悦;王越;杨敏;卜军;吴小凡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降钙素原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在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中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SYNTAX积分(SXs)之间的关系.方法:共纳入400例明确诊断冠心病患者,测量血清降钙素原(PCT)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应用SYNTAX(SXs)评分系统计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负荷,SXs< 23(n=320)的患者被归类为低SXs组,SXs ≥23(n=80)的患者被归类为高SXs组.结果:高SXs组与低SXs组相比,血清PCT水平较高(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对于高SXs(曲线下面积:0.753,敏感度:72.5%,特异度:61.3%),PCT的临界值为0.0335μg/L.多因素Logistic分析后,PCT与目前吸烟(OR=2.237,P=0.027),TG(OR=1.005,P=0.001)和hs-CRP(OR=1.119,P=0.018)是高SXs的预测因子(OR=3.021,95% CI:1.492~6.097,P=0.002).结论:血清PCT与SXs独立且正相关,血清PCT水平升高可能有助于确定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负荷.

    作者:李秋敏;王再生;李元玲;林桂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抗肿瘤治疗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心血管疾病和肿瘤是全世界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提高预防和治疗水平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的主要工作重点.近年来,肿瘤早期筛查和治疗有了显著进步,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肿瘤的发病率正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肿瘤患者接受抗肿瘤治疗后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更多地被关注,除了肿瘤复发或转移的风险外,心血管疾病、全身功能衰退和心理障碍也是肿瘤科医生、心血管医生和老年科医生更加关注的问题.本文综述了肿瘤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及放射治疗后对于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越;周玉杰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