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学杂志

中国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中华科学技术出版社
  • 国际刊号:1684-5846
  • 国内刊号:72-2002/R
  • 影响因子:
  • 创刊:2003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心血管系统疾病
中国医学杂志   2006年12期文献
  • 10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患者的护理探讨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临床上用于抢救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低心排综合征有效的机械性辅助装置,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的优点,我院2005年5月~2006年6月共成功实施了10例IABP术,10例患者的护理也均取得很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阚天燕;宋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管理及护理

    机械通气已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呼吸道管理不当会发生通气机相关性肺炎,增加院内感染,延长带机时间,增加病死率.现将我科自2005年至2006年对机械通气患者加强气道管理,提高脱机成功率,减少了院内感染,缩短了治疗时间,现将护理观点总结如下.

    作者:阚天燕;刘斅淑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148例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与护理体会

    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替代产品,三十余年前已在欧美国家普及应用.十年前已在亚洲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取代头皮针,成为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我国1997年初,推行于北京、上海等城市.我科从2005年2月份起应用临床至今累计148例,在实际应用中体会到这是一项能被护理人员掌握的护理技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桂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如何做好护理管理者

    护理管理是一种行为、一种模式,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护理工作的好坏,成败直接影响护理质量,护理长对护士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使每一位护士的潜能在科室工作中得到大限度的发挥,是护理管理者面临一个新的挑战.

    作者:王彩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洗胃的护理探讨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易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使其失去分解乙酰胆碱的作用导致乙酰胆碱在体内大量蓄积,从而发生一系列临床中毒症状[1],还可直接引起心脑肾等主要脏器的损害,极易发生多脏器衰竭,我院抢救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共45例,对其洗胃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阚天燕;肖蕾蕾;张静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前列腺摘除术后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前列腺摘除术是目前治疗前列腺增生常见有效的方法,但术后出理一些并发症常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同时还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为了减少和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我科自1998年6月至2004年6月对92例行耻骨后保留尿道前列腺摘除术的患者进行有计划的观察和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艳萍;邱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必奇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疱疹性口腔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多见于婴幼儿或儿童,疼痛剧烈,影响患儿进食.本人2年来采用必奇(蒙脱石散)局部治疗,疗效较好,具体报告如下.

    作者:缪宋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新生儿室婴儿如何保证母乳喂养

    母乳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向全世界推荐的佳食品,母乳含有新生儿生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所有营养物质,而新生儿室的婴儿则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进食母乳或母乳喂养中断.我院自2005年成立新生室以来,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以保证新生儿室婴儿能正常进食母乳.

    作者:陈典翠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检查暖箱内给氧管道是否通畅新方法

    婴儿暖箱是早产儿和新生儿接受治疗和护理的特殊场所,而箱内给氧又是改善婴儿缺氧的主要方法.传统的检查箱内氧气管道是否通畅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氧气管道放入蒸馏水中,看是否有气泡逸出;另一种则可用手感觉是否有氧气.前一处方法比较繁锁,需要准备蒸馏水等,后一种方法在氧气流量较小时不容易感觉出来,两种方法均有一定局限性.

    作者:陈典翠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浅谈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终止妊娠领域中的应用

    米非司酮(RU486)作为一拮抗孕激素受体的甾体类药物被运用于妇产科的多个领域,特别是被广泛应用于终止妊娠,对米非司酮作用机制的研究也已发展到基因水平.

    作者:王兴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锁骨颅骨发育不全合并癫痫1例的一家系报告

    锁骨颅骨发育不全(Cleidocranial dysostosis)主要为锁骨先天缺如或不全缺如,颅缝、囟门开大和牙齿发育不良畸形,故又称骨-牙发育不全症.现将我们收住1例合并癫痫的一家系报告讨论如下.

    作者:李水冰;安景林;孙世骥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治新进展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指由高血压引起的原发于脑实质内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5%左右,较SAH更为常见,是SAH的两倍.死亡率致残率均较高.临床上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幕上出血和幕下出血,前者包括壳核、丘脑、脑叶,后者常为脑桥、和小脑.CT主要表现为脑内高密度区与周边低密度带,分别代表了脑出血和血肿周边组织缺血与水肿.

    作者:赵玲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补益中药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多种多样,其中大多数都含具有药理作用的活性成分之一多糖(polysaccharides).多糖是由许多相同或不同的单糖以α-或β糖苷键所连接而成的结构复杂的生物大分子化合物,又称多聚糖,是构成生命的四大基本物质之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在目前已报道的一百余种中药多糖中,大多数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如抗感染、抗肿瘤、抗凝血、抗辐射、抗病毒、抗氧化、免疫调节、降血糖、降血脂及延缓衰老等,且其毒副作用很小,有的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而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许多具有补益功效的中药所含的多糖具有肯定的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作用,如促进免疫细胞增殖与分化,活化免疫细胞,分泌免疫调节因子等等[2].在当前药物研究趋势由化学合成药物转向天然药物的今天,人们对中药多糖类药物的研究也越来越活跃.本文对近年来补益中药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绍旦;杨明会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卡维地洛治疗扩张型心肌病78例

    扩张性心肌病的主要特征是一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期泵功能障碍,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常合并有各种心律失常.近年认为,扩张性心肌病与家族遗传、持续性病毒感染、长期酗酒和神经激素受体异常等因素有关.该病瓣膜及冠状动脉多无改变;常见有附壁血栓.超声心动图显示有心腔扩大及心脏运动幅度弥漫性减低.本文一组患者在应用卡维地洛治疗一个月后,不仅症状有明显改善,而且超声心动图证实心腔大小较治疗前明显缩小.

    作者:徐敏亮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病57例临床观察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重大卫生问题.其病程长,并发症多,并且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逐年增长,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因此积极治疗高血压患者,控制人群血压水平,是十分重要的.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采用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病57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素琴;贺光林;张新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自拟验方治疗子宫腺肌症

    笔者根据多年来对药物的探讨,研拟出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组方:穿山甲、田七、血竭.由于笔者本人患有子宫腺肌症,便把此方首先自己试用,试用后发现疗效甚佳,一个月后恢复健康,通过本人的亲身经历,于是把此验方推荐给患者,在临床上对于46例病人以B超诊断为子宫腺肌症的病例进行周期性治疗,疗效也非常显著,望患有此症的患者,不访试试,将会取得有益而无害的收获,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秀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浅谈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型颈椎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其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且此类病人多病程长、病情重或伴有严重的内脏疾病等,常成为手术之禁忌,故运用非手术疗法对该型颈椎病进行有效的治疗就显的尤为重要.本人从事医院针、推门诊工作十余年来,运用牵引、针灸、推拿和相关药物等疗法相结合,对该型颈椎病的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王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中药面膜及内服治疗痤疮160例疗效观察

    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病,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发于面部,甚或波及颈、胸、背等处,影响美观,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烦恼.我院自2000年以来采用中药面膜及内服治疗痤疮1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胡新秋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一起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

    2006年10月20日中午12时左右,武汉市一所学校学生在食用该校食堂提供的食品后,7~12h内有65人先后出现腹痛、腹泻、恶心等症状,其中部分学生使用了口服抗生素的方法,部分症状严重的学生(8人)相继到附近一家医院就医,经过抗菌补液治疗,至2006年10月21日下午6时止均痊愈,没有后续病例的发生.

    作者:卢俊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2004~2006年宫颈癌普查分析

    二工镇卫生院妇幼组为进一步开展宫颈癌早期普查,制定相应预防措施,为了保护广大妇女身心健康,我院妇幼组于2004~2006年,对全镇抽查3个行政自然村,对已婚妇女1531人做宫颈癌早期普查.

    作者:努尔卡曼尔;郑寿宣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无细胞异种真皮基质与自体薄皮片移植的术后护理

    无细胞真皮基质是以提供移植皮肤足够量的真皮成份的一种永久性皮肤替代物,它对治疗深度烧伤创面及皮肤缺损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采用无细胞真皮基质与自体薄皮片移植术,对当前解决植皮外观和功能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2005年1月~2006年10月,我院共进行无细胞异种真皮基质与自体薄皮片移植,治疗深度烧伤创面及疤痕畸形病人45例均获得成功,收到了明显的效果.该术的成功与术后护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现将术后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林淑燕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喜疗妥软膏和山莨菪碱在治疗输液时血管损害中的应用

    静脉输液时血管损害是临床静脉用药中的常见并发症,由于各种高渗药物,化疗药物及静脉输液泵的广泛应用,使输液时血管损害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静脉输液引起的损害因素很多,如血浆渗透压的改变,微粒因素,输液速度,药物浓度等都是重要因素[1].血管损害不仅给病人造成痛苦,也给护理工作造成了困难,我院自2004年1月~2006年5月采用喜疗妥软膏和山莨菪碱联合应用治疗32例静脉输液时血管损害的患者,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阚天燕;张静;肖蕾蕾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颈椎脱位及骨折颅骨牵引治疗的护理

    随着现代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交通意外事故时有发生,以致于颈椎脱位及骨折的病人在临床上有增加的趋势.颈椎脱位及骨折早期应用颅骨牵引可稳定病情,同时有复位的作用,患者入院后,颅骨牵引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在对颈椎脱位及骨折患者施行颅骨牵引的护理过程中,我们以病人为中心,实施全面的整体化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封翠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

    新生儿硬肿症,又称新儿硬皮症或皮下脂肪硬化症,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病,尤以早产儿发病率高,可并发肺炎、败血症、消化道出血及肺出血.常因并发症而死亡.为减少发病率,护理人员应实施精心护理,对家长做好卫生宣救工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PICC导管在胃癌化疗期间的效果观察

    胃癌是我国高发肿瘤,其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首位.胃癌术后的化疗是较漫长的过程,化疗期间静脉穿刺每天都进行,病人苦不堪言.近年来,随着PICC导管的广泛使用,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特别是为胃癌患者在化疗期间应用化疗药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它避免了化疗药外漏的危险,而且经济适用.我科2005年10月~2006年10月共收住102例中、晚期胃癌患者进行化疗,现总结如下.

    作者:林寒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剖宫产手术的护理配合

    剖宫产手术是产科较简单的常见手术.我院开展剖宫产手术已有二十多年.我们在多年的剖宫产手术实践证明中深深地体会到,剖宫产术中的护理配合十分重要.虽然剖宫产手术术程较短,但如果护理配合不当,也会影响手术的进展.一些育龄妇女高高兴兴怀孕十个月,准备做妈咪的时候突然遇到难产需要实施剖宫手术分娩,有很多人一时接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事实,思想转不过弯而出现种种的情绪影响手术,需要我们对其进行心理及生理的护理,使产妇能与我们配合共同完成手术.

    作者:蔡桂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针刺治疗中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探讨

    针刺疗法在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的手易与针灸针、患者的皮肤直接接触,其中一个环节因不能彻底消毒而出现问题,都极易造成医源性感染,甚至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艾滋病、乙型及丙型肝炎等.为此,采取正确、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以达到有效控制感染及保护医务人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魏值英;卜翠云;蔡雪玲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含气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极其常见的疾病,然而含气腰椎间盘突出症却少见,笔者2000~2006年共遇9例,现简介如下.

    作者:赵健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彩超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既往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主要依靠X线静脉造影,目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诊断DVT55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5例,男25例,女30例,年龄16~80岁,平均49岁.患者多数有外伤,手术长期卧床,心衰、椎间盘复位等病史,病程1天至10余年不等.仪器:使用百胜DU-3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0 MHz及7.5 MHz.

    作者:林国添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102例儿童病毒性脑炎脑电图分析

    现将我院3年来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102例儿童脑电图检查结果分析如下.1资料和分析1.1一般资料102例患儿中,男63例,女39例,男女之比为1.6∶1.年龄为6个月~13岁.其中0~3岁25例,4~6岁31例,7~9岁30例,10~13岁16例.均系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脑脊液检查而确诊为病毒性脑炎[1]的住院病例.

    作者:余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无偿献血者抗-HIV1/2阳性结果分析

    为保护献血者和受血者健康,保证血液质量,本中心血站使用两种不同厂家试剂用ELISA双抗原夹心法对献血者进行抗-HIV1/2的初检和复检,还一种或两种检测试剂阳性,则及时性时上报疫情并送重庆市疾控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用WB法进行确认实验.现将确认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开惠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恙虫病1例报告

    恙虫病例在我县为首次发现,我科近期收治一例患儿,现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患儿,女,11岁,因发热、头痛4天于2006年7月25日收住院.患儿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不规则发热,热峰不详,伴头痛,头痛多在热峰升高时出现,呕吐胃内容物数次,非喷射性,食欲不振,曾当地治疗无缓解.入院时查体:T 38℃,HR 120次/分,R 25次/分,精神差,咽充血,双肺呼吸音粗糙,心腹无异常,入院第三天血常规WBC 3.9×109/L,肥达氏试验阴性,肝功:ALT 149 Iu/L,CRP 55.8 mg/L,ESR 8.9 mm/h,ASO阴性,抗HIV-IgM阴性,肾功无异常,热峰仍持续在38~39℃之间,并在左下腹发现一圆形约0.4×0.4 cm之圆形焦痂,给菌必治P.G、病毒唑等对症治疗,于7月31日抽血送大理州疾控中心化验,8月5日报告恙虫病抗体(++++),地方性斑疹伤寒抗体阴性,住院9天好转出院.

    作者:马映华;杨英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糖尿病急症所致的昏迷

    临床上常见的糖尿病急症主要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性昏迷和糖尿病性低血糖及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此几种情况均可导致病人发生昏迷,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临床死亡率较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

    作者:杨立霞;张春霞;康江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内镜下微波及高频电切术治疗胃息肉78例体会

    目的:探讨内镜下微波及高频电切术治疗胃息肉的疗效体会.方法:采用内镜下微波及高频电切术治疗胃息肉患者78例.结果:疗效满意,无胃出血和胃穿孔并发症发生,5例出现腹痛,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内镜下微波及高频电切术治疗胃息内是一种安全性高,痛苦小,创伤小,恢复快,易护理,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手术方法.

    作者:姚丽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颅脑损伤中环池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环池在颅脑损伤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136例颅脑损伤患者CT的环池变化及预后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Ⅰ型环池无变化,20例中死亡1例.Ⅱ型环池部分变窄44例中死亡5例.Ⅲ型环池部分闭塞,38例中死亡14例.Ⅳ型环池完全闭塞,34例中死亡23例.结论:环池的变化对颅脑损伤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动态观察环池的变化利于准确施治及正确判断预后.

    作者:赵万里;刘志梅;黄婵婷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输液微粒的来源及防范措施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一种给药方法,近年来采用静脉输液作为治疗疾病的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对其存在的不良反应却常常被人们包括医务人员所忽视.微粒细菌污染是导致输液反应的原因之一,而配液的操作方法与环境条件是输注污染的主要因素与途径.此外还有器具污染、微粒污染、制品污染、不合理用药等.本文对输液微粒的来源以及所产生的危害进行简要综述,强调了护理人员在进行合理护理操作时所采取的防范措施的重要性.

    作者:谭素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药物引产方法的探讨

    目的:药物引产方法的探讨.方法:米非司酮口服加米索前列醇外用于引产.结果:引产成功率占98.7%.结论: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作者:张利平;张华;宋伟洁;刘秋利;葛花香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愈伤灵胶囊质量标准的研究

    采用薄层色谱法时愈伤是胶囊中冰片进行鉴别.

    作者:潘翠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HP/EP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78例

    目的:评价HP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78例不能手术治疗的中晚期非细胞肺癌随机分为2组.HP组:HCPT 6 mg/m2静滴d1~5,DDP 20 mg/m2静滴d1~5;EP组:VP-16 100 mg/m2静滴d1~3,DDP 30 mg/m2静滴d1~3;均21 d为1个周期.连用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HP组CR1例(2.5%),PR17例(42.5%),SD12例(30%),PD10例(25%),有效率为45%;EP组CR1例(2.6%),PR16例(42.1%),SD13例(34.2%),PD8例(21.1%),有效率为44.7%;两组近期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消化道反应:HP组Ⅲ~Ⅳ度3例(7.5%);EP组Ⅲ~Ⅳ度3例(7.8%),2组间相比无显著差异;白细胞计数下降Ⅱ~Ⅲ度:HP组3例(7.5%),EP组16例(42.2%),两组间相比(P<0.01)有非常显著差异.结论:HP方案与EP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相比疗效相似,但毒性较低,临床可推广使用.

    作者:陈明智;李延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口服氯诺昔康用于围手术期镇痛治疗的效果

    目的:评价口服氯诺昔康联合吗啡用于骨科下肢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的效应性及安全性.方法:37例骨科下肢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LM组和M组接受治疗.LM组口服氯诺昔康联合吗啡,M组单用吗啡.结果:LM组和M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无明显差异.LM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M组.结论:口服氯诺昔康联合吗啡用于骨科手术后镇痛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彭彬彬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联合疗法治疗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综合征36例体会

    目的:探讨联合疗法治疗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综合征疗效.方法:近2年来在我院儿科门诊及住院病人中筛出36例符合副鼻窦支气管炎综合征的病例.治疗前进行鼻窦CT扫描.治疗方案为阿奇霉素+羟甲司坦+甘露聚糖肽,疗程2个月.结果:全部病例症状均完全消失或明显减轻,复查鼻窦CT完全吸收27例,仍有轻微黏膜增厚9例.有效率达100%,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治疗方案完全有效,且依从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钟胜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医务人员职业个人防护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存在的防护缺陷,积极有效防范,降低医务人员感染.方法:制定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管理制度及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建立医务人员职业伤害登记和发生职业暴露后的报告处理流程和应急处理措施.结果:通过对医务人员职业个人防护培训,规范职业伤害管理,提高医务人员职业个人防护意识.结论:医务人员职业个人防护从被动防护到自觉主动防护,重视自我,顾全大局,防患未然.

    作者:李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苦参素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苦参素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的病例,应用苦参素联合干扰素进行治疗,以单独应用苦参素和单独应用干扰素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变化情况.结果:在肝功能复常方面,治疗组优于两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HBeAg、HBVDNA阴转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0.05.结论:苦参素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疗效,苦参素能明显提高干扰素的抗乙型肝炎病毒效果.

    作者:张进谷;舒昌发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休克型肺炎的急救护理

    休克型肺炎是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一旦发生此病,病情严重,不仅有毒血症状而且可引起心、脑、肾等一系列改变,必须及时抢救,而做好护理工作是保证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我们通过临床实践,将对该病的急救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王凤风;吴家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痰培养为真菌感染的患者应用两性霉素B雾化吸入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两性霉素B雾化吸入治疗痰培养为真菌感染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治疗组各10例,观察组应用两性霉素B5 mg加生理盐水100 ml,分4次雾化,对照组联合使用生理盐水20 ml,庆大霉素8万单位,糜蛋白霉4000单位,地塞米松5 mg,雾化吸入每日4次.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0%,对照组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性霉素B联合生理盐水治疗真菌感染患者,疗效明显,给药途径方便,值得推广.

    作者:阚天燕;刘斅淑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应用普米克吸入预防咳嗽变异性哮喘复发

    目的:探讨普米克吸入预防咳嗽变异型哮喘的疗效.方法:142例CVA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79例和对照组63例两组.观察组79例CVA患儿常规治疗疗程结束后应用普米克气雾剂或都保每日200 ug吸入,持续1个月,结束后随访3个月观察复发情况.时照组63例CVA患儿采用常规治疗:予博利康尼片口服治疗,剂量按0.065 mg/kg/次、每日3次,至症状、体征消失后停药,同时口服氯雷他定、肺力咳合剂等.结束后随访3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CVA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吸入普米克在预防CVA复发方面具有显著疗效,证明CVA与哮喘本质相同.

    作者:钟胜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

    目的:针灸加西医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140例脑梗死患者作治疗组,40例脑梗死患者作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提高,特别是病程在1个月以上的脑梗死患者采用针灸加西医治疗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结论:针灸加西医治疗脑梗死能改善脑梗死患者预后,提高治愈率.

    作者:崔岚;林栋;刘臣;塔其一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男子不育341例总结

    目的:探讨补肾生精法治疗男子原发不育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自拟仙灵肾气汤加克罗米芬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对照组单用克罗米芬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10%,对照组为40.08%,组间比较(P<0.01).结论:补肾生精法对男子不育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美清;蔡军;向志超;刘一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思密达治疗口腔溃疡64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思密达在口腔溃疡中的疗效观察.方法:64例门诊口腔溃疡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思密达组采用局部涂抹思密达.观察思密达的治疗效果.结果:思密达疗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有利用口腔溃疡的愈合.结论:思密达用于治疗口腔溃疡疗效短,见效快,安全无副作用且患儿易于接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会阴术切口美容缝合术4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会阴手术切口美容缝合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2006年06月~11月底我科40例住院分娩产妇经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术,切口缝合术用美容缝合术.结果:应用美容缝合术40例,无一例切口感染或裂开,且手术野美观,术后不需拆线,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患者术后切口均无红肿、硬结,无排异现象发生,切口愈合的近期和远期效果均好.结论:会阴手术切口美容缝合术安全有效,切口愈合好,手术野美观,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向水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子宫平滑肌瘤的超声诊断与监测

    目的:探讨超声显像诊断与监测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用经腹常规扫查法检查子宫肌瘤293例,了解病灶大小形态的回声特征,定期动态观察,监测病灶变化并准确记录.结果:293例中肌壁间肌瘤167例,浆膜下肌瘤85例,黏膜下肌瘤41例,45例经手术治疗,96例绝经后病灶消失,63例经保守治疗后病灶消失或缩小,89例仍在监测中.结论:超声显像可动态观察子宫肌瘤的声像图变化,及时为临床正确选择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刘亚光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