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促会胃病专业委员会
  • 国际刊号:1530-566X
  • 国内刊号:37-4104/R
  • 影响因子:
  • 创刊:2001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该期刊馆藏于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
  • 消化系统疾病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2004年11期文献
  • 28例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分析

    近年来,随着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及广泛应用于临床,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率也有所上升,为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提高对本病的及早认识及预防,总结分析了我院近年来诊治的28例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秋珍;刘晓琴;韩丽芳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铅中毒对学龄前儿童听觉损害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铅中毒对学龄前儿童听觉损害的影响.方法对48例无铅中毒临床表现儿童听觉诱发电位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48例儿童的BAEP形态上无明显异常,Ⅰ波、Ⅲ波和V波3个主波均分化清楚.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高铅组两耳PLI、V和左耳PLⅢ延长有明显意义(P<0.05).结论 BAEP指标,尤其是PLI,可以作为铅对学龄前儿童神经系统损害较敏感的指标之一.

    作者:王吉凤;苏春花;曲灵芝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急性百草枯中毒23例临床分析

    目前,百草枯中毒在农村有增多趋势,百草枯中毒后可致多器官损害而危及生命,为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现将我们2000~2003年收治的23例百草枯中毒病人进行报道分析如下.

    作者:李高升;华叶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近况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胃肠功能疾病有了新认识,发现它与胃肠动力、胃肠激素、内脏高敏、脑肠轴、社会心理等因素有关.功能性消化不良与慢性胃炎是不同疾病,但又有关联.现就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作者:邱清武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治疗性研究证据的循证医学评价和应用

    循证医学即认真、慎重地将在临床研究中得到的新、佳的证据用于处理个别的病人.循证医学的过程包括提出具体临床问题、寻找证据、评价证据的科学性和应用证据解决病人问题四个步骤.其中重要也是困难的部分是评价证据的科学性和可用性.那么,如何评价治疗性研究的循证医学证据,如何为病人选择正确的治疗措施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问题.

    作者:陈世耀;王吉耀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门脉高压诊治新动态

    1 关于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1]1.1 肝静脉压梯级(HVPG)被认为是评价降低门脉压是否成功的可信赖的参数.HVPG=嵌塞性肝静脉压(WHVP)-自由肝静脉压(FHVP).HVPG在治疗前的基础上减少≥20%[2、3、4],或降到12mmHg[4]为门脉降压有效.Abraldes等随访8年的报告的资料,HVPG下降达标者,不但在预防曲张静脉出血方面,而且在防止腹水、原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等并发症方面,均优于未达标者,具统计学意义.8年累积存活概率在达标组与未达标组分别为95%和52%[4].

    作者:张尚志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胃肠疾病研究进展简况

    1 幽门螺杆菌1996年<中华内科杂志>发表了题为<消化性溃疡治疗上的重大变革>的专论,1997年第二届全国专题学术研讨会推荐在下列情况中,当Hp阳性时进行根除治疗:①消化性溃疡;②慢性活动性胃炎;③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④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症状严重者;⑤胃癌高发区的慢性萎缩性胃炎.Hp根除治疗的方案多种多样.有的报告采用较小剂量1周疗程也有较好的疗效.Hp根除治疗的好处是减少消化性溃疡病的复发.

    作者:黄小方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生长激素受体(GHR)与肿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病人往往伴有营养不良,术后应用人重组生长激素(rhGH)能明显增加蛋白合成,改善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应激反应以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因而已逐渐在外科术后病人中广泛使用.但是,由于术后体内肿瘤细胞的残留不可避免,使用rhGH是否会刺激肿瘤细胞生长?围手术期使用是否安全?目前学术界尚无共识.由于rhGH作用于细胞生长激素受体(GHR)来发挥作用,所以现将GHR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GH-GHR-IGFs轴与肿瘤的关系的有关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张富伟;孙少川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酒精性肝病辨证治疗--附36例报告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是因长期大量饮用各种含乙醇的饮料所致的肝脏损害性病变,2002-11/2004-04我们收治了36例酒精性肝病病人,现就辨证施治情况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36例,其中男35例,女1例;年龄大65岁,小36岁,平均42岁;酒龄长40年,短8年,平均18年;病程长8年,短半年,平均3年.酒精性脂肪肝26例,酒精性肝炎7例,酒精性肝硬化3例,分别占诊治病例的72.22%、19.44%、8.34%.以上病例均经肝功,乙肝五项指标检查,B超,CT检查,为确诊病例.

    作者:曾彦霖;沈文祥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王氏平胃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附1889例疗效观察

    目的用纯中药<王氏平胃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观察其临床及病理方面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胃镜诊断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50天为一个疗程,观察其临床症状和胃粘膜病理的改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服用<王氏平胃宁>组的病人,心窝部堵痛感、胀饱感、嗳气、纳呆等症状很快缓解,食欲增加等,明显优于对照的<胃乐新冲剂>组.经长期跟踪活检病理证实,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有逆转的作用.结论 <王氏平胃宁>应用临床20多年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 889例,有显著的疗效,无毒副作用,在临床上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王庆学;王朝晖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五正气散证治浅析与验案举隅

    吴瑭在<温病条辩>中所创五个加减正气散,皆宗<和剂局方>藿香正气散之意化裁而成,因其能芳香化浊,辟秽祛邪以扶助正气而故名.藿香正气散原治外寒内湿,或兼食积中阻及暑湿之感冒、呕吐、腹泻、霍乱、湿阻等病证.吴氏以此方为基础加以扩充,创制了五个新方,用治温病之湿重于热者,虽然五方在组方、功能与主治上均较接近,但亦各有特点,现浅析如下,以便掌握其共同规律.

    作者:李群林;赵龙;向中一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针药结合治疗面瘫疗效观察

    面神经麻痹亦称面瘫,是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以成年人多见,好发于冬春夏季,在临床上可分为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两类,本文以周围性面瘫为主,对其治疗进行介绍.

    作者:朱玉香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高压氧治愈粘连性肠梗阻1例报告

    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高压氧(HBO)已成为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之一.我科利用高压氧对1例阑尾炎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病人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高雪茹;杜亚丽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超声诊断胆囊腺肌增生症1例

    1 病例介绍病人女,30岁,无明显不适,健康体检时发现胆囊壁回声不均.查体: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无压痛、反跳痛,Murphy征阴性.实验室相关检查均正常.超声检查示:肝脏大小形态正常,包膜光滑,实质回声均匀,门静脉主干不宽,肝内外胆管不扩张,肝内未见占位病变.胆囊大小尚可,胆囊体部壁不均匀增厚,厚处达0.4cm,累及长度2.2cm,其内可见多发小液性囊腔(使用高频探头探查显示更为清晰),胆囊底部及颈部壁未见异常,腔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脂餐试验示病变处胆囊壁收缩功能亢进.超声诊断:胆囊壁体部异常所见,符合胆囊腺肌增生症声像图改变.病人要求手术治疗而行胆囊切除术.病理检查:胆囊腺肌样增生.

    作者:隋志荣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静滴维脑路通致过敏性休克1例报告

    1 病例介绍病人女,65岁.高血压病史10余年,因头疼、头晕、视物模糊于2003-04-14 11点50分来我院急诊科就诊.查体BP180/100mmHg、T36.2℃、P90次/min,R22次/min,听诊肺部无异常,心率90次/min,心尖部第一心音低钝,律齐.既往有脑血栓病史,无药物过敏史.于中午12时10分输液治疗,遵医嘱给予5%GS 500ml,维脑路通1.0g,静脉滴注,约40滴/min.在药物滴入约5min后,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四肢湿冷,全身紫绀,抽搐,继而意识不清,查体示:心音弱,脉搏、呼吸、血压无.

    作者:万晓燕;刘玉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无痛胃肠镜检查在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者应用安全性观察

    目的探讨无痛胃肠镜(即静脉麻醉胃镜)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人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对8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COPD)的病人应用无痛胃镜检查,观察其呼吸、SPO2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7例病人上述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1例SPO2下降至80%,经处理后很快上升到95%.结论无痛胃镜对一部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是安全的,但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作者:田红;何广宁;谢晓华;兰华蓉;陈蓉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异丙酚持续泵入在ICU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索异丙酚持续泵入用于ICU病人镇静、镇痛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不同疾病入住ICU的需要镇静、镇痛处理的危重病人167例,随机分为3组,在综合治疗的同时第1组使用异丙酚持续泵入,第2组使用冬眠I号持续泵入,第3组间断静注安定或咪唑安定,比较3组的药物起效时间,用药过程中病人的呼吸(R)、血压(BP)、心率(HR)、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白细胞总数(WBC)、血小板(PLT)变化情况以及病人停药后神志恢复时间、ICU平均住院天数等.结果第1组用药过程中R、BP下降幅度小、持续时间短,SaO2明显上升,WBC显著下降,病人停药后神志恢复快.三组病人的ICU平均住院日第1组短,第2组次之,第3组长.结论异丙酚的镇静、镇痛作用可靠,起效快,清除快,有一定抗感染作用,并能改善危重病人的多项生理学指标,缩短ICU平均住院天数.

    作者:周敦荣;姜悦;饶惠清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高压氧联合药物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26例溃疡性结肠炎病病人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锡类散、利多卡因、琥珀氢化可的松、每天灌肠1次,口服柳氮磺胺吡啶;高压氧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同时加用高压氧治疗,连续10 d.疗程前后由专人实施电子全结肠镜检查,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及肠镜 Baron评分等进行比较.结果吸入高压氧后,溃疡性结肠炎病灶愈合加速,临床症状好转明显,肠镜Baron评分为0.39±0.65明显好于对照组1.00±0.71(P<0.05),前后治疗效果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高压氧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能够使病灶愈合加速,症状迅速缓解,对临床症状较重及难治的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疗效更加明显.

    作者:张建民;王波;荣文;梁立维;杨伟刚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188Re食管支架辐射生物物理特点

    探讨188Re食管支架辐射生物物理效应机制.采用热释光法和细胞存活分数法分析188Re食管支架放射生物物理特点.188Re支架初始放射性活度128MBq,体模驻留1h,2、6、11mm诸深度点吸收剂量分别为1.28、0.115、0.011Gy.另外,经2、6、11mm厚度体模作用于ECA109细胞24h测定吸收剂量分别为31.25、3.21、0.123Gy,细胞存活分数分别为0.02%、35.18%、91.22%.188Re核素支架β射线<6mm超近距离治疗其辐射生物效应明显,而11mm超出188Re大射程外依然存在较弱放射生物效应.188Re核素支架具备超近距离治疗肿瘤的辐射生物效能,并且辐射微观粒子波粒二重性的能量逐层传递而产生射程外生物物理效应.

    作者:楚建军;涂或;张福正;章国芬;赵涤非;王明智;许敏;金建荣;孙亮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肝门部胆管癌介入治疗及三维适形放疗的综合治疗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管内支架置入术(PTBS)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及肝动脉灌注化疗(TAI)对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8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共置入金属网状支架8枚,3d后行三维适形放疗(3DCRT)DT量3600cGy,6次,2周,支架置入4周后再行肝动脉药物灌注化疗(TAI).结果 8例肝门部胆管癌置入胆管内支架8枚,均获成功,成功率100%,三维适形放疗(3DCRT)及肝动脉药物灌注化疗(TAI)/总有效率(CR+PR)96%,均生存8个月以上.结论肝门部胆管癌胆管支架置入术(PTBS),三维适形放疗(3DCRT),肝动脉灌注化疗(TAI)不但迅速缓解黄疸症状,肿瘤控制率提高并且降低了远处转移进而提高了生存率,病人痛苦少.

    作者:白中红;刘柳成;陈建辉;刘海峰;李小伟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直肠癌术中骶前静脉丛大出血9例分析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中骶前大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2003年发生的9例骶前大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骶前大出血中8例止血成功,1例死亡,出血量500~6000ml.结论熟悉盆腔解剖结构,并按解剖层次正确操作,是预防出血的关键.发生大出血时可用纱布压迫或止血钉止血.

    作者:朱思伟;聂孟良;蒋元会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老年人十二指肠憩室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老年人十二指肠憩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十二指肠憩室的临床资料.结果 125例十二指肠憩室病人中,老年人占79例,其中降部憩室65例(82.3%)显著高于非降部憩室14例(17.7%)(P<0.05).老年人降部憩室病人中胆石症及出血的发生率显著增高.结论老年人十二指肠憩室病人以降部憩室多见,而在降部憩室中胆石症及出血的发生率显著增高.

    作者:汪小平;陆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乌体林斯配合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应用乌体林斯对32例无法切除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配合化疗进行近期疗效观察.方法每天静滴乌体林斯,连用4周为1个疗程,休息2周,重复第2疗程.休息期间给阿霉素1次,5-氟脲嘧啶针500mg静滴,1次/d,5天为1个疗程化疗,共2个疗程.对照组单按上述化疗方案进行2疗程化疗;化疗停药期间给胸腺肽鲨肝醇,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32例治疗后无CR病例,PR5例,SD9例,有效率(CR+PR)31.25%(10/32),稳定率(CR+PR+SD)87.5%(28/32).对照组CR+PR均为0,SD4例,稳定率为(4/10)40%.2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乌体林斯对肝癌缩瘤有一定的作用,阻止恶化效果较好,本组PR31.25%(10/32),SD56.25%(18/32),稳定率87.5%,乌体林斯在治疗肝癌过程中,未发现何毒副作用,病人易于接受,特别是能在短期内起较好的缩瘤作用,改善全身症状,稳定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付玉军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消结灵口服液治疗甲状腺瘤等病临床与实验研究

    目的进行消结灵口服液治疗甲状腺瘤等病疗效与药理学实验研究.方法用纯中药验方,经先进的制剂制备工艺制成的消结灵口服液进行动物实验研究,观察该药的药理作用.经病理组织学和细胞学确诊的甲状腺瘤等病,随机分为研究组(服用消结灵口服液)、对照组(服用甲状腺素片)观察、随访治疗效果.结果经6~20年的观察随访,研究组治愈率达84.79%;总有效率达100%.对照组治愈率达65.56%,无效率16.67%,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经统计学(Ridit)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消结灵口服液治疗甲状腺瘤发病的药理学机理可能是通过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流量学、抗炎及补碘而发挥疗效,较单纯配药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葛来增;董平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金属钛夹在消化内镜微创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内镜下金属钛夹在治疗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方法使用FUJINON电子胃镜、结肠镜及Olympus金属钛夹治疗消化道息肉、出血及瘘口封闭等52例.结果胃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9例,消化道出血4例,平滑肌瘤2例;结肠镜下治疗结肠息肉36例,直肠瘘1例均获得较好疗效.结论内镜金属钛夹治疗消化道息肉、平滑肌瘤、消化道出血及瘘口封闭疗效肯定,创伤小,是内镜微创治疗术中的一个重要辅助方法.

    作者:原丽莉;刘变英;汪嵘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乌司他丁与小剂量生长抑素在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和生长抑素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病人高淀粉酶血症及化学性胰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对2002-01/2004-01我院住院行ERCP术的128例病人作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将病人随机分为三组:乌司他丁组46例,生长抑素组42例,对照组40例.预防用药组ERCP术后4h血清淀粉酶(乌司他丁398.5±223.6u/L,生长抑素379.2±216.2u/L)、24h血清淀粉酶(乌司他丁240.2±56.7u/L,生长抑素243.1±45.8u/L)明显低于对照组(545.1±496.5u/L,343.9±225.3u/L,P<0.05).结论乌司他丁和生长抑素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病人高淀粉酶血症及化学性胰腺炎有显著的预防作用,且疗效相似.

    作者:仇建伟;李玉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中西药联合灌肠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和治疗前后免疫调节功能的变化.方法将120例UC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西药和中西药联合灌肠,每晚1次,14d为1个疗程.结果中西药联合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和对IgG、C3的调节功能明显优于西药组.结论中西药联合灌肠疗法疗效显著,副作用少,价格低廉,是治疗UC的较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骁宇;卢立芹;王庆才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危重病人的护理体会

    神经内科危重病人多数年龄大,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病情变化快,随时都可能发生意外,要求护理人员准确掌握病情,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妥善处理,实施周密护理.稍有疏忽,就可能给病人造成痛苦,甚至危及病人生命.下面就谈几点我们的经验体会.

    作者:李桂芝;田爱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药物雾化器吸入治疗呼吸道肺部疾病的护理

    慢性呼吸道肺疾病的病人肺活量减少,肺顺应性降低,并有肺部感染,咳嗽无力,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痰液粘稠,造成阻塞性肺不张,使病情加重.我们2002~2003年对呼吸道肺部疾病行药物雾化器吸入治疗,收到很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跃英;孙学会;张红;徐鹏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脑出血病人的早期护理体会

    脑出血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其致残率高达82.4%,不仅给家庭社会带了负担,而且也使病人本身遭受极大痛苦,如何给病人降低致残率,提高治愈率,现将我们的早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早期护理1.1 保持良好的体位头侧卧后仰,可防止舌后坠的发生,舌后坠所致上呼吸道阻塞呈呼吸困难,此时取头侧卧后仰,大部分病人可防止舌后坠.为防止患肢发生痉挛屈曲,应保持患肢的正确姿势,侧卧或仰卧,头部抬高15°~30°,发病后72h内将头部固定,头与躯体呈直线一致性地慢慢翻身活动,患肢及手伸平,手握一圆形物,保持足部功能位,防止足内翻,并用厚垫或枕抵位足部.发病3~7d,待病人清醒时,开始上肢被动运动.

    作者:侯兰英;王瑾瑜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羊水栓塞的急救与护理

    羊水栓塞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达70%~80%[1],是引起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其主要病因是羊水内有形物质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肺栓塞、多脏器功能衰竭、DIC等一系列并发症.多发生在分娩时,需紧急处理,及时救治及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本文总结我院13年来7例羊水栓塞急救及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晋霞;柴丽萍;王凤芹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两种进针方法的比较

    低分子肝素为有效的抑制血栓形成的新型药物,临床应用1~2次/d,皮下给药即可完全发挥抗凝作用,与普通肝素比较,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发生率低[1].但临床常见的副作用仍为皮下出血.我们临床观察皮下注射不同进针方法会影响出血的发生,为此我们选择在心内科住院的病人50例作为观察对象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晓清;绪桂贤;刁爱新;李玲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长期卧床病人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1 病例介绍病人女,70岁.因脑中风卧床不起2年半,发热2d,于2004-05-04 9am急诊入院.检查:病人心情烦闷,体温39℃,双肺感染较重,骶尾部有一处约3cm×5cm大小的褥疮,双下肢关节屈曲.

    作者:李云霞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和多发病.多发生于青壮年,临床上以腰痛伴或不伴有下肢放射痛为主要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采用手术和非手术两种方法.手术治疗因其难度大,费用高,个别因手术和其他原因还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所以不作为首选治疗方法,临床上多采用非手术治疗的方法.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牵引、理疗、手法按摩、骶管注射等,在非手术治疗中护士应给予病人必要的指导,使病人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以尽快康复.

    作者:侯晓燕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破伤风抗毒素简化脱敏注射法初探

    破伤风抗毒素皮肤过敏试验阳性率过高问题,已经有很多学者进行探讨,如:丁惠芬将皮试液浓度减半,未发现漏诊[1].可以进行肌肉简化注射,在野战条件下,可采用简化脱敏法如下,先在皮下注射吗啡10mg,然后在同一部位注射抗毒素0.5ml如无反应,4h后将余量注入.有研究表明,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的浓度与局部反应成正比,浓度高,局部反应增强[1],与此同理,病人的局部反应亦可作为机体敏感性的良好指标,在此基础上,我们对破伤风抗毒素进行了简化脱敏注射的探讨.

    作者:李海云;花莉;刘倩;李杰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溃疡性结肠炎灌肠方法的改进及护理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结肠粘膜和粘膜下层炎症为特点的慢性炎性肠病.临床症状有腹泻、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等.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慢性病程.柳氮磺胺吡啶是治疗本病的常用药物,配合药物保留灌肠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颖;王爱敏;韩其英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5-氟脲嘧啶与小剂量顺铂增敏配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疗效观察

    1998~2000年我们共收治中晚期食管癌164例,因无手术机会而寻求姑息放疗,考虑到其中多数病例肿瘤体积较大,为配合治疗,提高放射敏感性,随机将病人分成两组进行对照观察,来研究联合方法在中晚期食管癌治疗中的疗效.

    作者:王学峰;王玉霞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经皮脾内注射无水酒精治疗食管静脉曲张34例临床分析

    自2000-10/2003-05我们采用无水酒精经皮脾内注射的方法治疗食管静脉曲张34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治疗65例,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EV)分级按中华消化内镜学会2000-03-01在昆明会议通过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诊断和治疗规范试行方案>,轻度(GI):EV呈直线或略有迂曲(F1)而无红色征.中度(GⅡ):EV呈F1且有红色征或EV呈蛇形迂曲隆起(F2)而无红色征.重度(GⅢ):EV呈F2且有红色征,或EV呈串珠状,结节状或瘤状(F3),有或无红色征.

    作者:刘国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多潘立酮、氟哌噻吨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高,占消化专科门诊的1/3以上[1].关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许多学者认为部分FD病人与精神状态(焦虑或抑郁)及心理因素有关[2].为此我们采用多潘立酮(吗丁啉)联合氟哌噻吨(黛立新)治疗FD,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崇泉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127例儿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X线诊断分析

    消化性溃疡病传统上一直认为仅发生于成人,儿童极为少见,但近年来有逐渐上升趋势.其症状多不典型,常易误诊或漏诊.为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近年来我们所遇到的127例儿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报告如下.

    作者:李莉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单纯胆囊摘除32例手术方式分析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0~2003年我们做单纯性胆囊摘除术32例,其中男13例,女19例;小24岁,大68岁(平均40.3±岁);病程短为2年7个月,长28年(平均17±年).术前检查胆囊结石合并胆囊壁轻度增厚21例,单纯性胆囊结石囊壁未见明显增厚7例,单纯胆囊体积增大无明显其它病变4例.以上32例病人经B超反复检查胆总管均未见扩张.

    作者:羊维品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急性全身消耗性疾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近年来随着治疗观念及方式的转变,疗效有了明显的提高.由于SAP都有营养消耗及高分解代谢,因此,营养支持治疗为其治疗中的重要一环.全胃肠外营养(TPN)曾一度是标准的治疗方法,而肠内营养(EN)被认为是禁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PN有诱发或加重肠道衰竭,促进肠道菌群移位发生之嫌疑,随着对胰腺炎研究的深入,人们关注对SAP病人进行早期肠内营养.从2003-01/2004-08我们对35例SAP病人实施早期EN治疗,对早期EN在SAP治疗中的作用进行探讨,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赵志江;崔志俊;江友田;赵冬霞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胃镜诊断十二指肠球炎分析

    随着胃镜的普及应用,十二指肠球炎的检出逐渐增多,本文对检出的58例,进行了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8例中男38例,女20例;年龄17~21岁,其中25~45岁,占81.6%;病程1周~21年,1~5年者占45.5%.吸烟者25例,有饮酒者20例.临床表现返酸21例,饥饿感27例,上腹不适12例,黑便7例,上腹疼痛11例,检查前曾服用过抗生素和水杨酸类、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及中药者28例,30例在胃镜前接受腹部超声检查,检查胆石症5例,胆囊炎9例.

    作者:苗阳;原芳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股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

    随着各种急、慢性肾衰病人不断增多,血液透析病人也随之增多,而股静脉置管术对于血透病人血管通路建立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成功率高、病人痛苦小等优点,本研究旨在探讨股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志欢;王雪勤;陈宁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心肺复苏成功影响因素探讨(附11例报告)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目前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有效手段,但影响CPR效果的因素很多,现结合我们2002-01/2003-12急诊心肺复苏成功11例患者,探讨如下.

    作者:于善江;马海峰;白雪山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19例体会

    我们1993-08/2003-12共收治腹部闭合性损伤438例,手术探查342例,其中经手术证实十二指肠损伤19例,占同期探查病人的5.5%.初次手术17例,再次手术3例.术前确诊11例,死亡2例.全部病人均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刘焕宝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腹膜炎56例临床分析

    原发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LC)病人常见的并发症,是肝硬化的严重合并症和使病情加重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SBP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延误诊断可造成病情加重.因此,早期及时诊断,有效治疗是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现就我们收治的56例病人做一临床回顾性分析.

    作者:李钟燮;朴香月;金哲浩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影像学检查在下肢静脉常见疾病中的应用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下肢静脉疾病常用的技术之一.现对100例下肢静脉疾病病人的彩超及静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00例病人中男69例,女31例;年龄22~70岁.病变位于左下肢51例,右下肢43例,双下肢6例.本组临床症状及体征以酸胀感.胀痛为主,分别为17例和16例,肿胀11例,沉重感12例,确诊为慢性复发性溃疡11例,血栓性浅静脉炎9例,湿疹6例.

    作者:安鹏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闭合性脾外伤65例治疗分析

    脾脏血运丰富,组织脆弱,容易遭受外伤,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脾外伤居首位,发生率占腹部损伤总数20%~40%[1].我科自2002-08/2004-07共收治闭合性脾外伤65例,通过回顾分析对闭合性脾外伤的治疗进行探讨.

    作者:张波;齐凤芹;宁福红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洛赛克与雷尼替丁治疗老年人食管裂孔疝致返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评价

    我们近3年来内镜检查15006例,其中发现返流性食管炎(GRED)753例,经内镜及上消化道钡透均证实为食管裂孔疝54例,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31例,均并发GRED.采用洛赛克与雷尼替丁对比治疗,进行疗效评价,现报告如下.

    作者:秦云才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早期复极综合征28例报告

    早期复极综合征是一种正常变异的心电图表现,但需与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及早期心肌梗塞相鉴别,并结合临床表现、心电图动态变化,进行全面分析.

    作者:李桂芹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

    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26例,其中30岁以下病人9例,30~40岁病人12例,40岁以上病人5例.其中多发者3例,肝功异常者19例.随访时间从第一次介入治疗后开始,随访3~6个月.

    作者:徐晓东 刊期: 200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