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胰腺病杂志

中华胰腺病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胰腺病学杂志;胰腺病学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5667/R
  • 国内刊号:11-5667/R
  • 影响因子:0.75
  • 创刊:2001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689
  • 全年订价:19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2002年获第三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
  • 消化系统疾病
中华胰腺病杂志   2003年3期文献
  • 高迁移率族蛋白1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胰腺癌(PC)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jlity group box 1,HMGB1)蛋白表达,并探讨其与癌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浸润、淋巴及血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检测73例胰腺癌组织、10例癌旁组织、6例正常胰腺组织HMGB1蛋白表达.结果HMGB1在胰腺癌中呈强阳性表达(76.7%),在癌旁组织中仅有微弱表达,正常胰腺组织无表达;HMGB1的阳性率与癌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肿瘤的大小、浸润、淋巴及血道转移呈正相关(P<0.01).结论HMGB1在胰腺癌中呈强阳性表达,可作为胰腺癌生长、转移及预后的重要判定指标.

    作者:黄庆先;孙念峰;王国斌;王春友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持续静滴山莨菪碱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60例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持续静滴山莨菪碱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价值.方法将60例住院收治SAP,随机分为治疗组(n=31)及标准对照组(n=29),(治疗组每日山莨菪碱40~100mg,对照组常规使用奥曲肽/思他宁0.25 mg/h),比较两组病例的平均腹痛缓解天数、治愈所需住院天数、病死率及平均住院医疗费用.结果治疗组平均腹痛缓解天数2.1 d,平均住院天数14.7 d,病死率0(0/31),平均住院医疗费用5 797元;标准对照组平均腹痛缓解天数6.29 d,平均住院天数33.4 d,病死率14.0%(4/29),平均住院医疗费用21 844元.两组在平均腹痛缓解天数(t=7.90,P<0.001)、住院天数(t=4.19,P<0.001)及住院费用(t=2.90,P<0.01)上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病死率亦有显著性差异(x2=4.58,P <0.05).结论内科治疗SAP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持续静滴山莨菪碱,可及时控制或减少并发症,显著缩短病程及住院天数,显著降低病死率及医疗费用.

    作者:马兴刚;王昌成;朱九成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血管生成抑制剂TNP-470与细胞毒药物Gemcitabine的抗胰腺癌生长和转移作用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抑制剂(TNP-470)和细胞毒药物(Gemcitabine)对胰腺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SOI)生长、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把胰腺癌细胞株SW1990皮下种植生长的癌组织移植于裸鼠胰腺尾部,制备胰腺癌SOI模型;24只SOI模型随机分为TNP组(TNP-470 30 mg/kg,皮下注射,隔日一次,疗程8周)、GEM组(Gemcitabine 100 mg/kg,腹腔内注射,术后第0、3、6、9天给药)和对照组,术后第10周处死裸鼠.结果Gemcitabine侧重于抗胰腺癌生长,TNP-470则侧重抑制胰腺癌转移,两者均无显著的预后改善作用;TNP组的微血管密度(MVD)显著低于GEM组和对照组,GEM组的肿瘤增殖指数(PI)显著低于TNP组和对照组(均P<0.05).结论血管生成抑制剂和细胞毒药物在抗肿瘤生长和转移的侧重点和作用机制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作者:贾林;袁世珍;黄文革;郭莹莹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肥大细胞在大鼠胰腺纤维化形成中的介导作用

    目的动态观察大鼠实验性胰腺纤维化过程中胰腺组织肥大细胞的数量和分布变化,并探讨其在胰腺纤维化形成中的可能介导作用.方法经胆胰管注射2%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大鼠胰腺纤维化模型,分别在术后3 d、1周和4周处死大鼠并留取胰腺标本,HE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和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硫堇蓝染色观察胰腺星状细胞活化及肥大细胞的数量和分布.结果HE染色显示2%TNBS注射后3 d,胰腺组织病理表现以炎症为主,4周时可见明显的胰腺组织纤维化形成.术后3 d组织间质中的肥大细胞数量增加,1周后明显增多(P<0.05);4周时脱颗粒现象明显增多;而在其它区域肥大细胞的数量和分布与3 d时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第4周可见坏死纤维化区域数量较1周时显著增加(P<0.01),α-SMA在正常组织中里散在阳性分布,术后3 d时呈弱阳性表达,1周后阳性明显增强,主要位于坏死纤维化区域和胰管周围,4周时阳性明显增强,多位于纤维化区域.结论肥大细胞数量增多并活化脱颗粒可能参与了胰腺纤维化的形成过程,该作用可能与其脱颗粒释放细胞因子,继而刺激胰腺星状细胞活化有关.

    作者:吴恺;张汝玲;王兴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内镜超声无水酒精注射腹腔神经丛治疗上腹部癌痛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EUS)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注射无水酒精对癌痛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癌痛病例记录疼痛分数并随访,用纵轴式彩色EUS显示腹主动脉第一分支,在其两侧注射无水酒精.结果10例胰腺癌,1例胆囊癌,1例胃癌.全部病例均有转移征象.注射前疼痛分数(0~10分级)为:胰腺癌6.7 ± 0.3、胆囊癌5.9、胃癌6.0;注射后12周为胰腺癌1.2±1.0、胆囊癌1.3、胃癌1.5.并发症:8例注射后发生体位性低血压,6例出现腹泻,3例出现注射部位轻微渗血,用镜身压迫止血.全部病例无感染及穿孔发生.结论EUS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注射能够安全有效缓解腹腔内癌痛.

    作者:杨秀疆;刘苏;谢渭芬;陈伟忠;沈建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鼻空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鼻空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方法65例SAP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后,使用聚氨酯材料的Folcare螺旋形鼻肠管进行营养支持,置管时间平均8.6 d.置管期间每8 h冲洗管道,保持营养液在36~41℃,加强口鼻腔护理,经常巡视观察.结果所有患者无1例因鼻空肠内营养的使用而使血、尿淀粉酶升高,从而降低了SAP患者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率,治疗费用明显减少,缩短了住院天数.结论鼻空肠内营养是SAP治疗的重要手段,选择合适的鼻空肠管,合适的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制剂是治疗的前提,做好鼻空肠管的日常护理工作是置管营养治疗成功的有力保证.

    作者:李建萍;高青;张红燕;庄海花;张英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广东顺德地区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分析

    目的观察广东顺德地区不同时间段急性胰腺炎病因谱的变化.方法将1979年1月~1988年1 2月收治的10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和1993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11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Ⅰ组和Ⅱ组,比较两组的病因差异.结果同Ⅰ组患者相比,Ⅱ组中酒精中毒所致的急性胰腺炎病例明显增多(50.0%vs33.7%,χ2=4.7,P<0.05);而胆道疾病导致的急性胰腺炎则显著下降(35.6%vs 51.0%,χ2=4.1,P<0.05).结论酒精中毒已成为近年来广东顺德地区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

    作者:王福泉;吴清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与胰腺癌病理学特征及新生血管生成的关系

    目的研究胰腺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与胰腺癌病理学特征的关系,以及HIF-1α表达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7例胰腺癌和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同时用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胰腺癌和正常胰腺组织中的微血管.结果HIF-1α和VEGF蛋白在47例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3%(26/47)和61.7%(29/47),而在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均未见表达.胰腺癌组织MVD为37.61±14.3,正常胰腺组织为7.55±2.4,二者间有显著性差别(t'=13.51,P<0.001).HIF-1α和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及MVD均与胰腺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χ2=4.32,6.01,4.75,4.62;t=2.38,3.92;P<0.05),而与胰腺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和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无关(P>0.05).HIF-1α与VEGF(r=0.329,x2=5.71;P<0.05)、HIF-1α与MVD(r=0.594,t=4.96;P<0.001)及VEGF与MVD(r=0.366,t=2.64;P<0.05)间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性.结论在缺氧状态下,胰腺癌组织中HTF-1α基因被激活,过量表达HIF-1α蛋白,并通过诱导VEGF的生成而刺激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促进癌细胞的浸润和转移.

    作者:李玉军;纪祥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大鼠胰星状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目的建立大鼠胰星状细胞(pancreatic stellate cells,PSCs)的分离培养方法.方法大鼠胰腺组织经胶原酶和链霉蛋白酶E消化后,用Nycodenz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SC,在328 nm紫外光激发下观察细胞的自发荧光现象,并以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结蛋白(desmin)、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α-平滑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表达,同时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和生长特性.结果新鲜分离的大鼠PSCs产率、活力和纯度分别约为2.5×106/g胰腺、95%和90%.培养的PSCs可自发活化,表达α-SMA,细胞由静止型转化为肌成纤维样细胞表型.原代培养10天后细胞纯度>95%,传代培养后细胞纯度可达99%以上.结论利用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可成功分离大鼠PSCs,其细胞产率、活力和纯度均可满足体外研究需要.

    作者:贾一韬;李兆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早期应用中药选择性肠道去污染对重症胰腺炎的治疗作用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中药(芒硝、生大黄)保留灌肠选择性肠道去污染(selectivedecontamination of the digestive tract,SDD)对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治疗作用.方法2000年3月至2002年9月收治SAP43例,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APACHE-Ⅱ积分、Ranson积分和CT分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23例,入院后24 h给芒硝、生大黄保留灌肠,余同对照组治疗;对照组20例,予禁食、胃肠减压、抑酸、抑酶、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等;观察两组早期(1周)胰腺感染率、早期(1周)多脏器功能衰竭(Multiple-organ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发生率、霉菌感染率、后期(4周)脓肿形成率、治愈率、死亡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早期胰腺感染率分别为4.34%和20%(P<0.05),早期MODS发生率分别为4.34%和20%(P<0.05),后期脓肿形成率分别为4.34%和10%(P<0.05),霉菌感染率分别为8.7%和35%(P<0.05),治愈率分别为95.66%和85%(P<0.05),死亡率分别为4.34%和15%,(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20.3±19.6)d和(32.1±18.4)d,住院费用分别为29 217元和47 509元(P<0.05).结论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早期胰腺感染率、早期MODS发生率、霉菌感染率、死亡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减少或缩短,而后期脓肿形成率无统计学差异.

    作者:诸葛群;高青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内镜下胆道十二指肠双支架治疗十二指肠乳头癌

    十二指肠壶腹部恶性肿瘤不仅可以引起阻塞性黄疸,还可能导致十二指肠梗阻,对于不能手术的晚期患者其治疗一直较为困难.近我们采用胆道十二指肠双支架治疗十二指肠乳头癌1例,同时解决了胆道和肠道梗阻,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枫;李兆申;许国铭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手术治疗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Ⅰ型胰致腹泻瘤一例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m,MEN),因病情累及多个内分泌腺体,部分内分泌腺功能亢进隐蔽或者间隔时间长,临床易误、漏诊.我科于2002年11月收治1例MEN Ⅰ型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晓周;李国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胰管结石一例

    患者,男,57岁.上腹部疼痛1月伴腰背部及左肩放射痛,需用杜冷丁方能缓解,恶心、呕吐,偶有腹泻.于2001年9月13日入院.查体:T36.7 ℃,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腹软,未扪及包块,上腹部深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不肿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作者:王旭;王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内镜下鼻囊肿引流治疗胰腺假性囊肿一例报告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国外学者开始内镜下囊肿引流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这种方法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我们也采用该方法成功治疗胰腺假性囊肿一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枫;李兆申;许国铭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实验性胰腺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自从1856年Bernard注射胆汁和橄榄油到犬胰管制作出第一个急性胰腺炎(AP)动物模型以来,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各国学者又设计出了多种AP动物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传统的AP模型对推动AP的实验研究起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又各自存在相应的缺点.随着遗传性胰腺炎(HP)的发现,使得基因工程动物模型的制作和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将有关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作者:林振和;陈垦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急性胰腺炎低钙血症的机制研究

    急性胰腺炎时血清钙水平的降低程度与预后有密切关系,低血钙程度与该病严重程度呈正比,血清钙水平对预后评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急性胰腺炎低血钙发生机制仍不完全清楚[1].

    作者:黄鹤光;冷希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胰腺癌肿瘤标志物研究与应用进展

    胰腺癌是一种临床表现隐匿,发展迅速和预后极差的消化系统肿瘤,在西方国家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美国胰腺癌在癌症死亡病例中居第四位,5年生存率为3%左右[2];它也是我国消化系统肿瘤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确诊后平均生存时间不超过六个月.

    作者:许永春;李兆申;屠振兴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胰腺癌生长和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

    胰腺癌是预后差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胰腺癌引起的转移性疾病,常见的部位是肝脏.过去十几年的研究揭示了肿瘤浸润和转移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其中由黏附分子介导,通过蛋白酶使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降解和血管生成是其中的重要步骤,但有关调控肿瘤细胞浸润和转移的分子机制和细胞生物学特性尚不清楚.近年来,有关胰腺癌的发病机制,尤其是转移机制方面的研究成为热点.

    作者:季晓昕;李非;孙家邦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成人环状胰腺的临床特点--结合文献34例复习

    环状胰腺是胰腺组织完全或不完全环绕十二指肠的胚胎发生异常.1818年Tiedemann首先报道,1862年Ecker经解剖病例明确其导管系统后命名为本病.以后于手术中陆续被发现并为大家所重视.

    作者:李盟;谢宝玖;陈剑秋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60钴放射治疗胰外瘘(附23例报告)

    本文报告由于胰腺损伤、医源性等原因所致的胰外瘘23例.在药物治疗不愈合的情况下,行60钴照射治疗而治愈.避免了患者二次手术的痛苦,是治疗胰外瘘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吴红军;刘雅刚;芮炳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成都地区不同阶段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死率的比较研究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一种临床急症,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病情凶险、多脏器受累的特点.多年来由于治疗方法的不统一而困扰着临床医生.

    作者:李良平;唐承薇;黄丽彬;谢咏梅;蒋永威;岳光平;赵聪;史维;奚维东;黄茂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内镜超声引导下胰管抽吸术:诊断价值和安全性

    作者:赵航;屠振兴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慢性胰腺炎的内镜治疗:1000余例患者长期随访的多中心研究

    作者:彭国林;屠振兴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EUS、CT/超声引导和手术获取胰腺组织标本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

    作者:陈志荣;屠振兴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酒精与胰腺疾病

    酗酒是对人体健康常见和严重的外界因素.酒精性相关疾病成为临床上的常见问题在西方国家已有数10年历史,因此也出现了一些以酒精为主题的医学刊物.

    作者:唐承薇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