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胰腺浆液性囊腺瘤(SCAP)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SCAP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21例SCAP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1岁,男∶女为1∶1.33,18例(85.7%)有腹痛、腹胀、腹部包块、消瘦等症状,3例(14.3%)为体检发现.肿瘤位于胰头部9例,胰体尾部12例.临床表现均为胰腺囊性占位.21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病理检查见囊壁完整,内衬扁平或立方上皮细胞,胞质透亮,核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一致,无明显核异型和核分裂象,病理诊断为微囊型15例、寡囊型6例.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EMA、CK7、CK19均阳性,碘酸-雪夫(PAS)染色亦阳性,Ki-67阳性表达率在1% ~3%之间.19例经3个月到7年不等的随访未发现复发及转移.结论 SCAP好发于老年女性,多数患者有临床症状.SCAP多位于胰体尾部,表现为胰腺导管上皮分化特征.患者预后良好.
作者:周杭城;陈炯;翁海燕;武文;胡立威;杨仁保;陈龙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胰腺组织ghrelin以及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GHSR)的表达,探讨ghrelin在AN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70只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分为ANP组和对照组,每组35只.采用逆行胆胰管注射4%牛磺胆酸钠的方法制备大鼠ANP模型;对照组仅开腹,轻翻动胰腺.术后3、6、12、24、48 h处死大鼠,取血测血清淀粉酶,取胰腺行常规病理检查并评分,应用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胰腺组织ghrelin、GHSR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ANP组大鼠血清淀粉酶浓度从造模后3h开始升高,6h达(8244±2950) U/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胰腺病理损伤及评分随时间延长逐渐加重,24h评分为(11.91 ±1.3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2±1.60)分.ANP组大鼠胰腺组织ghrelin mRNA和GHSR mRNA表达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48 h达峰值,分别为1.29 ±0.64和0.94±0.1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58 ±0.05和0.19±0.03(P值均<0.05).ANP组大鼠胰腺组织ghrelin和GHSR蛋白的表达在48 h时达峰值,分别为3.05±0.48和2.34±0.3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8±0.23和1.55 ±0.10(P值均<0.05).结论 ANP大鼠胰腺组织ghrelin、GHSR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且与胰腺病变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方春芸;唐国都;梁志海;唐曦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Toll样受体9(TLR9)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 α)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法、蛋白质印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胰腺癌组织及其相邻癌旁组织、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TLR9和HIF-1α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 胰腺癌TLR9 mRNA及HIF-1αmRNA表达量分别为正常胰腺组织的2.32(1.41~3.22)倍和2.26(1.62~2.89)倍,癌旁组织表达量分别为正常胰腺组织的1.23(1.18 ~1.28)倍和1.36(1.17~1.55)倍,胰腺癌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t=2.642,P=0.023;t=4.076,P=0.001).胰腺癌组织TLR9和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22/30)和70.0%(21/30),癌旁组织分别为33.3% (10/30)和36.7% (11/30),正常胰腺组织分别为20%(2/10)和10%(1/10),呈递减趋势(x2=13.99,P=0.001;x2=13.15,P=0.001).胰腺癌组织TLR9 mRNA与HIF-1 αmRNA表达呈正相关(r=0.537,P=0.003),TLR9和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亦呈正相关(r =0.511,P=0.001).胰腺癌组织TLR9和HIF-1α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患者的生存时间呈负相关.结论 胰腺癌组织TLR9和HIF-1α基因均高表达,且与肿瘤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及患者预后差有关.
作者:吴汉青;王博;范平;吴河水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趋化因子CXCL11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病程中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ANP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48只SD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NP组,每组24只.采用4%牛黄胆酸钠(1 ml/kg体重)逆行胰胆管注射方法制备ANP大鼠模型.术后1、3、6、12 h处死大鼠,留取标本.检测血清淀粉酶活性,胰腺组织行常规病理检查并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胰腺组织CXCL11表达,定量PCR法检测胰腺组织CXCL11 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CXCL11水平.结果 ANP组大鼠血清淀粉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升高[6h时为(6153±355)U/L比(185±32)U/L,P<0.05];胰腺病理损伤明显,病理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加[6h时为(9.00±0.63)分比(0.33±0.12)分,P<0.05];胰腺组织CXCL11 mRNA及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强(6h时为3.13±0.43比0.99±0.24,2.76±0.27比0.33±0.12,P值均<0.05);血清CXCL1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6h时为(112.1±14.2)ng/L比(56.8 4.3) ng/L,P<0.05].结论 CXCL11是急性胰腺炎早期的炎症介质,参与了大鼠ANP的发病过程.
作者:张海峰;吴兴;丁晓凌;强晖;曹维;陈海琴;周国雄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初步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EUS-RFA)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短期疗效.方法 对3例晚期、无手术指征的胰腺癌患者进行EUS-RFA治疗.在EUS引导下以22G穿刺针穿刺入胰腺癌病灶,1 Fr的射频消融针通过穿刺针腔进入病灶,采用单极模式,以功率10 W消融2 min,之后再以15 W消融2 min.与前一针道相隔约1~1.5 cm选择另一针道,再次进针,重复消融.结果 3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3岁.2例为胰尾癌,1例为胰体癌,肿瘤平均直径为3.6 cm.术前行EUS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均见到癌细胞.1例患者间隔2周分别行3次EUS-RFA,2例患者行1次EUS-RFA,平均每个病灶行EUS-RFA 3.67次.术后2周复查EUS,3例病灶直径平均缩小13.9%,病灶内均出现大小不等的空泡变性.术后血清CA19-9浓度平均下降46.5%,腹痛未见明显加重.治疗后48 h内均未出现出血、胰腺炎、穿孔等短期并发症.平均随访49 d,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 EUS-RFA可使胰腺癌病灶直径缩小,可降低血清CA 19-9浓度,方便可行,安全性良好.
作者:金震东;王东;王雷;潘鹏;宋云峰;李兆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冷冻消融作为近年兴起的肿瘤消融治疗的手段之一,目前已应用于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胰腺肿瘤[1-4].近年有报道指出,经皮冷冻联合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是一种可降低肿瘤负荷、消除残存肿瘤组织、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微创联合治疗方法[5-6].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附着分子6(carcinoembryonic antigen-related cell adhesion molecule 6,CEACAM6)属于CEA家族中一种具有癌基因功能的黏附分子蛋白,在胰腺癌发生的早期即表达,被认为是一种新的胰腺癌标记物.Duxbury等[7]报道,92%的胰腺癌组织表达CEACAM6,且其表达水平与癌分化程度有密切关系.本研究观察冷冻联合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后,癌组织CEACAM6表达的变化,评估该联合疗法的应用价值.
作者:曾健滢;周序珑;姚飞;刘卫群;陈继冰;李家亮;牛立志;左建生;徐克成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 ofpancreas,SPTP)是一种少见的具有潜在恶性的胰腺肿瘤.SPTP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上易与其他胰腺肿瘤相混淆,误诊率较高.现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5例SPTP的临床治疗,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07年6月至2010年11月间收治的5例SPTP患者的临床资料.
作者:曹卫刚;邱宝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AP患者中老年人的比例也逐渐增加.为了探讨老年AP患者的临床特点,本研究回顾性地分析老年A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收治的非老年患者进行比较.
作者:芦波;杨红;钱家鸣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近年来慢性胰腺炎(CP)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1-2].CP病程迁延,晚期大多数预后不佳,甚至癌变[3-4].CT是诊断CP常用的方法之一,但CT表现与CP病理的分级是否具有相关性尚缺乏严格的病理对照实验研究.本研究探讨不同程度CP的CT表现、动态增强模式及其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
作者:汪建华;张建;孙高峰;李晓栋;茅娟莉;潘桂霞;彭烨;郑建明;左长京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胰岛素瘤又称胰岛B细胞瘤,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低血糖引起的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因为临床变化多样,肿瘤体积较小不易发现,极易被误诊.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至2009年经手术证实的65例胰岛细胞瘤患者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培洁;秦贵军;董义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急性农物中毒是各级医院急诊及ICU的常见病,每年约有10万以上农药中毒患者[1-2].我院采用非手术治疗13例急性农药中毒并发急性胰腺炎(AP)的患者,愈后良好,现回顾性总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入选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入住ICU的13例急性农药中毒并发AP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服农药史,AP的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病学组2004年制定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3].
作者:汪文杰;鲁厚清;邵仁德;汪洋;吴忠展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胰胆管疾病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尤其是治疗性ERCP在胰胆管微创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行ERCP检查或治疗后会出现急性胰腺炎、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1].随着ERCP技术的改进,相关并发症有一定减少,但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的发生率却无明显降低[2].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称非甾体类抗炎药(NASIDs)之一的吲哚美辛(indomethacin)在PEP的预防中有积极的作用[3-4],但亦有相反的结论[5].
作者:孙江阳;刘光磊;袁玉峰;刘志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多数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仍有10% ~20%的患者可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istress syndrome,MODS)或局部并发症,进展成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1].SAP早期的预测对指导治疗、改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梁垚;孙维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嗜酸性胰腺炎是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局限或弥散浸润胰腺伴发IgE升高为特点的慢性胰腺炎症,因其在临床症状和放射性相关辅助检查中很难与胰腺癌相鉴别,导致多数患者被迫行胰腺手术才能明确诊断.本文收集文献报道的20例嗜酸性胰腺炎病例,依据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对该病的发病特点和机制、临床症状、合并症、诊断和鉴别诊断、误诊原因和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胡志刚;郭晓钟;崔今姬;崔忠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创伤性胰腺炎(traumatic pancreatitis,TP)是继胰腺损伤后出现的一种急性非感染性胰腺炎,多由外伤和外科手术损伤所致,发生率为22%[1].因胰腺位于腹膜后,易存在合并伤,损伤后症状常被其他脏器损伤的临床表现所遮掩,所以早期诊断较困难.同时并发症多、病情危重,病死率高达30%[2],因此临床上应引起高度重视.早期明确诊断对于减少并发症、选择佳治疗方式及促进预后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文献复习,对创伤性胰腺炎诊断与治疗现状做一综述,以期提高对该疾病的系统性认识,减少漏诊及误诊.
作者:宋青;唐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整合医学模式强调用整体、动态发展、相互联系和既对立又统一的思想和观点进行学习.整合医学模式下的胰腺疾病的教学,旨在整合系统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等知识的基础上,再同其他课程的知识及某些新进展组合.通过对有关知识的精心组织形成具有整合性质的专题,分析和阐述胰腺相关疾病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的相关问题.
作者:张玲;陈洁;王艺伟;徐晓璐;徐茂锦;李兆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本共识意见(草案)依据我国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近研究,并参考国际相关指南和研究进展,由《中华胰腺病杂志》编委会组织消化、内镜、影像、风湿免疫、病理、检验、内分泌、外科等多学科专家集体讨论形成.希望同道们参考并提出宝贵意见,以期提高我国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诊治水平.
作者:《中华胰腺病杂志》编委会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