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工作中,无论是在大医院还是在基层医院,误诊都是医生必须面对的问题.依据国内外的一些调查数据,目前门诊患者的误诊率可高达50%,住院患者的误诊率为30%左右.有些疾病的误诊不会产生严重后果,患者离院后还可以再来就诊;有些疾病则不然,一旦误诊将会产生严重后果,甚至导致死亡,且常常会引起医患纠纷.因此,这些疾病在鉴别诊断中须占有重要地位,其中重要的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表现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在基层临床工作中更应高度重视.
作者:孟庆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作为一家二级甲等的县级医院,腾冲市人民医院早在1950年就已成立,然而早期由于硬件条件及人员不足,ICU迟迟未能建立;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医院于2009年在急诊科设置了急诊ICU,随后于2012年在急诊ICU的基础上设立综合ICU.目前,该院ICU共设置了12张床位(开放了8张,预计2016年要开放到10张),同时配备了7名专职医生、18名专职护士,以及5台呼吸机(其中1台为无创呼吸机)、8台监护仪、11台微量泵以及其他常用设备,如纤维支气管镜、床旁血液净化仪等.
作者:魏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前,互联网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主要是提高就医效率.以北大深圳医院为例,该院与预约网合作前每天门诊量为6000人,而门诊楼设计大容纳量为7000人,这样在高峰期会出现人满为患的现象.通过互联网进行预约挂号,门诊量虽然增加到10,000人左右,但预约门诊占到门诊量的50%以上,很多科室实现全部预约,秩序非常好.以前医院上午10点为高峰期,通过错峰就诊,分流就诊,高峰期门诊人数较以前少了一半以上,但总门诊量却提高了.
作者:田颖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科学研究客观事实,得到客观的结论,说话不客观,就是脱离事实.而医学研究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且通常有交流,对同一事物各持不同看法,难分谁对谁错,这就叫主观.主观就是主动观察事物而产生的认识或做出的决定,没有认识的客观不能就认为是主观,因为人类认识到的客观是很有限的.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近年来,脑卒中的致残率一直呈上升趋势,甚至导致患者终身残疾,给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但与此同时,康复工程的飞速发展,可极大地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为其能更好地回归家庭和社会创造条件.
作者:邹密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小儿静脉输液急不起难点多笔者为成人静脉穿刺10多年,刚接触小儿头皮针的时候,手感和进针各方面都不适应,穿刺时经常失败,总是不自主地进针快却无回血,见到无回血就心急,但越急就越扎不进.后来积累了经验,这种情况才有所好转.
作者:张凤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澳大利亚卫生体制改革为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教育系统带来的冲击和反思Shane Thomas教授(澳大利亚初级卫生保健研究专家和政策分析专家)Thomas教授针对中国的全科医师现状提出了如下建议:1.借鉴国际全科医学标准并加以改造,使之适合中国的情况,从而建立起中国的全科医学标准.如按照国际化标准培训深圳的全科医生,可使培训出来的医生具有相当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医生的水准.
作者:蒋时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我国高血压人群存在着高钠低钾、血压变异性高、脑卒中发病率高三大特点,其中高盐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但又十分难以解决的课题,这与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盐摄入量为每人≤5g/d,欧美国家的盐摄入量普遍低于此标准;但我国北方居民的盐摄入量达到每人12~18g/d,南方为7~8g/d,明显超过了WHO的规定.
作者:戴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精神障碍影响大基层医疗是关键目前,人们普遍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心理问题只影响着一小部分人群,但真实的情况是,全球范围内,在所有就诊于基层医疗门诊的患者中,有高达60%的患者被诊断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08年发表的《全球疾病负担》中推测,到2030年,抑郁症将成为因丧失工作能力造成生命荒废的主要原因.
作者:刘晓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治疗糖尿病,运动的作用不大[非]科学、合理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心肺功能及机体免疫力.与饮食治疗和药物治疗一样,运动治疗也是糖尿病整体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糖尿病患者而言,运动治疗可以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辅助降低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减少降糖药物用量.许多早期轻症2型糖尿病患者甚至可以不用药,单纯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就能够把血糖控制在良好水平.
作者:王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临床诊断:明确定义紧扣标准2014年出版的《国际头痛协会头痛分类第三版》(ICHD-Ⅲ beta)对头痛患者依然采用分级制进行分类,多有5级;但除了头痛专科或者出于科研目的,一般临床医生能够诊断到1~2级已经足够了.以偏头痛的诊断为例,首先,医生须确定患者是否为原发性头痛(1级);其次才确定是否属于偏头痛(2级);然后根据头痛发作前是否存在先兆症状,分成有先兆型还是无先兆型(3级);如为有先兆型,后还要根据先兆症状的具体表现进一步细分( 4级),这样才有助于对症下药和预后判断.
作者:徐武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