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在重症患者中非常常见,可导致许多并发症(如呼吸肌无力、高分解代谢及伤口愈合延迟),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延迟治疗进程甚至危及生命.随着营养支持的治疗进展,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已经由以往侧重于对热量和多种基本营养素的补充,逐渐转变为通过代谢调理和免疫功能调节,从结构支持向功能支持发展,发挥药理学营养的重要作用,成为现代危重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邓彪 刊期: 2016年第32期
近日,在2016年广东省医学会全科医学学术会议上,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普内科副主任医师唐皓就一个心源性休克的病例与参会的基层医生全面分享了休克的社区急救知识.
作者:陈丽娜 刊期: 2016年第32期
2016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组织专家制定了《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以下简称《指南》).与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狂犬病专家磋商会(第2版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和《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年版)》(以下简称《规范》)相比,《指南》对疫苗接种和被动免疫制剂(如免疫球蛋白)使用等技术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推荐建议.
作者:李侗曾 刊期: 2016年第32期
国家卫计委基层卫生司农村卫生处副处长陈凯曾表示,医改驶入深水区,基层卫生工作需要转型升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基层卫生工作更加强调规范化、精细化,更加注重医疗治疗和医疗安全;第二,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出现了新的企盼,有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因此,满足这些条件我们还要做很多工作,首尾贯通才能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的能力.
作者:田颖 刊期: 2016年第32期
11月5日,国内首个体医结合的省一级专业学术团体广东省体质健康管理学会在广州正式成立,广东省中医药局副局长华建、广东省体育局体育经济处处长钟志金、广东省社会组织管理局处长冯家波等嘉宾出席.
作者:魏婷婷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认为,疾病是由微生物、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等生物因子引起的,治疗疾病的目标就是要消除这些生物因子,从而恢复健康.生物医学模式则是从生物体的局部来考察疾病,把人当作机器来修理.但后来人们发现,单纯从生物医学角度来看待疾病,往往治疗效果不好.一些生物因子被消除了,但疾病的症状并不会被消除.
作者:马恩祥 刊期: 2016年第32期
案情回放2006年2月18日,欧某在A医院住院,胎儿超声检查提示,宫腔内孕囊回声病理性质待定:1.宫内早孕;2.宫腔积血待排;建议复查,病情变化随诊.2月27日胎儿超声检查提示:宫内妊娠40+天声像,建议复查.此后,欧某多次到A医院处进行胎儿超声检查.
作者:李晓东 刊期: 2016年第32期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也称球麻痹,主要是由于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或与吞咽有关的神经核或核下性周围神经病变引起,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饮水呛咳,重者滴水难进.不能进食的患者一般需要用鼻饲管来供给营养,但长期鼻饲可造成患者鼻咽部黏膜糜烂等不适,且影响呼吸,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因此,脑卒中患者发生吞咽功能障碍时,应该积极进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主要介绍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发生在咽期的康复训练方法.
作者:李芳;鲍晓 刊期: 2016年第32期
胃肠外营养的输注方法主要有全营养混合液输注及单瓶输注两种,全营养混合液输注是把脂肪乳和氨基酸、各种维生素、电解质等患者所需的全部能量及营养素在无菌条件下按次序混合后再输注;在无条件进行全营养混合液输注的基层医院和科室,一般采取单瓶输注的方法.
作者:张凤霞 刊期: 2016年第32期
辨证施治中医认为,小儿脾常不足,感受外邪,内伤乳食,或脾肾阳虚,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而发生小儿秋泻.外感风、寒、暑、湿、热邪均可致泻,其他外邪则常与湿邪相合而致泻.当以健脾养胃,清热解毒为治.中医辨证施治,一般分为以下几型.
作者:胡献国 刊期: 2016年第32期
临证活用,可得奇效《医学心悟》卷三记载的止嗽散功善宣肺疏风,化痰止咳.主治外感咳嗽,症见咳而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其药物组成包括炒桔梗、荆芥、蒸紫菀、蒸百部、蒸白前各二斤(各1kg),炒甘草十二两(375g),陈皮一斤(500g).上药共研细末,每服三钱(9g),食后、临卧开水调服.初感风寒者,用生姜汤调下(现多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作者:杨峰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牛蒡又名大力子、狗宝、黑萝卜、白肌人参、鼠粘草等,药食两用,为菊科两年生草本植物.传统医学中常用牛蒡的成熟果实——牛蒡子作为疏散热毒、消肿利咽的良药;除此之外,牛蒡的根茎、花、嫩叶皆可入药.牛蒡子:中医认为,牛蒡子性味辛、苦、寒,入肺、胃经,有疏散风热、清利咽候、解毒透疹、止痛消肿之功.古籍中关于对牛蒡子功效的记载有很多:
作者:苏新民 刊期: 2016年第32期
会议:2016年广东省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医师分会年会讲者:田刚(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教授)目前,国内外研究证实,高血压患病率有男女之别,男性血压水平明显高于女性,尤其在青年人群中,女性高血压的患病率远远低于男性.然而,青年女性高血压变化却有不同于男性高血压的规律,其发病也独有特点,故该群体高血压值得引起关注.
作者:陈丽娜 刊期: 2016年第32期
典型病例患者男性,35岁,教师,既往体健,否认慢性病史,自从今年春节以来,开始出现腹泻,为稀糊状便,每天3~5次,自以为是年节高脂肪类食物摄入过多导致的消化不良,自行去药店购买多酶片口服无效,至县级医院门诊,大便检查外观为稀糊便,无黏液脓血,大便镜检未发现红、白细胞,隐血试验(-),诊断为急性小肠肠炎,给予门诊静脉滴注氧氟沙星5天,腹泻未止,再次给予口服止泻剂、益生菌等,大便次数减少,但是始终未得满意控制.
作者:戴伦 刊期: 2016年第32期
关节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中老年人群的多发病,发病后会为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同时也很有可能会引发多种并发症,使患者身体的免疫能力逐渐下降.其中,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不明,被认为是人体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免疫缺陷或紊乱引发,亦为一种慢性综合征.
作者:李凯 刊期: 2016年第32期
当患者出现危重症时,有三种血糖情况要积极防治,即合并出现的高血糖、低血糖以及血糖波动问题.高血糖:见于糖尿病患者(包括既往诊断以及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以及非糖尿病患者(包括疾病早期的应激性高血糖以及医源性高血糖).非糖尿病患者相对糖尿病患者而言,预后较差.既往一般在患者病情缓解或出院后进行糖耐量试验予以鉴别,现多在入院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以区分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和未诊断的新发糖尿病患者,进而指导治疗,避免延误诊断.
作者:田建卿 刊期: 2016年第32期
发展渊源随着现代医学对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治疗手段也日新月异.1989年Skarin等就提出了NC的概念,报道了初步的临床治疗效果,认为某些肿瘤患者在手术之前先给予化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作者:陈壮忠 刊期: 2016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