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预后.方法 DESIRE为单中心回顾性注册研究,纳入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血运重建治疗的6005例患者.本研究从中选择ACS患者4 865名,分为年龄<40岁组135名、40~49岁组738名、50~59岁1329名、60~75岁2 425名、>75岁238名,回顾性分析其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主要不良心腩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结果 ACS患者中以男性为主(男女之比为77.1%比22.9%,P<0.05),其中女性患者比例在50~59岁组(18.3%)、60~75岁组(30.6%)、年龄>75岁组(28.6%)比<40岁组(3.05%)、40~49岁组(7.5%)明显增加.50~59岁组、60~75岁组、年龄>75岁组患者以不稳定型心绞痛为主,而年龄<40岁组以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多见.年龄<40岁组、40~49岁绀患者多与吸烟、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冠心病家族史有关;50~59岁组、60~75岁组及年龄>75岁组患者多与高血压、精尿病有关.此外在60~75岁组及年龄>75岁组患者中血肌酐明显升高、血红蛋白显著下降,并且与其他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且除60~75岁组(2.18±0.81支)与>75岁组(2.23±0.81支)之间筹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组(<40岁组1.67±0.81支,40~49岁组1.86±0.84支,50~59岁组2.04±0.85支)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75岁组更多见到开口病变(12.2%).年龄<40岁组及年龄>75岁组的血运蕈建类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患者血运重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年龄>75岁组患者完全血运重建率较低(66.8%),与其他各组(<40岁组81.5%.40~49岁组81.7%,50~59岁组78.7%,60~75岁组74.3%)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年龄>75岁组患者院内MACCE为5.O%.与其他各组(<40岁组O,40~49岁组2.0%.50~59岁组1.6%,60~75岁组2.6%)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年龄>75岁组患者随访MACCE为13.5%明显高于<40岁组(7.5%)和50~59岁组患者(8.1%),P均<0.05,但与其他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75岁组患者院内死亡4.2%、随访死亡5.1%,与其他各组(<40岁组0和0,40~49岁组0.7%和1.5%,50~59岁组0和1.1%,60~75岁组1.4%和2.6%)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除年龄外,贫血(HR 0.396,95%C10,0.174~0.914,P=0.028)、完全血运重建率低(HR 0.878,95%C,0.867~0.975,p=0.034)、肾功能下降(HR 2.177,95%Cl1,1.408~8.952,P=0.028)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不同年龄组ACS患者的危险冈素及冠状动脉病变有不同的特点,既要对多种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十预,亦应有针对件地干预.年龄>75岁组患者是ACS患者巾的高危人群,冠状动脉病变复杂,其院内及随访MACCE增加主要反映在死亡率的增加.这可能与>75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复杂、完全血运重建率低、肾功能下降、贫血及合并其他疾病有关.
作者:金彦彦;马长生;康俊萍;聂绍平;张崟;吕强;刘晓惠;董建增;胡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冠状动脉内注射血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中TIMI血流的影响.方法 入选北京大学首钢医院2005年4月至2007年8月急性STEMl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梗死相关血管(IRA)有血栓征象的患者67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57.4±8.1岁,随机分成试验组(PCI前冠状动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PCI,n=35)与对照组(直接PCI,n=32).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和CAC资料,对比两组患者PCI术中IRA的 TIMI血流情况.结果 试验组PCI术中无复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86%比18.75%,P<0.05),IRA远端栓塞发生率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0%比15.63%,P<0.05).结论 急诊PCI前冠状动脉内缓慢注射盐酸替岁非班可以明显改善急件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IRA远端的前向血流,降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
作者:王智;唐强;唐群中;史振涛;陈学珠;王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PercuSurge远端保护装置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自2003年12月至2005年12月,共174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是否使用PercuSurge远端保护装置分为远端保护装置(DPD)组78例和对照组96例.比较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造影情况、介入治疗结果.病变血管术后均行TIMl分级、心肌染色分级.结果 DPD组78例中72例抽出肉眼町见的红色、白色碎屑或红色血栓条.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术前造影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PD组PCI术后TIMl分级≥2级(94.9%比79.2%)和心肌染色分级(2.65±0.68比2.22±0.94)明显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对照组PCI术后无复流现象发生率(5.1%比16.7%)、远端血管栓塞现象发生率(5.1%比18.8%)和30天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6%比7.3%)均明显高于DPD组(均为P<0.05).与PCI术前比较,血栓抽吸术后TIMI血流分级(0.43±0.80比2.92±0.28)、心肌染色分级(0.22±0.63比2.27±0.73)和小管腔直径(0.12±0.23 mm比1.97±0.66 mm)均明显增加(均为P<0.0001).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等冠状动脉内存在大量血栓的情况下应用PercuSurge远端保护装置行PCI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冯旭阳;李成祥;高延;郭宣;徐瑞芬;王海昌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时常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1ABP)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41例在IABP支持下行急诊介入治疗的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治疗组,将同期行急诊介入治疗但没有行IABP支持的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7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2周、3个月的左窒功能,评价2组术后30天以及3个月的MACE事件发生率.结果 IABP组患者术后2周、3个月的左室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43.8%±8.2%比39.4%±5.9%,45.5%±6.6%比40.6%±4.6%,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30天(16/41比30/47)、3个月(18/41比33/47)的MACE事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IABP组在降低术后30天、3个月的死亡率方面尤为明显(30天16/41比对照组30/47,3个月18/41比对照组33/47,P均<0.05).结论 对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同时采用IABP支持治疗能有效改善左室功能和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顾俊;胡伟;肖红兵;冯小弟;余强;金贤;尹桂芝;陈诚军;陈跃光;张大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女性早发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影像学特征.方法 入选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55岁以下的女性患者,收集既往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代谢综合征等)资料,入院后血压、血脂等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分析危险凶素及临床资料与冠心病发病的相关性.结果 共入选166例患者,其中冠心病组71例(占42.8%).在研究人群中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病史、高三酰甘油(甘油三酯)以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依次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时发现冠心病组体质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胆醇水平、三酰甘油及血糖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病变多见.结论 对于本研究中的较年轻女性患者,糖尿病史、代谢综合征以及高血压史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兆平;洪涛;李建平;陈明;霍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和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联合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符合急诊PCI的AMI并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梗死相关冠状动脉(IRA)内高负荷血栓性病变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Diver CE组(n=28)用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抽吸血栓后再行PCI治疗,对照组(n=28)直接行PCI治疗.结果 Diver CE血栓抽吸术后的PCI术后ST段回落(STR)(>70%)明显优于对照组(71.4%比39.3%,P<0.05);术后冠状动脉TIMI血流(2.8±0.4比2.0±0.6,P<0.05)、血栓积分(TS)(0.1±0.2比1.5±1.0,P<0.05)、左窒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50±12 mL比60±14 mL,P<0.05)、左室射血分数(LNEF)(0.58±0.18比0.46±0.14,P<0.05)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低(3.6%比14.3%,P<0.05);30 d时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和靶血管再成彤术和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两组未见明显差异(0比3.6%,P>0.05).未见与Diver CE血栓抽吸相关的血管并发症.结论 Diver CE血栓抽吸术能促进AMI急诊PCI术后STR,改善FIMI血流、TS和左心窒功能;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对AMI患者,若其冠状动脉内以血栓性病变为主,应考虑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术.
作者:汤成春;马根山;冯毅;陈忠;戴启明;童家毅;沈成兴;李拥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联合应用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近、远期预后的价值.方法 183例发病12 h内接受成功PCI治疗的初发急性STEMI患者被入选.PCI术后12 h内进行FIB和hs-CRP检测.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一级终点为全冈死亡,二级终点为心脏事件联合终点,包括非致夕匕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NYHA Ⅲ~Ⅳ)、心肌缺血(负荷试验证实)、再次血管重建及死亡.结果 PCI术后FIB和hs-CRP呈线性相关(r=0.452,P<0.0001),ROC曲线确定诊断界值分别为510 mg/L(灵敏度69.2%,特异度81.6%)和14mg/L(灵敏度84.6%,特异度73.1%).将患者分为3组:第1组,FIB<510 mg/L+hs-CRP<14mg/L;第2组,FIB<510 mg/L+hs-CRP≥14 mg/L或FIB≥510 mg/L+hs-CRP<14 mg/L;第3组,FIB3510 mg/L+hs-CRP≥14 mg/L.三组相比近期和远期死亡(30天:X2=11.74,P:0.003;2年:X2=27.04,P<0.0001)及心脏事件发生率(30天:X2=14.34,P=0.001;2年:X2:13.55,P=0.001)明显不同;30天累积生存率(97.9%比98.0%比83.9%,P=0.002)和2年累积生存率(97.8%比95.8%比69.0%,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第3组患者近、远期死亡及心脏事件发生率高,累积生存率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CI术后FIB≥510 mg/L且hs-CRP 14 mg/L的患者与FIB<510 mg/L或hs-CRP<14 mg/L的患者相比,30天(HR 7.95,P=0.018)和2年内(HR 12.59,P=0.002)发生死亡的风险分别增加7.95倍和12.59倍.结论 急性STEMI患者成功PCI治疗后FIB≥510 mg/L且hs-CRP≥14 mg/L的患者近期和远期预后不良.
作者:何榕;杨振华;李海燕;郭丽君;张福春;牛杰;张永珍;王贵松;毛节明;郭静萱;高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与非完全闭塞病变相比,冠状动脉(冠脉)慢性完伞闭塞病变(choronic total occlusion,CTO)介入治疗的手术成功率低,并发症发生率高,是目前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具挑战性的病变.
作者:葛均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自从Gruentzig于1977年完成首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以来,多支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经历了冠状动脉内球囊扩张时代、裸金属支架(BMS)时代和药物洗脱支架(DES)时代.
作者:张新勇;马长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药物洗脱支架(DES)临床应用以来,大量的随机临床试验及真实世界的注册研究证明了其明显降低再狭窄及靶病变重建率,现在全球每年大约置入DES支架250万枚.近年来DES的安全性备受人们的关注,从晚期血栓形成,到支架贴壁不良.
作者:徐泽升;霍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我国心血管介入诊疗发展快、潜力大已是不争的事实,亟需规范也是业界的共识.规范化的过程任重道远,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作者:霍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放射线损伤是指放射线造成的随机效应(DNA损伤)或非随机效应(细胞损伤).皮肤损伤是放射线损伤的常见后果(如本期报道的一例射频消融术后并发放射性皮炎).
作者:颜红兵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自从1977年9月,美国医生Gruentzig成功地完成世界上第一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冠心病介入治疗已进入第32个年头.在过去的三十余年中,PCI历经了PTCA时代、BMS时代,而进入了DES时代.
作者:霍勇;刘兆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在2008年TCT大会上,丹麦学者Lassen[1]发表了一项旨在比较Sirolimus-Eluting Cypher支架及Zotarolimus-Eluting Endeavor支架在真实世界表现的SORT-OUTⅢ研究结果,引起了广泛关注.该研究类似于注册研究,2006年1月至2007年8月在丹麦5个心脏介入中心进行,不设定严格的入选及排除标准,将具有药物涂层支架置入适应证者随机分为Cypher组和Endeavor组.
作者:向定成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房间隔穿刺是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的关键性技术之一.本文旨在探讨房间隔穿刺改良法在特殊二尖瓣狭窄病例PBMV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盛国太;李华泰;洪明;罗骏;余茂生;吴志勇;葛郁芝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