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 国际刊号:1004-8812
  • 国内刊号:11-3155/R
  • 影响因子:1.22
  • 创刊:1993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北京市西城区大红罗厂街1号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 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9年3期文献
  • 尼可地尔预处理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无复流现象的预防效果

    目的 分析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使用尼可地尔预处理,从而减少PCI术中慢血流/无复流的总体效果.方法 选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接受PCI术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共1460例,随机分为尼可地尔干预组(728例)和对照组(732例).其中尼可地尔干预组在术前使用尼可地尔预处理24 h,静脉滴注2 mg/h,在PCI术中观察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情况,评估靶血管开通后远端前向血流(TIMI血流分级),术后复查血生化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患者围术期并发症情况.结果 入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1.1±10.2)岁,男性76.1%(1111/1460),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4.9%(217/1460).两组患者心血管主要危险因素以及血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使用规范的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治疗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围术期使用β阻滞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钙通道阻滞药治疗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比例比较(97.9%比98.5%,P=0.4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尼可地尔干预组患者术中无复流发生率(2.3%比4.4%,P=0.021)、围术期出现心肌损伤比例(5.9%比8.7%,P=0.02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CI术前使用尼可地尔预处理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可以有效预防术中无复流事件发生,有效保护心肌组织.

    作者:郭丽霞;张兰;姜潇思;田立超;孙志军;陈韵岱;钱赓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应用自动消融标注软件分析环肺静脉消融损伤指标的差异

    目的 了解心房颤动(房颤)环肺静脉消融术中不同部位消融损伤指标的差异,探讨心房-肺静脉电传导恢复的可能原因.方法 入选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接受初次射频消融治疗,并由同一位术者完成的房颤患者.术者应用8.5 F冷盐水灌注压力感知消融导管和自动消融损伤标注软件VisiTag模块,在CARTO 3三维标测系统辅助下完成双侧环肺静脉消融术.术中VisiTag模块自动标记消融损伤点并记录各消融点的平均导管-组织接触力(CF)、接触力-时间积分(FTI)等参数.术后将双侧环肺静脉消融损伤线分为8个节段,双侧共16段,分析各段消融损伤指标的差异.结果 共入选28例患者,平均年龄(62.9±11.2)岁,其中男性22例(78.6%),阵发性房颤19例(67.9%).所有手术均完成环肺静脉电隔离,共记录到2175个消融点.比较各节段消融点平均CF均值、FTI均值、平均CF<10 g的消融点百分比和FTI<400 g·s消融点百分比等指标发现,左侧肺静脉前壁各消融节段(左前上、左前中、左前下)的消融损伤指标不理想.在自动消融损伤标注条件为逐点消融时间不少于20 s和消融时导管移动范围不超过3 mm时,各节段均显示连续出现的消融损伤点,当增设参数,消融损伤一定时间的导管-组织接触力标注所需小CF为5 g和限定时间百分比为50%时,各节段均有自动标注的消融损伤点消失,其中仍以左前上和左前中为显著,分别达到34.5%和29.0%.结论 房颤环肺静脉消融时,左肺静脉前壁CF不足、稳定性不佳.这或许是影响消融后心房-肺静脉电传导恢复的原因之一.

    作者:黄波;王禹川;李康;贺鹏康;陈尔冬;夏驭龙;蒋捷;盛琴慧;周菁;丁燕生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临床应用30年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总结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PBPV)单中心临床应用30年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的临床价值及疗效.方法 1986年4月至2016年4月阜外医院共完成1229例PBPV,对其中临床资料完整的655例患者进行了6个月及以上的有效随访,随访时间为0.5~11.5年,平均(2.6±1.3)年,主要随访包括电话随访及门诊随访(以复查超声心动图为主).结果 1229例患者术后即刻导管测量的跨瓣压差(PG)由术前(74.40±29.64)mmHg下降至(25.05±8.62)mmHg,下降明显(P<0.001),后1次随访时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平均PG维持在(21.91±17.22)mmHg.PBPV成功率达到98.5%(1211/1229),发生术中及围术期死亡3例(死亡率0.2%),其他严重并发症(包括三尖瓣腱索断裂、肺动脉瓣重度反流)发生率为0.4%(5/1229).超声心动图随访中3.1%(20/655)肺动脉瓣反流程度较术后24 h有所增加,再狭窄发生率为1.1%(7/655).结论 30年的临床应用经验表明PBPV作为一种主要治疗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的介入技术,其总体近、中、远期疗效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一项瓣膜病微创治疗时代的主流技术继续应用于临床.

    作者:耿文磊;胡海波;蒋世良;徐仲英;张戈军;郑宏;赵世华;金敬琳;李世国;吕建华;徐亮;刘琼;万俊义;潘湘斌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妊娠合并特发性肺动脉高压8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和总结妊娠合并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收治的8例妊娠合并IPAH患者(妊娠组),将同期IPAH患者中非妊娠的18例患者作为对照(非妊娠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和心导管检查结果,评价IPAH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气促、黑矇、咯血、发绀、心包积液、Brog评分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妊娠组晕厥(2/8比0,P=0.027)及水肿(8/8比4/18,P<0.001)比例显著高于非妊娠组;妊娠组患者初诊时世界卫生组织肺动脉高压功能(WHO-FC)分级Ⅲ级(5/8)、Ⅳ级(2/8)居多,非妊娠组以Ⅱ级(13/18)居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妊娠组患者三尖瓣反流速度[(4.19±0.57)m/s比(4.78±0.68)m/s,P=0.042]、心脏指数[(1.74±0.51)L/(min·m2)比(2.62±0.79)L/(min·m2),P=0.030]小于非妊娠组,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3.21±0.58)cm比(2.16±0.67)cm,P=0.001]大于非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例妊娠组患者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均为阴性,除1例失访外,其余7例随访14~30(17.38±9.52)个月.2例患者因经济原因仅在住院期间使用靶向肺血管扩张药,其中1例因肺动脉高压危象死亡,另1例WHO-FC由Ⅲ级及降为Ⅳ级;5例接受规律靶向肺血管扩张药,其中1例死亡,1例效果不佳,3例心功能改善.3例心功能改善患者治疗后12个月复查脑钠肽下降了(287±256)pg/ml,6 min步行距离试验平均距离增加了(43.0±10.4)m,Borg呼吸困难评分降低了(1.8±1.6)分.结论 妊娠可缩短既往无症状IPAH患者的疾病进程并对生命造成严重危害.坚持继续妊娠的患者早期足量使用靶向肺血管扩张药可改善妊娠合并IPAH的预后.

    作者:李珊珊;周红梅;张刚成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射频消融治疗三尖瓣环游离壁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三尖瓣环游离壁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VAs)体表心电图特点及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北京安贞医院住院的连续9例起源于三尖瓣环游离壁的VAs患者.所有患者均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采用压力监测导管进行激动标测和基质标测,行射频消融治疗,分析患者12导联心电图QRS波特征.结果 9例VAs患者经射频消融即刻成功8例(8/9),失败1例(1/9),后经心外膜标测消融,心内膜、心外膜均可见大片异常电压区,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起源于三尖瓣环游离壁的VAs患者心电图特征表现为左束支传导阻滞,V1、V2导联呈rS型,Ⅰ、V5及V6导联呈R型,胸前导联移行区通常在V4或之后,由三尖瓣环后侧壁到侧壁再到前侧壁,下壁导联R(r)波逐渐增高,而S(s)波逐渐变浅甚至消失,同时R(r)波呈Ⅱ>aVF>Ⅲ,S(s)波呈Ⅲ>aVF>Ⅱ.结论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射频消融治疗三尖瓣环游离壁起源的VAs安全有效,该部位起源的VAs患者有典型心电图特征,部分超声心动图结构正常的患者继发于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可能为其早期表现.

    作者:张涛;王云龙;梁卓;赵华;韩智红;任学军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合并肾动脉狭窄的高血压病患者血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合并肾动脉狭窄(RAS)的高血压病患者血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纳入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207例高血压病患者,其中包括RAS患者32例及非RAS患者175例,按照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冠心病作1:4配对,共有160例患者入选,分为RAS组(32例)和非RAS组(128例),分析两组患者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hs-CRP、TNF-α以及IL-6水平均呈非正态分布,hs-CRP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AS组患者IL-6水平显著高于非RAS组患者[4.75(3.42,8.41)pg/ml比3.70(2.32,5.50)pg/ml,P=0.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hs-CRP、TNF-α以及IL-6水平经对数转换后均呈正态分布,lg hs-CRP值和lg TNF-α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AS组患者lg IL-6值显著高于非RAS组患者[(0.71±0.30)比(0.59±0.28),P=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AS组冠心病患者IL-6水平显著高于非RAS组冠心病患者[5.50(3.80,9.72)pg/ml比3.90(2.58,7.02)pg/ml,P=0.033],RAS组冠心病患者lg IL-6值显著高于非RAS组冠心病患者[(0.79±0.30)比(0.63±0.29),P=0.0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g IL-6值与冠状动脉造影SYNTAX评分呈正相关(r=0.334,P=0.033).结论 RAS组高血压患者血IL-6水平的增加,或可部分解释与RAS相关远期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郑斌;吴铮;李文铮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多模、多功能成像在评估易损斑块中的作用

    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5.01%,城市为42.61%[1].由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今后10年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及死亡人数仍将快速增长.根据《2016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尽管临床上采取积极的药物及冠状动脉介入等干预治疗策略,我国城乡居民冠心病死亡率总体仍呈上升态势.现在普遍认为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易损斑块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致死原因[3].易损斑块是指所有具有破裂倾向、易于发生血栓或进展迅速的危险斑块.超过70%的急性心血管事件是由斑块破裂和继发血栓形成所致[4].因此,深入研究易损斑块分子机制,开发早期识别易损斑块的方法,指导临床进行有效防治AS,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成为当前临床心血管疾病防治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之一.

    作者:涂应锋;唐昊;于波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中国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技术临床路径专家共识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是评估冠状动脉血流的功能学和生理学指标,定义为存在狭窄病变情况下该冠状动脉提供给心肌的大血流量与理论上无狭窄情况下心肌所能获得大血流量的比值.在冠状动脉供血区域小血管大化扩张、中心静脉压无明显升高的情况下,FFR近似等于冠状动脉狭窄远端压(Pd)除以主动脉压(Pa).从1993年压力导丝测量FFR文献发表[1-3],至今已经有二十余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发表的DEFER[4]、FAME[5]、FAMEⅡ[6]、FAMOUS[7]、PRIMULTY[8]及COMPARE-ACUTE[9]重要研究结果,把FFR的适应证从稳定型心绞痛扩展到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非罪犯血管,从临界病变扩展到多支血管病变、弥漫病变、分叉病变、左主干病变等.目前,FFR在稳定性冠心病中应用的证据等级高,《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10]和《2014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心胸外科协会心肌血运重建指南》[11]推荐等级均为(Ⅰ,A),《2011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联合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12]推荐等级为(Ⅱa,A).F F R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可以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费用[13-14].

    作者:《中国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技术临床路径专家共识》专家组 刊期: 201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