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
  • 国际刊号:1672-2671
  • 国内刊号:11-4981/R
  • 影响因子:0.63
  • 创刊:2003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   2003年1期文献
  • 老年人晕厥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干诊病房在收治患者住院期间,常会遇到患者突发晕厥现象,因其发病急骤,病因复杂,若不能及时地、正确地鉴别和积极有效地救治,就会失去抢救时机,甚至还会危及生命.现将本人在病房发现的患者出现的各类晕厥急症进行分析,按其病因类型分为血管迷走性晕厥、体位性低血压晕厥、低血糖性晕厥、心源性晕厥、精神性晕厥等5类.对各类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加以描述和分析,以引起对此类患者的高度重视,减少晕厥的发生和晕厥带来的意外损伤.

    作者:刘英;吴瑰玫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老年人烧伤的监护体会

    目的鉴于老年烧伤患者病情的特殊性,探讨其监护特点.方法统计2001年~2002年我院不同程度烧伤老年患者25例,分析其监护特点及护理体会.结果 25例均得到较好的治愈.结论只有充分认识老年烧伤患者的特殊性,才能尽可能好的护理和治愈患者.

    作者:刁秀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老年男性非酒精性脂肪肝与代谢综合征分析

    目的研究老年男性非酒精性脂肪肝与代谢综合征关系.方法 60岁以上老年男性181例分成脂肪肝组和非脂肪肝组,比较两组血糖、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肥胖指标,并比较两组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的发生率.结果脂肪组的甘油三酯、血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腰围、体重指数、腰臀比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高于非脂肪肝组,多元回归分析示体重指数与脂肪肝关系密切.结论老年男性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发生率高,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作者:朱敏;俞茂华;王莉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尿激酶对老龄大鼠心肌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尿激酶对垂体后叶素(Pit)诱发老龄心肌梗死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以老龄SD大鼠腹腔注射Pit(30U/kg)造成心肌梗死模型,观察腹腔注射尿激酶(5万IU/kg)对血清心肌酶(CK、CK-MB、LDH)释放量、心电图ST段抬高程度以及心肌病理损伤程度的影响.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心肌酶(CK、CK-MB、LDH)释放量以及心肌病理损伤程度均显著增加,ST段明显抬高(P均<0.01);观察组则较实验组心肌损伤程度明显减轻,CK、CK-MB、LDH和ST段分别降低50.0%、53.0%、55.0%和46.0%(均为P<0.01).结论尿激酶对Pit性老龄心肌梗死大鼠的心肌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申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老年人人工晶体术后双眼视觉康复的影响因素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术后双眼视觉康复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老年人工晶体术后患者198例,常规眼部检查和矫正屈光不正,并进行双眼影像、同视机双眼融合功能和立体视功能检测,对双眼视功能未康复达到正常的97例(49.0%)患者列入本文进行分析.结果 97例患者中53例(54.6%)在术前已患有影响视力和双眼平衡与协调的眼病;27例(27.8%)由于手术引起的角膜散光、后发障、眼底黄斑水肿及眼外肌麻痹等合并症所致;17例(17.5%)对侧未手术眼有影响视力的白内障;9例(9.3%)两眼屈光参差;另有8例(8.3%)原因不明.结论患者的原有眼病、手术合并症、非手术眼的白内障及屈光参差影响了视力的恢复和双眼的平衡协调,进而影响了双眼视觉的康复.

    作者:夏群;王笑雄;卢光;褚德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老年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属和大肠埃希菌肺感染的临床、耐药和防治的研讨

    目的了解老年人克雷伯菌属和大肠埃希菌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细菌耐药性和防治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2002年老年克雷伯菌属和大肠埃希菌肺部感染98例,从病史、症状和体征,胸部X线检查、治疗和转归等方面分析老年克雷伯菌属和大肠埃希菌所致肺感染的临床特征.用纸片法检测克雷伯菌属和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等12种抗生素的体外药敏检测并测β-内酰胺酶(ESBLs).结果 98例患者中克雷伯菌属68例,大肠埃希菌30例,两组患者有基础疾病各为91.2%和90%(包括COPD、肺心病、支气管扩张、肺癌、肺结核、糖尿病、冠心病、两肺弥漫性间质纤维化等),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咳痰为主,部分患者有意识状态下降.胸部X线以含有空气支气管症的大叶肺实变(25%和3.3%),小叶浸润(61.8%和83.3%)和肺脓肿及脓胸(13.2%和13.3%)的形成为主要病变,克雷伯菌属组有9例(13.2%)叶间裂下坠形成克雷伯菌属肺感染的特征性X线征象.两组产ESBLs菌各为21株(30.9%)和8株(26.7%),对多种抗生素交叉耐药,对亚胺培南和部分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抗生素敏感.结论老年人克雷伯菌属和大肠埃希菌肺感染患者多有基础疾病,临床表现虽无特异性,但意识状态下降、嗜睡、食欲不振、腹泻等需考虑老年肺感染的可能性.诊断依靠病原菌检测并结合临床和X线检查.治疗应根据药敏测定,选择敏感抗菌素,对产ESBLs克雷伯菌属和大肠埃希菌引起肺部感染者,应用亚胺培南或部分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物,或者选用药敏测定显示敏感的药物.应严格限制滥用抗生素,严格医院内的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避免医院内产ESBLs菌株的发生和流行.

    作者:沈爱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时心电图变化之特点

    目的探讨肺心病患者合并呼吸衰竭时心电图变化之特点方法收集112例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心电图检查图形,并与肺心病组进行比较.结果合并呼吸衰竭组,心率失常发生率为94.6%,肺心病组为72.1%,其中激动起源异常合并呼吸衰竭组为78.7%,肺心病组为59.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传导异常合并呼吸衰竭组为62.6%,肺心病组为40.4%,出现酷似前壁、高侧壁或下壁心肌梗死者合并呼吸衰竭组为10.7%,肺心病组4.2%,两组比较无显著差P>0.05.结论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时,分析患者心电图变化,对指导治疗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强,无创伤性等优点.

    作者:吕璧人;徐坚钢;孙秀英;张定芳;王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浅论新形势下干部保健工作的管理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的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干部医疗保健工作愈加显得重要,保健问题也日益突出.新形势下对干部保健工作的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强调服务的理念,服务质量要不断提升,应当创造性地开展具有创新性的工作.面临着我市干部保健任务之重、管理人数之多、供求矛盾突出、医疗消费需求飙升等问题,我们改变过去的管理模式,按照综合目标管理和年度计划,紧密结合我市干部保健工作的实际,在努力提升干部保健的质量、健康保健水平、组织协调管理和加强医疗技术上下功夫.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路子,制定新措施,使干部保健与预防医学、老年医学、康复医学有机的结合,并逐步走向医、防、保一体化之路,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作者:张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慢性心力衰竭防治的进展

    近10年来,尤其近5年来,由于分子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对心衰及其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和明了,以及循证医学的实践--国际上大规模、随机、双盲、有对照的临床试验对心衰的治疗提供了大量实证.因此,慢性心衰治疗的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和更新[1].

    作者:王登科;戴芝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老年人睡眠障碍

    睡眠是人体必须的生理需要,也是一种能力.老年人并非睡眠需要减少,而是睡眠能力减退.睡眠的改变,能引起醒觉时的病态,如生活质量下降,还可导致某些致命性损害,这种认识是当今内科领域的重要进展.睡眠障碍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老年睡眠障碍的诊治首先应区别老人的睡眠障碍症状是源于疾病、外在环境因素,还是因增龄所致.本文重点介绍老年人睡眠的正常改变,主要睡眠疾患及老年睡眠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魏雪飞;时晶;孙劲晖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老年人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脑血管病变关系及干预疗效研究

    研究目的了解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与脑梗死及颈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了解给予外源性补充叶酸、VitB12的营养干预治疗是否可以降低血Hcy水平,并减少脑梗死的再发生.

    作者:黄延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竭

    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近年来,有报道无创BiPAP型呼吸机鼻面罩式双向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取得好的临床疗效[1].我们于2000年1月~2003年4月用BiPAP型呼吸机鼻面罩式无创机械通气治疗12例住院的老年急性左心衰竭伴或不伴呼吸衰竭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俊娜;徐敏;徐冬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与抗氧化治疗

    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是沉积在血管壁中的血浆LDL发生氧化修饰形成,近年来医学研究表明,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OXLDL较LDL更为重要.某些冠心病患者LDL可以正常,但OXLDL明显高于正常人群[1,2],所以有效地降低OXLDL,对于减缓AS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抗氧化剂(VITE)具有抗自由基氧化的作用,故能控制OXLDL的氧化.本文旨在探讨VITE与OXLDL临床关系,为预防冠心病的发展探讨更多的预防措施.

    作者:邵淮鲁;姚晔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老年人早期左心衰竭16例诊断体会

    老年人早期左心衰竭患者常无典型临床表现和特殊体征,容易误诊误治,本文将本院1997~2001年诊断为早期左心衰竭的16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曾而焕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老年期的冠心病预防

    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以下简称As).一些患者青年时期就可以出现As早期病变,如多见于主动脉的脂肪条纹,也可以发展成早期斑块.冠状动脉长年累月地暴露在多种As危险因素下(如血脂异常),逐渐会产生一定程度的As斑块,这种病理变化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加重,所以老年人冠状动脉往往有或轻或重的As病变[1],冠脉内膜完全光滑的老年人是极少的.

    作者:李健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老年多器官衰竭救治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其对策

    老年多器官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 in the Elderly,MOFE)是指老年人在随增龄而致器官老化,功能低下,免疫调节障碍,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基础上,当遇到感染、心血管急症、创伤、手术等诱因时,短时间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器官同时或序贯发生功能不全或衰竭的临床综合征.

    作者:王士雯;高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关于生活方式与寿命的近期论谈

    建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人的寿命才能延长,不良的生活方式间接或直接影响到生命、生存、生活的质量(qulity of life).生活方式是由人选择的,取决于人的思维,文化修养和社会背景.随着年龄的增加,需求帮助照顾的老年人在65~69岁,约每10人有1位;85岁以上,则每2人就有1位.因此,只有调整老年人的健康生活方式和控制慢性疾病,才能延缓衰老和降低患病率和死亡率,延长寿命.

    作者:杨蕊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的创立、发展与展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数年坚持不懈地努力,大家盼望已久的<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终于面世了.此时此刻,我和全体理事、会员以及广大医疗保健人员的心情一样,为我们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终于有了自已的学术刊物而高兴.

    作者:顾英奇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