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老年期发病的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3例60岁以后发病的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与59例年青发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组男性发病多,急性起病较多;肩和膝等大关节作为首发关节者在老年组(37.2%)高于青中年组(11.8%);老年组患者关节症状及关节功能障碍均重于青中年组患者,且并发心、肺疾患和骨关节炎者明显增多.结论老年组在发病形式、首发受累关节均与青中年患者不同,且关节症状严重程度与青中年组患者显著不同,老年人并发症多于青中年人.
作者:魏锦;袁国华;黄慈波;周京国;唐中;蔚破;杨明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激素(PTH)对人成骨样MG-63细胞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表达的影响及调节骨代谢作用的机制.方法用PTH(1-34)干预MG-63细胞培养,Northern杂交及Western杂交检测MT1-MMP mRNA与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PTH(1-34)10-9mmol/L~10-7mmol/L浓度对MG-63细胞MT1-MMP mRNA及蛋白质表达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10-8mmol/L干预在2~48h内对抑制MT1-MMP mRNA及蛋白质表达抑制有时间依赖性.蛋白激酶A(PKA)抑制剂H-89阻断PTH(1-34)抑制MT1-MMP表达的效应,而蛋白激酶A(PKA)激动剂Forskolin抑制MT1-MMP表达.结论PTH具有抑制成骨样细胞MT1-MMP表达的作用,其作用途径可能有PKA信号转导途径参与.
作者:罗湘杭;廖二元;苏欣;周后德;伍贤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前列腺癌(PCa)细胞连接蛋白(Connexin,Cx)表达和细胞间隙连接交流(GJIC)状况,探讨胸苷激酶(TK)自杀基因治疗前列腺癌时旁观者效应不够强大的原因以及GJIC与前列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链霉亲和素免疫组化法(SABC法)和划痕标记染料示踪技术(SLDT)检测前列腺癌细胞系PC-3m的连接蛋白43(Cx43)mRNA、蛋白表达和GJIC功能状况,并观察Cx43蛋白在正常前列腺和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C-3m有Cx43mRNA和蛋白表达,但其表达较弱,且Cx43蛋白大多异常定位于细胞浆中而非细胞膜上;组织切片显示前列腺癌组织Cx43蛋白异常定位且表达水平较正常前列腺组织明显减弱,与病理分级呈负相关关系(χ2=4.025,P<0.05),高分化和中等分化、低分化腺癌的表达率分别为52.9%及7.1%.此外,PC-3m细胞GJIC功能低下,半定量为(+)或(-).结论前列腺癌细胞GJIC功能低下,Cx43基因下调表达和蛋白异常定位均可能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GJIC功能缺陷可能是引起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更昔洛韦系统杀伤前列腺癌细胞时旁观者效应不够强大的原因,亦可能是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分子事件.
作者:邢毅飞;肖亚军;鲁功成;曾甫清;张齐钧;熊平;冯玮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移植血管病变的特征及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CABG术后的43例(男性37例,女性6例)患者,因心绞痛或心力衰竭而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复查.行多体位投照,发现移植血管病变特征.获得家属书面同意书后,行支架置入术.术后即刻进入临床随访,记录心脏事件发生次数,术后6个月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再次出现心绞痛距CABG术的时间平均为13.7(3~19)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距旁路移植术的时间为21(6~24)个月.总计桥血管121根,其中动脉桥12根(10%),静脉桥109根(90%).5例<60岁患者计9根桥(1.8个桥/例),38例≥60岁患者计112根(3.0个桥/例).CABG术后3例(7.2%)发生院内急性心肌梗死.心脏超声测得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由CABG术前(34.6±11.5)%增加到(46.2±10.5)%(P<0.05).无动脉桥体狭窄,1例动脉桥远端吻合口狭窄(8.3%),1例动脉桥失败后改用静脉桥.109根静脉桥中,桥病变总数48根(44.0%),其中17根桥狭窄并血栓形成(35.4%),31根静脉桥闭塞(64.6%),闭塞位于开口后1~2mm处,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的静脉桥闭塞数量(均为14根,45.2%)明显多于回旋支静脉桥(3根,9.6%,P<0.05).3根静脉桥(3.7%)发生退行性病变.狭窄的桥病变长度为(23.0±7.6)mm.25例患者27个桥的39处病变中置入35根支架,支架的平均直径为(4.1±0.9)mm,球囊支架膨胀压力为14个大气压,支架长度为(25.0±5.6)mm.桥内血流缓慢见于4个静脉桥,夹层见于2个钙化性桥病变球囊扩张后即刻,均于支架置入后消失.25例患者全部完成临床随访,其中3例患者术后2个月时出现心绞痛,其余患者随访期内无心脏事件发生;21例患者(21个桥)接受6个月时冠状动脉造影,植入桥的随访率为77.8%,狭窄见于9个桥,其中靶病变部位再狭窄见于5个桥(24%),新发生狭窄4个桥(19%),无闭塞.结论静脉桥长期效果显著差于动脉桥,支架术安全有效.
作者:陈绍良;叶飞;段宝祥;林松;周陵;贾海波;马玉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评估CT结肠成像(CT colonography,CTC)在老年人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纤维结肠镜和钡灌肠诊断为结直肠癌的患者行CTC检查,评价CTC对老年人结直肠癌的检出情况及患者对它的耐受性.结果CTC成功检出30例患者的结直肠癌,准确性100%,并且有助于对肿瘤的浸润情况和肠道外转移进行全面评估.患者对CTC的耐受性明显高于纤维结肠镜和钡灌肠检查.30例行CTC和纤维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耐受性分别为83.3%和63.3%.在16例行全部3种检查的患者中,耐受性分别为87.5%,68.8%,56.3%.结论CTC技术在老年人结直肠癌的诊断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并且可以全面的评价全结肠和腹腔内情况.CTC可以与纤维结肠镜互补来诊断结直肠癌,并可作为高龄、高危人群的普查方法.
作者:赵刚;韦军民;朱明炜;周新平;黄美雄;吴国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健康人尿铜蓝蛋白排泄率(CER)随增龄发生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14名20~79岁健康者以10岁为一年龄段分成6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其尿CER.结果各年龄组尿CER为:20~29岁组(38±19)ng/min、30~39岁组(42±24)ng/min、40~49岁组(45±25)ng/min、50~59岁组(48±32)ng/min、60~69岁组(53±33)ng/min、70~79岁组(61±43)ng/min,但各年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非老年组(47±30)ng/min,老年组(59±39)ng/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增龄过程中尿CER有上升的趋势;(2)尿CER老年组明显高于非老年组;(3)对老年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要考虑因年龄因素而存在的脏器排泄率变化.
作者:高芳堃;魏洁;陈仁涉;迟家敏;李明;鲍利民;吴伟;高欣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成功后,即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达到3级时,校正TIMI帧数(CTFC)与心电图ST段回落联合评价心肌组织水平灌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接受PCI治疗后血流达TIMI 3级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2例,测定CTFC,并在术前及术后1个月分别测定室壁运动记分(WMSI).观察CTFC与WMSI之间的相关性,同时检查术前及术后1h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结果按照CTFC数值的高低,将TIMI 3级者分为血流快、慢两组,快CTFC组ST段完全回落比例明显高于慢CTFC组(59.3%对20.0%,P<0.05);1个月后快CTFC组的室壁运动记分改善程度(△WMSI)明显大于慢CTFC组(1.33±0.39对0.62±0.34,P<0.05),CTFC与术前、术后WMSI的差值有明显的负相关(r=-0.8011,P<0.05);慢CTFC组患者从发病到接受PCI治疗的时间明显长于快CTFC组[(5.8±2.6)h对(4.5±2.2)h,P<0.05).结论CTFC作为一种定量、客观、简单、经济、重复性好的方法评价心肌微循环灌注情况,较低的CTFC及心电图ST段回落完全预示着良好的心功能恢复及临床预后,可为临床提供是否需要进一步辅助治疗的依据.
作者:张兴华;马晓静;罗集;邵建华;唐元升;许法运;王勇;朱兴雷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盐酸吉西他滨治疗70岁及以上老年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副反应,并与同期单纯支持治疗的患者(对照组)比较,探索适于70岁以上老年人NSCLC的治疗方案.方法治疗组19例,采用盐酸吉西他滨单药化疗,剂量1250mg/m2,静脉滴注,第1天和第8天用药,每21d为1周期,共4~6周期.对照组25例不用任何化疗,单纯支持对症治疗.结果盐酸吉西他滨治疗组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5例,稳定(SD)8例,进展(PD)4例;对照组无CR和PR者.盐酸吉西他滨治疗组卡氏评分(KPS)和体重增加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盐酸吉西他滨治疗组和对照组中位肿瘤进展时间分别为5.6个月和3.8个月(P<0.01),1年生存率分别为47.4%和8.0%(P<0.01),2年生存率分别为21.1%和0.盐酸吉西他滨化疗毒副反应轻微,仅有Ⅰ、Ⅱ级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下降,未见Ⅲ、Ⅳ级毒副反应.结论盐酸吉西他滨治疗70岁以上老年人NSCLC是有效和安全的.
作者:李留树;王如良;赵晖;朱建华;杜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通过观察去卵巢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存活信号转导通路中几个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研究缺乏雌激素是否引起神经元病变;评估UPAN(APPN端11肽、App63-73)是否能改善雌激素缺乏引起的这种病变.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3组:假手术组(C组),去卵巢对照组(OVX组),UPAN治疗组(UPAN+OVX组).C组做假手术,OVX组和UPAN+OVX组做双侧卵巢切除术.UPAN+OVX组从去卵巢第7周开始用UPAN治疗6周,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Akt、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Akt、CREB、磷酸化cAMP反应结合蛋白(pCREB)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去卵巢大鼠海马组织Akt/PKB,CREB表达减少(P<0.05),UPAN治疗组Akt/PKB,CREB表达比去卵巢组明显增加(P<0.05).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表明去卵巢大鼠海马组织pCREB表达减少,UPAN治疗组pCREB表达比去卵巢组明显增加.结论去卵巢大鼠因雌激素缺乏引起海马神经元存活信号转导通路障碍,UPAN有明显治疗作用.
作者:谭宁;盛树力;赵咏梅;姬志娟;孟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胆固醇血症模型大鼠的骨调素(OPN)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与巨噬细胞的关系及厄贝沙坦的治疗作用.方法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10只,高脂组15只,高脂+厄贝沙坦组(治疗组)15只.高脂组饲以高脂鼠料,厄贝沙坦组除高脂鼠料外,同时给予50mg·kg-1·d-1厄贝沙坦灌胃,12周后检测各组血脂质、24h尿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Ccr),HE及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中OPN和MCP-1的表达及单核细胞抗原阳性(ED1+)细胞数.结果(1)高脂组大鼠血脂增高,24h尿蛋白增高,Ccr不受影响;(2)高脂组大鼠肾OPN和MCP-1表达较对照组增加(2.34±0.25和0.49±0.11、1.93±0.21和0.49±0.11,P<0.05),主要位于皮质肾小管上皮细胞;ED1+细胞数增多(6.08±1.37和0.65±0.24,P<0.05),主要位于小管间质区域,OPN和MCP-1均与ED1+细胞数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和0.83,P<0.05);(3)与高脂组相比,厄贝沙坦组血脂无变化,但24h尿蛋白减少,肾组织表达OPN和MCP-1减少,ED1+细胞数减少,病理改变减轻.结论厄贝沙坦可通过下调高脂血症大鼠OPN和MCP-1表达,减少肾组织中巨噬细胞浸润,发挥其肾保护作用.
作者:王瑞;贾汝汉;刘红燕;邱昌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和冠心病(CHD)是老年男性常见的两种临床疾病,据尸体解剖证实80岁以上老年人90%有BPH的组织学证据[1],因此,这两种不同疾病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受到关注.
作者:屈晓冰;谢景超;赵晓昆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自1935年McCay等[1]发现适度限食可以延长大鼠寿限(life span)以来,许多实验不断证实,啮齿类动物从幼年开始,每天限制正常摄食量的30%~50%,不但不引起营养不良,还可以比正常摄食组延长30%~50%的平均和高寿命;从成年或成年以上开始同样的限食,可以延长小鼠的高寿限10%~20%[2].同时发现热量限制(caloric restriction)不仅能延缓衰老,维持许多年轻时的生理状态,并且延缓和预防一些与年龄相关疾病发生发展.减少膳食中热量摄入而产生的这些现象被统称为热量限制延缓衰老作用.
作者:金军华;张铁梅;童坦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CO2气腹是提供腹膜腔操作空间常用的一种方法.然而,CO2注气法导致腹内压增高和腹膜CO2的吸收,可诱发一系列并发症,对部分有心肺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CO2气腹腹腔镜已列为禁忌[1,2].我们于2001年3月至2002年10月应用无气腹腹腔镜对30例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以克服CO2气腹所导致的生理影响,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张晓波;阮景德;夏征;吴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近年来,已有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拮抗了几乎大多数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的生物学作用.我们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了8周单侧肾切除糖尿病大鼠肾皮质AT2受体mRNA表达,同时检测了大鼠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PDGF-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Ⅳ型胶原的mRNA表达.且用放免法检测了大鼠肾皮质血管紧张素Ⅱ含量,探讨其意义.
作者:倪连松;郑景晨;汪大望;沈飞霞;李安乐;高申孟;吴建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们于1995年1月至2002年12月采用89Sr(锶-89)治疗前列腺癌伴多发性骨转移伴骨病的老年患者69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范义湘;罗荣城;李贵平;黄凯;郑航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们于1998年10月至2000年12月对乌鲁木齐地区老年人群进行了健康调查,对高空腹血糖(IFG)组、糖尿病(DM)组冠心病、脑卒中患病情况进行比较,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杜根茂;王桂娟;杨望平;林振起;努尔·包拉提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交感神经系统在血压的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交感神经的递质必须通过与血管心脏等组织上的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对主要分布在血管平滑肌上的β2-肾上腺素能受体(Beta2-adrenergic receptor,β2-AR)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有助于从遗传的角度阐明高血压的病因.我们以武汉地区汉族健康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β2-AR基因编码区的46位点进行了分析检测,旨在了解该基因多态性与武汉汉族老年人高血压的关联情况,从分子水平探讨遗传因素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哈黛文;高建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腹部卒中是一种罕见的腹部血管闭塞或自发性骤然破裂引起的疾病,其起病突然,病情危重,病死率高.现对我院术后诊断腹部卒中的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黄翠瑶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患者男性,61岁.因进食后胸骨后梗阻感5天,钡餐检查提示食管中段癌于2001年4月8日入院.患者1972年曾行右侧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及甲状腺髓样癌切除术.术后2年左右发现左颈部有1肿大淋巴结,观察多年无明显变化.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检:血压135/75mmHg.左颈部可扪及一淋巴结,约1.0cm×0.5cm大小.右侧颈部凹陷,可见手术瘢痕,右上腹可见手术瘢痕.
作者:宫晓俐;李子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例1,男,66岁.因发作性头晕伴右侧肢体活动不灵3个月于2002年3月23日入院.患者3个月来出现发作性头晕伴右侧肢体活动不灵,视物成双,持续数s至10min,无肢体抽搐,无意识障碍,约1周发作1次,服用阿司匹林、尼莫地平治疗,症状无好转.有高血压史6个月,间断吸烟,喝白酒史20年,每天250ml.查体:血压140/100mmHg,意识清,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血胆固醇4.91mmol/L,甘油三酯3.44mmol/L,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左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增快.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左颈内动脉虹吸段狭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左颈内动脉虹吸段狭窄80%,基底动脉1.5cm长的狭窄段,狭窄60%.
作者:李运刚;于学荣;刘建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干预对血压变化及脑卒中发病情况的影响.方法1987年在长沙市社区人群中选择两个社区作为干预和对照人群,检测血压并随访脑卒中发病情况.结果14年后,干预和对照两组队列人群的脑血管病的累计发病人数分别为89例和128例;两组人群血压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对照组增加明显;对脑卒中发病情况绘制K-M线显示干预队列未发生脑卒中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COX回归模型显示对照组脑卒中的发病危险是干预组的1.4倍;基线收缩压处于130~139mmHg水平和基线舒张压处于80~84mmHg、85~89mmHg水平时只在对照组对脑卒中的发病存在危险性.结论长期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干预可以延缓血压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的现象、降低基线血压对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及降低脑卒中的发病.
作者:刘运海;刘尊敬;杨期东;方向华;周艳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影响三河市开发区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几种常见慢性病的现况,为开展社区老年卫生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河北省燕郊年龄≥60岁717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人慢性病总患病率为92.1%,其中男性患病率91.2%,女性93.0%,两者差异无显著性.70.0%的老年人同时患有2种及以上慢性病.患病率位于前5位的病种依次是高血压(46.2%)、心脏病(26.9%)、骨关节炎或风湿性关节炎(21.9%)、口腔与牙病(16.2%)、颈椎病(16.0%).文化程度、离退休前职业、医疗保障、居住状况、是否经常主动获得医疗保健知识、支付医疗保健费用有无困难是影响老年人患多种慢性病的因素.结论慢性病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疾病谱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社区卫生服务,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
作者:刘雪荣;于普林;叶文;刘耀军;张静;郑宏;乌正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一、老年医学的形成和发展老年医学(Geriatrics)是医学的一个分支,是关系到老年人的临床、预防、治疗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60岁及以上(特别是75岁以上)的老年人.老年医学研究的目的是防止人类过早衰老,预防和治疗老年人疾病,维持老年人身心健康,并为老年人提供充分的社会照顾,使他们健康长寿,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作者:于普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来自于1997年3月至2002年7月期间我院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60~76岁,平均62.8岁.误诊时间15d~3个月.15例患者均有严重的恶心呕吐、返酸、消瘦.单有恶心呕吐者12例,伴有心慌3例.均无明显怕热、多汗.大便2次/d以上者4例;表情淡漠8例;甲状腺Ⅰ°肿大者8例,无肿大7例;心率均>85次/min;快速心房颤动1例,频发房性期前收缩、心力衰竭1例;水电解质紊乱、昏迷1例.白细胞、肝功正常.胃肠钡餐透视和胃镜诊断为慢性胃炎5例.
作者:于桂娜;张晓倩;赵玉;赵家军;高燕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1997年7月至2003年7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5例,男性20例,女性45例,年龄70~88岁,平均75.5岁.骨折部位:头下型43例,经颈型20例,基底型2例.骨折线方向:内收型38例,外展型27例.骨折移位Gardon分型:型21例,型44例.新鲜骨折52例,陈旧性骨折13例,病程3天至3.5年,平均34天.其中并存冠心病14例,高血压10例,2型糖尿病11例,呼吸系统疾病8例,慢性心功能不全6例,脑血管病偏瘫3例,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并浅静脉炎1例;其中并存1种疾病者38例,2种10例,3种以上5例.均在内科医师协助下用药物控制病情,调整致佳功能状态.
作者:高志成;郭素银;赵文军;陈晓斌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年龄≥60岁、收缩压(SBP)≥140mmHg或(和)舒张压(DBP)≥90mmHg者,称之为老年人高血压.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一部分是在老年期才出现血压升高,而另一部分则是由老年前期延续而来.这二部分患者在病理生理、治疗与转归上是否有所区别,还缺乏专门研究.
作者:黄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71岁.因突发头晕、视物障碍2d,嗜睡1d,于1998年5月26日入院.入院前2d晚饭后突然头晕,伴视物障碍及呕吐,次日感右侧肢体麻木无力并嗜睡.既往患高血压、冠心病、心房颤动(房颤)20余年;糖尿病1年;1959年因胃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1996年因病窦综合征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1996年患右侧丘脑出血;1997年X线胸片示肺间质纤维化;有陈旧性肺结核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6.3℃,血压120/70mmHg,心率88次/min,心律绝对不齐.嗜睡,有视幻觉,计算力差.右侧视野完全偏盲,左侧视野视力1m手动.右侧肢体肌力4级,双下肢病理征(-).
作者:卫生部北京医院神经内科、内科、病理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银杏达莫注射液是以银杏提取物(GBE)为基础的复合制剂,银杏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苷类和银杏内酯类,具有调节血流动力学、清除氧自由基、拮抗血小板源性衍生因子(PAF)、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以及改善血液流变状态等作用[1],在临床上常用于心脑血管病及外周循环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我们于2002年3月至2002年8月对银杏达莫(主要成份是杏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临床观察.
作者:王拥军;张微微;张茁;王素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由山东省医学会主办的山东省第八届老年医学学术会议于2003年11月7~10日在济南市召开.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200余篇,来自省内外的代表200多人参加了学术交流,中华医学会韩晓明副秘书长等到会祝贺.会议就我国目前老年医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作者:张志勉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