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炎症与免疫贯穿动脉粥样硬化全过程,白细胞介素-18(IL-18)是多效能前炎症因子,与斑块脆性有关;金属蛋白酶-1(MMP-1)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相互影响,导致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缺血事件[1].
作者:任宏生;朱兴雷;苑海涛;赵勇;褚熙;张兴华;许法运;王勇;唐元升;宋尚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我院从2004年1~6月对90例老年患者术后采用不同剂量丁丙诺啡进行自控皮下镇痛,探讨丁丙诺啡皮下输注途径在老年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剂量-效应关系及对老年患者更加安全、有效的适宜剂量.
作者:范龙;施景芳;袁美芳;张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雌三醇(Estriol)对成骨肉瘤样细胞株MG-63的作用,并与雌二醇(17-β-estradiol)对MG-63细胞的作用进行比较,从而探讨雌三醇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用雌三醇或雌二醇处理成骨样细胞株MG-63,3H掺入法(3H-TdR)测定细胞的增殖,通过测定细胞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变化和细胞分泌的骨钙素(osteocalcin)水平的变化来分析细胞功能.结果以浓度为0 mol/L的雌三醇为对照,10-10、10-9、10、10-7、10-6mol/L雌三醇分别增加MG-63细胞增殖达0.00%、18.10%、31.62%、23.81%、14.86%;以浓度为0 mol/L的雌二醇为对照,10-10、10-9、10-8、10-7、10-6mol/L雌二醇分别增加MG-63细胞增殖达16.95%、30.86%、62.48%、28.19%、24.76%.雌二醇促进MG-63细胞增殖的作用比雌三醇的作用强.不同浓度(10-10~10-6mol/L)的雌三醇或雌二醇对MG-63细胞内ALP活性及骨钙素分泌量均无显著影响.Western杂交法检测到雌激素受体α和β在MG-63细胞中均有表达,雌激素受体的拮抗剂ICI 182780可以消除雌二醇和雌三醇对MG-63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结论雌三醇可以促进MG-63细胞的增殖,但对分化无影响;雌三醇对MG-63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由雌激素受体介导.
作者:谢辉;罗湘杭;袁凌青;郭丽娟;周后德;伍贤平;廖二元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机械通气期间,细菌易于聚集在气管导管表面生长并且分泌多糖蛋白复合物形成生物被膜.据流行病学调查,90%的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处有生物被膜的形成[1].
作者:李乃静;何平;李胜岐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左室室壁瘤形成患者血浆脑钠肽(BNP)的动态变化特点及其与左室室壁瘤形成和心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首次前壁AMI患者64例,经左心室造影后分为左室室壁瘤组31例和无左室室壁瘤组33例.分别于发病后6 h、12 h、18 h和1 d、2 d、3d、5 d及24周采血检测BNP,并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完成后6个月时再行左心室造影,检测有创容积和压力各参数.随访6个月内的主要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左室室壁瘤组发病后6 h、第5 d和第24周血浆BNP浓度均明显高于无左室室壁瘤组(均为P<0.05).在相同血流动力学情况下,无论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是否升高(≥18 mm Hg),左室室壁瘤组患者BNP的峰值浓度均明显高于无左室室壁瘤患者.PCI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时,无左室室壁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每一节段室壁运动记分(WMS)和LVEDP各参数均高于无左室室壁瘤组.左室室壁瘤组BNP峰值水平与PCI后即刻LVESVI、LVEDVI、WMS和LVEDP呈显著正相关(r=0.56、0.60、0.52、0.77,均为P<0.01),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72 P<0.01).左室室壁瘤组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左室室壁瘤组患者(均为P<0.05),且BNP峰值水平与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亦有显著相关(r=0.58,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在AMI后左室室壁瘤形成患者中明显高于无左室室壁瘤者,且与左室重构程度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密切相关,提示AMI后BNP的过度分泌参与了AMI后左室重构和左室室壁瘤的形成,并影响着其后的心室功能.
作者:刘君;傅向华;李世强;谷新顺;薛玲;赵运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过程中,因多种原因常并发低钠血症,严重影响心衰患者的治疗和预后[1],其发生机制较复杂,除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影响外,可能与长期心衰所致的神经、体液因素改变及利尿剂使用不当等医源性因素有关.
作者:葛海龙;富路;李佳;陈光远;刘秋颖;李为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血管病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1].老年患者占CHF总数的75%,其猝死发生率是普通人群5倍[2].β受体阻滞剂治疗CHF日益受到关注,我们观察了60岁以上的CHF患者,在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变化情况,旨在探讨β受体阻滞剂在老年CHF治疗中的作用、安全性和耐受性.
作者:葛晓娟;关振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诊治措施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人急性胰腺炎(老年组)的临床资料122例,并与同期非老年患者(非老年组)120例作比较.结果老年组的诱因主要为胆结石症(81例,66.3%),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发热,其中2例因腹痛症状轻微,血淀粉酶升高不明显而漏诊,尸检证实为急性胰腺坏死.其中重症胰腺炎45例,老年组31例,非老年组14例,老年组重症胰腺炎突出表现为呼吸功能不全22例(70.9%),休克7例(22.5%),肾功能不全5例(16.1%).并存症,老年组36例,非老年组1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要为心、脑、肺疾病及糖尿病.老年组死亡6例,病死率为4.9%,死因主要为休克;非老年组无死亡.结论老年人急性胰腺炎具有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重、并存症多的特点,积极内科综合治疗,能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许乐;罗庆锋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老年期痴呆患者中常见的痴呆类型是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aD)[1,2].以往人们注重认知方面的研究,而对痴呆患者所伴有的幻觉、妄想及行为问题则不甚重视.AD病理评分表(BEHAVE-AD)已被国际上广泛采用,可有效地评定痴呆患者精神和行为症状.我们应用BEHAVE-AD量表,对我院近年连续收治的AD和VaD患者的精神和行为症状特点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作者:冯亚青;田瑞振;孙占用;刘桂芳;高俊淑;冯荣芳;李志立;齐亚超;李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与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听觉词语记忆特点.方法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组72例,轻度阿尔茨海默病组45例,对照组62例.听觉词语记忆测定采用中文版听觉词语记忆测验方法.结果与对照组[(30.2±5.6)分,(3.4±1.9)分]比较,轻度阿尔茨海默病组[(9.8±4.1)分,(2.0±1.2)分]及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16.4±5.5)分,(2.6±1.7)分]前5次回忆之和与学习能力均受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P<0.05;t=6.84,P<0.01).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组各次回忆的语义串联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度阿尔茨海默病组[(0.1±0.2)分]长延迟回忆的语义串联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组[(0.3±0.6)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P<0.01).结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患者出现了与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类似的听觉词语记忆损害.
作者:史伟雄;郭起浩;洪震;陆骏超;吕传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70岁以上老年人结直肠肿瘤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113例腹腔镜辅助和开腹结直肠手术治疗70岁以上老年人结直肠肿瘤的经验,比较腹腔镜手术组(腹腔镜组)35例、传统开腹手术组(开腹组)78例和65岁以下腹腔镜手术组(对照组)35例的手术安全性、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等情况.结果腹腔镜组、对照组无手术相关死亡患者,开腹组有2例因术后肺部感染而死亡.腹腔镜组有7例(20.0%)发生术后并发症,显著少于开腹组的33例(42.3%)(P<0.05),而与对照组的3例(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术中出血、排气时间与进食半流质时间分别为(92±50)ml、(2±1)d和(5±2)d,与开腹组(156±119)ml、(3±3)d和(6±1)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主要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短期内(30个月)肿瘤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率类似,累计生存率(仅肿瘤相关死亡)分别为80.4%与8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70岁以上老年人结直肠癌安全、有效,是治疗老年人结直肠肿瘤较好的选择方法.
作者:冯波;郑民华;毛志海;李健文;陆爱国;王明亮;胡伟国;董峰;臧潞;马君俊;蒋渝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自身抗β淀粉样蛋白(Aβ)抗体在阿尔茨海默病(AD)和健康老年人中的发生率、免疫特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109例AD患者和142例健康老年人的血浆对Tg2576小鼠大脑切片进行免疫染色,并进行半定量的组织淀粉样蛋白免疫反应(TAPIR)测定.通过免疫沉降法,TAPIR阳性和阴性血浆分别与人工合成的Aβ和AD大脑抽提颗粒(FAβ)进行免疫沉降,沉降物经过电泳、转印迹,后被6E10标记. 结果自身抗Aβ抗体频繁出现于AD患者(44.9%)和健康老年组(41.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与AD患者的痴呆程度和自然病程无关;它们与Aβ40和FAβ具有更强的亲和力,与Aβ42亲和性力弱.结论自身抗Aβ抗体不能作为AD的生物学诊断标志,也不足以影响AD的临床症状和自然病程.
作者:徐武华;東海林幹夫;松原悦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2004年3月至2005年4月间,我们应用内镜微创技术治疗70岁以上伴有上腹部手术史的胆胰疾病患者37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爱东;陈亚红;方哲平;王朝荣;何赛琴;蔡红芳;冯仙菊;龚彪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Val66Met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相互关系. 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技术检测513例AD患者和575例健康老年人BDNF基因Val66Met位点SNP的分布,分析各基因型与发病年龄和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AD组和对照组基因型频率(22.0%和21.7%;x2=0.41,P=0.82)、等位基因频率(45.9%和46.5%;x2=0.08,P=0.7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将AD组按照发病年龄(<65岁和≥65岁)和性别分层,也未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基因型与发病年龄和疾病的严重程度不存在相关性.结论中国汉族人群中BDNF基因Val66Met位点SNP与AD未发现关联关系.
作者:何小明;张振馨;张俊武;周涌涛;唐牟尼;武成斌;洪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我们采用经阴道给予雌三醇栓治疗老年妇女下尿路感染,探讨其治疗效果和减少复发的可能性[1].
作者:戴泽君;曾玉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败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对我院近13年来收治的58例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败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58例败血症患者致病菌入侵途径分别为:泌尿系统19例,呼吸系统17例,深静脉导管7例,胆管7例,破损皮肤1例,入侵途径未明7例.58例中,医院感染23例,占39.7%.血培养显示:肺炎克雷伯菌24例,大肠埃希菌1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0例,科氏葡萄球菌科氏亚种、表皮葡萄球菌、恶臭假单胞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各2例.24例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患者中,肝脓肿12例(50.0%),有肝内胆管积气现象15例(62.5%).58例患者均用胰岛素强化降糖,其中56例细菌性败血症患者应用三代头孢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2例光滑假丝酵母菌败血症患者静脉应用氟康唑.死亡7例,病死率12.1%.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败血症以革兰阴性菌败血症多见,其中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常有迁移病灶形成肝脓肿和肝内胆管积气现象.深静脉穿刺留置导管与留置导尿是导致医院感染败血症危险的因素.强有力抗菌及病菌迁移病灶的处理非常重要,同时胰岛素强化降糖和对症支持治疗也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景海;李庆兴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双眼老年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双眼视功能恢复状况.方法双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患者和与之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组各60例,年龄60~79岁.双眼视力或矫正视力均≥0.8.分别检测双眼屈光状态、影像不等,融合功能以及远、近立体视功能.结果 (1)双眼影像不等同时视像差在0%~3%者,白内障手术组48例,对照组54例,两组平均像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融合范围白内障手术组平均为(25.6±8.7)度,正常对照组平均为(27.8±6.7)度.两组的融合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白内障手术组与对照组分别有85.0%和91.7%被检者获得不同程度的远距离立体视,分别有75.0%和80.0%被检者获得不同程度的黄斑中心近距离立体视(均为P>0.05).结论双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恢复患者双眼视功能,使之达到满意的视功能状态.
作者:王璐;汤欣;孙慧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心衰)实验犬心房组织Ⅰ型胶原(ColⅠ)、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2)的基因表达与纤维化及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成年杂种犬14只,随机分为心室快速起搏致心衰组和健康对照组,Burst刺激诱发房颤,Mallory染色测定纤维化程度,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左右心房各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心衰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由(67.4±6.0)%降至(29.2±7.8)%;发生房颤及持续性房颤分别由2只和0只增至7只和5只,房颤持续时间由(0.57±0.57)s延长至(462.12±181.43)s;左右心房纤维化程度分别增加268.8%和190.3%;ColⅠ及MMP-2的表达均明显上调(在左、右心房中,Col Ⅰ 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上调56.2%、132.2%和37.4%、78.0%,MMP-2则为100.0%、115.7%和65.7%、96.8%);TIMP-2的mRNA在左心房中下调46.3%,蛋白表达在左、右心房中均无明显改变,但MMP-2/TIMP-2和其蛋白表达在左、右心房中分别显著升高285.3%、143.8%和106.1%、134.7%;在心衰组中,房颤持续时间与左心房纤维化程度、Col Ⅰ的基因表达量呈正相关,同时左心房MMP-2/TIMP-2比值与Col Ⅰ的基因表达及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 结论心房组织MMP-2、TIMP-2和Col Ⅰ的基因表达改变可能是心衰时房颤发生与维持的分子机制之一,而MMP-2/TIMP-2的失衡引起Col Ⅰ的分子重构,可能是心衰时发生心房纤维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林亚洲;陈林;许春萱;邓玉莲;吴晓丹;陈斌;胡锡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单磷酰脂A(MLA)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影响及环氧化酶-2(COX-2)表达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4只分为4组:健康对照组(NC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I/R组)、单磷酰脂A预处理组(MLA-DP组)、单磷酰脂A预处理与COX-2抑制剂NS-398组(MLA+NS-398组);检测各组心功能、心肌梗死的范围;测定MLA预处理后24 h COX-2蛋白表达及心肌中前列腺素类化合物的含量.结果与NC组比较,MLA-DP组心功能明显改善[左室内压峰值(LVSP)分别为:(124.1±12.0)mm Hg和(112.0±26.3)mm Hg,P<0.01],与MLA-DP组比较,MLA+NS-398组心功能下降(P<0.01)、心肌梗死范围增大[分别为(14±3)%和(32±9)%,P<0.01].与NC组比较,MLA-DP组COX-2蛋白水平明显增加(P<0.01),心肌中前列腺素类化合物含量明显增加(P<0.01).同MLA-DP组比较,MLA+NS-398组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但MLA+NS-398组前列腺素类化合物含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 MLA预处理适度上调了心肌细胞COX-2蛋白表达,增加心肌前列腺素类化合物前列腺素Ez的量,从而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有延迟保护作用.
作者:程芳洲;马业新;余细球;鲍翠玉;吴基良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我们于2005年3~6月以高脂饮食喂饲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模拟人类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以探讨高血压并发高脂血症时,机体氧化损伤以及血压变化的机制.
作者:李晓峰;叶希韵;王耀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帕金森病(PD)是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所致的运动障碍疾病,以静止性震颤、僵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反射异常为临床特征.PD中的免疫反应涉及到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以及复杂的调控网络.该免疫反应有神经损害和神经保护作用,我们就PD中的神经保护性免疫进行综述.
作者:王加才;彭国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也是中老年人骨痛、骨折及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于2003年1月至2004年1月对长春地区健康成年人1165例进行了骨密度测定,报道如下.
作者:白岩;张琪;孙平辉;谷贵山;程千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由各种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统称肾性高血压,其包括肾实质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如肾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肾脏内分泌性高血压(如肾素瘤所致),其中肾实质性高血压常见,占各种原因所致高血压的5%~10%,在继发性高血压中占第一位.由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或其他原因所致肾实质疾病所引起的高血压称肾实质性高血压.
作者:张晓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近20年来,有关调脂治疗的20多项大规模、多中心、随机、盲法对照的临床循证医学试验(RCT)先后揭晓.在此基础上,美国、欧洲及中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调脂治疗指南.
作者:顼志敏;彭应心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