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4-9026
  • 国内刊号:11-2225/R
  • 影响因子:1.60
  • 创刊:1982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57
  • 全年订价:5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 1996年全国科技期刊评比中,被评为中国科协优秀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7年10期文献
  • 老年女性骨质疏松三维骨容积和定量CT骨密度比较

    目的 采用多层螺旋CT的容积扫描和定量CT(QCT)测量老年女性骨密度,以评估容积定量CT(vQCT)技术在诊断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价值. 方法 42例52~84岁女性,平均(67.8±9.5)岁,分为3组:骨质疏松骨折组、骨质疏松无骨折组、健康对照组,每组14例.骨折的确定方法为非外力或非严重外力下发生的椎体或股骨颈骨折,根据X线摄片诊断确定;骨质疏松的诊断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确定.每例均采用了第3腰椎椎体的vQCT和1~3腰椎QCT扫描.三维图像的处理和分析采用了CT机的容积测量分析软件. 结果 3组的vQCT参数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45,P<0.01);3组松质骨QCT比较,骨质疏松骨折组、骨质疏松无骨折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7,P<0.01):皮质骨QCT骨质疏松骨折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7,P=0.015).组内相关性比较,骨质疏松骨折组的vQCT参数与QCT的皮质骨呈正相关(r=0.7813,P<0.01).结论 vQCT和QCT是2种同样采用CT的检测方法,vQCT测量采集数据的范围大于QCT,且测量和计算着重于骨的容积,因此,vQCT是一种对骨质疏松骨性折预测可靠、有效的检查方法.

    作者:王鸣鹏;朱汉民;吴昊;杨俭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不同药物治疗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近期疗效观察

    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下降,长期骨转换失衡,骨吸收大于骨形成,是导致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病理基础[1].抗骨吸收治疗的目的是降低骨转换,增加骨密度,修复骨组织显微结构病变,提高骨强度,减少骨折发生率.

    作者:陈瑾瑜;盛正妍;游利;陈琳;张薇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31例老年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病变的CT和病理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纵隔CT对老年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异常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31例行胸腺切除治疗的老年MG患者的胸部CT和胸腺病理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 31例MG患者CT诊断胸腺异常23例(74%),其中胸腺增生7例(23%),胸腺瘤16例(51%),正常胸腺8例(26%);病理诊断胸腺异常29例(94%);其中胸腺增生17例(55%),胸腺瘤12例(39%),正常胸腺2例(6%).CT诊断胸腺增生7例,异常率为41%,CT诊断胸腺瘤12例,异常率为100%,CT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对呈斑点状、索条状胸腺增生易出现漏诊.结论 老年MG患者94%有胸腺异常,胸腺瘤占39%,但CT检查对鉴别胸腺增生与正常胸腺及胸腺瘤的价值有限.

    作者:文诗广;许贤豪;殷剑;吴国庚;刘东戈;张华;国红;王红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老年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

    部分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冠心病的重要促发因素[1-2].我们采用无创性检查方法,结合冠状动脉造影和Gensini冠状动脉评分系统,进一步探讨老年人OSAS与冠心病的关系及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

    作者:刘剑南;陈俊;顾建华;王伟;陆甘;程蕴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108例老年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在老年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应用效果和放射损伤情况. 方法接受3D-CRT的108例老年人晚期NSCLC中,男性102例,女性6例,中位年龄72岁.适形放疗单次剂量5~8 Gy,隔日1次,总剂量68~82Gy.结果 108例全部完成了放射治疗计划,完全缓解21例(19.4%),部分缓解73例(67.6%),无变化1 2例(11.1%),恶化2例(1.9%),总有效率87.0%.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5%、33%、28%.急性放射性肺炎2级8例,3级2例;晚期放射性肺炎2级11例,3级5例. 结论采用3D-CRT技术治疗老年人晚期NSCLC有比较好的近期疗效,无严重的不良反应,有助于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

    作者:侯友贤;石卫民;李工;贾峻嵩;李志强;陈海;扬麟;伍军锋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419例老年男性肾小球功能的增龄变化

    目的 观察男性老年人群肾小球滤过率的增龄变化.方法 选择1996年1月至2006年1月间,在我院干部门诊连续查体的老年男性患者419例为研究对象,查阅体检及病历资料,记录逐年体格检查、血生化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用Cockcroft-Gault(C-G)公式及简化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单位:ml·min-1·1.73 m-2)及GFR的年平均下降速度.结果 (1)根据C-G公式(GFR1)及简化MDRD(GFR2)公式计算,GFR年平均下降速度分别为0.66和-0.07;(2)根据1996年年龄将419例分为60~69岁、70~79岁和80~89岁组,3组年平均GFR1下降速度分别为0.48±1.04、0.69±0.98和0.96±0.64;GFR2分别为-0.26±1.33、-0.06±1.43和0.27±1.26;(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尿蛋白、基线年龄、基线GFR1值、高尿酸血症、体质量、基线血肌酐及贫血等是影响GFR下降速度的危险因素(P<0.05);(4)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G公式与年龄和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53(P<0.01)、0.630(P<0.01),MDRD公式分别为-0.214(P<0.01)与-0.035(P>0.05).结论 老年男性随增龄GFR年平均下降速度为0.66,且有加速趋势.

    作者:李彪;齐海梅;裕东洁;汤天青;马兰君;褚德发;毛利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震荡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心率震荡(HRT)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 方法 110例慢性心衰患者和62例健康对照者均记录临床资料,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变异性的时域指标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SDNN)、平均心率及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根据TO、TS的组成不同及LVEF分为HRT0、HRT1和HRT2组进行随访,并分析各危险变量对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 结果慢性心衰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TO:(0.37±1.83)%,TS:(8.58±4.72)mm/RR,P<0.05];重度慢性心衰患者TS:(7.09±4.51)mm/RR,明显低于轻度慢性心衰患者的TS:(11.02±4.37)mm/RR(P<0.05).随访(34.0±11.5)个月,26例死亡,84例存活,死亡组TS:(4.64± 2.61)mm/RR,明显低于存活组的(9.30±4.26)mm/RR(P<0.05);TO与心率变异性(HRV)呈负相关(r=-0.275,P<0.05),TS与HRV、LVEF呈正相关(r分别为0.391、0.406,P<0.05),与平均心率呈负相关(r=-0.49,P<0.05),TO与TS无明显相关(r=-0.185,P>0.05).单变量分析显示,HRT2具有强的预测意义;多变量分析显示,LVEF<40%、HRT2为对终点事件有预测价值的变量(P<0.05).生存曲线表明,HRT0、HRT1、HRT2组生存状况有差异,HRT2组预后差.结论 HRT不仅可以作为判断慢性心衰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而且是预测慢性心衰患者预后的指标.

    作者:任军梅;王瑞英;刘毅坚;王希巧;郭完计;郭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老年人胸主动脉夹层的治疗

    目的 探讨老年人胸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老年胸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患者按DeBakey法分类,Ⅰ型5例,Ⅱ型16例,Ⅲ型25例.其中24例行主动脉置换术(置换组),17例行腔内隔绝术(隔绝组),5例采用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组).结果 全组患者手术死亡2例(8.3%).随访9~21个月,术后近期死亡3例(6.8%),余康复良好,移植物通畅,无扭曲及移位.结论 对于老年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这一高危人群,需根据其小同情况,采用适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吴智勇;毛志福;王志维;程邦昌;丁良儒;郑晓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价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双相门冬氨酸胰岛素治疗的效果

    双相门冬氨酸胰岛素(BIAsp30)是一种预混人胰岛素类似物,其主要特点是能更好地控制血糖和减少夜间低血糖的发生.我们于2006年6~12月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观察初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BIAsp30治疗的优越性.

    作者:董明;孙磊;陈丽;赖宏;任建民;唐宽晓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正丁基苯酞对痴呆小鼠海马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α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正丁基苯酞(NBP)对血管性痴呆(VD)小鼠空间学习记忆及海马细胞内游离钙([Ca2+]i)浓度、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α(CaMKⅡα)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线结法制备小鼠VD模型,服用NBP(120 mg·kg-1·d-1)组为治疗组;并设假手术组作为对照.运用跳台和水迷宫装置观测各组小鼠行为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海马细胞内[Ca2+]i浓度变化,Western Blot印迹方法测定CaMKⅡα蛋白的表达. 结果 VD模型组小鼠学习记忆成绩下降,海马细胞内[Ca2+]i浓度增高,CaMKⅡα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BP治疗组小鼠学习记忆成绩改善,海马[Ca2+]i浓度降低,CaMKⅡα蛋白表达水平增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NBP可降低VD小鼠海马神经细胞内游离[Ca2+]i,提高CaMKⅡα的表达,改善其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王冰;康军;王佩;吕佩源;田悦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脑梗死后脑红蛋白的表达及其保护机制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缺血半暗带脑组织中脑红蛋白(NGB)表达与caspase-3、谷氨酸表达的关系及NGB在脑缺血中的表达规律和保护作用的机制. 方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脑缺血组和单克隆NGB抗体干预组、干预对照组、正常干预对照组,分别在不同时间点断头取脑,制作标本,作脑红蛋白、caspase-3和谷氨酸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 (1)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缺血5 min亚组可见NGB阳性细胞数开始上升,0.5 h达到高峰(P<0.01),随后下降,至6 h接近假手术组.缺血各组(除24 h、72 h外)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缺血0.5 h亚组大脑皮质与豆状核区细胞caspase-3阳性表达增多,6~24 h达到高峰(P<0.01),72 h时仍高于假手术对照组,缺血各亚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缺血各亚组大脑皮质与豆状核区细胞谷氨酸阳性表达缺血0.5 h就已增多,且随时间的变化呈逐步增高的趋势,24~72 h达到高峰(P<0.01),缺血各亚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NGB表达与caspase-3、谷氨酸表达均呈负相关关系(分别为r=-0.953,P<0.01;r=-0.973,P<0.01);(5)干预对照组caspase-3、谷氨酸表达均上调(P<0.01). 结论脑缺血后NGB在缺血周围半暗带区早期表达升高,随后下降,于6 h后降至正常,具有调节caspase-3、谷氨酸表达的作用,这是NGB脑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

    作者:储照虎;赵守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糜蛋白酶mRNA水平及其酶活性与糖尿病仓鼠心肌病变的关系

    目的 对糖尿病仓鼠模型心肌中糜蛋白酶(chymase) mRNA水平及其酶活性进行检测,观察chymase mRNA水平、酶活性与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水平的关系.方法 腹腔注射链脲菌素诱导糖尿病仓鼠模型,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链霉素-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SABC)检测心肌Ⅰ、Ⅲ型胶原水平,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hymase mRNA水平变化,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心肌chymase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Ang Ⅱ含量.结果 (1)糖尿病组仓鼠心肌细胞线粒体肿胀明显,局部破裂,肌丝广泛溶解,核肿胀,Ⅰ、Ⅲ型胶原沉积、心肌细胞凋亡明显;(2)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肌chyamse活性明显升高,分别为(0.88±0.07) U/mg组织和(0.54±0.04)U/mg组织(P<0.01),而ACE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ng Ⅱ含量明显升高,分别为(95.8±16.0)pg/mg组织和(51.1±20.8)pg/mg组织(P<0.01);(3)糖尿病组心肌chyamse mRNA表达水平为0.810±0.026,较对照组0.490±0.087显著升高(P<0.01).结论 糖尿病仓鼠病变心肌的chymase mRNA表达水平和酶活性明显升高,并伴随心肌局部Ang Ⅱ含量的升高.

    作者:赵柯湘;肖谦;黄昶荃;李龙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老年人尿失禁的现状及防治

    尿失禁多见于老年人,1988年国际尿控协会(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ICS)对尿失禁作出规范、详细的定义.尿失禁是一种能客观证实的病症,表现为尿液不自主地流出的一种症状[1].但此定义不适合于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石婧;于普林;乌正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一例

    患者男性,66岁.因咳嗽2个月伴痰血于2006年8月20日入院.既往无肿瘤病史.2个月前,出现咳嗽、咳少许白黏痰,乏力明显,在当地医院行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

    作者:王彦丽;易祥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辽宁省农村老年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ISH)是老年人常见的高血压类型.2003年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显示,我国老年人中ISH患病率达21.5%,占老年人高血压总数的53.2%[1].

    作者:孙兆青;许长禄;郑黎强;张心刚;李佳进;李觉;胡大一;孙英贤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老年人骨质疏松的综合评估和管理

    老年人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以至骨折发生率显著增高的一种老年期慢性疾病.据2007<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到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43亿,2037年将超过4亿.

    作者:王双;李峻;陈小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发热多汗伴四肢乏力

    病历摘要患者女,61岁.因发热、多汗、乏力3 d于2006年9月23日入院.患者入院前3 d因受凉后发热多汗,随后感全身乏力,精神差,不思饮食,乏力愈加明显,未测体温,不伴咽痛、咳喘,无吐泻和腹痛,病程中未诉胸闷及心前区疼痛,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肉眼血尿,大便正常.

    作者:陈庆伟;裴林林;李春;李桂琼;柯大智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钙离子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AS)是指在动脉及其分支的动脉壁内膜及内膜下有脂质沉着(主要是胆固醇及胆固醇酯),同时伴有中层平滑肌细胞移行至内膜下增殖,使内膜增厚,形成黄色或灰黄色状如粥样物质的斑块.

    作者:范利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2007)

    目录前言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LEAD)的流行病学特点一、患病率二、危险因素三、预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临床特点一、周围动脉疾病高危人群特点

    作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2007)写作组;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专业组;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