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4-9026
  • 国内刊号:11-2225/R
  • 影响因子:1.60
  • 创刊:1982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57
  • 全年订价:5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 1996年全国科技期刊评比中,被评为中国科协优秀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0年1期文献
  •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与N末端B型钠尿肽影响因素的探讨

    目的 探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和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左心室功能等因素的关系,以及肾功能对BNP和NT-proBNP值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分析法测定106例住院心力衰竭患者BNP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48例住院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水平.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心室收缩功能,心力衰竭按纽约分级(NYHA). 结果 BNP≤400 ng/L和>400 ng/L患者,左心射血分数(EF)值<45.0%者分别为16.4%和46.8%(χ~2=13.93,P=0.001);心脏彩超A峰、E峰流速比值(E/A)<1者分别为62.3%和40.4%,(χ~2-22.19,P=0.024);肌酐>107 μmol/L者分别为13.1%和38.3%(χ~2=11.31,P=0.002).NT-proBNP≤1800 ng/L和>1800 ng/L患者,EF值<45%者分别为25.0%和58.3%,(χ~2=10.00,P=0.019);E/A≤1者分别为70.1%和20.8%;肌酐>107μmol/L分别为20.8%,和50.0%(χ~2=8.50,P=0.035). 结论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及NT-proBNP水平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并能较好反映左室功能;肾脏功能对BNP及NT-proBNP水均有影响.

    作者:陈琦玲;刘梅颜;胡大一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对老年人关节疼痛病因诊断的临床意义

    类风湿关节炎(RA)是老年人常见病因之一,该病致残率高,患者生活质量低,预后差;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1-2]).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对于老年起病RA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性良好~([3-4]),然而抗CCP抗体是否能取代传统的类风湿因子(RF),成为老年人RA的辅助检查.

    作者:杨艳英;王宏智;吴美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75岁及以上老年人髋部骨折手术的耐受性分析

    目的 探讨75岁及以上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可行性及耐受性.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7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自理能力、并存疾病、手术后并发症等进行综合耐受力评分,评价手术与生存状态的关系. 结果 70例患者中手术组46例,非手术组24例,手术耐受力综合评分手术组高于非手术组,分别为(76.1±12.2)分和(65.5±13.9)分,P<0.01.随访结果显示,手术组牛存期中位数明显高于非手术组(97个月与48个月,P<0.05),Kaplan Meier方法分析手术组的生存状态好于非手术组. 结论 75岁及以上髋部骨折患者,进行手术耐受力的综合评定,对确定手术的可行性,充分评估手术风险有重要意义.只要手术耐受力综合评定提示患者能够耐受手术的可能性大,手术治疗应该是更合理的选择.

    作者:邱蕾;张丽娜;孙明晓;路奎元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骨折患者动态心电图分析

    糖尿病心脏病患者可因各种应激、感染和手术麻醉等导致猝死,其发生与心律失常有密切关系~([1]).本研究旨在探讨骨折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影响.

    作者:马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老年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氯吡格雷抵抗与炎性因子的关系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发牛氯吡格霄抵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前、术后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因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住院并成功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老年患者93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4 h、7 d、1个月抽取外周血,比浊法检测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氯吡格雷抵抗33例(抵抗组)和正常反应60例(非抵抗组).酶联免疫法测定C反应蛋白质(CRP)、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和P-选择素(P-selectin),分析氯吡格雷抵抗与炎症因子的关系. 结果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24 h、7 d、30 d时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为35.5%(33例)、26.9%(25例)、20.4%(19例),抵抗组患者术后24 h、7 d时血CRP水平[(8.8±2.5)mg/L、(5.3±2.5)mg/L]与术前(2.1±1.0)mg/L和非抵抗组[(8.1±2.3)mg/L和(2.5±1.4)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0 d时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不同时间点P-selectin水平均较非抵抗组增高(P<0.05).术后24 hsCD40L水平较术前升高(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selectin水平、吸烟与术后30 d时氯吡格雷抵抗呈正相关(r=1.334,r=1.053,均P<0.05). 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对氯吡格雷具有不同反应性的老年患者血CRP、sCD40L、P-selectin表达存在差异,可能与氯吡格雷抵抗有关,P-selectin水平和吸烟是老年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30 d时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的预测因素.

    作者:葛海龙;周玉杰;郭永和;李月平;聂晓敏;马涵英;周志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低剂量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 方法 将20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氯吡格雷(50 mg/d)106例(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75 mg/d)102例,治疗12个月,观察心绞痛缓解程度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 结果 低剂量组(106例)显效、有效、无效和恶化分别为56例(52.8%)、22例(20.8%)、11例(10.4%)和17例(16.0%),低剂量组分别为52例(51.0%)、20例(19.6%)、12例(11.8%)和18例(17.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07,P>0.05).低剂量组死亡3例,非致命性心肌梗死2例,常规剂量死亡4例,非致命性心肌梗死2例,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0,P>0.05). 结论 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无差异,且安全性好.

    作者:李宇琛;陈营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极高位单孔引流治疗老年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是指颅脑外伤后血肿形成3周以上,血肿位于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是神经外科常见病之一,该病好发于老年患者.目前CSDH治疗多选钻孔闭式引流术,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在局部麻醉下利用极高位单孔引流治疗老年人CSDH 36例,疗效显著,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呼其图;刘和龙;郝万江;张勇;马雪峰;王永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卡泊芬净治疗高龄患者侵袭性真菌病29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卡泊芬净治疗高龄患者侵袭性真菌病(IFD)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老年病房接受过卡泊芬净治疗的IFD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2007年1月至2009年8月共有29例患者接受卡泊芬净治疗,且均为80岁以上高龄患者.除1例于用药当天死亡外,28例可评价疗效的患者中,痊愈13例(46.4%),显效6例(21.4%),进步3例(10.8%),无效6例(21.4%),总有效率为67.8%.13例痊愈者中,12例为念珠菌菌血症患者,1例为拟诊肺白念珠菌病患者.无效6例患者中,2例为念珠菌菌血症患者,1例为拟诊肺念珠菌病患者,3例为疑诊肺IFD患者.治疗过程中1例患者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考虑为与用药有关的肝功能受损. 结论 卡泊芬净是治疗高龄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安全有效药物.

    作者:朱砚萍;单琳;周伊南;李向阳;朱惠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普拉克索与氟西汀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的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目的 评价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对门诊50例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患者随机接受普拉克索或氟两汀治疗12周,不同时间点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估. 结果 普拉克索组和氟西汀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呈下降趋势;12周末HAMD总评分较基线下降50%的患者比例普拉克索组为56.0%,氟西汀组为48.0%,(χ~2=0.321,P>O.05);12周末HAMD总评分低于或等于8分(治愈标准)的患者比例普拉克索组为52.0%,氟西汀组为32.0%,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053,P>0.05).普拉克索组患者12周末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UPDRS)第Ⅱ部分与第Ⅲ部分评分分别较基线下降了(2.9±3.7)分(t=2.366,P<0.05)分和(7.2±5.1)分(t=2.654,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12周末HAMD评分变化值与UPDRS-Ⅱ和UPDRS-Ⅲ的评分变化值之间无相关性.符合方案人群分析结果与以上一致,但12周末达治愈标准的患者比例普拉克索组明显高于氟西汀组(χ~2=5.021,P<0.05).普拉克索组与氟西汀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度头晕和消化道症状,不良反应发生频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普拉克索用于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的治疗是安全而有效的.

    作者:苏颖;刘郁东;孙洲;肖海兵;陈艳杏;孙圣刚;梁直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循环肿瘤DNA定量方法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

    目的 建立荧光核酸染料PicoGreen用于循环肿瘤DNA定量的方法并以乳腺癌为例初步探讨其在肿瘤辅助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QIAamp DNA blood kit提取血清中的循环肿瘤DNA并分析其提取效率,分析PicoGreen荧光分光光度法对微量DNA进行精确定量的范围和可靠性.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断循环肿瘤DNA应用于乳腺癌辅助诊断的可行性. 结果 QIAamp DNA blood kit提取血清中DNA的效率在37.8%~46.2%,平均43.4%.用PicoGreen荧光法,可检出低至1 ng的循环肿瘤DNA,并且在1~500 ng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直线关系.用此法检测乳腺癌组血清DNA浓度为(169.70±124.10)μg/L,对照组乳腺良性病变为(51.70±29.04)μg/L,健康人为(54.30±36.84)μg/L.经Mann-Whitney检验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下面积为0.899(95%CI为0.848~0.951),当DNA诊断界值为96.0/μg/L时,灵敏度为78.2%,特异度为90.0%,提示血清DNA浓度有较好的诊断应用价值. 结论 应用PicoGreen荧光分光光度法可有效检测微量的血清循环肿瘤DNA,且乳腺癌组循环肿瘤DNA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循环肿瘤DNA为有价值的乳腺癌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作者:李京华;徐波;李红艳;李江;徐梅;高福云;房青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老年人症状性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颈、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其狭窄程度与卒中的危险程度成正相关~([1]).研究显示,60岁以上人群中0.5%存在颈动脉狭窄,>80岁者有10%存在颈动脉狭窄~([2]).椎动脉起始部的狭窄性病变仅次于颈动脉分叉处的颈内动脉狭窄而成为第2个常见的狭窄部位~([3]).

    作者:张淼;乔清;赵为逊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老年肾移植患者早期撤除激素的免疫抑制方案研究

    目的 评价中老年肾移植患者早期撤除激素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80例中老年肾移植患者随机分为撤激素组39例和常规治疗组41例.所有患者开始均采用环孢素A(CsA)+吗替麦考酚酯(MMF)+泼尼松(Pred)三联免疫抑制方案,Pred开始剂量为20 mg/d,撤激素组Pred逐渐减量(每周减量5 mg),术后1个月停用;常规治疗组Pred 3个月后减量为10 mg/d,6个月后减为5 mg/d维持.MMF、CsA起始用量相同.随访观察患者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移植肾功能、人存活率、肾存活率,感染情况、血糖、血压、体质量、血脂等指标. 结果 撤激素组、常规治疗组AR发生率相似(分别为23.1%和19.5%,χ~2=0.15,P>0.05).两组患者1、2、3年人存活率分别为97.4%、94.8%、88.0 0A和97.6%、97.6%、8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 7,P>0.05);肾存活率分别为94.9%、88.6%、83.7%和95.1%、91.5%、7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P>0.05). 结论 老年肾移植患者早期撤除激素是可行的.

    作者:刘双德;王洪伟;田川;焉杰克;徐东升;刘晓立;张荣梅;赵升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腔内手术后谵妄发生的临床分析

    目的 预防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腔内手术后谵妄的发生. 方法 总结我院接受腔内手术治疗的370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年龄、并存疾病、手术方法、手术时间以及术后疼痛等因素对谵妄产生的影响. 结果 370例患者术后共发生谵妄19例,发生率5.1%.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χ~2=7.37,P<0.05)、并存疾病(χ~2=10.26,P<0.05)、手术时间(χ~2=19.87,P<0.05)以及术后疼痛(χ~2=4.99,P<0.05)这4个因素与谵妄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OR=5.38,P<0.05)、并存疾病(OR=4.97,P<0.05)、手术时间(OR=6.52,P<0.05)是谵妄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结论 对BPH高龄患者应特别注意改善其全身情况,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缩短手术时间等对预防术后谵妄有积极意义.

    作者:刘晓龙;单玉喜;薛波新;阳东荣;孙传洋;崔勇;高洁;王文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

    目的 回顾性分析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和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OSAS患者79例(OSAS组),老年OSAS组和非老年OSAS组分别为39例和40例;排除OSAS诊断的老年患者60例(老年非OSAS组).通过电话和门诊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中位数25个月.所有患者均接受:(1)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2)检查和测定睡眠呼吸事件、血清生化指标;(3)随访心脑血管事件. 结果 (1)老年OSAS组FMD低于老年非OSAS组(P<0.05).(2)老年OSAS组体质指数高于老年非OSAS组(P<0.01),低血氧饱和度、平均血氧饱和度低于老年非OSAS组(P<0.0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升高是FMD主要危险因素(OR=1.83,95%CI:1.11~3.03),其次是低血氧饱和度(OR=0.92,95% CI:0.85~1.00).(3)老年OSAS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非老年OSAS组和老年非OSAS组(χ~2=7.33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MD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OR=1.33,95%CI:1.06~1.66),其次是超敏C反应蛋白(OR=0.51,95% CI:0.34~0.76). 结论 老年OSA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更为严重,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OSAS可能通过间歇低氧和炎性反应等多种机制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参与影响患者预后.

    作者:刘剑南;傅坤发;丁林峰;顾建华;丁明;陆甘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短期与长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E1(PGEl)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短期与长期疗效. 方法 根据Mogensen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分期,分为Ⅲ、Ⅳ(早期、中期、晚期)、Ⅴ期;各期患者再随机分为4组:PGE1组、PGE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组、ACEI组和对照组.测定各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5 d、6个月、18个月时24 h尿蛋白和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 结果 (1)治疗后15 d,各期PGEl+ACEI组和PGE1组患者尿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疗效明显好于ACEI组(P<0.01);(2)治疗后6个月,Ⅲ、Ⅳ期PGE1+ACEI组和PGE1组中上述指标与治疗后15 d相似,Ⅴ期PGE1+F ACEI组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PGE1组和ACEI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18个月,Ⅲ期和Ⅳ早期各治疗组上述指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IV中、晚期PGE1+ACEI组仍较治疗前下降(P<0.01或P<0.05),且疗效好于ACEI组(P<0.01或P<0.05),IV晚期PGE1组尿蛋白较治疗前升高(P<0.05);V期各治疗组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 结论 PGE1对糖尿病肾病具有较好的短期疗效,而且早期疗效优于晚期;PGE1与ACEI联合应用,长期疗效优于单用PGE1或ACEI,建议糖尿病肾病患者每6个月使用PGE1治疗1个疗程.

    作者:牟亚汝;董建军;辛颖;曲勇;廖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老年人心血管手术后急性肾功能损伤预后评价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急性肾功能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分级系统对老年心脏手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收集2006年10月至2007年1月首次行冠状动脉移植术和(或)心脏瓣膜植换术的老年患者资料,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手术类型、尿量、血牛化指标和临床转归等,按照AKI网络工作组(acute kidney injury network,AKIN)分级及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APACHEⅡ)评分在术后对患者进行评分并记录高分值. 结果 225例患者中男169例(75.1%),女56例(24.9%),平均年龄(66.7±5.0)岁.住院病死率5.8%(13例).根据AKIN分级,终发生不同程度AKI的患者占55.6%(125例);AKIN分级1级(96例)、2级(11例)、3级(18例)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分别为2.1%(2例),9.1%(1例)和50.0%(9例).病死率随AKIN分级的递增有升高趋势(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析AKIN和病死率具有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AKIN分级的递增,相对死亡危险性增加. 结论 AKI是老年人心脏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增加术后病死率.AKIN分级系统对此类患者的预后及住院死亡有良好预测价值.

    作者:闫晓蕾;侯晓彤;杨勇;董平;贾明;万久贺;贾士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增龄性变化

    目的 调查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病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特点和增龄性变化. 方法 收集我院2002年6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114 20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原发疾病等危险因素进行统计. 结果 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1445例(1.27%),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1.25%(1433例),肺血栓柃塞症发病率0.13%(153例),肺血栓栓塞症病死率11.11%(16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多发生于下肢,共1348例(94.1%),两侧肢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下腔静脉血栓49例(3.4%);盆腔静脉23例(1.6%);上肢13例(0.9%).静脉血栓柃塞症患者发病高峰年龄为51~60岁,434例(30.0%).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常见的危险因素有创伤(1107例,76.6%)、手术(903例,62.5%)等;男性静脉血栓栓塞症、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和肺血栓栓塞症分别为866例(59.9%)、859例(59.4%)和94例(6.5%);女性静脉血栓栓塞症、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和肺血栓栓塞症分别为579例(40.1%)、574例(39.7%)和59例(4.1%),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 结论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病率男女性别无差异;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病率随增龄而增长;深静脉血栓形成多见于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常见的危险因素有创伤、手术、心肺疾患、增龄、深静脉炎、长期吸烟、恶性肿瘤、妊娠与分娩、制动、静脉血栓栓塞症既往史等.

    作者:康丽君;费建文;于鹏飞;唐燕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及阿尔茨海默病大鼠糖原合成酶-3β和tau蛋白磷酸化的研究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2DM)并发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可能机制. 方法 选取同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T2DM组、AD组及T2DM+AD组.采用血糖仪监测大鼠血糖,水迷宫实验观测大鼠行为学改变,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大鼠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及tau蛋白磷酸化水平. 结果 各模型组大鼠均较正常对照组学习记忆力减退,T2DM组与AD组及T2DM+AD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65 P<0.001).T2DM+AD组GSK-3β表达水平(4319.02±653.24)显著高于T2DM组(540.43±558.49)、正常对照组(315.56±91.64)及AD组(304.39±175.83)(H=19.335,P<0.001).AD组(2799.61±1070.02)及T2DM+AD组(8583.814±2236.11)tau蛋白磷酸化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52.024±58.37)及T2DM组(287.75±192.53)(H=32.950,P<0.001). 结论 T2DM大鼠GSK-3β活性的上调可能是引起大鼠tau蛋白磷酸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者:张毅;张生林;高凤花;陈芸;杨晓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在帕金森病大鼠模型中的治疗作用

    目的 观察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转染的大鼠神经于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方法 制备PD大鼠模型并将成功模型分为PD模型组、神经干细胞组和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组.细胞移植后,动态观察动物行为学变化,定量分析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纹状体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 结果 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能有效改善实验动物的行为学表现,细胞移植后第5周时,PD模型组、神经干细胞组和GDN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组90 min内的旋转圈数分别为(993.9±159.1)圈、(956.7±136.3)圈和(433.6±100.9)圈,GDN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组可显著减少PD模型大鼠向损伤侧旋转的圈数(F=95.694,P=0.000);第7周时,PD模型组的90 min内的旋转圈数为(964.2±152.0)圈,神经干细胞对照组和GDN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组分别为(909.2±136.3)圈和(399.4±84.4)圈(F=106.134,P=0.000);第9周时,PD模型组、神经干细胞组和GDN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组90min内的旋转圈数分别为(909.5±152.2)圈、(865.5±129.1)圈和(312.2±63.7)圈(F=151.100,P=0.000).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能有效提高损伤侧纹状体内的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水平,PD模型组、神经干细胞组和GDNF基因修饰干细胞组毒素注射侧多巴胺含量分别为(3.3±0.3)ng/mg组织、(3.7±1.3)ng/mg组织和(7.5±0.8)ng/mg组织,GDNF基因修饰的干细胞组多巴胺水平明显高于神经干细胞组和PD模型组(F=59.543,P=0.000);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组二羟基苯乙酸水平明显高于神经干细胞组和PD模型组,分别为(0.9±0.1)ng/mg组织、(0.6±0.2)ng/mg组织和(0.5±0.1)ng/mg组织(F=17.293,p=0.000);PD模型组、神经干细胞组和GDNF基因修饰干细胞组毒素注射侧高香草酸(HVA)水平分别为(0.5±0.1)ng/mg组织、(0.6±0.2)ng/mg组织和(0.9±0.1)ng/mg组织,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组HVA水平明显高于神经干细胞组和PD模型组(F=35.175,P=0.000). 结论 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能有效改善损伤黑质-纹状体的多巴胺系统功能,GDNF基因治疗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胜利;周明;陈彪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糖尿病心肌病与心肌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现已被公认为是一个独立的、特异的心肌疾病,其临床特征早期以心脏舒张功能不全、晚期以收缩功能不全为主,容易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迄今已有较多的证据表明,部分糖尿病患者出现的心力衰竭与大血管的粥样硬化无关,而由DCM所致~([1]).

    作者:徐利芬;陈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吉非替尼治疗老年人晚期肺癌骨转移一例

    患者男性,86岁,因右膝关节外侧皮肤结节破溃1年余,近期加重,于2009年3月31日入院.既往1999年因肺部结节行左肺上叶楔形切除,左下叶背段部分切除,病理诊断为气管及支气管播散型肺结核,伴多灶性肺泡细胞癌.术后予规律抗结核治疗1年.

    作者:刘晓;王晖;武晓楠;周美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上海市闵行区不同居住环境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社区、敬老院、老年病房在住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制定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决策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某区9个社区居委会和3个村(统称社区)、12家敬老院、5家老年病房在住老年人,用健康状况调查简易量表(SF-36)进行调查,并对社区、敬老院、老年病房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情况为躯体功能(71.9±23.3)分、躯体角色(73.6±43.0)分、肌体疼痛(80.2±20.3)分、一般健康状况(53.2±19.1)分、生命力(70.4±15.6)分、社会功能(83.8±20.3)分、情感角色(81.1±37.2)分、心理健康(78.1±15.4)分、加权平均分为(74.1±17.5)分;敬老院老年人生活质量情况为躯体功能(42.1±30.7)分、躯体角色(57.9±48.1)分、肌体疼痛(78.0±23.0)分、一般健康状况(50.2±19.5)分、生命力(66.0±19.5)分、社会功能(70.8±26.3)分、情感角色(66.8±45.7)分、心理健康(73.6±19.6)分、加权平均分为(63.2±21.0)分;老年病房在住老年人生活质量情况为躯体功能(20.4±26.0)分、躯体角色(36.1±46.9)分、肌体疼痛(65.4±29.5)分、一般健康状况(43.1±17.1)分、生命力(59.0±18.0)分、社会功能(57.9±25.3)分、情感角色(49.5±48.7)分、心理健康(66.2±18.3)分、加权平均分为(49.7±18.3)分.影响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为性别、文化程度、婚姻、以前从事的职业、年龄、所患疾病、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度、对娱乐活动场所的满意度、体育锻炼状况;影响敬老院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为年龄、所患疾病、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度、对娱乐活动场所的满意度. 结论 社区老年人人口学因素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比较明显,而敬老院、老年病房则不明显.对居住环境、娱乐活动场所、看病、交通状况满意程度不同及体育锻炼状况不同的社区、敬老院老年人生活质量明显不同.

    作者:汤军克;李惠英;陈林利;尤佳恺;赵耐青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天津市蓟县农村老年人尿失禁与慢性疾病及女性分娩史的关系

    目的 了解天津市蓟县农村老年人尿失禁的患病情况和老年人尿失禁与慢性疾病及女性分娩史的关系.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天津市蓟县所辖的两个乡(镇)卫生院60岁及以上老年人743名,按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以面对面询问的方式进行入户调查,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农村老年人尿失禁与慢性疾病及女性分娩史的关系. 结果 天津市蓟县农村老年人尿失禁患病率为33.4%(248例),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43.2%与22.8%,χ~2=34.70,P<0.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呼吸系统、前列腺、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疾病的老年男性患者尿失禁风险比未患者高,其中患前列腺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老年男性患尿失禁风险高(OR值分别为11.47、11.76).老年女性中,便秘的老年人比无便秘者患尿失禁风险高(OR=1.46),患呼吸系统和运动系统疾病及糖尿病的老年女性患尿失禁风险比未患者高,其中患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女性患尿失禁风险高(OR=4.84);围产期孕次、产次越多患尿失禁风险越高(OR=1.03、1.02);分娩过程中会阴裂伤、伤口感染患尿失禁风险高(OR=1.72、1.65). 结论 天津市蓟县农村老年人尿失禁患病率较高,老年人尿失禁的发生与多种慢性疾病有关,同时女性分娩史也影响老年人尿失禁的发生.

    作者:于普林;石婧;刘雪荣;夏丛旺;刘东富;乌正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台湾地区某体检机构65岁及以上老年人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调查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健康问题,在老年人群中尤其突出.我们对台湾地区2005-2006年接受健康体检的65~89岁老年人MS的患病率进行估计,报道如下.

    作者:孙凤;陶秋山;詹思延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