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4-9026
  • 国内刊号:11-2225/R
  • 影响因子:1.60
  • 创刊:1982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57
  • 全年订价:5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 1996年全国科技期刊评比中,被评为中国科协优秀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1年6期文献
  • 高龄患者结肠息肉的内镜特点

    目的 探讨年龄≥80岁高龄老年人大肠息肉的内镜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150例高龄老年人大肠息肉的检出率、大小、部位、形态、病理学特点及内镜治疗情况,并与同期832例中青年患者(<60岁) 及635例老年患者(60~79岁)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 高龄组息肉检出率62.0%,明显高于中青年组30.2%及老年组48.7%(χ2值分别为56.58、8.64,均P<0.001);高龄组息肉恶变率5.4%,明显高于中青年组1.2%(χ2=4.90,P<0.05),但与老年组(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P>0.05);高龄组升结肠息肉癌变率有升高趋势,但与其他年龄组比较,癌变率、息肉直径、形态及腺瘤性息肉的比例等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直径≥2 cm的腺瘤性息肉恶变率有上升趋势.结论 高龄老年人结肠息肉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老年及中青年人群,并且癌变率也有所增加,对于高龄老年人结肠镜检查的指征应该适当放宽,尽早、定期进行全肠镜检查,及时在内镜下行息肉摘除术,以利于结肠癌的早期防治.

    作者:陈新宇;张虹;朱琴;郑培奋;程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PI)在老年性脑梗死脑血流动力学研究中的价值.方法 48例临床拟诊脑梗死的患者,发病24 h内行CT 16层平扫及CTPI检查,测定兴趣区的脑血流量(CBF)、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和对比剂峰值时间(TTP),并与对侧相应脑组织灌注参数比较;所有病例3~10 d后行MRI随访.结果 本组中40.9%的患者CT平扫显示缺血灶,93.2%的患者CTPI显示异常灌注.CTPI发现异常灌注的敏感性为93.2%,特异性为100%;缺血区CBF减低,MTT、TTP延长,与对照区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PI能够敏感地反映缺血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为老年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作者:刘振华;杜怡峰;吕京光;卢林;满晓;陈剑平;刘振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牙周机械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健康及龈沟液白介素6水平的影响

    目的 评价定期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对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健康及龈沟液白介素6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盲法设计,将37例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分为基础治疗组(牙周基础治疗)13例、龈上洁治组(龈上洁治)11例及空白对照组13例,比较其治疗后6周、3个月和6个月时临床指标包括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改良出血指数(mBI),菌斑指数(PLI)、龈沟液(GCF)量及龈沟液IL6水平的变化.结果 基础治疗组各项指标在各时间点均较基线显著降低(P<0.05),龈上洁治组呈现下降趋势,其中3个月时PD减少有统计学意义(⊿=0.36 mm,P<0.05).基础治疗组、龈上洁治组6个月时GCF减少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增加(0.96 μl>0.03 μl mm>-0.02 μl,P<0.05).结论 定期牙周机械治疗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牙周健康及龈沟液IL-6水平.

    作者:谭佳玮;项立新;刘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和静脉用药的疗效比较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替罗非班不同负荷和不同用药途径对心肌灌注和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探讨替罗非班的负荷用药佳途径.方法 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连续入选120例老年ACS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前开始用替罗非班.根据负荷给药途径不同分为两组:冠脉内用药组和静脉用药组,各60例.观察两组患者PCI后冠脉血流、心肌灌注及PCI术后30 d的MACE.结果 冠脉内用药组病变冠脉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3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3级率明显高于静脉用药组[分别为53例(88.3%)、38例(63.3%)和40例(66.7%)],两两比较,均P<0.05,但两组患者院内和PCI后30 d的MACE[分别为1(1.7%)和0,3(5.0%)和5(8.3%)]及不同程度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ACS患者PCI前冠脉内使用负荷剂量替罗非班与静脉内用药途径比较,能更有效地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及心肌水平的灌注.

    作者:李春华;呼铁民;张一达;张英;侯瑞田;赵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近期预后与影响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为ACS患者的预后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入选ACS患者156例.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ACS患者的基线特征因素与30 d好转、死亡、心绞痛、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结果 将全部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20,95%CI:1.07~1.34)、糖尿病(OR=19.41,95%CI:3.02~124.70)、白细胞升高(OR=11.36,95%CI:1.87~69.11)及血小板升高(OR=7.72,95%CI:1.29~46.15)是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白细胞升高(OR=2.35,95%CI:0.89~6.17)及血脂异常(OR=6.25,95%CI:2.11~18.48)是30 d心绞痛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OR=1.10,95%CI:1.03~1.17)、男性(OR=4.18,95%CI:0.81~21.51)、白细胞升高(OR=2.97,95%CI:1.09~8.14)及血脂异常(OR=7.69,95%CI:2.39~24.76)是30 d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糖尿病史、血小板升高及白细胞升高是影响ACS患者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白细胞升高及血脂异常是影响ACS患者30 d心绞痛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男性、白细胞升高及血脂异常是影响ACS患者30 d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侯朝凤;杨志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老年重型脑功能损伤患者急性期N末端B型利钠肽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N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在老年重型脑功能损伤患者急性期变化临床规律、临床意义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观察严重的颅脑功能损伤患者发病第1、3、5、7天NT-proBNP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规律,分析颅脑功能损伤致急性神经功能障碍与NT-proBNP、cTn-I,变化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死亡组各时点的NT-proBNP在住院第3、5、7天[(759±341)、(1980±839)、(2490±1862)ng/L]明显高于存活组[(594±612)、(733±424)、(315±346)ng/L];两组患者的cTn-I及NT-proBNP升高与进行性加重的颅内水肿相关;死亡组与存活组在早期颅内损伤病灶分布区有明显差别,死亡组基底节、脑干分布区高于存活组;7 d后NT-proBNP仍处于较高水平者提示预后不良;NT-proBNP 的升高与cTn-I水平无相关性(r=0.0214,P>0.05).结论 老年严重颅脑功能损伤患者急性期NT-proBNP进行性升高提示预后不良;老年严重颅脑功能损伤患者急性期其NT-proBNP升高幅度与颅脑损伤功能区有相关性.

    作者:陈才敬;蔡挺;胡之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玻璃酸钠对老年膝关节炎患者本体感觉的影响

    目的 研究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后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 共53例老年患者入选该研究.受试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安慰剂组(18例).治疗组患者行双侧膝关节玻璃酸钠(阿尔治)关节内注射,安慰剂组则予双侧膝关节注射生理盐水.测量膝关节本体感觉,西方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表用于评估膝关节疼痛和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共50例患者100个膝关节进行了评估,平均绝对角误差值在第4次注射后1周,治疗组明显低于安慰剂组,分别为(1.8±0.9)分和(2.9±1.1)分(t=2.42,P=0.02);治疗组WOMAC积分在注射玻璃酸钠1周后开始明显下降,治疗组和安慰剂组WOMAC积分分别为(8.7±3.1)分和(11.5±4.0)分(t=0.73,P<0.05).结论 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可短时间改善膝关节本体感觉及疼痛.

    作者:潘哲尔;张挺;刘扬波;张纯武;李驰;朱雄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急性脑出血患者B型利钠肽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浓度变化,初步探讨BNP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微粒子酶免分析 (MEIA)方法测定100例脑出血患者入院第2天BNP浓度,计算其脑出血量,在入院第1、3、7、15天进行格拉斯哥(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在出院或者死亡时进行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结果 脑出血患者入院第2天BNP浓度与脑出血量呈正相关(r=0.367,P=0.000),与入院第1、3、7、15天GCS评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53、-0.429、-0.473、-0.501,均P=0.000),与入院第1、3、7、15天NIHSS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91、0.444、0.427、0.458,均P=0.000),与GOS评分呈正相关(r=0.507,P=0.000).结论 血浆BNP浓度能有效预测脑出血预后,可能为判断患者病情危重程度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陈红辉;缪心军;李勇;陈之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应用比较蛋白质组技术分析卵巢癌患者紫杉醇耐药相关蛋白

    目的 应用比较蛋白质组技术寻找老年女性卵巢癌耐药的差异表达蛋白,并在临床标本中验证候选耐药标记物.方法 采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分别制备卵巢癌化疗敏感细胞株SKOV3、A2780和卵巢癌紫杉醇耐药细胞株SK-TR30、SKOV3-TR2500和A2780-TR的蛋白质表达图谱,通过比较蛋白质组分析,寻找高丰度表达的差异候选蛋白cofilin1.收集临床已经证实的22例化疗敏感老年患者及21例耐药老年患者的卵巢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cofilin1和磷酸化cofilin1的表达,并比较化疗敏感和耐药者上述两种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 经比较蛋白质组分析共发现16个差异表达2倍以上的蛋白点,其中cofilin1和destrin的表达上调为所有耐药细胞株共有.22例化疗敏感患者与21例耐药患者的卵巢癌组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两组cofilin1、phospho-cofilin的表达分别为86.4%(19例)与90.5%(19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9,P=0.783),63.6%(14例)与95.2%(2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P=0.030).结论 cofilin1可能为卵巢癌紫杉醇耐药标记候选蛋白.cofilin1在卵巢癌组织内可能通过以磷酸化的形式发挥耐药作用,其肯定的作用有待于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旻;潘凌亚;毛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48例临床分析

    目的 评价分段刮宫诊断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了2009年8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48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比较分析患者术前分段刮宫和术后子宫病理,探讨差异性的原因.结果 16例(33.3%)刮宫病理轻度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中,术后12.5%(6例)存在病变,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0,P<0.05).14例(29.2%)刮宫病理中度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中,术后存在病变者占22.9%(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49,P>0.01).术前18例重度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均存在病变,8例证实为子宫内膜癌(44.4%).结论 分段诊断刮宫术和术后子宫病理存在差异,重度非典型增生患者应排除子宫内膜癌.

    作者:万安霞;姜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80岁以上患者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致急性肾小管损伤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对高龄老年患者肾小管功能的影响,为老年患者临床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对肺部感染住院的高龄老年患者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药物剂量为正常剂量50%~70%;用药3 d、14 d及停药后7 d检测患者反映肾小管功能的指标尿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尿蛋白/肌酐(pro/Cre)、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肌酐(NAG/Cre)及反映肾小球功能指标血肌酐(Cre)、Cystatin C、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 34例患者治疗后感染均明显好转;用药前患者肾小管功能的指标均异常,尿pro/Cre(489.3±399.8)mg·g-1·Cre-1、NAG/Cre(30.8±17.6)U·g-1·Cre-1、β2-MG(0.27±0.33)μg/L、α1-MG(3.29±2.2)μg/L,用药3 d、14 d上述指标明显升高(均为P<0.05),停药7 d后恢复到基础水平;用药前及用药14 d后,血肌酐分别为(89.0±26.0) μmol/L和(76.4±21.5)μmol/L,eGFR分别为(26.39±8.17)ml/min和(29.8±9.5)ml/min,停药7 d后恢复到用药前水平,血肌酐(81.5±21.9)μmol/L,eGFR(28.8±8.6)ml/min;用药前血Cystatin C高于正常,用药过程中无明显变化.结论 在高龄患者呼吸道感染治疗中,肾功能保护非常重要,掌握好抗生素剂量及疗程是保护肾功能的关键环节.

    作者:毛永辉;陈献广;赵班;王海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血清胱抑素C测定在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肾脏损害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老年高血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为早期检测老年人高血压引起的肾损害,我们对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在老年人高血压引起肾损害的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刘新正;王坤;邢宝利;郭亚琼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循环内皮细胞微颗粒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与慢性左心衰竭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循环内皮细胞微颗粒(EMP62E、EMP31)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与慢性左心衰竭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将健康对照者和慢性左心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LVEF(6.97±4.65)%]、Ⅰ级组[LVEF(42.67±2.06)%]、Ⅱ级组[LVEF(34.26±3.17)%]、Ⅲ级组[LVEF(29.05±1.07)%]和Ⅳ级组[LVEF(25.17±1.42)%].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健康对照者和慢性左心衰竭患者EMP62E、EMP31的表达.结果 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升高和LVEF的下降,EMP62E、EMP31和hs-CRP的水平明显上升.Ⅳ级组和Ⅰ级组比较,EMP62E(1092.7±102.8)和(291.0±21.9)个/μl、EMP31(1596.1±46.3)和(477.8±40.3)个/μl和hs-CRP(14.7±0.1)和(4.9±0.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EMP62E、EMP31和hs-CRP的水平显著升高可能参与了慢性左心衰发生发展的机制.

    作者:李侠;郭燕;胡有东;周华兰;杨海晨;李霞;韩雪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药物涂层支架内血栓形成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药物涂层支架(DES)内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中心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情况、造影结果、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抗血小板治疗等资料,分析支架内血栓形成特点和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20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支架血栓形成患者,发生率为 1.03%(20/1946),均表现为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所有患者均为DES[其中18例(90.0%)为西罗莫司及其衍生物涂层支架(SES),2例(10.0%)为紫杉醇涂层支架(PES)].10例(50.0%)为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1例(5.0%)为晚期支架血栓形成,9例(45.0%)为极晚期ST;3例(15.0%)再次发生支架血栓形成,1例(5.0%)2支血管同时发生支架血栓形成.所有患者均接受正规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1年,9例(45.0%)极晚期支架血栓形成均在停用氯吡格雷后发生.12例(60.0%)患者为长支架(支架长度≥30 mm)置入,其中8例(40.0%)患者为串联支架置入;10例(50.0%)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患者再次PCI时均接受球囊扩张,1例(5.0%)晚期支架血栓形成患者也接受球囊扩张,9例(45.0%)极晚期支架血栓形成患者再次PCI时,5例(25.0%)患者只接受球囊扩张;随访结果显示,2例(10.0%)患者院内死亡,1例(5.0%)患者因反复支架内血栓形成而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论 支架内血栓形成少见,支架内血栓形成常导致STEMI;支架血栓形成与长支架置入和急诊PCI治疗有关;多数支架内血栓形成可通过球囊扩张治疗;某些患者存在多支血管同时、多次发生支架血栓形成的风险.

    作者:张宇晨;赵林;王雷;陈晖;王永亮;周力;李虹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血管壁磁共振成像在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及序列优化.方法 70例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分叉处有斑块,分别进行颈动脉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颈动脉MRI检查序列包括平扫及增强T1加权(T1W1)、T2加权、质子加权(PDWI)和3D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3D-TOF MRA).扫描完成后将图像分为两种序列组合,即5序列组合(上述5个序列)和2序列组合(T1WI和3D TOF)MRI图像.DSA检查摄取颅外段颈动脉常规正位及侧位图像.分析MRI与DSA之间、MRI不同序列组合之间对管腔狭窄和纤维帽破溃的检出差异.结果 70例患者中1例图像质量较差,余69例中除3支血管为支架置入术后,共135支血管.5序列及2序列MRI组合检测的平均管腔狭窄程度分别为(38.3±31.0)%和(38.5±3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447,P>0.05).DSA检测的平均血管狭窄程度为(35.1±31.8)%,以其作为金标准,MRI两种序列组合与金标准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值0.773).两种序列组合分别检出36支血管具有溃疡斑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SA检出16支血管具有溃疡斑块,MRI与DSA检出溃疡斑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P<0.01).结论 MRI可以准确判断颈动脉的管腔狭窄程度并检出溃疡斑块的存在,通过对扫描序列的优化可以有效减少检查时间,是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术前评估的较好的检查手段.

    作者:宋焱;陈敏;周诚;黄娟;罗南;邓玉辉;傅元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治疗80岁及以上前列腺增生患者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KRP)治疗80岁及以上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PKRP治疗的180例80岁及以上高危BP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0例手术顺利,手术操作时间平均(45.5±23.3)min.平均切除前列腺(60.3±23.3)g,无输血病例,术中无闭孔神经反射电切综合征出现.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由(29.5±5.3)分降至(10.2±2.8)分;大尿流率由(6.2±1.8)ml/s上升至(24.5±3.1)ml/s;生活质量评分由术前的(7.2±1.1)分下降至(1.0±0.5)分;残余尿由(130.5±45.5)ml降至(13.5±7.1)ml(均P<0.05).结论 PKRP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前列腺切尽率高、疗效确切等优点,适宜高龄BPH患者的手术治疗.

    作者:楼水鑫;章越龙;丁青;任黎刚;毛祖杰;张大宏;肖家全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皮质下缺血性抑郁症患者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和认知功能研究

    目的 探讨皮质下缺血性抑郁症(SID)患者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5-HTTLPR)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和认知功能及其之间关系.方法 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量表(MoCA)对所有被试者进行抑郁和认知功能评定.运用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60例SID患者与60例健康老年对照者5-HTTLPR基因多态性的分布频率.结果 SID组与对照组比较,5-HTTLPR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833及χ2=6.290,均P<0.05),SID患者SS等位基因型频率(58.3%)显著高于对照组(23.3%);S等位基因频率(68.3%)也显著高于对照组(52.5%).SID组MoCA总分(23.63±1.59)分,低于对照组的(27.25±1.5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44,P<0.01).结论 5-HTTLPR的SS基因型可能是SID的易感基因.SS纯合子可能是SID特别是女性发病的危险因子;等位基因L及其纯合子可能是SID抑郁症状的保护因子.SID患者存在一定的认知功能损害.

    作者:梁栋;郝加虎;孙中武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与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关系

    1.对象: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1月收治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144例(脑梗死+糖尿病组),男84例,女60例,年龄65~86岁,平均74岁;其中有2型糖尿病史121例,新确诊23例.同期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160例(单纯脑梗死组),男93例,女67例,年龄69~80岁,平均76岁.2型糖尿病诊断根据1999年WHO标准,脑梗死诊断根据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脑梗死+糖尿病组并存高血压59例,冠心病32例;脑梗死组分别为40例和60例.

    作者:蔡爱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经皮球囊压迫与射频热凝半月神经节治疗老年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经皮球囊压迫与射频热凝半月神经节治疗老年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老年患者87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经皮球囊压迫半月神经节治疗(球囊压迫组)42例,经皮射频热凝半月神经节治疗(射频热凝组)45例,对两种方法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1)球囊压迫组和射频热凝组早期有效率分别为92.9%(39/42)和95.6%(43/45),治愈率分别为88.1%(37/42)和88.9%(40/4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292、0.198,均P>0.05);(2)出现三叉神经抑制反应球囊压迫组69.0%(29/42),多于射频热凝组35.6%(16/45)(χ2=9.759,P<0.05),其中球囊压迫组1例患者出现心搏骤停;(3)术后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颜面部麻木及感觉障碍,球囊压迫组有效39例三支支配区均有麻木;射频热凝组有效43例主要为患支支配区麻木,选择性较高;球囊压迫组咀嚼肌无力的发生率(71.8%)高于射频热凝术组(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6,P<0.05); (4)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均无复发病例.结论 经皮球囊压迫和经皮射频热凝术治疗老年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都具有微创、高效的优点.经皮球囊压迫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无需患者配合,具有较高的舒适性,对于无法合作的患者较为合适;而经皮射频热凝术对三叉神经毁损的选择性更强,三叉神经抑制反应较轻,并且对咀嚼肌功能影响较小.

    作者:俞良;方向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B型脑钠肽与运动耐量的相关性研究

    运动耐量是评价心脏病患者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常采用心肺运动试验和6 min步行试验来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运动耐量指标对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危险分层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运动耐量的影响因素较多,除了血流动力学,还受年龄、肺功能、肥胖、外周骨骼肌质量等因素的影响.

    作者:李莉;严静;龚仕金;宁钢民;余海燕;杨桂秋;任寅姿;戴海文;陈进;蔡国龙;许强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丁基苯酞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记忆及海马Bcl-2、Bax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丁基苯酞(NBP)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记忆、海马病理变化及抗凋亡蛋白(Bcl-2)和促凋亡蛋白(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VD大鼠模型.SD大鼠被随机分成假手术组、VD模型组、NBP治疗组、尼莫地平治疗组.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记忆能力,苏术精-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免疫组化检测海马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 VD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记忆能力显著下降,逃避潜伏期分别为(78.79±21.93) s与(16.96±7.44) s (P<0.05),海马神经元病理改变严重,免疫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其中Bax变化更为显著 (43.00±6.72与6.00±1.29,P<0.05),Bcl-2与Bax的比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NBP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记忆能力显著改善,逃避潜伏期分别为(47.13±21.75) s与(78.79±21.93) s (P<0.05),海马神经元病理形态明显改善,Bcl-2免疫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33.14±8.05与21.81±4.97,P<0.05),Bax免疫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32.93±4.99与43.00±6.72,P<0.05).NBP治疗组与尼莫地平治疗组之间比较,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 NBP能改善VD大鼠记忆能力,抑制海马细胞凋亡,对VD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徐书雯;刘本胜;高广生;张霞辉;王宝萍;向绍通;胡方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β淀粉样蛋白对原代小胶质细胞炎性作用机制的研究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年龄相关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研究发现,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生成和清除的失衡,导致Aβ在脑实质内沉积,是AD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小胶质细胞能清除衰老、坏死的细胞碎片,是脑内重要的免疫细胞, AD发病与小胶质细胞的异常激活相关.

    作者:李玮;索爱琴;张杰文;赵建华;葛继晖;秦得营;贺显军;姜晓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患病率随增龄而增加,年龄<60岁的患者有1%受累,而年龄>80岁的患者为10%[1-2].房颤可使栓塞或脑卒中风险增加5倍,每年的绝对风险为1%~20%,取决于患者的年龄和是否存在危险因素,如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和既往栓塞事件[3].

    作者:阴大伟;李小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微小RNA介导的基因沉默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微小RNA(microRNA,miRNA) 是一类内源性的22个核苷酸左右的非蛋白编码单链短序列RNA,介导同源序列依赖的基因沉默.目前,miRNA数据库miRBase(16.0版)已收录了人类miRNA 1048个.miRNA及其靶基因构建了细胞内全方位多层次的基因表达调控网络系统,参与众多生命活动的调节并与人类疾病密切相关.miRNA的功能失常在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丽姝;姜树林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