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4-9026
  • 国内刊号:11-2225/R
  • 影响因子:1.60
  • 创刊:1982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57
  • 全年订价:5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 1996年全国科技期刊评比中,被评为中国科协优秀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1年8期文献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中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二线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2005年12月至2009年12月住我院的139例既往至少接受过1次含铂化疗且近1次化疗后肿瘤进展或复发的NSCLC的病理组织行EGFR基因检测,根据检测的结果把患者分为EGFR突变型口服吉非替尼组(31例)和EGFR野生型口服吉非替尼组(50例)及EGFR野生型口服吉非替尼组(50例).对3组患者进行临床特征、病理、疗效、生存期、体力状况评分(PS)、毒副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分析.结果 女性、腺癌、非吸烟者的EGFR突变率高于对应组;突变型吉非替尼组、野生型吉非替尼组(62.0%,31例)和野生型多烯紫杉醇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2.8、2.0和2.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8.9、7.1和7.8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11.198、16.991,均P<0.01).突变型吉非替尼组、野生型吉非替尼组PS评分的变化分别为96.8%(30例)和62.0%(3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583,P<0.01).野生型吉非替尼组(62.0%,31例)和野生型多烯紫杉醇组(66.0%,33例)化疗PS评分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78,P>0.05).结论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可作为指导晚期NSCLC二线治疗的重要指标.

    作者:杜艳萍;江兴堂;尹小文;袁亚婷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阿仑磷酸钠治疗早期成年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阿仑磷酸钠治疗早期成年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83例,给予阿仑磷酸钠70 mg口服,采用髋关节Harrjs评分标准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评价.结果 ARCOⅠ型患者治疗前后比较,疼痛评分分别为(38.48±5.55)分对(41.45±3.55)分(t=3.70),功能评分分别为(43.97±2.31)分对(45.06±1.50)分(t=3.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ARCOⅡ型患者治疗前后疼痛[(37.32±6.65)分对(40.40±4.31)分,t=4.06,P=0.00]、功能[(41.66±3.35)对(42.90±2.70),t=3.15,P=0.003]及活动度[(4.42±0.70)分对(4.76±0.47)分,t=3.35,P=0.002]评分比较,治疗后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仑膦酸钠能有效治疗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特别是ARCOⅡ型,但对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树清;孙保国;蔡友锦;周厚明;秦鉴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巴曲酶加速髋部骨折愈合的初步探讨

    促进骨折愈合多年来一直是被重点关注的话题,我们是在治疗和预防髋部骨折并发症的时候,意外发现巴曲霉有促进髋部骨折愈合的作用,于是通过试验组与对照组的骨密度、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骨代谢的各项生化指标的对比和统计学分析,了解巴曲霉对髋部骨折愈合的影响.

    作者:杨扬;董梅;齐宝庆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老年人胃癌与谷胱甘肽转硫酶P1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谷胱甘肽转硫酶P1(GSTP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选择老年胃癌患者(胃癌组)98例和胃镜检查正常者(对照组)149例,以快速尿素酶试验、13C-尿素呼气试验或活检标本吉姆萨染色(Giemsa)检测Hp感染;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方法检测GSTP1基因型.结果 Hp感染率胃癌组(54.1%)与对照组(40.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1,P<0.05);具有GSTP1突变纯和基因型并有Hp感染阳性的人群胃癌发病风险显著增加OR值5.44(1.26~26.79)(x2=7.13,P<0.01).结论 老年患者Hp感染和GSTP1基因型多态性与胃癌的发病风险有关.

    作者:姜跃龙;朱小泉;许乐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磷酸肌酸钠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的观察

    目的 观察磷酸肌酸钠对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左心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 我科收治的172例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抽签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治疗4周.评价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及对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浆NT-proBNP下降水平高于对照组,分别为治疗前(956.4±644.2)pmol/L和(973.6±639.8)pmol/L,治疗后(414.5±163.8)pmol/L和(719.3±477.5)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磷酸肌酸钠能改善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

    作者:安松涛;王丽霞;齐艳艳;秦秉玉;李永强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老年下壁异常q波患者头胸导联心电图表现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目的 评价头胸导联心电图对老年患者常规心电图下壁导联异常q波的鉴别作用.方法 常规导联心电图Ⅲ、aVF导联同时存在异常q波老年患者55例,根据是否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分为陈旧心肌梗死组(心肌梗死组)和非陈旧性心肌梗死组(非心肌梗死组).患者均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了解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对比常规心电图下壁导联Ⅱ、Ⅲ、aVF与之对应的头胸导联下壁左腋前线、前正中线旁、右腋前线导联的心电图,对各个导联q波的出现频率进行比较,并与冠状动脉CTA结果比较,计算各导联对于心肌梗死诊断的敏感和特异程度.结果 心肌梗死组患者22例(100%)右冠状动脉均见重度狭窄,非心肌梗死组10例(30.3%)轻度狭窄,23例(69.7%)中度狭窄.心肌梗死组头胸导联与常规心电图相对应部位的导联q波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心肌梗死组左腋前线、Ⅱ、右腋前线、Ⅲ、前正中线旁、aVF导联无q波而排除陈旧心肌梗死诊断的特异性分别为100%、97.0%(32/33)、97.0%(32/33)、15.2%(5/33)、100%、39.4%(13/33).结论 头胸导联q波改变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符合度较高,因此头胸导联对常规导联下壁的异常q波的临床意义有一定的鉴别作用.

    作者:王伟;刘玲;刘泽;马春艳;邓玉;江亚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肱动脉内皮功能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肱动脉内皮功能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 测定98例冠心病患者及37例对照者肱动脉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FMD)及非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NMD),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脉病变<50%,50%~75%,>75%病变组和冠脉病变0、1、2、3支病变组,以比较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范围与肱动脉FMD及NMD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肱动脉内皮功能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预测价值.结果 冠心病组肱动脉FMD及NMD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FMD及NMD减低均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r=-0.54,-0.52,均P<0.01),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范围呈弱相关性(P<0.01);FMD、NMD均可作为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因素(OR值分别为0.81、0.82),FMD和NMD对诊断冠心病有意义(P<0.05).结论 血管内皮功能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刘东红;刘艳秋;林红;姚凤娟;杨震;胡承恒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老年干燥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特点.方法 收集84例干燥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及药物治疗的差异,并应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干燥综合征患者84例,老年组30例,中青年组54例;老年组患者口干、眼干及猖獗龋的阳性率分别为80.0%、76.7%及43.3%,明显高于中青年组57.4%、51.9%及20.4%(均为P<0.05);类风湿因子(RF)升高、抗SSA抗体及抗SSB抗体阳性的机率分别为13.0%、36.7%及16.7%,明显低于中青年组44.4%、59.3%及42.6%(均为P<0.05);老年组与中青年组比较,眼科特异性检查的阳性率(Schirmer实验,角膜荧光染色,泪膜破裂时间)、腮腺同位素显影的阳性率、免疫球蛋白升高(IgG,IgA,IgM)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白细胞减低及甲状腺受累的阳性率分别为13.3%及10.0%,均低于中青年组48.1%及37.0%(P<0.05).老年组患者应用白芍总苷单药治疗的比例(33.3%)高于中青年组(14.8%)(P<0.05),而用羟氯喹治疗的比例(16.7%)低于中青年组(40.7%)(P<0.05).结论 老年干燥综合征患者口干、眼干及猖獗龋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更为典型,抗SSA抗体及抗SSB抗体等特异性抗体的阳性率略低,合并白细胞减低及甲状腺疾病的机率低,诊断更多的依赖唇腺活检.

    作者:程永静;王芳;张春媚;高利云;郑利;徐华;高明;黄慈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踏车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气肺功能的影响及与运动能力改善的关系

    目的 探讨踏车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吸气肺功能的影响及与运动能力改善的关系.方法 对12例中、重度COPD患者进行12周的下肢踏车运动训练.在运动训练前后分别进行常规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肺容积、大用力吸气峰流速(PIF)、大吸气压(MIP)、症状限制递增功率心肺运动试验和高强度恒定功率心肺运动试验.在高强度恒定功率运动中,每隔1 min记录受试者潮式呼吸流速-容积(TBFV)曲线.结果 踏车锻炼后COPD患者运动持续时间(T)(t=7.357,P<0.001)和峰运动功率(WRpeak)(t=3.614,P<0.05)显著增加;MIP(t=4.754,P<0.001)和PIF(t=2.440,P<0.05)显著增加;踏车锻炼后COPD患者在等时间点潮式呼吸吸气峰流速(t=-2.747,P<0.05)和呼气峰流速(t=-4.487,P<0.05)均较前显著下降,大吸气流速储备较前显著增加(t=2.755,P<0.05),大呼气流速储备较前无显著变化(t=1.326,P>0.05).受试者下肢踏车锻炼后MIP的增加(r=0.613,P<0.05)、PIF的增加(r=0.497,P<0.05)和等时间点大吸气流速储备的增加(r=0.592,P<0.05)分别与运动持续时间的增加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下肢运动训练可改善COPD患者吸气肺功能指标;运动训练后吸气肌肉力量、PIF和运动中吸气流速储备的增加可能是COPD患者运动能力改善的主要原因.

    作者:陈瑞;陈功;毛晓群;陈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水平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急性期脑梗死(发病72 h内)患者45例(梗死组)和具有脑血管危险因素的非脑梗死患者27例(高危组)为研究对象.记录两组患者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包括酗酒史、吸烟史、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水平,再将两组外周血CD34+细胞水平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分别记录梗死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颈动脉IMT,将外周血CD34+细胞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颈动脉IM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中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和LDL-C水平均与外周血CD34+细胞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749,-0.717,-0.688,-0.7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外周血CD34+细胞水平可以作为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3)梗死组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水平低于高危组,其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负相关(r=-0.721,P<0.01),与颈动脉IMT亦呈负相关(r=-0.695,P<0.01).结论 外周血CD34+细胞水平可以作为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影响因素;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颈动脉IMT呈显著负相关;外周血CD34+细胞水平可以作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血管内皮功能的细胞学标志物.

    作者:方乐;陈加俊;杨旭昕;杨翊妍;郑雪冰;张爽;赵云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中老年男性肥胖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中老年男性肥胖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及其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中老年男性肥胖患者154例,根据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仪监测结果诊断OSAHS及病情严重程度,测定MS相关指标,应用统计学方法对OSAHS各组相关指标及OSAHS与MS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重度OSAHS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降低[(1.03±0.29)mmol/L对(1.31±0.38)mmol/L,P<0.05],血糖[(6.61±1.76)mmol/L对(5.47±0.64)mmol/L]、收缩压[(133±13)mm Hg对(125±12)mm Hg]及舒张压[(99±10)mm Hg对(80±5)mm Hg]明显升高(均P<0.05);MS患病率轻度OSAHS组25.7%,中度OSAHS组46.5%,重度OSAHS组84.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6.1%(均P<0.01);在OSAHS患者中,MS患病率是对照组的6.16倍.结论 中老年男性肥胖患者OSAHS是MS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林其昌;张孝斌;邓朝胜;蔡志明;时玲燕;陈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磁共振灌注成像对脑白质疏松患者脑血流的评价作用

    目的 了解能否通过磁共振灌注成像评价脑白质疏松(leukoariosis,LA)患者病灶的血流灌注情况,并用于LA疗效的判断.方法 44例LA患者进行了动态磁敏感对比磁共振灌注成像,其中13例治疗后进行了复查.根据常规磁共振图像确定每例患者大病灶的感兴趣区(ROI),计算病灶的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及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以上参数和患者的简易智能状态(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的相关性.结果44例LA患者病灶的rCBV(0.797±0.160)和rCBF(0.779±0.164)均减小,而rMTT(1.029±0.073)延长.患者病灶的rCBV与MMSE(r=0.524,P=0.000)和ADL(r=0.621,P=0.000)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CBF与MMSE(r=0.555,P=0.000)和ADL(r=0.690,P=0.000)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MTT与MMSE(r=-0.307,P=0.043)和ADL(r=-0.434,P=0.003)评分呈显著负相关.13例复查患者中,有10例病灶区血流灌注增加,并多数伴随着不同程度临床症状改善.结论 磁共振灌注成像可以无创地评价LA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情况,病灶区的血流灌注状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反映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流灌注的变化可用于疗效的客观评价和监测.

    作者:应世红;归崎峰;杨云梅;汪启东;徐晓俊;张敏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重组人脑利钠肽和硝普钠治疗老年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期的疗效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和硝普钠治疗老年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对心功能、血清脑利钠肽(BNP)、去甲肾上腺素(NE)、内皮素-1(ET-1)及抗利尿激素(ADH)水平的影响.方法 89例年龄65~85岁的CHF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rhBNP组(47例)和硝普钠组(42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心功能的变化和血清BNP、NE、ET-1及ADH水平的变化.结果 rhBNP组显效率51.1%(24例),总有效率95.7%(45例),均高于硝普钠组,分别为26.2%(11例)及66.7%(2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无效率4.3%(2例),低于硝普钠组33.3%(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hBNP组死亡1例,硝普钠组死亡3例;rhBNP组治疗后2周左心室射血分数值较治疗前升高,分别为(46.2±9.5)%与(38.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BNP组治疗后2周血清BNP水平较硝普钠组下降(P<0.05);rhBNP组治疗后24 h及治疗后2周血清BNP、NE均较基线值下降(P<0.01),治疗后2周较治疗后24 h进一步降低(P<0.01);rhBNP组治疗后2周血清ET-1水平较硝普钠组下降(P<0.05),rhBNP组治疗后24 h血清ET-1与基线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2周较基线值及治疗后24 h下降(均P<0.01);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 h及治疗后2周血清AD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hBNP组发生头痛2例(4.3%),低血压7例(14.9%),均低于硝普钠组[分别为8例(19.0%)及10例(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BNP能明显改善CHF急性期患者心室收缩功能,拮抗神经-内分泌激素的过度激活,可安全、有效用于老年CHF患者急性期的治疗.

    作者:王敬萍;张月安;王慧仙;董晋;曾晓霞;王建玲;张昊洲;李保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蛋白及雄激素受体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检测Her-2/neu蛋白和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构建前列腺病变的组织芯片,其中包括前列腺癌107例(Gleason评分6分29例,7分20例,8分46例,9分12例),良性前列腺组织42例;采用EnVsion两步法进行Her-2/neu蛋白和AR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其在前列腺癌及良性前列腺组织中的差异;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强度及阳性细胞数两个方面评价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的关系.结果 Her-2/neu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3.9%,高于在良性前列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14.3%)(x2=11.562,P=0.009),其阳性表达强度前列腺癌高于良性前列腺组织(x2=11.764,P=0.008).在不同Gleason评分组中,Her-2/neu蛋白的阳性表达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512,P=0.015),且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r=0.269,P=0.005).前列腺癌组织AR阳性表达率(67%)高于良性前列腺组织(50%)(x2=3.843,P=0.050),但其阳性表达强度在前列腺癌及良性前列腺组织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318,P=0.229).在不同Gleason评分组中AR的阳性表达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385,P=0.146),与Gleason评分无相关性(r=-0.065,P=0.505).前列腺癌组织中Her-2/neu蛋白和AR的阳性表达强度无相关性(r=-0.115,P=0.237).结论Her-2/neu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高表达提示其可能在前列腺癌发生中起一定作用.Her-2/neu蛋白的阳性表达强度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提示Her-2/neu蛋白与前列腺癌的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章宜芬;姜永军;吴鸿雁;周强;戴玉田;孙则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产AmpC β-内酰胺酶阴沟肠杆菌基因型及用药策略初步探讨

    阴沟肠杆菌对广谱头孢菌素的严重耐药性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问题,其主要耐药机制之一就是产生持续高产型AmpC β-内酰胺酶(简称AmpC酶)[1],尤其是质粒介导的AmpC酶,具有可在不同菌属细菌之间水平传播的特点,易导致医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2].因此检测、分析阴沟肠杆菌AmpC酶的基因型别株对于研究和了解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机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时有效地控制产酶菌株引起的感染,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作者:王寅;马为群;汪强;夏华锋;赵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帕瑞昔布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围术期应用帕瑞昔布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分组研究,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评估分级标准Ⅰ或Ⅱ级的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40例,年龄60~80岁,随机分为帕瑞昔布组和安慰剂组,每组20例,帕瑞昔布组于手术前l0 min、手术后12 h和24 h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 mg,安慰剂组于手术前10 min、手术后12 h和24 h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术后2 h、4 h、6 h、12 h、24 h的疼痛强度和患者对镇痛的满意度.结果 与安慰剂组比较,帕瑞昔布组的术后2 h、4 h、6 h、12 h和24 h的VAS评分明显降低(均P<0.05).帕瑞昔布组24 h镇痛满意度(8.1±1.2)分,高于安慰剂组(5.2±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02,P<0.05).结论 静脉注射帕瑞昔布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术后镇痛质量.

    作者:张宏业;左明章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目的 探讨老年帕金森病(PD)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老年PD患者的病历资料,选择性别、年龄相匹配的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记录性别、年龄、病程、Hoehn&Yahr分期(H-Y分期)、尿酸、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并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老年PD组血浆尿酸水平[(262±53)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332±4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24,P<0.001).PD组男性血浆尿酸水平[(271±48)μmol/L]均值略高于女性水平[(254±39)μmol/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282,P=0.058).PD组男性血浆尿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男性尿酸水平[(353±6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25,P<0.001).PD组女性血浆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女性尿酸水平[(294±59)/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21,P=0.012).老年PD各亚组间血尿酸水平无显著差异,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2,039,P<0,01).老年PD组血尿酸水平与病程长短无明显相关性(r=0.961,P>0,05).老年PD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其MMSE评分与H-Y分期(r=-0.577,P=0.019)、年龄(r=-0.333,P=0.034)呈负相关,与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r=0.789,P=0.000),与病程(r=-0.333,P=0.027)、体质指数(BMI)(t=-0.410,P=0.115)无相关性.结论 老年PD患者血尿酸水平降低,低尿酸水平可能与老年P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有关.

    作者:刘涛;陈峰;文国强;欧阳锋;龙志刚;李天炼;陈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老年人原发性胃淋巴瘤临床分析

    胃是结外淋巴瘤的好发部位,原发性胃淋巴瘤(PGL)约占消化道淋巴瘤的55%~65%.我们对我院1997年1月至2010年8月确诊的48例PG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患者48例,其中老年组(60~87岁)25例,占同期PGL的52.1%;男14例,女11例,男∶女为1.3∶1.青年组(10~30岁)7例,占同期PGL的14.6%;男2例,女5例,男∶女为0.4∶1.依据Dawson诊断标准,全部经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

    作者:贾国葆;吴建胜;吴亮;董秀丽;林海霞;陈向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低剂量CT扫描在评价老年菌阴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效果中的应用

    目的 采用低剂量CT扫描对老年菌阴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对47例菌阴性肺结核抗结核治疗后1~12个月复查的老年患者采用低剂量CT扫描(120 kV,20 mAs),通过与治疗前常规CT(120 kV,200~280 mAs)扫描影像学结果的比较,对老年菌阴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老年菌阴性肺结核患者初诊CT征象常见的为腺泡实变融合和肺叶/肺段实变,其发生率分别为100.0和76.6%,而空洞的发生率相对较少;1~3个月复查好转的征象主要为树芽征,而腺泡融合实变和肺叶/肺段实变的好转主要发生于4~9个月,空洞性病变显效较慢,持续时间为6~12个月.结论 低剂量CT扫描能较好地反映老年菌阴性肺结核的不同影像学征象及抗结核治疗后的影像学,适合对老年菌阴性肺结核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评价.

    作者:陈殿森;关文华;张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瑞舒伐他汀改善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实验研究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3组:糖尿病对照组、瑞舒伐他汀20 mg组(RV 20 mg组)和10 mg组(RV 10mg组);8只健康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给药共8周,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第8周测定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糖、血脂含量.结果 用药前糖尿病大鼠各组血糖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RV 20 mg和RV 10 mg组在给药后第8周血糖稍低于糖尿病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对照组血浆NO浓度明显低于SD正常对照组(P<0.05),给药8周后,用药组血浆NO浓度明显高于糖尿病对照组(P<0.01或P<0.05).糖尿病对照组血浆ET-1浓度高于SD正常对照组(P<0.05);给药8周后,用药组血浆ET-1浓度明显低于糖尿病对照组(P<0.01或P<0.05).RV 20 mg组和RV 10 mg组比较,血浆E-1浓度降低及血浆NO浓度升高(P<0.05).同时,RV 20 mg组和RV 10 mg组血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糖尿病对照组(P<0.01).结论 瑞舒伐他汀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胆固醇水平,同时通过提高血浆NO浓度和降低E-1浓度等机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谢培益;张志杰;苏又苏;艾文;陈菲;王磊;陈少源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营养性肥胖大鼠下丘脑增食欲素A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营养性肥胖大鼠下丘脑组织中增食欲素A(Orexin A)的表达及其与高瘦素、高胰岛素和高脂血症的关系.方法 高脂膳食诱导建立营养性肥胖Wistar大鼠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和生化酶法检测肥胖大鼠血清瘦素、血清胰岛素及C肽、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应用实时定量PCR分析法检测肥胖大鼠下丘脑组织中增食欲素A的表达.结果 喂养8周时,肥胖组大鼠体质量、Lee's指数、血糖、三酰甘油及总胆固醇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P<0.01);肥胖组大鼠血清瘦素(1.74±0.36)/μg/L、胰岛素(35±5)MIU/L和C肽含量(0.21±0.04)μg/L,均高于对照组(1.27±0.11)μg/L、(23±4)MIU/L和(0.14±0.03)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组大鼠下丘脑组织中增食欲素A mRNA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分别为6.8±2.3和14.5±3.6(t=-8.06,P<0.01);增食欲素A mRNA水平与血清瘦素(r=-0.726)、胰岛素(r=-0.506)及C肽含量(r=-0.664)显著负相关(均P<0.01).结论 高脂饮食可诱导Wistar大鼠体内瘦素抵抗和营养性肥胖的发生,营养性肥胖大鼠下丘脑神经元增食欲素A基因的异常表达与瘦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赵玉岩;王露;马东杰;田蕾;郑德禄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胰高血糖素样肽-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心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首要原因,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是新型的治疗糖尿病药物,它具有降低血糖、降低胰高血糖素、降低胰岛细胞的凋亡和降低体质量等优点,对于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孙琴;任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帕金森病患者的言语功能障碍

    帕金森病(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变性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特征.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还可能出现言语障碍和吞咽困难、视觉障碍、乏力、疼痛、睡眠障碍、抑郁及痴呆等.其中约有90%的P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言语障碍[1-2].言语困难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能力,更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3].近年来,许多学者对PD患者的言语功能障碍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作者:刘琳;罗晓光;任艳;何志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安徽省农村老年人睡眠障碍现状及其影向因素分析

    睡眠障碍是老年人群中的高发疾病,虽然它不会直接威胁生命,但可造成焦虑、易激惹、情绪不稳定、烦躁不安等精神障碍,同时增加老年人患病风险[1].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60岁以上老年人中睡眠障碍的现患率为30%~40%,有的甚至高达90%以上[2-3].在美国65岁以上人群中,88%存在入睡困难、觉醒次数多和早醒[4].2002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学基金会(IFMHN)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群中有45.5%存在睡眠问题,其中老年人占56.7%[5].目前对城市老年人睡眠问题研究较多,但对占老年人口70%的农村老年人睡眠研究相对较少.

    作者:钱巧霞;方云;毛伟;熊黎明;江秀玲;曹月婷;于丹丹;苏普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2011年美国老年医学会科学年会纪要

    国老年医学会(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AGS)科学年会于5月11日至14日在美国首府华盛顿国家港口(National Harbor)举行,来自不同学科的2500名医护人员参加了此次年会,中国共有3名代表参会.本次会议专题讲座近100场、发言共46篇、壁报近700篇,内容除老年人常见问题如多重用药、骨质疏松与跌倒、衰弱及少肌症、谵妄、慢性疼痛等以及老年疾病如老年痴呆、老年人HIV感染外,还涉及社会保障、伦理、医疗质量评估、各种医护模式、长期护理及教育等方面.

    作者:刘晓红;项丹妮;丁群芳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