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老年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低氧血症(氧减)与白天嗜睡的关系. 方法 2008年3月至2011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1 47例老年男性OSAHS患者,使用Epworth嗜睡量表(ESS)自我评价嗜睡程度,并与多导睡眠呼吸监测结果结合进行分析.结果 147例OSAHS患者根据ESS评分分为嗜睡组和无嗜睡组,两组氧减饱和度指数(ODI)、平均血氧、低血氧、90%氧减时间百分比(CT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SS评分与ODI、平均血氧、低血氧、CT50有相关性(r分别为0.683、-0.450、-0.583、0.507.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ODI为ESS评分的危险因素(OR=1 11,95%CI:1.07~1.15).而ODI与平均血氧、低血氧、CT90呈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628、-0.763、0.689,均P<0.01).ODI≥23次/h时预测白天嗜睡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9.2%、88.2%. 结论 在老年男性OSAHS患者中,氧减与白大嗜睡相关,ODI有预测白大嗜睡的价值,而平均血氧、低血氧及CT90可能通过ODI与白天嗜睡相关.
作者:林其昌;蔡志明;张孝斌;赵建铭;陈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并存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径(LAD)的变化及其与血栓前状态各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 高血压患者105例,其中65例并存房颤(房颤组),40例无房颤(非房颤组),30例健康体检无高血压和房颤为对照组.用M型心脏超声测定LAD,同时检测其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imer)、血浆假性血友病因子(wvF)及红细胞压积(HCT),并进行比较.再将房颤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组和持续性房颤组,比较其LAD、Fg、D-Dimer、vwF、HCT.然后以LAD为因变量,Fg、D-Dimer、vwF、HCT为白变量,进行直线相关分析. 结果 房颤组与对照组和非房颤组比较,LAD为(43.56±6.72)mm与(31.63±4.32)mm和(36.28±5.83)mm(均P<0.05),Fg为(4.24±0.59)g/L与(2.80±0.46)g/L和(3.09±0.49) g/L(均P<0.05),D-Dimer为(0.43+0.13) mg/L与(0.18±0.08) mg/L和(0.28±0.10) mg/L(均P<0.05);房颤组vwF、HCT分别为(290.44±29.02)%、0.46±0.07,与对照组(84.15±20.26)%、0.34±0.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房颤组与对照组比较,LAD、D-Dime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房颤组与阵发房颤组比较,LAD、Fg、D-Dimer、vwF、H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AD与Fg(r=0.683)、D-Dimer(r=0.735)、vwF(r=0.763)、HCT(r=0.759)呈正相关(均P<0.01). 结论 LAD增大为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房颤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且LAD越大,血栓风险越大.
作者:张庆文;苗懿德;康丽萍;苏琳;李卫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多支血管病变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后非梗死相关动脉采用药物或药物联合PCI治疗预后的比较. 方法 2007年8月至2011年S月年龄75岁以上AMI多支病变患者,接受PCI治疗75例,根据对非梗死相关动脉病变是否再次PCI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PCI组30例,药物组45例.对比分析治疗平均1年后两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冠脉造影结果的差异. 结果 随访终点行冠脉造影,药物组和PCI组急诊时行PCI治疗的梗死相关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分别为1例(2.2%)和0例]、节段内晚期管腔丢失[5例(11.1%)和3例(10.0%)]、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2.2%)和1例(3.3%)]、靶病变再次紧急血运重建[2例(4.4%)和1例(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00、0.00、2.03、0.00,均P>0.05).PCI组患者心绞痛复发率14例(46.7%)、再次因心原性疾病入院5例(16.7%),均低于药物组的36例(80.0%)、18例(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00,4.61,P<0.01和P<0.05).继发性心力衰竭、再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发生、全因死亡及心原性病死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09、0.00、0.00、0.00、0.00,均P> 0.05). 结论 老年AMI患者非梗死相关动脉血管采取PCI治疗较单纯药物治疗减少心绞痛复发率、再次因心原性疾病入院率.
作者:黄宇;张鑫;刘姗姗;王璐;郜俊清;沈玲红;李艳秋;陆纪德;林捷;葛智儒;张登海;邱建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丙泊酚和咪达唑仑镇静对垂体前叶激素皮质醇分泌的影响. 方法 将64例(年龄65~72岁)行机械通气的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两组:丙泊酚组(32例)和咪达唑仑组(32例).记录患者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镇静全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颅内压和脑灌注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人住ICU后24 h、72 h和4周时静脉血的垂体前叶激素皮质醇水平. 结果 两组患者ICU期间脉搏氧饱和度、腋温、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心率、平均动脉压、颅内压和脑灌注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血清皮质醇含量在24 h和72 h时[(269.7±4a.2)nmol/L、(234.962±66.9)nmol/L];低于咪达唑仑组[(278.0±75.5)nmol/L、(243.2±42.4)nmol/L](t=5.312和5.919,均P=0.000);皮质醇在第4同时丙泊酚组为(209.1±73.9)mol/L.咪达唑仑组(210.8±66.6) nmol/L,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5,P=0.938). 结论 丙泊酚与咪达唑仑对ICU内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的皮质醇分泌有差异.
作者:孟春;刘刚;张彦;王亚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脑白质微结构的改变与执行功能障碍的关系. 方法 对23例LA患者和19例健康对照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和4项执行功能测验包括Stroop色词干扰测验、连线测验(TMT)、数字符号测验(DST)、言语流畅性测验(VF),行DTI扫描,测量LA患者病灶区(WML)、LA患者正常表现白质区(NAWM)、对照组半卵圆中心、脑室前后部周围白质区的各向异性值(FA)、表观扩散系数(ADC)、平均扩散率(MD),并对LA组白质参数与认知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LA患者存在明显的执行功能障碍,LA患者在Stroop色词干扰测验B、Stroop色词干扰测验C和Stroop色词干扰测验C-B、TMT-A 和TMT -B、DST行为学成绩均较对照组相应测验值差[(69.4±13.4)和(43.3±5.0),t=8.03,P<0.05]、[(141.4±42.1)和(65.4±10.3),t=7.66,P<0.05]、[(72.0=41.4)和(22.1±9.6),t=5.13,P<0.05]、[(73.2±15.3)和(31.2±7.2),t=10.97,P<0.05]、[(125.6±18.0)和(81.6±5 9),t=10.22,P<0.05]和[(24.8=5.6)和(36.8±5.1),t=7.19,P<0.05].WML在半卵圆中心、脑室前部和后部FA显著低于NAWM与对照组的相应区域的检验值[(0.2±0.1),(0.4±0.1)和(0.4±0.1),F=45.08,P<0.05]、[(0 2±0.0),(0.4±0.1)和(0.4±0.1),F=70.11,P<0.05]和[(0.3±0.1),(0.4±0.1)和(0.4±0.1),F=8.54,P<0.05];而WML在半卵圆中心、脑室前部和后部ADC显著高于NAWM和对照组的相应区域的检验值[(1.2±0.2),(0.8±0.1)和(0.8±0.1),F=46.77,P<0.05]、[(1.2±0.3),(0.8±0.0)和(0.8±0 1),F=68.22,P<0.05]和[(1.4±0.3),(0.8±0.0)和(0.9±0.1),F- 17.08,P<0.05];WML在半卵圆中心、脑室前部和后部MD显著高于NAWM和对照组的相应区域的检验值[(127.8±14.5),(95.3=25.4)和(100.8±9.4),F=19.72,P<0.05]、[(127.4±16.0),(101.8±13.9)和(93.4±5.6), F=39.26, P<0.05]和[(134.4=21.2),(114.8±14.5)和(114.4±11.7),F=10.66,P<0.05].相关性分析得出LA患者脑室前角旁白质FA与Stroop C-B(r =-0.46,P<0.05)、TMT-A(r=0.48,P<0.05)和TMT-B(r=0.46,P<0.05)呈负相关,与DST测验呈正相关(r=0.42,P<0.05). 结论 DTI能够准确显示LA患者的特征性脑白质微结构的改变,且这种改变与执行功能密切相关.LA患者的执行功能障碍可能与前额叶皮层下环路功能受损有关.
作者:王双坤;袁俊亮;郝咏刚;李淑娟;胡文立;郭晓娟;刘敏;顾华;张慧博;彭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VaD)患者血清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sFas)和其配体(sFasL)的水平变化及与患者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70例VaD患者[平均年龄(72.5±7.5)岁]血清sFas和sFasL水平,并与50例健康老年人[平均年龄(70.6±3.7)岁]比较;使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缺血指数量表(Hachinski)评定患者认知功能. 结果 VaD患者外周血清sFas和sFasL分别为(228.0±60.7)μg/L和(146.8±30.1)μg/L,健康老年人分别为(62.4±22.6)μg/L和(82.3±18.7)μg/L,VaD患者高于健康老年人(t=20.883,14.453,均P<0.01).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sFas与患者年龄、ADL和Hachinski呈负相关,与MMSE呈正相关(r=-0.956,-0.943,-0.950和0.904,均P<0.01);血清sFasL与MMSE呈负相关,与年龄、ADL和Hachinski呈正相关(r=0.899,0.963,0.948和0.939,均P<0.01). 结论 VaD患者发病过程中可能存在神经细胞凋亡,并且外周血清sFas和sFasL浓度可能与患者认知水平相关.
作者:齐若兵;陈斌华;谭忠林;余震;许子明;朱婉儿;苏雪倩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应用环氧化酶2抑制剂依托考昔和美洛昔康治疗患者急性痛风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选择我院诊断为痛风急性发作患者88例.分别给予依托考昔120 mg/d(依托考昔组,48例)和美洛昔康15 mg/d(美洛昔康组,36例)治疗,共7d,主要疗效依据为第2~5天患者对关节疼痛自我评分(0~4分Likert量表)结果,并监测实验期间的各项指标及不良事件,以评估其安全性. 结果 疼痛自我评分变化值依托考昔组为( - 1.66±0.58)分,优于美洛昔康(-1.38±0.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依托考昔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31.2%(15/48)与美洛昔康组33.3%(12/36)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000). 结论 依托考昔120 mg/d是治疗急性痛风的有效方案,其疗效优于美洛昔康,总体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
作者:张瑾;丁健;吴华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不同部位缺血性脑白质病变对患者小同认知领域的影响. 方法 选取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患者120例,按磁共振成像部位分为皮质下组、半卵圆中心组、脑室旁组及混合组,各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功能量表(MOCA)、物体记忆测验(FOM)、快速词汇测验(RVR)、积木测试(BD)、数字广度测试(DS)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评价认知功能. 结果 皮质下组的语言表达评分(0.36±0.49)分低于对照组(1.00±0.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混合组RVR评分(27.00±9.22)分、与侧脑室旁组RVR评分(32.30±7.7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与其他组(皮质下、半卵圆中心、对照组)(38.21±11.93)分、(35.94±9.53)分、(37.00±3.1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62,P=0.013);混合组BD评分(21.20±9.21)分,与半卵圆中心组BD评分(25.63±12.10)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0),而与其他组(皮质下、侧脑室旁、对照组)(37.14±10.43)分、(36.80±14.27)分、(40.30±6.2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95,P=0.000);混合组的即刻语言记忆、计算力、短程记忆、视空间与执行评分低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0.030、0.01 6、0.000).各组间定向力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MOCA中P=0.256、MMSE中P=0.325). 结论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部位不同,对不同认知领域的影响不同.侧脑室旁病变对记忆力的影响、皮质下病变对语言的影响、半卵圆中心病变对图像识别与构成的影响较为明显;混合组病变受累较广泛,可造成广泛的认知功能障碍.MOCA量表有助于发现早期认知障碍的存在,较为敏感.
作者:贾晓彧;张爱娟;王琦;王绍博;王洪财;辛艳平;陈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低热量肠外营养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的应用. 方法 59例老年胃癌患者术后随机分为29例低热量肠外营养组(低热量组)和30例常规肠外营养组(常规组),术后第2天起低热量组给予84 kJ·kg-1·d -1的肠外营养支持,常规组给予126 kJ·kg- 1·d-1的肠外营养支持,共6 d.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支持期间的并发症、血清蛋白、免疫功能、炎症反应、血糖、肝功能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 结果 低热量组和常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7.9% [11/29)和43.3%(13/30),以肺部感染为主(P>0.05);术后3d及6d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常规组与低热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比值均降低,CD8-值升高,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两组C反应蛋白术后3d比术前明显升高,术后6d比术后3d降低(P>0.05);两组血糖术后3d、6d逐渐降低(P>0.05);术后肝功能指标均升高,术后3d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d时常规组仍持续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热量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老年胃癌患者术后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
作者:彭玉平;蒋红钢;陈治横;陆伯豪;王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踝臂指数(ABI)检查在糖尿病足诊断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对255例糖尿病患者进行ABI检查,分析其影响因素并与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B超)检测结果进行对照,评估ABI检查的应用价值. 结果 ABI≤0.9组与>0.9组比较,年龄≥60岁者更多见(77.3%对53.9%,P=0.036),更易发生足部溃疡(9.1%对0.5%,P=0.026),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者亦明显增多(28.6%对6.4%,P<0.001).B超检查结果显示,ABI≤0.9组下肢动脉斑块(68.2%对42.1%,P=0.019)和阻塞(45.5%对22.3%,P=0.01 6)者亦明显增多.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动脉斑块(β=1.011,P=0.037)与ABI≤0.9呈正相关. 结论 ABI能判断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管情况,年龄≥60岁、体格检查足部动脉搏动减弱的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测ABI.
作者:戚以勤;陈宗存;薛声能;麦梨芳;黎锋;张少玲;严励;陈黎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乳糜胸的诊断及非霍奇金淋巴瘤乳糜胸的治疗,提高临床对真、假性乳糜胸的认识. 方法 报告并分析我院诊治的经淋巴结活检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1例老年非创伤性乳糜胸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NHL乳糜胸的可能机制并总结其诊治与预后. 结果 83岁老年男性患者1例,始为单侧乳糜胸,后进展为双侧,约1年病史.明确病因困难,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计算机断层成像术(PET/CT)检查示胸内及右侧颈部淋巴结代谢活性增高并肿大,行颈部淋巴结活检确诊为弥漫大B细胞型NHL.检索国内外文献中19例NHL乳糜胸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法有6例行放射治疗放疗均有效;11例行化学治疗(化疗),其中6例有效;1例行胸导管结扎术有效;1例行胸导管结扎加药物胸膜固定有效.该例患者拒绝化疗或放疗,行饮食疗法19个月后死亡. 结论 PET/CT有助于早期发现乳糜胸的隐匿病因.目前尚无标准的NHL乳糜胸治疗方法,应采取个体化治疗.NHL乳糜胸整体预后与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相似,要重视早期诊断、综合治疗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作者:丁勇;王洪冰;柯会星;孙铁英;杨重庆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使用西洛他唑、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三联抗血小板治疗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二联治疗在老年患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前瞻性将234例入选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三联治疗组18例,术前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负荷量300 mg或600 mg,加用西洛他唑200 mg/d,且西洛他唑用至术后6个月,改为二联治疗;两种药物联合治疗(二联治疗组)116例,术前用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负荷量300 mg或600 mg,氯吡格雷应用1年停用,改单用阿司匹林.主要终点随访两年的全因死亡和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心脑血管主要不良事件事件,次要终点是再次发生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手术和出血事件. 结果 三联治疗组再发心绞痛、再次血运重建各1例(发生率分别为0.85%);二联治疗组再发心绞痛、再次血运重建各8例(发生率分别为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x2=4.27,P<0.05).三联治疗组无新发心肌梗死、全因死亡、脑卒中和出血事件;二联治疗组新发心肌梗死、全因死亡、脑卒中事件各1例,无出血事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老年人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在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基础上加用西洛他唑,可降低再发心绞痛和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田锐;吕树铮;柳弘;苑飞;陈新;朱华刚;宋宪涛;周渊;葛长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白蚁菌圃醇提液对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转基因帕金森病(PD)果蝇模型攀爬能力及寿命的影响以探讨其扰PD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乙醇提取白蚁菌圃,通过果蝇添食不同浓度白蚁菌圃醇提液(每100 g培养液添加1、10和100 mg),观察比较PD果蝇的攀爬能力、寿命;用刚果红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 结果 白蚁菌圃醇提取液提高PD果蝇攀爬能力,在其羽化后18~36 d显著,攀爬能力随白蚁菌圃醇提取液浓度升高及果蝇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白蚁菌圃醇提取液延长PD果蝇的寿命雄果蝇寿命较PD果蝇对照延长31.82%~3.34%(均P<0.05),并呈剂量依赖关系.白蚁菌圃醇提液作用后PD果蝇脑组织中的神经细胞数明显增加,空泡减少,且与PD果蝇的行为及寿命变化一致. 结论 白蚁菌囿醇提取液改善PD果蝇行为及延长PD果蝇寿命.
作者:严丽荣;陈燕华;方景海;王文兵;苗曼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缺血后大鼠肠黏膜血流灌注和动力变化对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4只,随机分为急性脑缺血组(32只)和假手术对照组(32 只),两组大鼠分别按术后6、1 2、24和48 h时相点分为4个业组(每组均为8只),进行肠黏膜血流量、肠道传输系数、门静脉血内毒素水平以及多脏器组织匀浆中标记大肠杆菌移位率的检测. 结果 急性脑缺血组6、1 2、24和48 h时相点肠黏膜血流量分别为(34.5±3.2)PU、(22.7±1.9) PU、(26.2±4.3)PU和(30,5±4.1)PU,与对照组(46.8±5.4)PU、(50.1±3.6)PU、(45.4+4.1)PU、(48.7±7.3)PU比较,明显降低(t=2.650、2.875、2.639、2.507,均P<0.05);肠道传输系数脑缺血组各时相点分别为0.59±0.07、0.48±0.06、0.50±0.08和0,57±0.04,均低于对照组0.73±0.04、0.75±0.02、0.74±0.06、0.76±0.03(t=2.409、2.758、2.649、2.807,均P<0.05);脑缺血组损伤后6 h内毒素水平即开始升高,24h达到高峰.各时相点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均P<0.05).脑缺血组多脏器荧光标记大肠杆菌总检出率(11.4%、18.8%、25.0%、12.5%)明显高于对照组(2.1%、4.2%、2.1%、0%);内毒素水平与肠黏膜血流量和肠道传输系数呈显著相关性(r=-0.861、-0.7 96,均P<0.05). 结论 急性脑缺血后早期肠黏膜通透性就已增高,而脑损伤大鼠肠黏膜血流、肠运动功能的下降是导致此病理生理变化的重要因素.
作者:刘菁;周国平;王燕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异氟烷麻醉对不同月龄小鼠中、远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4月龄和20月龄C57BL/6J小鼠各45只,采用数字抽签随机分为对照组(未进行麻醉)、维持麻醉30 min(短麻)组和维持麻醉60 min(长麻)组各15只.使用3%异氟烷进行麻醉诱导,1.2%异氟烷维持麻醉.麻醉前1d和麻醉后第7天、14天、28天进行选择迷宫试验,每一臂均为10 cm×20 cm×15 cm.麻醉后7d开始水迷宫试验持续5d,麻醉后第8天、第9天、第10天、第11天、第28天进行水迷宫空间探索试验. 结果 选择迷宫试验中,4月龄长麻组麻醉后第28天时正确率为(58±6)%,低于同月龄对照组(6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6,P<0.01).麻醉后第14天时,20月龄短麻组到达臂数为(31±6)个,多于同月龄对照组的(24±6)个和长麻组的(24±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4,P<0.01);第28天时,20月龄长麻组到达臂数为(24±6)个,低于同月龄对照组(29±7)个和短麻组(30±6)个(F=3.29,P<0.05),但各组间正确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水迷宫试验中,4月龄小鼠各组间潜伏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空间探索实验中,麻醉后第11天和第28天时,4月龄短麻组正确象限中停留时间占全部时间的比值为(36.6±14.4)%和(34.7±9.5)%、长麻组为(36.8±16.4)%和(31.8+12.0)%,低于对照组(49.5±8.8)%和(42.8±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3.3 1、3.30.P<0.05);各组间穿越平台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后第11天.20月龄短麻组潜伏期为(31±6)s,长麻组为(30±7)s,均较对照组(23±6)s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4.P<0.05);空间探索试验中,20月龄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异氟烷麻醉对4月龄和20月龄小鼠中、远期认知功能均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华震;周寅;王东信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冠心病独立负性相关危险因素,HDL-C水平每下降0.026mmol/L,心血管疾病危险上升2%~3%,每升高0.026 mmol/L,心血管病死亡危险性下降6%,且该结果独立于LDL-C水平[1].HDLC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成为心血管病研究中的新靶点.
作者:文川;徐浩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心力衰竭为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而心力衰竭的发展亦是一个进展性的过程,即源于心脏重塑和功能恶化的进展.发生机制主要为长期神经激素激活和炎性细胞因子过度表达.心力衰竭时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诱导心肌细胞β肾上腺素能受体(AR)表达变化,β1-AR、β2-AR表达下调和脱敏,而由于β3-AR缺乏G蛋白耦联受体激酶的磷酸化位点等原因,心力衰竭时β3-AR的表达随着儿茶酚胺浓度增高而上调[1].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刺激β3- AR,经多种途径介导心肌损害,对心室重塑、心肌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及免疫炎性反应产生重要影响.
作者:郭静;孔一慧;李为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济南市区机关事业单位老年人群维生素D营养状况. 方法 在本院公费医疗单位分层随机抽取老年人564例,年龄60~91岁,平均(69.5±6.5)岁.将564例人选者分为60~74岁组和≥75岁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据此确定维生素D营养状况.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75岁组老年人维生素D营养缺乏、不足、临界和充足所占比例分别为9.8%、53.0%、27.3%和9.8%,与60~74岁组(5.3%、38.0%、33.3%、2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097,P<0.01).女性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所占比率较男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445,P<0.01). 结论 济南市区机关事业单位老年人群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更加显著,女性较为严重.
作者:康东红;曹维;王燕;刘智文;王萍;张洪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3种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在社区老年人中应用的差异. 方法 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CDS)、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和经美国心脏协会(AHA)修订的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报告(ATPⅢ*)3种诊断标准,调查社区773例老年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情况,并比较3种标准的诊断符合率. 结果 应用CDS、IDF及ATPHⅢ*诊断标准,老年人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分别为32.5%(251/773)、53.4%(413/773)、47.2%(365/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73.10,P<0.01),3种诊断标准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分别为34.7%(169/487)与28.7%(82/286),x2=2.99,P>0.05;57.3%(284/487)与45.1%(129/286),x2=12.64,P<0.01;53.0%(258/487)与37.4%(107/286),x2=17.52,P<0.01.IDF与ATPⅢ*诊断标准的诊断符合率为88.6%(Kappa=0.773,P<0.01),CDS与ATPⅢ*及IDF诊断标准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5.7%和73.7%. 结论 IDF与ATPⅢ*诊断标准的诊断符合率的一致性较高,CDS与IDF及ATPⅢ*诊断标准的诊断符合率的一致性均低于IDF与ATPⅢ*的诊断标准.
作者:高欣;吴晓光;汤哲;高芳堃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由于老年人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易感性和临床表现的特殊性,老年人CAP有其自身的特点.其诊治原则即要遵循指南,又不能拘泥于指南,尤其要注意药物与药物间和药物与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老年人CAP的预防要重视疫苗接种和平时的呼吸锻炼.
作者:葛楠;Leng Sean X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老年人在衰老的基础上常患多种慢性病、老年人综合征、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和接受多种药物治疗,还有复杂的心理、社会问题.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共同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状态,也增加了诊疗难度.传统的医学评估(病史、体查及辅助检查)仅局限于疾病评估,不能反映功能、心理及社会方面的问题,已不能满足老年人评估的需要,要有一个更全面的评估方法,以发现老年人所有潜在的问题.
作者:蹇在金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