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 主办单位: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国际刊号:2095-6681
  • 国内刊号:11-9336/R
  • 影响因子:
  • 创刊:2013
  • 周期:旬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100041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年22期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

    目的 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治疗,探究其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6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66例,随机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西医组给予传统的支气管哮喘西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给予支气管哮喘西药加上中药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通过临床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的过程中,西药治疗加上中医治疗的联合方案对患者的疗效更加确切,患者的康复率较高.结论 相对于传统西药治疗支气管哮喘,联合中药的方式更加适合,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王秋云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通过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的方法以及疗效,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以及14天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通过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邱茜茜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中药玉石枕治疗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玉石枕与以“育阴潜阳”为治则的固定组方中药颗粒剂合用,对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血压平均值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1、2级)、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氨氯地平)和治疗组(氨氯地平+固定组方中药颗粒剂+中药玉石枕),各60例,疗程为28天,观察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血压平均值及血压变异性变化.结果 治疗组可显著降低患者的阿森斯失眠量表总积分、降低血压平均值及血压变异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中药玉石枕加用以“育阴潜阳”为治则的固定组方中药颗粒剂,可以显著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睡眠质量,有效降低患者血压,避免血压较大波动.

    作者:卢艳;王海涛;柏春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合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合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疗效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合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可有效改善疗效,提高患者视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丽敏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糜烂型扁平苔藓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糜烂型平台藓疾病的疗效与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口腔糜烂型扁平苔藓患者37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19例与对照组1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醋酸泼尼松龙注射药物用于病症区域基底部,实验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进行相应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采用相对应的治疗方法病情均有明显好转,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口腔糜烂型扁平苔藓疾病单纯使用西医治疗方法虽然可以短期内获得明显疗效,但根治效果不佳,疾病容易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宝萍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针灸辅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针灸辅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为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提供一定的借鉴.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止血、稳定血压,降低颅内压、营养神经等西医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的基础上辅助配合针灸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血肿体积与入组当天比较,观察组能显著性的降低血肿体积,观察组血肿体积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肺部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辅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优于西医常规基础治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慧芹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 探究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39例与对照组33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身体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和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效果显著,可使心功能得到良好改善,减轻身体症状,降低血压,且该药物安全性高,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金杰;丘青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70例,将其平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对照组疗效较研究组差(P<0.05).治疗后,研究组左心室射血分数、QT离散度、心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用药期间均未出现严重药副反应.结论 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疗效明显,且药物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韦贤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低位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血压与心率的影响探究

    目的 分析探究低位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血压与心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老年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高血压疾病进行分组,老年高血压患者51例作为实验组,血压正常患者49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在手术过程中采取低位硬膜外麻醉,并在麻醉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麻醉5 min、15 min及45 min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的低频率、高频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麻醉5 min、15 min及45 min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麻醉后的低频率、高频率分别为(56.34±15.06)Hz、(26.37±10.83) Hz,与对照组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位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血压与心率的影响较大,对患者的自主神经系统调节能力具有较大的影响,手术过程中应对患者的体征变化进行密切的监测.

    作者:薛艳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表现、溶解血栓后3 h内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射血分数(EF);随访患者接受治疗后3周内出现的并发症情况,并以出现严重并发症,如病情反复性心肌梗死、脑出血、动脉粥样硬化后致死、致残为治疗失败.结果 经治疗与观察后发现,实验组效果相对较好,患者病症、病情明显改善,心脏器官功能恢复正常,疼痛症状明显消失;实验组部分患者虽然APTT有所延长,但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F值相对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致命性并发症或过敏情况.结论 采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更加有效,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更加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金良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阿托伐他汀、辅酶Q1O联合应用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的疗效观察

    目的 对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治疗过程中阿托伐他汀、辅酶Q10联合应用的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在治疗中以阿托伐他汀作为主要治疗药物,研究组在治疗过程中采取阿托伐他汀、辅酶Q10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患者恢复的程度比研究组患者差,研究组患者冠心病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治疗的过程中,阿托伐他汀、辅酶Q10联合用药疗效明显.

    作者:王建超;徐扬扬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发症感染症候研究

    目的 观察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发症感染症侯及其心率变异性特征.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与正常人(心率变异组)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35%者21例)利用连续动态心电图、窦性心搏以及计算机心率变异指标进行测量、记录观察,将其时域指标与正常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心衰患者中,LVEF< 35%者较LVEF> 35%者显著降低,而心衰患者均较正常患者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显示指标参数为SDNN、SDANN index、SDNN index、rMSSD、PNN 50.结论 患者自身的心功能状态、自主神经功能平衡性与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指标时域数值、变化参数密切相关,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心表诊治疗效与病症严重程度可利用心率变异时域指标与对应指标参数 变化来进行诊断,并且还能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冠心病患者生存率与充血性心力衰竭预后诊断疗效.

    作者:陈旭杰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中医补肺通络解毒法对肺癌患者的治疗作用

    目的 探索并分析中医补肺通络解毒法对肺癌疾病的治疗疗效与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补肺通络解毒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四周,实验组患者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病情控制情况更加稳定,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症状,包括干咳、咳痰等存在显著性差异,前者明显优于后者;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相比较而言存在明显著性差异,前者明显更优;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CEA、CA153参数值有明显改善,实验组患者所得参数值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发现,采用中医补肺通络解毒法治疗肺癌的疗效更加显著,其应用的疗效更佳,可以被广泛推广.

    作者:周关胜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生大黄敷脐治疗中风患者便秘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生大黄敷脐对中风患者的便秘的治疗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后便秘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把生大黄调制成膏状敷脐.结果 对照组痊愈13例,有效9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73%;观察组痊愈1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大黄敷脐对于中风患者的便秘有很好的治疗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郑嘉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多巴胺联合硝普钠治疗心梗后左心衰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多巴胺联合硝普钠治疗心梗后左心衰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5年5月收治的心梗后左心衰患者20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多巴胺联合硝普钠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压、心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心梗后左心衰患者给予多巴胺联合硝普钠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促进其痊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房志栋;刘娴;师敏;韩世晓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患者中西医结合急救探讨

    目的 探索兵分析中西医结合急救治疗方法用于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疾病的实际疗效与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所有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急救治疗方法后其视力、及光感度变化,判别该种治疗方法的实际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急救治疗的方法后,视力情况明显改善,视网膜中央黄斑区域的光感度明显提高,患者眼球疼痛等现象基本消失.结论 常规西医治疗方法用于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是一种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取得良好治疗疗效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急性症状,但是,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疾病主要因为患者眼球动脉痉挛,出现动脉栓而引起的视力下降、眼球疼痛疾病,如果不能采用为适当的治疗方法根治该种疾病,就会严重影响患者后期势力恢复情况,相比较而言,中药可以实现局部活血通气的功效,促进组织微循环,因此常规西医治疗联合中医治疗方法可以实现对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疾病急性急救处理,并提高患者后期治疗疗效.

    作者:张培培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72例,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曲美他嗪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呋塞米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8%,观察组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曲美他嗪治疗,患者的心脏功能得到了改善,且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观.

    作者:刘月鹏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康复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护理用于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并不能根治,且不利于患者后期康复,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治疗方法不仅可以短时间内治愈患者疾病,增加治愈率,大程度的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感,还可降低西医药物对患者脏器官的刺激,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宋炜炜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循证护理在重症脑血管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循证护理在对脑血管病患者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血管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办法,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循证护理的有关举措,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康复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44%,比较发现,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循证护理治疗措施有效的提高了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徐伟华;周宇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肾病综合征的中西医辩证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的中西医辩证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患者70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辩证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性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P<0.05).结论 对肾病综合征患者实施中西医辩证护理干预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同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胡晓宇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浅析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有效性

    目的 浅析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其心理状态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比较分析两组护理后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组FS、LVEF、rMSSD、SDNN、SDANN、SAS、SDS等各项指标评分结果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用于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推广.

    作者:陈黎;张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脑卒中患者的抑郁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和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的抑郁原因及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CS)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90例.实验组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给予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6个月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1个月、6个月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干预护理对CS患者的治疗具有明显的效果,可以改善患者抑郁症状,让患者早日康复出院,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任贞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早期康复护理在老年心血管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护理方法用于配合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实验分析,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疾病治愈率,改善日常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相对较高,病情反复程度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仲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护理干预在胸腔闭式引流治疗高血压患者胸腔积液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在胸腔闭式引流治疗高血压患者胸腔积液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胸腔积液高血压患者76例,患者均接受胸腔闭式引流进行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在术后接受常规处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引流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引流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总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的引流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对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手术的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老年性便秘从虚论治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老年人由于味觉和嗅觉功能下降、牙齿脱落及咀嚼困难等因素,导致饮食更偏向于高糖高脂肪食物,从而减少了植物类食物的摄入,以致肠道菌群结构出现较大的改变而易发便秘.随着城市老龄化加剧,老年性便秘非常普遍,且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增高.北京、天津和西安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便秘患病率高达15%~20%.

    作者:韩偎偎;刘汶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农村居民心肺复苏技能的普及与培训效果研究

    目的 探究农村居民心肺复苏(CPR)技能的普及与培训效果.方法 选取本地农村居民120名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各60名.常规组采取一般理论教学,实验组采取交互式培训方法进行教学,比较两种教学方案的培训效果.结果 实验组居民对于心肺复苏相关技能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且培训后的CPR得分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农村居民开展CPR技能培训的应用价值重大,可明显提高居民的急救技能与应变能力.

    作者:卢峰;邹静蓉;柏广富;向阳;席炎;边逸道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妇幼保健院药剂科中成药使用情况并对其合理性探析

    目的 调查妇幼保健院药剂科中成药的使用情况,并对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方法 抽调2014年1月~2015年7月我院药剂科处方单1000张,对其中成药使用情况以及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进行调查.结果 药方为中成药479张(47.9%).注射剂药物117张,单联用药197张,二联用药185张,三联用药97张.重复用药占3.7%,适应症不适宜占3.4%,用量、用法错误5.1%,联合用药错误2.9%.结论 中成药的使用较为普遍,但我院存在药物使用不合理的情况,需要加强药物使用管理.

    作者:薛九霞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病情及预后关系探讨

    目的 确切了解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升高组和正常组,各48例.两组均采用相同治疗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疗效以及神经功能损伤评分.结果 治疗1个月后,正常组总有效率高达87.5%,显著高于升高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神经损伤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升高组较正常组神经损伤程度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可有效反应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浓度变化,且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浓度升高对降低患者疗效和临床预后也有影响.

    作者:曹栋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小儿肺炎是儿科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心力衰竭是本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其也是导致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关本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层出不穷,但目前还尚未统一标准,国内外很多研究者从神经体液因子以及细胞因子和基因水平分别对其进行阐述,并且目前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证实,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发生时机体内血浆内皮素、利钠肽、一氧化氮等因子会伴随病程的进展发生变化.对于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临床需严谨观察,及时、有效地实施抢救.

    作者:黄飞燕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健脾祛湿法干预葡萄糖耐量异常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祛湿化浊汤对葡萄糖耐量异常(IGT)患者血糖的影响,开拓中医药干预IGT的新途径.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IGT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饮食控制,治疗组联合给予祛湿化浊汤进行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并追踪观察1个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葡萄糖耐量试验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祛湿化浊汤可以作为IGT的有效治疗方案,可用于预防IGT发展为糖尿病.

    作者:黄鹏展;黄咏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心肺复苏器应用及展望

    心肺复苏器是一种新型的心脏功能外力恢复器,它是在传统医学理论的基础之上,借助现代化智能技术制成的可以有效解决患者突发性心脏病给患者到来的损伤,且随着该项技术的成熟逐步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抢救与灾害急救工作当中,基于此,本文对心肺复苏器制作理念、运行机制、应用方式与特点等多个方面出发,分析心肺复苏器的实际应用效果与内在价值,探究该项技术的未来改进方向与应用的广度.

    作者:王新疆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基于频数分析的苗医治疗风湿类疾病方药规律研究

    目的 应用统计方法探究苗医治疗风湿类疾病方的特点和用药规律.方法 在收集、整理苗医治疗风湿类疾病方的基础上,应用Microsoft Excel2010软件中的COUNTIFS函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所搜集的842首苗医风湿方中,内服方748首;外用方83首;内外兼用方11首.全部单验方涉及药物576味,累计用药频次4098次.其中使用频次高的是见血飞(117次),相对频率是13.9%,其次是威灵仙(115次),相对频率是13.7%.常用的用药部位是根茎、全草、枝节、藤.结论 运用频数统计方法能够发现苗医治疗风湿类病时的组方及用药规律.

    作者:王彭;云雪林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彩色多普勒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诊断分析

    目的 分析针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症采用彩色多普勒进行疾病诊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方法进行诊断,主要对患者的动静脉血液流动通常程度、硬化斑的位置与大小进行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中,超过45%出现了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诊断准确率为99.3%,其中初生阶段患者占70.6%.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症容易出现在高血压患者群体中,越早发现越有利于疾病治疗.彩色多普勒检查方法相比较其它检查方法而言具有明显优势,可以准确、及时发现高血压患者是否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具有显著地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小倩;程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中药五味子醋制前后主要有效成分的变化规律

    目的 分析中药五味子醋制前后主要有效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中药五味子醋制前后饮片中木脂素和有机酸类成分的含量变化进行测定.结果 经过醋制后,木脂素类成分降低,有机酸类成分增加,五味子生品中木脂酸与有机酸两者的比例为1:15左右,经过醋制后,两者的比例变为1:23左右,可以看出比例明显升高.结论 五味子醋制过后药理作用会发生变化,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木脂素或有机酸成分含量的增减是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同时,重要的原因是木脂素与有机酸的含量比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较为明显的体现出了中药五味子醋制前后的物质基础变化.为五味子醋制前后主要有效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提供了准确而依据.

    作者:黄显芬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心理分级护理模式对择期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的作用观察

    目的 观察探究心理分级护理模式对择期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心脏介入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围手术期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心理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手术后观察组PQSI、疼痛评分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手术前心悸、焦虑情况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护理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心理分级护理模式对择期心脏介入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围术期睡眠质量,减少疾病带来的疼痛,有效减少患者手术前的负面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作者:张凤英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对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对风温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基础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评价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情绪、其他及综合项目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可明显改善其心功能,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金爱莲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脑出血2例护理与临床分析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在冠状动脉阻塞性疾病的治疗中越来越广泛,随之手术期并发症也明显增加.出血事件是PCI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中脑出血病死率高,预后较差[1].有研究显示,PCI后严重致命性出血事件总体发生率较低,仅为0.04% (10/25086)[2].但脑出血一旦发生,其病死率达70%以上[3].因此,对PCI术后并发症尤其是严重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为此,本文选取我院心内科收治的行PCI手术患者4205例,术后发生脑出血2例,经过积极治疗及护理,自动出院1例,好转出院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叶祺;刘蔓蔓;曹教育 刊期: 2015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