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凝血功能、D-二聚体的变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3年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72例为观察组,并根据病灶大小分为大梗死组、小梗死组和腔隙性脑梗死组.分别对3组患者入院后次日晨测定血清Hcy、血脂、hs-CRP、凝血功能、D-二聚体.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Hcy、血脂、hs-CRP、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APTT和TT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Hcy水平与LDL、hs-CRP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一定相关性(r值分别为0.739,0.681和0.803,P<0.01).大梗死组、小梗死组血清Hcy、hs-CRP、LDL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P<0.05),大梗死组血浆Fib水平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和小梗死组(P<0.05).脑梗死面积大小与血清Hcy、hs-CRP、LDL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604、0.587、0.515、0.333,P<0.05或P<0.01).结论:血清Hcy、hs-CRP、LDL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冬青;于勇;王海滨;武晓;商振涛;王倩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构建基于Tat细胞穿透肽和核定位信号NLS的重组酶Cre蛋白表达载体,引导Cre内化并入核实现细胞水平的基因敲除.方法:在带His标记的细胞穿透肽Tat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表达载体pET14b-SBP-Tat-EGFP基础上,利用酶切连接的方法将NLS-Cre片段插入带上述表达载体中,构建新的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ET14b-SBP-Tat-NLS-Cre-EGFP;经酶切、测序鉴定载体构建正确后,将重组质粒转化BL21 (DE3)宿主菌,经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后,用Ni2+亲和层析纯化得到融合蛋白;将融合蛋白透析、过滤除菌后加入到培养的cdc42基因两端带Loxp位点的C57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在Zeiss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蛋白转导效率,并用Western blot方法在蛋白水平检测并验证细胞水平目的基因敲除效果.结果:经酶切、基因测序证实重组载体构建成功,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可有效表达;Zeiss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融合蛋白穿透细胞膜并进入细胞,细胞在经融合蛋白内化处理后目的基因蛋白的表达量与对照组没加Tat融合蛋白比较有明显降低.结论:利用Tat细胞穿透肽成功构建了基于细胞穿透肽的带有NLS-Cre的Tat蛋白表达运输载体,建立了可携带Cre进入细胞核进行基因敲除的系统,说明利用该系统可以实现细胞水平的基因敲除.
作者:邓军;刘芸;谭婷;杨昭君;吴莉莉;李娟;姜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影响巨噬细胞一氧化氮(NO)生成和白细胞介素(IL)-10与IL-12分泌的量效-时效关系.方法:体外培养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株,在无或有细菌脂多糖(LPS)诱导下,分别给予不同浓度(1、5、10 mg/ml)的血必净注射液干预,培养4、8和24 h后收集上清,分别采用Griess和ELISA方法检测NO、IL-10和IL-12p70的分泌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血必净注射液能够促进正常细胞IL-10的分泌,同时抑制NO和IL-12p70的分泌(P<0.05或P<0.01),这一效应能够持续到24 h,随着血必净浓度的增加,效应逐渐增强,其中高浓度抑制NO分泌能力强,4h和24 h较中浓度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中浓度促进IL-10分泌和抑制IL-12p70分泌的能力强,中、高浓度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诱导自4h便能够促进NO和IL-12p70的分泌(P<0.05或P<0.01),而8h才能明显促进IL-10的分泌(P<0.01),随着时间延长,效应逐渐增强(P<0.05或P<0.01),血必净注射液能够抑制各时间点NO的分泌和促进IL-10的分泌,同时随着血必净浓度的增加,效应逐渐增强,其中高浓度效应强,中、高浓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浓度血必净抑制IL-12p70的分泌效应强,而中、高浓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够影响小鼠巨噬细胞NO的分泌和IL-10与IL-12平衡,并存在明显的时效-量效关系.
作者:高玉雷;姚咏明;柴艳芬;归永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丙酮酸腹腔透析液对大鼠失血性休克静脉液体复苏后腹腔脏器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n=10).大鼠按全身血容量的45%经股动脉放血制作失血性休克模型.单纯静脉复苏组(VR组)于休克lh后回输失血及2倍失血量的乳酸钠林格液行静脉复苏,其余3组在上述静脉复苏基础上,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DPR组)、乳酸钠透析液(L组)、丙酮酸钠透析液(P组)20ml行腹腔复苏,时间30 min.分别于休克前(0时)及休克后60(静脉复苏前)、180(腹腔复苏后1 h)、360m in(腹腔复苏后4 h)用PICCO心肺容量监测仪监测大鼠平均动脉压(MAP);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休克后180m in和360m in肝、肾和小肠黏膜血流量;生化法测定休克前及休克后180、360m in血丙氨酸转氨酶(ALT)、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和肌酐(Cr)水平;干/湿比重法测定休克后180、360m in肝、肾、肠各组织含水率.结果:失血性休克后各组MAP骤降至(35±5)mmHg;休克后60 min时,各组大鼠MAP无明显差异(P>0.05).腹腔复苏后,与VR组比较,L和P组均能显著提高失血性休克大鼠MAP(P<0.05),降低血ALT、Cr和DAO水平,减轻肝、肾、肠组织含水率,提高腹腔脏器血流量(P<0.05或P<0.01),在失血后360m in时,P组的上述变化较其余复苏组更为显著.结论:丙酮酸腹腔透析液对大鼠失血性休克静脉液体复苏后腹腔脏器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马丽;林志龙;罗红敏;杜明华;王欢;白晓东;周方强;胡森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经腹股沟管下精索静脉结扎术(MSV)治疗精索静脉曲张(VC)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6月-2012年3月收治42例VC患者的临床资料,于硬膜外麻醉下行MSV,术后6个月观察精液参数改善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中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38例;双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4例.术后6个月复查,患者精索内静脉内径由术前(0.38±0.05)cm下降至(0.29±0.05)cm(P=0.000),精子计数由术前(28.37士1.84)×106/ml升至(32.48±1.73)×106/ml(P=0.000),精子活力较术前提高明显,由术前(25.61±2.00)%上升至(39.02±4.87)%(P=0.000);复发1例,并发鞘膜积液1例;随访6个月,患者阴囊不适及疼痛症状均较术前缓解.结论:对部队中常见的疾病VC,MSV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吴元翼;杨勇;符伟军;郁华亮;郭加翔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利奈唑胺(LZD)对严重烧伤家兔促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4只家兔分为假烫组、烫伤组、假烫+LZD治疗组、烫伤+LZD治疗组4组,每组6只.将两烫伤组家兔背部皮肤置于98℃热水18 s制备30% TBSAⅢ度烫伤模型;假烫组用37℃温水代替热水.两LZD治疗组家兔静脉注射10 mg/kg利奈唑胺.组织病理学观察烫伤深度,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烧伤后家兔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结果:与假烫组家兔比较,烧伤家兔TNF-α、IL-1β及IL-6显著升高,IL-1β在伤后12 h达峰值,TNF-α及IL-6在伤后24 h达峰值.利奈唑胺能显著降低烫伤家兔TNF-α、IL-1β及IL-6水平(P<0.05),降幅分别为28.19%、38.54%和28.48%,但利奈唑胺对假烫家兔3种细胞因子的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利奈唑胺能显著降低烫伤家兔的促炎症因子水平.
作者:马建丽;高磊;褚万立;冯永强;姚飞;王晓青;李翔;张清哲;马晓晖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我院2009-2011年老年科常见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送检的老年科病房患者标本的病原菌进行统计分析,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试验结果判断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标准(2007年版),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从1 986份送检的标本中分离出311株病原菌株,革兰阳性菌30株,占9.6%;革兰阴性菌176株,占56.6%;真菌105株,占33.8%.金黄色葡萄球菌全部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0.5%,9.0%和9.0%)占革兰阴性菌的前3位,且鲍曼不动杆菌为泛耐药,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在65%以上.白色假丝酵母菌检出率(19.0%)是真菌中高的,对常用抗真菌药均敏感.结论:老年科病房细菌耐药情况不容忽视,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性已十分严重,其耐药性可能与其产生的碳青霉烯酶有关.对第三代和第四代头孢菌素以及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使用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作者:徐志红;黄永艳;杨莉;方洁;糜琛蓉;余小萍;陶祥龄;胡家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在社区医院与综合性三级医疗机构之间双向转诊的效果及优势.方法:调查2005年1月1日-2010年6月30日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与广州市越秀区正骨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情况.结果:调查期间两院共完成危重患者双向转诊683人次,其中由三级医院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向基层医院正骨医院转诊361人次,ICU平均住院天数为11.3d,救治成功322例,救治成功率为89.2%,死亡39例中心血管疾病5例,脑血管疾病11例,呼吸疾病15例,脓毒症6例,麻醉意外2例,转运途中无一例病情加重或死亡.康复期转返正骨医院患者322例,康复治疗平均住院天数为14.6d,临床治愈率达100%.结论:通过在社区医院与综合性三级医疗机构之间实施危重患者的双向转诊,可使危重症救治成功率提高,同时紧密合作和优势互补更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共享与利用.
作者:詹奇;陈怿;苏磊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表皮角蛋白的变化规律以及正常表皮细胞培养液对瘢痕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4例烧伤患者,每人取少量增生性瘢痕和临近的正常皮肤组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两种组织中与细胞增殖有关的角蛋白14、与细胞分化有关的角蛋白10和与细胞活化有关角蛋白16的变化.收集正常表皮细胞培养12h后的无血清培养液,用DMEM依次配成体积分数为0、5%、10%和20%,分别加入到加有正常和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的培养板中.分别以MTT法测定吸光度(A)值,Beckman液闪计数仪测定3H-脯氨酸掺入值,分别用以反映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合成速率.结果:与正常表皮比较,瘢痕表皮中角蛋白16明显表达增强,角蛋白10降低,角蛋白14无明显变化;正常表皮细胞培养液能促进正常皮肤和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并抑制胶原的合成,但对两种成纤维细胞的作用程度不尽相同,对正常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和对胶原合成的抑制作用都较瘢痕成纤维细胞显著.结论:瘢痕表皮的活化可能是瘢痕增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正常表皮细胞培养液既能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还能抑制胶原的合成,但对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抑制作用较正常成纤维细胞弱.
作者:李兵园;许明火;宋慧锋;高全文;郝永红;陈宝国;柴家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肾脏损害的可能干预效应.方法:采用30只清洁级EB病毒膜抗原BLLF1基因转基因小鼠为SLE动物模型,均为雌性,体重30~40 g.分为模型组(随机选择模型鼠)、8周龄给药组、10周龄给药组,每组10只.给药组分别给予6.4 ml/kg血必净注射液腹腔内注射,每日1次,连续14d.然后无菌取血及肾脏,进行抗dsDNA抗体滴度及血清肾功能指标的检测,肾组织采用PASM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远交系昆明种雌性小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于相应时间点取材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SLE小鼠抗dsDNA抗体滴度、血肌酐(Cr)和尿素氮(BUN)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能显著降低8周龄和10周龄SLE小鼠抗dsDNA抗体的滴度,显著降低其血Cr和BUN含量(P<0.05或P<0.01),并明显减轻狼疮鼠肾脏组织系膜基质的增生,但两不同周龄给药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对SLE小鼠的肾脏损害具有防护作用.
作者:王彦博;王强;祝筱梅;董宁;张庆红;姚咏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采用化学发光技术检测乙肝前S1蛋白(pre-S1)和乙肝两对半,探讨乙肝pre-S1作为反映乙肝病毒感染、复制、传染性及肝细胞损伤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技术检测337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的血清乙肝两对半和pre-S1,比较不同乙肝两对半模式患者pre S1的阳性率.结果:乙肝表面抗原的S/CO值高低与pre-S1有关,乙肝表面抗原S/CO值越高,pre-S1的阳性率越高,不同两对半模式pre-S1阳性率不同,其中以“大三阳”[HBsAg(+)/HBeAg(+)/HBcAb(+)]的阳性率高(93.3%).乙肝e抗原与pre-S1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化学发光技术检测前S蛋白能较早以及较准确地反映乙肝病毒复制的情况,对于条件不适合做乙肝病毒DNA的实验室,pre-S1是乙肝两对半的补充.
作者:顾春瑜;许琼;赵乔妹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幽门螺杆菌(HP)与复发性口腔溃疡(ROU)的相关性.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医学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关于HP与ROU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的文献,文献中研究对象均分为ROU组和非ROU组,ROU组又分为重型和轻型ROU.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2年12月.2名评价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研究逐个进行质量评价,然后采用Revman5.2.1软件对提取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3篇,涉及1 496例患者,其中ROU患者759例,非ROU患者737例.ROU组HP阳性率显著高于非ROU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2=48%;OR:2.18;95%CI:1.54~3.08; P合并<0.000 01);重型ROU组HP阳性率显著高于轻型ROU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2=0%;OR:0.23;95% CI:0.06~0.84;P合并=0.03).结论:HP感染与ROU发病及疾病严重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为其致病因素之一.
作者:邹林焘;胡运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和高血糖高渗状态(HHS)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由于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易被误诊误治,尤其对于既往无明确糖尿病病史的患者.本文对我院急诊科2011年6-12月收治的3例糖尿病伴急性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提高急诊医师对该类疾病的认识.
作者:刘百川;李瑞明;关岚;刘志伟;赵斌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具有放置时间长、操作简便、感染发生率低等优点,是目前适用于临床患者长期静脉输液治疗的实用技术[1].但是,PICC作为一种创伤性操作,也存在相应的风险和并发症,尤其是导管异位,一方面可直接造成静脉通路建立失败,另一方面也可能引起静脉炎、心律不齐、心肌损伤甚至心包填塞等严重并发症.为尽量减少PICC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开展了规范性静脉输液管理[2].现通过分析导管异位发生率,对规范化静脉输液管理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
作者:宋林萍;郭艳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对我科2011年8月-2012年4月行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136例肿瘤患者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36例行PICC的患者中,肠癌52例,胃癌37例,肺癌31例,乳腺癌9例,胰腺癌3例,鼻咽癌3例,泪腺癌1例.均使用三向瓣膜式4Fr单腔PICC导管(美国巴德公司),导管留置时间13~334 d.穿刺部位:贵要静脉97例,正中静脉36例,头静脉3例;左臂51例,右臂85例.发生机械性静脉炎4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1例,导管堵塞3例,静脉血栓形成3例(其中2例伴置管侧肢体肿胀),单纯置管侧肢体肿胀2例.
作者:姜伟娜;贾晓燕;姚柯蕾;张竹青 刊期: 2013年第02期
2012年2月,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在我院行射频消融术,术中并发急性心包填塞,经积极抢救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病历简介患者,女,75岁,反复心悸5年余,于2012年1月确诊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012年2月20日入院,行射频消融治疗.电生理检查为左侧旁道所致折返.但在送消融导管跨入主动脉瓣进入左心室时出现困难,在反复试送约10min时患者突然出现血压下降(80/50 mmHg),立即透视心脏,显示心影外侧搏动消失,搏动出现于心影内并可见随心脏搏动的半环状透明带,心尖部明显,诊断为急性心包填塞.立即给予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并快速补液治疗.
作者:周小英;郭金花;刘子华;许明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多见于腹部严重创伤之后,腹内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导致心血管、肺、肾、腹腔内脏和颅脑等功能障碍或衰竭.以严重腹胀合并少尿、呼吸窘迫等为特征.我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对162例泌尿系结石患者行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ripsy,MPCNL),5例患者术后并发ACS,均抢救成功,报告如下.
作者:吴剑平;郑曙云;刘军;贾瑞鹏;苏江浩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软组织作训伤在军队日常训练中时有发生,影响了官兵的训练和生活.我科综合运用超短波、针灸、推拿治疗软组织作训伤,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2009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软组织作训伤患者,均为现役军人,共79例,诊断符合文献[1]标准.随机分为两组,综合治疗组43例,男31例,女12例;年龄19~48岁,平均28岁;腰部软伤组织22例,肩部软组织伤8例,踝关节软组织伤13例;病程4 h~3个月.对照组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21~44岁,平均27岁;腰部软组织伤17例,肩部软组织伤8例,踝关节软组织伤11例,病程6 h~3个月.全部患者均有疼痛、活动不利、功能受限等症状,排除经影像学检查有骨折、脱位者,有开放性伤口者及未能按观察标准完成治疗者.
作者:王磊;李军;陈洁;高赢;郑萍;赵慧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性反应,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且于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是威胁人群健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之一,特别是老年患者,如不及时明确诊断并给予相应治疗,将危及患者生命[1].C反应蛋白(CRP)是临床常用的感染的辅助诊断指标[2].降钙素原(PCT)是一种新型的感染指标[3,4].健康人血浆PCT含量极低,体外稳定性很好,特异性高.本研究中对70例老年CAP患者进行PCT及CRP的检测,探讨二者联合检测在老年CAP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姜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患者一般采用西药治疗,虽然能促进部分溃疡的愈合,但是单纯的西药治疗不能阻止新溃疡的不断发生,治疗效果不理想.我院对ROU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张红霞;母小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血液中DNA的提取是遗传性疾病、胎儿产前无创伤诊断、肿瘤和传染性疾病等临床早期确诊的基础技术和重要手段.外周血因取材方便,是临床上常见的DNA基因组提取样本[1,2].目前,对大量临床血液样本DNA的提取方法多局限于酚-氯仿有机抽提法、盐析法、滤膜离心柱法等,但此类方法只能用于人工提取,不适合高通量样本的DNA提取,且大多存在耗时长、费用高而且操作繁琐等问题.为建立适合临床高通量血液DNA提取的方法,本研究采用Tecan 150-8型、Qiacube两种不同类型的全自动化DNA提取工作站,运用磁珠吸附法和硅珠膜吸附法,建立两种高通量自动化临床血液DNA提取法,并对其进行比较,旨在建立一种快速、高效、批量、适合不同临床需求的全血基因组提取方法.
作者:陈辉;王云云;刘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种与蝌蚪尾巴退化有关的间质蛋白酶,由Gross在1962年首次发现,并将其命名为MMP-1[1].随后按其发现的顺序,MMPs家族已命名至MMP-28.越来越多的资料证实,MMPs是一类依赖于锌和钙离子的蛋白水解酶,主要的生理作用是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如胶原、层粘连蛋白和纤粘连蛋白等[2].MMPs主要由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产生,当这些细胞受外界特定信号刺激时,促使MMPs合成增加并分泌至ECM[3].MMPs与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关系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
作者:李金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脓毒症(sepsis)是一种由感染病原体造成宿主免疫系统、凝血系统过度反应,进而引起机体多器官功能损害的复杂炎症反应性综合征.在全球,每年大约有2 000万~3 000万例脓毒症发生,其死亡人数超过了前列腺癌、乳腺癌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所致死亡的总和,已成为非心源性危重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1].近年来研究发现,毛细血管渗漏可能是脓毒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并对脓毒症患者的病情进展起到关键性的影响,这一认识也为脓毒症的临床诊治带来了新的契机和希望.本文就近年来脓毒症毛细血管渗漏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魏海苓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动物烫伤模型的制备方法有不少报道[1,2],但普遍存在重复性差、深度不易控制、面积不易恒定等问题.我们采用数字控温烫伤仪制备不同深度烫伤模型,方法简单、方便,组织学检查显示模型稳定,重复性好.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数字控温烫伤仪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研制.由数字控温系统、烫伤头、面积不等的圆形或方形的紫铜烫伤模块、温度校准系统4部分组成.温度误差±1.0℃.
作者:周文芳;孙同柱;付小兵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