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外科学杂志

国际外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 主办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国际刊号:11-5396/R
  • 国内刊号:11-5396/R
  • 影响因子:0.96
  • 创刊:1974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606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外科学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06年5期文献
  • TIP30/CC3基因和肿瘤

    Tat作用蛋白30(TIP30/CC3)基因是近年来由国外学者首先发现的一种与肿瘤转移抑制相关的基因,该蛋白编码产物TIP30/CC3(Tat interacting protein 30)蛋白是一种分子量为30 kDa的转录共分子,其本质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以细胞辅助因子为个体的具有活化并增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转录,可特异性地提高HIV-1增殖调节蛋白Tat的转录.TIP30基因具有抑制肿瘤转移、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形成等作用.TIP30基因在评价肿瘤的预后及基因的靶向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程冲;王西京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组织工程皮肤构建的研究进展

    组织工程学是生物工程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利用组织工程的原理构建人工皮肤替代物,用于皮肤移植,可以有效解决临床上皮肤缺损修复,供皮不足的难题.文中从表皮、真皮、复合皮三个方面就近年来组织工程皮肤构建的研究进展及干细胞在这一领域的应用作一综述,并分析组织工程皮肤目前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作者:孙锦章;韩春茂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肝缺血再灌注对肠道损伤及细菌移位的研究进展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除了对肝脏损伤外,还可因肠组织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内毒素血症、免疫屏障受损等引起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坏死,增加小肠通透性,促发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移位,诱发MODS,并且肝脏损伤和肠道损伤相互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在肝缺血再灌注过程中,有效的保护肠黏膜屏障,防止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将减少肝切除、肝移植等手术的并发症,提高其存活率.

    作者:李洋;刘作金;龚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heparanase基因及其蛋白表达产物在肿瘤扩散与转移中的作用

    阻止肿瘤细胞扩散与转移的主要屏障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和基底膜(basement menbrane,BM),ECM和BM主要由结构蛋白和糖胺聚糖两种成分构成.糖胺聚糖的主要成分是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ean,HSPG),heparanase基因在易发生扩散与转移的肿瘤细胞表达上调且表达的产物能降解HSPG,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扩散与转移.文中着重阐述heparanase基因及其蛋白表达产物调节与在肿瘤扩散与转移中的作用现状及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陈炯;雷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十二指肠径路空肠贮袋式重建研究进展

    经检索近年来全胃切除后十二指肠径路胃肠道重建的前瞻性文献.报道都仅有可以接受的较低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随机研究尚未获得有效的证据支持或反对十二指肠径路的保留,或许保持远端食道和十二指肠内容物流入之间的足够距离可以减少返流性食道炎.代胃的构建伴随有较好的食物摄入和体重增加,至少是在术后一年内.随着随访时间的推移,肠袋重建的优点似乎逐渐变小,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活质量.在恶性肿瘤全胃切除后,代胃术式应当予以考虑,以尽早增强患者抗肿瘤所需的营养状态.由于众多报道证实术后早期肠袋重建的优点,因此即便是姑息性的全胃切除也应考虑这一术式的应用.

    作者:俞继卫;姜波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Claudin蛋白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紧密连接蛋白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Claudin蛋白是细胞间的紧密连接蛋白的主要结构之一.Claudin蛋白目前研究较多,其中与恶性肿瘤相关的Claudin蛋白主要有7种,不同的肿瘤组织表达的Claudin类蛋白种类、量是不同的,在研究恶性肿瘤诊断、治疗的新手段方面,Claudin蛋白有很大前景.

    作者:陈徐艰;郑树森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间质性膀胱炎的研究进展

    间质性膀胱炎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之一,对其诊断目前仍然采用排除方法.近年来,围绕膀胱上皮开展的上皮生长因子、钾敏感实验、肥大细胞活化及神经功能紊乱等研究对发病机制的了解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并有一些探索性的治疗方法.文中就此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赵继懋;杜林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免疫调节在外科感染中的应用进展

    外科感染严重威胁着外科病人的生命,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外科感染至关重要,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在临床上产生耐药性不断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外科感染病人的预后.在外科感染的治疗中,免疫调节作用越来越多地显示出重要作用,抗生素与免疫调节剂联合应用,可使细菌感染治疗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作者:赵海峰;孔瑞;孙备;王凤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单核巨噬细胞中的髓样细胞触发性受体-1在脓毒血症中的作用

    髓样细胞触发受体(TREM)是新近发现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目前至少有5个成员被发现.其中单核巨噬细胞中的TREM-1已证明在脓毒血症中起重要作用,它选择性的表达于血液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TREM-1可被脂多糖(LPS)上调,促进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CP-1)等的分泌,触发和放大单核细胞中的炎症反应.靠DAP12的帮助,TREM-1能激活下游信号活动,而TREM-1的溶解形式sTREM-1目前也被认为是代表感染后炎症反应的一个负反馈调节器.通过对TREM-1的作用及转导途径的研究,可对脓毒血症的防治和诊断带来积极影响.

    作者:廖锐;沈客;龚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人类白细胞抗原与同种肝脏移植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在肝移植排斥反应中的确切作用存在诸多争论,但是HLA作为移植免疫基因对肝移植效果所发挥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文中就近年来HLA与肝移植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肖露露;黄飞;陈规划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气管外科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气管疾病,简单而有效的治疗是环形切除气管病变段,继而行端端吻合.自1884年Kuester等实施首例人工气管手术以来,气管已经不是外科手术的禁区,随着人们不断地深入探索和大胆尝试,新方法、新技术不断地引入,使气管外科技术不断成熟.

    作者:徐洪;陈慧敏;史宏灿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肝癌自发性破裂的外科治疗进展

    探讨肝癌自发性破裂的发病机制和外科治疗方法.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对肝癌自发性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综合比较、综述.结果表明,肝癌自发性破裂可能与门脉高压、肝癌组织坏死、凝血功能障碍、血液流变学异常、血管病变及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血管壁沉积有关.急诊治疗可采用肝动脉插管栓塞,待患者一般情况好转后采用二期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肝癌破裂大出血者,如果符合手术指征,应尽可能的及时手术治疗,肝切除或肝动脉插管栓塞可作为首选.

    作者:魏勇;朱立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静脉血栓塞症的诊断进展

    静脉血栓栓塞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血栓栓塞症,是一组动态变化的整体.近几年对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断方法的研究主要包括Wells评分系统、D二聚体、肺通气灌注扫描、CT、超声心动图和磁共振血管造影等,基于对以上检查方法的诊断思路和策略的深入研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将开创新局面.

    作者:俞星飞;蒋根财;陈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与胆囊癌的临床鉴别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anthogranulomatous cholecystitis, XG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胆囊炎,以胆囊肉芽肿、重度增生纤维化及泡沫样组织细胞为特征,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常被误诊为胆囊癌.文中将XGC与胆囊癌两者有关的临床鉴别点加以综述.

    作者:杨田;孙经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下消化道出血发病较上消化道出血少见,近年有增多趋势,其诊断与处理有时非常棘手.文中总结了近10年来下消化道出血在病因、临床特征、特殊检查、诊断与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吕云福;谢贤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华法林维持剂量与不同民族VKORC1和CYP2C9基因多态相关性研究

    华法林是临床常用药,但是其维持剂量个体之间和民族之间差异比较大.特别是在治疗初期,使用华法林行抗凝治疗的并发症较多.文中简要综述了细胞色素P4502C9基因多态性、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亚单位1(VKORC1)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维持剂量的影响,以及它们在不同民族的分布情况.初步提出民族因素是导致华法林维持剂量出现差异的决定因素.

    作者:杜宇奎;张总刚;唐和年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大鼠高转移肝癌模型的研究进展

    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是亚、非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治疗仍然是肝癌的有效治疗方法,但肝癌切除或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是肝癌病人预后差的主要原因,为此,建立大鼠高转移性肝癌模型对于进一步研究肝癌的复发、转移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葛勇胜;许戈良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腹腔镜手术引起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

    腹腔镜下恶性肿瘤切除术后肿瘤转移仍是其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原因为腹腔镜下肿瘤手术时间长、腹腔压力高及气腹造成低温等.而常用的CO2气腹可引起机体酸碱代谢紊乱、局部腹膜结构改变,尤其是对腹腔局部免疫的显著抑制均可能在其中起关键作用.腹腔镜手术在恶性肿瘤切除方面的应用仍存在争议.

    作者:马丽娟;吴瑞瑾;林俊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回肠/结肠贮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回肠/结肠贮袋手术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也存在贮袋炎、贮袋功能不良、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贮袋肿瘤等并发症.文中综述了回肠/结肠贮袋的并发症及其防治进展.

    作者:陈其瑞;王振军;侯生才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