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外科学杂志

国际外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 主办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国际刊号:11-5396/R
  • 国内刊号:11-5396/R
  • 影响因子:0.96
  • 创刊:1974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606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外科学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07年1期文献
  • 淋巴闪烁显像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精确定位是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成功的先决条件之一,明确乳腺淋巴引流途径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准确定位有重要指导意义.术前淋巴闪烁显像可提供个体化的淋巴引流特点,有助于确定前哨淋巴结的位置、数目及是否存在腋窝外前哨淋巴结.现对淋巴闪烁显像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贺青卿;姜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Ezrin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的远处转移是肿瘤治疗中的难点之一.Ezrin为膜细咆骨架连接蛋白,在多种恶性肿瘤中,Ezrin高表达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其通过改变肿瘤细胞极性及细胞运动、调节肿瘤细胞间黏附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黏附、参与肿瘤细胞内信号转导而影响恶性肿瘤转移.现对Ezrin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作用机制及其高表达分子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马小斌;王西京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芳香化酶与乳腺癌的相关研究

    雌激素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绝经后妇女的雌激素主要由肾上腺分泌的雄激素前体转化而来,芳香化酶是这一转变过程的关键酶、限速酶.因此,深入研究芳香化酶和乳腺癌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就芳香化酶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调控及芳香化酶抑制剂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的临床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文金;赵春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血浆蛋白质组学在乳腺癌早期诊断研究中的进展

    血浆作为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重要研究样品,其组成中蛋白及多肽类成分的分析成为寻找疾病标志物的重要途径.血浆蛋白质组学研究近年来成为国际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热点.现就血浆蛋白质组学与乳腺癌早期诊断的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庆永;陈道达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雌激素及其受体与甲状腺疾病

    临床上各种甲状腺疾病发病率女性均高于男性,流行病学数据表明,雌激素与甲状腺疾病的发生有关,研究发现甲状腺疾病组织表达雌激素受体,并且雌激素通过其受体介导不同的分子机制参与甲状腺良恶性疾病的发生,从而可以部分地解释甲状腺疾病的性别差异.

    作者:苏艳军;程若川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肿瘤标志物在胃癌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肿瘤标志的研究与应用在肿瘤学中已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新领域.研究表明,血清肿瘤标志的佳组合联合监测对于诊断胃癌、观察疗效、监测复发或转移、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大量文献显示联合检测CEA、CA19-9及CA72-4是目前较为理想的肿瘤标志物;细胞肿瘤标志物有望在胃癌临床中成为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及调整治疗的工具,P53、C-erbB-2、Ras基因、端粒酶及微卫星不稳定性等肿瘤标志物已有很大的应用价值.现结合国内外近年来文献,就肿瘤标志物在胃癌诊治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林俊青;张忠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甲状旁腺癌的诊断和治疗现状

    甲状旁腺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多不典型,术前诊断尚有一定困难.目前甲状旁腺癌的病因不清,近发现的一种负责编码类纤维瘤蛋白(parafibromin)肿瘤抑制基因HRPT2,参与该肿瘤的发病机制.En bloc切除术是公认治疗甲状旁腺癌的外科手段.辅助治疗尚存争议.

    作者:吴雪;程俊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细胞外基质代谢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一组蛋白酶类.在急性胰腺炎中,MMPs表达增加,其表达程度与病情密切相关.应用MMPs抑制剂处理后,胰腺组织的局部炎症、坏死程度和继发性损伤明显减轻.MMPs可通过炎症组织的中性粒细胞表达,多种细胞因子能刺激中性粒细胞增殖,进一步促进MMPs释放,破坏基底膜,造成局部和远隔器官损害.此外,MMPs还参与了急性胰腺炎的组织修复过程.

    作者:李秋营;韩峰;奉典旭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恶性乳腺癌组织中PTEN的表达及其与增殖细胞核抗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PTEN在恶性乳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PCNA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2例乳腺癌组织中和18例癌旁正常组织中PTEN、PCNA表达.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PTEN高表达率为54.3%(50/92),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TEN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雌激素受体相关(P<0.05).乳腺癌组织中PTEN的表达与PCNA LI呈负相关(r=-0.425,P<0.05).PTEN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术后5年无病生存率(DFS)明显高于PTEN低表达者(P<0.05).结论 PTEN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表达缺失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提示检测抑癌基因PTEN表达可作为判定乳腺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有效生物学指标.

    作者:代志军;王西京;刘小旭;康华峰;薛锋杰;薛兴欢;赵世平;闵卫利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腹部锐器伤的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腹部锐器伤的诊断、手术治疗.方法 对70例腹部锐器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急诊室,根据患者的症状、受伤的部位,简单的腹壁伤口探查、基本可以明确诊断,再辅以诊断性腹腔穿刺、B超、腹部X线、CT等及术中全面、系统、仔细的探查提高治疗效果,本组治愈率为98.6%.结论 运用上述方法,可以提高腹部锐器伤的治愈率.

    作者:岳军忠;高飞;刘文国;余微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67例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根治术单囊假体植入即刻再造

    目的 回顾性总结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根治术后即时应用单囊假体植入再造乳房的经验.探讨手术适应证、方法和效果的改进.方法 67例患者先行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根治术,然后同时植入单囊假体再造乳房.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48个月.2例出现轻微并发症:即1例皮瓣局部坏死,1例保留乳头乳晕部分坏死.优良率达97%.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后单囊假体植入适用于健侧乳房较小的患者,手术操作简单,假体植入近期效果好,可基本满足患者日常需要.

    作者:蒋宏传;李发成;李杰;张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胰岛素瘤23例诊治分析

    目的 总结探讨胰岛素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005年23例胰岛素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9例有典型Whipple三联征.术前B超、CT、选择性动脉造影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47.8%(11/23)、64.7%(11/17)、85.7%(6/7).行单纯肿瘤摘除术14例、局部切除术6例、胰体尾部切除术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腹腔镜下胰岛素瘤摘除术1例.术后血糖均恢复正常,但有2例发生胰漏并发症,1例发生假性囊肿,2例伴有精神症状者术后症状无改善.结论 Whipple三联征和血清胰岛素与血糖比值(IRI/G)>0.3对于胰岛素瘤有诊断意义.术前B超、CT、选择性动脉造影用来明确定位.单纯肿瘤摘除术是常用的手术方法,术中超声及血糖监测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光唯;陈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阑尾腺癌病例解析

    1 病历摘要一般情况:患者宿某,女性,49岁.主诉:间断性右下腹痛伴低热2个余月经门诊收入院.现病史:缘于2个月余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痛,呈间断性隐痛,无放射伴低热,无恶心、呕吐、腹泻、腹胀,就诊于当地医院未做特殊检查,考虑结肠炎,给予中药治疗,疗效不佳,两天后右下腹痛加重,体温高达38℃,仍无腹胀、腹泻,查B超提示右下腹肿物.

    作者:高峰;谷俊朝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重要的全身治疗手段之一,无论是作为乳腺癌术前的或术后预防复发转移的辅助治疗,还是复发转移后的解救治疗都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化疗相比,内分泌治疗疗效可靠,不良反应较少、较轻,适用于长期辅助治疗和巩固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近年来内分泌治疗在乳腺癌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地位越来越高,治疗药物也越来越丰富.然而,其中仍存在着许多值得探讨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期待着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科研人员去逐一解决.

    作者:谷俊朝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提高乳腺癌的手术技巧

    近年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美国其发病率约为120/10万.在我国,乳腺癌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沿海大城市其发病率已达40/10万.多年来乳腺癌一直以手术治疗为主.从19世纪末Halsted的标准根治术、Lewis的超根治术到20世纪中期后的改良根治术和更小范围的保留乳房手术,乳腺癌手术治疗经过了漫长而艰苦的探索.

    作者:李艳萍;吕大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乳腺癌的误诊与防范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年递增,发病率为10%~15%[1],近20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仅次于宫颈癌,部分省市乳腺癌发病率已上升为女性恶性肿瘤第一位,已经成为危害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乳腺癌的预后与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是密不可分的.由于疾病的隐匿和多变,临床上乳腺癌常被误诊为纤维腺瘤、良性增生等,同时各种良性疾病也有可能被误诊为乳腺癌行根治术,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身体伤害及心理负担.

    作者:王劭宏;谷俊朝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