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外科学杂志

国际外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 主办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国际刊号:11-5396/R
  • 国内刊号:11-5396/R
  • 影响因子:0.96
  • 创刊:1974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606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外科学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07年2期文献
  • 肠上皮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研究进展

    肠上皮干细胞是位于肠黏膜陷窝内的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分化为成熟肠上皮细胞功能的细胞.近年来,肠上皮干细胞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分离SP细胞、培养隐窝器官样组织和利用组织工程等方法研究肠上皮干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加深了对肠上皮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的了解.但肠上皮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别等研究方法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作者:罗育其;闻英;吴承堂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肝癌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预测指标的研究进展

    肝癌肝移植术后肝癌的复发和转移严重制约了肝移植治疗肝癌的效果.移植术后肝癌复发相关预测指标的检测,对早期预防肝癌复发及提高无瘤生存率具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沈炬伟;郑树森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治疗的新途径——干细胞移植研究进展

    肝干细胞是多源性的,可分为肝源性肝干细胞和非肝源性肝干细胞两大类.多种成体组织来源的干细胞可在受者(包括鼠和人)肝脏内分化为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为成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提供了新思路.在临床应用中,肝干细胞移植具有移植技术简单、价格相对低廉,免疫源性小、易于低温保存,具有广泛的扩展性, 体外基因转染率高, 并能稳定高效地表达外源基因等优点;但肝内干细胞移植是否会引起肝脏肿瘤等问题尚未明确.

    作者:朱越锋;沈来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气腹对肿瘤侵袭转移相关分子的影响

    肿瘤的侵袭转移和众多分子密切相关,而腹腔镜技术中气腹对其影响已多有报道.现就气腹对肿瘤侵袭转移相关分子的影响、其中可能的机制及相关预防措施进行综述.

    作者:张丰;郑民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纳米磁微粒体介导热疗治疗肝癌

    纳米磁微粒体在交变磁场中可产生热量,利用该特性可研制一种治疗肝癌的绿色疗法.文章综述了纳米磁微粒体材料的特点、交变磁场的研制、纳米磁微粒体介导热疗治疗肝癌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的进展以及尚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胡明华;杨甲梅;吴孟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Ets家族与恶性肿瘤的关系研究进展

    Ets家族是数量有限但十分重要的基因家族,某些Ets蛋白在肿瘤发生、浸润和转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能成为预测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和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而通过使用核糖体酶抑制剂、反义寡核苷酸等将有助于改进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案.

    作者:蔡辉华;赵翰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运用冷循环射频消融技术治疗肝脏肿瘤的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美国RF2000型冷循环射频治疗仪,在局部麻醉或静脉麻醉下将电极针经皮穿刺入瘤体内损毁肿瘤组织,或在开腹直视下行肝穿刺进入瘤体损毁肿瘤组织.对于肿瘤直径较大(>8 cm)或是肿瘤数量较多(>3个)的患者采用射频治疗和超声聚焦刀、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的方式进行治疗.用上述方法对2001年11月~2006年6月的347例肝脏肿瘤患者进行了治疗. 结果 347例病人中肿瘤单发直径小于或等于3 cm者24例,肿瘤完全性毁损.肿瘤单发直径大于3 cm小于8 cm者89例部分肿瘤完全性损毁.肿瘤多发或单发直径大于8 cm者234例,经多点多次联合治疗后仍有肿瘤残余 .治疗前甲胎蛋白(alpha, fetop rotcin, AFP)大于或等于400 μg/L者261例.术后复查,大部分患者AFP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治疗后CT显示治疗区域肿瘤缩小液化坏死或强化减弱. 结论冷循环射频消融是一种创伤小、容易耐受、时间短、安全方便的治疗肝脏肿瘤确实有效的方法.

    作者:游蓁;李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山莨菪碱对乳腺癌术后皮瓣的保护作用

    目的 进一步探索减少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新途径.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山莨菪碱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山莨菪碱组于术后立即给予山莨菪碱针剂20 m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静滴,而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滴,每8 h 1次.两组均于术后第4天停止上述用药并换药观察皮瓣血供情况,统计皮瓣坏死发生率及计算皮瓣坏死面积,同时将皮瓣坏死病例按皮瓣坏死严重程度分别归入轻度、中度、重度3个亚组.结果 山莨菪碱组与对照组比较,总的皮瓣坏死发生率及轻度坏死亚组皮瓣坏死发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χ2分别为6.55和7.28,P分别<0.05和<0.01),而中度坏死亚组和重度坏死亚组的皮瓣坏死发生率在山莨菪碱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χ2分别为0.65和0.20,P>0.05);关于平均皮瓣坏死面积,在轻度坏死亚组与中度坏死亚组中,山莨菪碱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t分别为3.35和3.95,P均<0.01).结论 乳腺癌术后应用山莨菪碱能有效降低皮瓣坏死发生率,并能显著缩小平均皮瓣坏死面积.

    作者:刘玉峰;李政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胸腺癌合并重症肌无力一例诊治分析

    胸腺癌是来源于胸腺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临床上甚为少见,多表现为胸痛或胸部不适等非特异性症状,分析一例手术证实的胸腺癌合并重症肌无力的病例资料,以期提高对胸腺癌的认识.

    作者:朱文玉;邹长城;孔庆宇;张红伟;孙海英;纪朝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老年患者肺切除65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1996年3月至2006年3月共行各类开胸单纯肺切除242例,其中60岁以上65例,现就临床资料作一报道.

    作者:解广玉;丁航宇;耿兴云;王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肝血管瘤外科治疗的现状、问题和看法

    肝血管瘤是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其中绝大部分为海绵状血管瘤,其尸检发现率为0.35%~7.0%,临床可见于各种年龄人群,但以30~50岁女性多见.20世纪70年代,我国吴孟超教授曾成功地切除1例重达18 kg的特大肝脏海绵状血管瘤,迄今仍是世界之.

    作者:耿小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肝提拉技术在肝切除中的应用

    在肝脏切除手术中,由于肝脏本身体积较大、且内部及周围存在众多的管道系统,深部术野显露困难,因此,术中易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及下腔静脉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作者:孙备;孔瑞;姜洪池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肝癌的误诊与防范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00年全球因肝癌死亡者高达54.86万人[1].在我国,肝癌的病死率位于恶性肿瘤的第二位[2].早期手术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手段,而由于早期肝癌起病隐匿, 缺乏特征性,甲胎蛋白(AFP)检测有一定的假阴性率,影像学表现又与某些肝脏良性疾病相似,故常发生误诊,使得许多患者错过了佳手术时机.现将肝癌及肝脏良性疾病误诊的常见原因总结如下,供各位临床医师参考.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