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外科学杂志

国际外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 主办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国际刊号:11-5396/R
  • 国内刊号:11-5396/R
  • 影响因子:0.96
  • 创刊:1974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606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外科学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08年6期文献
  • 结肠憩室炎的诊疗进展

    结肠憩室炎主要是指结肠憩室的炎症性病变,发病与饮食、年龄和结肠内环境紊乱等因素有关.由于东西方人群的差异其发病率和好发部位有所不同,临床表现和治疗上也有所差异.CT是憩室炎的主要诊断方法,不仅可以有效诊断,还可以在CT引导下穿刺治疗.大多数患者都可通过内科治疗缓解症状,只有少数需要手术治疗.

    作者:于嵩;王志刚;郑起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小肠移植与慢性排斥反应

    小肠移植近年来有了很大发展,正逐渐成为一种现实可行的手段应用于临床.但是,和心脏、肺脏、肝脏、肾脏移植一样,慢性排斥反应正逐渐成为影响移植物远期生存的重要因素.目前,随着对于慢性排斥反应机理认识的深入,人们也在不断尝试不同的治疗方法和对策.

    作者:靳小石;程树杰;王鹏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的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在其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中,对宿主遗传易感性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第三代分子遗传标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是目前原发性肝癌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本文对原发性肝癌易感相关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癌的易感相关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乔可;张澍;李宗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抗肿瘤新药9-硝基喜树碱研究进展

    9-硝基喜树碱为新型的口服喜树碱类衍生物,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DNA合成的拓扑异构酶Ⅰ有关.本文就9-硝基喜树碱的特点、作用机制、国内外新临床研究及胰腺癌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杨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脾囊肿诊治现状

    脾囊肿是临床上的少见病,可分真性和假性两大类.脾囊肿的诊断主要依靠B超、CT或MRI.根据囊肿直径及有无临床症状,采取保守治疗或外科治疗.外科治疗应尽量保留脾脏,提倡使用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治疗脾囊肿.保守及手术治疗的患者皆应定期行B超检查,以动态观察囊肿变化及有无复发.

    作者:庞文博;陈亚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微创食管切除术的研究进展

    传统的开胸食管切除术术后往往伴随着很高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大量报道已经证实微创食管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减低并取得了与传统食管切除术相当的存活率,它将是食管外科的必然发展趋势.本文将就微创食管切除术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临友;杨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研究进展

    随着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研究的进展,人们对腹腔高压危害性的认识逐渐加深.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在病因、诊断、治疗等方面有了较大进步.但目前研究认为,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病死率仍很高.因此,早期及时发现和正确治疗以取得佳治疗效果,显得很重要,唯一有效的方法为开腹减压,本文对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程凯;杨振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大麻类物质与胃肠运动

    大麻类物质在临床的应用已有多年,但迄今为止对大麻素系统的作用机制,尤其对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参与胃肠运动调节的机制并不明了.本文介绍大麻类物质的种类,其受体、同类物、拮抗剂以及它们对胃肠运动的影响等,以望为大麻素类物质在临床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及实验依据,并为进一步开展对大麻素系统的探讨与研究提供近期的资料和信息.

    作者:李艳娜;巩倩;李永渝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基因芯片技术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由多基因表达改变引起的病理生理过程,随着动脉阻断再通和涉及血管的手术如溶栓疗法、器官移植和心脏外科体外循环等等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基因芯片技术以其高通量、高效率、大规模的独特优势,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和防治机制的系统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系统研究手段,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在各器官组织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该文对近几年来基因芯片技术在各组织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防治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一定的综述.

    作者:陈刚;李劲松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急诊手助式腹腔镜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

    目的 分析总结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时急诊行手助式腹腔镜肝切除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急诊行手助式腹腔镜肝切除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13例获得随访,生存时间11~56个月.1、3年生存率分别为84.6%(11/13)、53.8%(7/13).结论 在经过临床选择的病例中,急诊手助式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是安全可行的,疗效显著,如患者的病情允许可作为首选.

    作者:朱光辉;翁杰锋;戴丽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SDF-1/CXCR4生物轴对胆囊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

    目的 研究胆囊腺癌中趋化因子SDF-1及其受体CXCR4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胆囊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及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1例胆囊腺癌中SDF-1及其受体CXCR4蛋白阳性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SDF-1在胆囊癌、胆囊炎、胆囊结石组和正常对照组胆囊黏膜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8.3%(28/41)、6.7%(6/90)和5.0%(1/20),CXCR4的表达率分别为51.2%(21/41)、5.6%(5/90)和5.0%(1/20),SDF-1和CXCR4在胆囊癌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组胆囊黏膜、正常对照组胆囊黏膜中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DF-1:χ2=64.33,P<0.001;CXCR4:χ2=42.52,P<0.001),胆囊癌不同病理组织学分级、Nevin不同分期、组织学不同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组间的SDF-1和CXCR4的阳性率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不同性别、年龄、有无伴发胆囊结石组、肿瘤大小间SDF-1和CXCR4的阳性率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胆囊癌组织中SDF-1阳性表达率(68.3%)与CX-CR4阳性表达率(51.2%)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68,P<0.01).结论 本研究表明,SDF-1/CXCR4生物轴与胆囊癌关系密切,提示可以通过干预SDF-1/CXCR4生物轴来治疗胆囊癌.

    作者:焦兴元;胡以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胫前复发性静脉瘀积溃疡内镜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胫前复发性静脉瘀积性溃疡的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32例复发性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伴有溃疡患者施行内镜下静脉交通支结扎术,术后对溃疡愈合情况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29例溃疡短期内愈合,3例溃疡明显缩小.术后29例进行1年以上随访,其中21例得到3年以上随访:溃疡均愈合,无一例复发.结论 内镜深筋膜下交通支结扎术安全有效,是治疗胫前复发性静脉瘀积溃疡的有效方法和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杜金刊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28例原发性腹膜后巨大恶性肿瘤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巨大恶性肿瘤(直径≥10 cm)的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1988年11月~2006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28例原发性腹膜后巨大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断方法、检查手段、手术方式、治疗效果和预后因素等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肿瘤完全切除率、非完全切除率和未能切除率分别为60.7%(17/28)、21.4%(6/28)和17.9%(5/28).肿瘤完全切除组1年、3年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00%、64.7%(11/17)和35.3%(6/17).结论 B超、CT、MR以及顺行肾盂和血管造影检查对手术前的准备尤其是受累器官的正确估计有重要意义.而受累器官的联合切除术和再次或多次手术可以提高治愈率.

    作者:覃谦;施开德;王力斌;李洪;唐世龙;李君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腹腔镜辅助下进展期胃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附47例报告)

    目的 研究腹腔镜在进展期胃癌中根治术能否满足胃癌手术切缘及D2淋巴结清扫的根治要求.方法 对47例行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25例,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1例,全胃根治术10例,1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20±55)min,术中出血(150±87)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1±0.5)d、(3.2±0.8)d、(9.0±1.5)d;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1例,手术时间(284±37)min,术中出血(120±70)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0±0.8)d、(3.2±1.5)d、(9.0±2.0)d.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10例,手术时间(330±50)min,术中出血(240±65)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1±0.8)d、(3.2±0.8)d、(9.5±2.0)d.淋巴结清扫平均数(21.95±9.88)个,近端切缘与肿瘤距平均距离(6.41±2.13)cm;远端切缘与肿瘤平均距离(6.22±1.98)cm.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近期疗效良好.结论 腹腔镜在进展期胃癌中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能达到胃癌标准根治术(D2)的淋巴结清扫范围和肿瘤切缘,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王道荣;赵长勇;喻学桥;陈兆雷;汤东;李洪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胆囊颈部结石嵌顿26例术中处理体会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颈部嵌顿手术方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4年来收治的26例胆囊颈部结石嵌顿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26例患者中,均有胆囊炎症重或Calot三角解剖不清,均行开腹手术.其中,6例由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内胆囊逆行切除,术中无肝外胆管、肠管、血管的损伤,术后患者均康复.结论 胆囊颈部结石嵌顿采用打开胆囊、吸净胆汁,取出结石后行浆膜内胆囊逆行切除不失为一种安全的手术方法,在胆囊三角处,宜采用钝性分离,忌用暴力和电刀.

    作者:桂武斌;蔡瑞福;顾冕;桂晶晶;张利;牛斌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急腹症的围手术期处理

    一些接受急腹症手术的患者存在高龄、营养不良、合并其他器官系统疾病等情况,导致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给临床治愈带来困难.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各种预防和有效处理,可以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程度,有助于术后康复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韩加刚;马颂章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急腹症中腹腔镜诊治的现状和进展

    在急腹症的诊断和治疗中,病史和体检的采集是基础.在此基础上的实验室检查可基本确定病因.影像学检查对帮助诊断极具价值,尤其是对非特异性的腹痛.对于未能及时明确诊断的病例应及时地重复检查,以便动态观察病情的演进,及时地评估治疗效果,必要时予以手术干预.通常≥6 h的持续剧烈的急腹痛病例多需要普外科医师的干预,乃至手术治疗.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完善和人们对该技术认识的进步,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腹腔镜技术在急腹症诊治中应用,由于在腹腔镜下可同时获得确诊并随之予以手术治疗,因此已被广泛重视和探索.

    作者:姜波健;俞继卫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急腹症的正确诊断与处理

    急腹症是指以急发腹痛为主要表现的腹部急性疾患的总称.种类繁多,表现多样,涉及到内、外、妇、儿及传染病等各科.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变化大,进展快,处理不当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故要引起重视.

    作者:刘保池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石蜡油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2例临床观察

    我们自2001年10月以来,应用石蜡油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2例,在临床上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徐晓波;张崇杰;马文博;吕渐成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急腹症临床工作中的常见失误

    急腹症是腹部急性疾患的总称,是以急性腹痛为共同临床表现,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的特点.然而起病的急缓和腹痛的轻重都是相对的,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由于原因很多,机制复杂,病情急迫多变而严重,往往需要及早作剖腹探查,但如运用不当,可以引起许多错误,影响预后.临床工作中常易出现的失误有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王道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二孔法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32例报告

    小儿鞘膜积液为小儿常见疾病,大多数是男性,女性则称为Nuck囊肿.对鞘膜积液的病理解剖研究,发现小儿鞘膜积液几乎都有未闭的鞘突管与腹腔相通.

    作者:刘顺顺;周旭坤;李平;李忠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阑尾切除术后再次手术原因分析与防治

    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低年资普外科医生常实施的外科手术之一,尽管阑尾切除是难度相对较小的手术,但如果处理不好有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或需要再次手术[1-6].本文对阑尾切除术后因非粘连性肠梗阻再次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阑尾炎术后因再次手术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以避免阑尾切除术后的再次手术.

    作者:韩少良;余作黔;张陪趁;程骏;周宏众;蓝升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国际外科学杂志》2008年征稿启事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