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外科学杂志

国际外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 主办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国际刊号:11-5396/R
  • 国内刊号:11-5396/R
  • 影响因子:0.96
  • 创刊:1974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606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外科学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2年7期文献
  • β-肾上腺素能受体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β-肾上腺素能受体和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β-肾上腺素能受体在多种肿瘤中均有表达,它的激活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增生、抑制肿瘤凋亡、促进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并增强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能力,终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应用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可能成为肿瘤防治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何振;张澍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基因芯片在乳腺癌基因分子分型及个体化治疗方面的应用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高,临床上主要借助影像学、针刺细胞学、病理学等方法进行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但乳腺癌的基因异质性导致相同病理分期的患者对临床治疗有不同的反应且预后不同.确定一种能够准确反映乳腺癌临床分型、预测疗效及预后的分子和基因分型,对于指导乳腺癌个体化治疗和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基因芯片在乳腺癌分子、基因分型方面的研究及其在个体化诊疗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韩帅;王瑾瑜;彭亮;方素珍;厉周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结肠上皮黏膜细胞屏障损伤致细菌移位的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

    结肠上皮黏膜细胞屏障损伤是发生细菌移位的根本原因.结肠黏膜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是机体防止肠道内细菌发生移位的机械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结肠上皮黏膜细胞旁间隙是由蛋白复合体封闭,蛋白复合体被认为可以调节细胞之间的通透性,在众多蛋白复合体中,ZO-1、Claudin-1和Occludin具代表性,已经成为实验判断结肠上皮黏膜细胞屏障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内毒索是细菌释放产物,抗内毒索是保护结肠黏膜屏障、预防和治疗细菌移位的方法之一.抗内毒素药物众多,但至今还没有一种能被临床广泛认同的药物.清胰汤和柴芩承气汤等我国传统中药具有保护肠黏膜屏障,抑制肠道细菌移位的作用.氧化苦参碱具有抗菌、抗炎、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在重症感染时对肠黏膜具有保护作用,但其作用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有待深入研究.我国传统中药在重症感染时结肠上皮黏膜细胞屏障损伤导致细菌移位的防治临床应用中前景广阔.

    作者:崔建春;王燕庆;董齐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内膜下成形术中再入真腔技术的进展

    内膜下成形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介入治疗中,再入真腔技术是内膜下成形术的关键.本文综述了超声、同期双向内膜下血管成形术、导管系统等新兴技术在内膜下成形术中再入真腔技术的应用及各类技术的优缺点.

    作者:周承校;胡何节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腹壁巨大切口疝的治疗进展

    腹壁巨大切口疝是腹部手术的常见并发症,手术是治疗切口疝的唯一有效方法.巨大切口疝围手术期应注意治疗局部病灶和预防应用抗生素,并注意评估患者疝内容物还纳后的耐受能力.疝环难以关闭是巨大切口疝修补手术中的难点之一,而用腹壁分离技术关闭疝环是可行的.关闭疝环后,应使用生物材料进行补片修补.补片修补的手术方式很多,其中三明治修补术似乎更优越.本文主要对目前腹壁巨大切口疝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陆淼;周家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低氧预适应对肝切除后肝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

    低氧预适应已被证明对机体抵御应激反应有保护作用,低氧预适应主要通过调节低氧预适应因子1、核因子κB和保护线粒体等方式减弱甚至消除肝切除手术时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剩余肝脏中肝细胞的损伤,通过远程-异位缺氧预适应和交叉-多能缺氧预适应2个方面对剩余肝发挥保护作用.低氧预适应可以减轻肝癌行肝切除术后残余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但对是否有促进剩余肝脏再生的作用尚无明确证据,有待进一步实验研究.本文主要对低氧预适应对肝癌行肝切除后的影响作一综述.

    作者:李鹏飞;张培建;韩效帆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肿瘤抑癌基因突变与MSI相关性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研究进展

    到目前为止,c-kit基因和PDGFRA突变为已知的导致胃肠道间质瘤发生的重要始发分子事件;p53、p16、p21 WAF-1、p27和E-cadherin基因是已知的人类多种肿瘤的抑癌基因,在胃肠道间质瘤恶性进展过程中,有关抑癌基因表达产物存在异常的结论已得到广泛证实,肿瘤抑癌基因产物的异常表达潜在揭示了该基因分子水平发生改变的可能.我们推论,在基因突变导致胃肠道间质瘤发生后,胃肠道间质瘤细胞DNA将处于不稳定状态,抑癌基因编码区内短串联重复序列突变事件频发,随着微卫星不稳定性分子事件的累积,终引发抑癌基因的突变,由此导致胃肠道间质瘤的恶性进展.

    作者:王光尧;陈平;宗亮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鲑鱼降钙素在膝关节骨关节炎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鲑鱼降钙素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各12例.每组患者给予不同的药物治疗.A组:对乙酰氨基酚+盐酸氨基葡萄糖;B组:美洛昔康+盐酸氨基葡萄糖;C组:鲑鱼降钙素+盐酸氨基葡萄糖;D组:鲑鱼降钙索.对乙酰氨基酚及美洛昔康在疼痛症状消失后即可停用.其他药物疗程为12周.治疗前后记录对比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用12条目健康调查简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12周后,A、B、C、D4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由治疗前5.6±1.2、5.5±1.2、5.4±1.0、5.1±1.2降至1.9±0.8、1.2±0.7、0.8±0.6、0.9±0.7;12条日健康调查简表评分由治疗前-23.4±3.1、-23.8±3.0、-24.8±3.8、-22.4±2.8降至-15.1±4.7、-14.5±4.7、-9.3±6.2、-10.2±5.3.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优于A组(P<0.05).C、D组患者12条目健康调查简表评分优于A、B两组(P<0.05).结论 鲑鱼降钙素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有较好的止痛作用.

    作者:李永刚;唐海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结肠冗长症27例的诊断及治疗

    目的 探讨结肠冗长症的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方法,以减少误诊,缩短确诊前的就医时间.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117和322医院普外科2005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7例结肠冗长症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27例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早期反复出现的顽固性便秘、腹胀、腹痛、消瘦等,容易被误诊.除3例患者因乙状结肠冗长症并发扭转急诊入院手术外,24例症状持续,反复多处就医长达2~32年.经门诊钡灌肠造影确立诊断,手术切除病变肠段,随访7~11个月,患者腹胀、腹痛、便秘、消瘦等全身症状消失.结论 本病较少见,要提高医务人员对本病的认识.钡灌肠X线检查是诊断本病的好方法.确诊后外科手术是治疗有效措施.

    作者:杨昌平;郭宏荣;曹金林;杨仁荣;郭海鹰;刘桂宝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热CO2气腹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目的 研究热CO2气腹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进一步探讨临床上对胃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时施以热CO2气腹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建立热CO2气腹体外实验模型,将胃癌细胞株SGC-7901根据实验目的分组:对照组(常规培养);单纯CO2组;单纯热疗组;热CO2气腹组.经各组不同处理后,以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细胞增生情况,以钙磷脂结合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双染流式细胞术及赫斯特荧光染料33342/碘化丙啶双染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细胞增生检测结果显示,热CO2气腹组与对照组、单纯热疗组及单纯CO2组相比,有显著抑制胃癌细胞增生的效应(P<0.05);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热CO2气腹组能够明显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且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呈亮蓝色改变的凋亡胃癌细胞.结论 热CO2气腹能够显著抑制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增生,并可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来杀伤胃癌细胞.

    作者:张继燃;王道荣;汤东;汪刘华;陈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分期手术治疗晚期自发性食管破裂并脓胸三例分析

    目的 总结分期手术治疗晚期自发性食管破裂并脓胸的效果.方法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2009年9月-2011年5月对3例晚期自发性食管破裂并脓胸患者行分期手术治疗.第一期手术行脓胸清创+T管引流+空肠造瘘,第二期手术行颈部食管胃吻合,重建消化道,同时或第三期手术行胸段食管切除.结果 3例患者均痊愈,平均住院78.7d.随访5~14个月,患者均未出现吞咽困难.结论 分期手术方案能够安全、有效的治疗晚期自发性食管破裂并脓胸.

    作者:王伟;方丹青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肝前性门静脉高压大鼠门静脉血流对肝脏影响的实验观察

    目的 研究肝前性门静脉高压大鼠门静脉血流改变对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66只,完全随机化分为5组:门静脉部分缝扎组(A组,n=20);部分门静脉、肝动脉顺序缝扎组(B组,n=20);肝动脉缝扎组(C组,n=10);假手术组(D组,n=10);部分门静脉、肝动脉同时缝扎组(E组,n=6).观察术后12周各组病死率和肝功能变化情况.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脏汇管区小胆管周围微血管密度、肝脏胆管增生细胞核抗原;透射电镜观察肝脏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术后12周肝功能检测显示,A、B、C、D组谷草转氨酶分别是(132.69±21.03)U/L、(154.40±28.73)U/L、(125.84±26.60)U/L、(134.02±18.42)U/L,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谷丙转氨酶各组分别是(39.33±8.62)U/L、(44.84±9.47)U/L、(40.41±8.04)U/L、(38.47±7.29)U/L,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D组相比,A组和B组病死率分别为20%和25%,病死率增加,肝脏小胆管周围血管密度增加(P<0.05);B组肝脏胆管增生细胞核抗原表达增强,平均吸光度值为0.345±0.027,较A、C、D组(平均吸光度值分别为0.264±0.015、0.258±0.022和0.249±0.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微结构观察A组和B组,细胞质内可见较多脂肪颗粒聚集,线粒体可出现空泡样变.结论 肝前性门静脉高压大鼠门静脉侧支血流对肝脏生理功能的维持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肝前性门静脉高压可使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和胆管周围微血管出现轻度增生,肝细胞内发生脂肪颗粒聚集;如果肝动脉血供丧失,则这些变化会更加显著.

    作者:李乐;周崇斌;张廷冲;陈亚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HER-2基因表达水平与相同病理分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目的 研究HER-2基因在相同病理分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作为判断胃癌患者预后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10例患者胃癌标本中HER-2基因的表达水平,并结合患者病理分期及生存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中HER-2基因的总的阳性表达率为33.64%(37/110).其中Ⅱ期胃癌组织中HER-2基因弱阳性表达率为21.31%(13/61),强阳性表达率为9.84%(6/61);Ⅲ期胃癌组织中HER-2基因弱阳性表达率为20.41%(10/49),强阳性表达率为16.33%(8/49).结合生存期进行统计学分析可知,相同病理分期胃癌组织中,HER-2基因表达阴性组生存率高,弱阳性组次之,强阳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ER-2基因表达水平与相同病理分期胃癌患者预后有关,可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刘茂荣;李树亮;吕绪昆;高恒岭;张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中国汉族女性家族性和散发性乳腺癌患者家系中其他肿瘤的比较

    目的 研究中国汉族女性家族性乳腺癌和散发性乳腺癌患者家系中其他非乳腺癌肿瘤的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肿瘤医院乳腺中心2003年10月-2011年2月收治的4847例汉族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散发性乳腺癌4382例,家族性乳腺癌465例,比较两组间其他肿瘤的分布情况.结果 家族性乳腺癌家系中发生其他肿瘤的比例显著高于散发性乳腺癌(家族性乳腺癌vs散发性乳腺癌,29.7%vs20.8%,P<0.001),家族性乳腺癌中其他肿瘤的家系总体发生风险是散发性乳腺癌的1.61倍;进一步分析发现,胰腺癌、前列腺癌及肾癌在家族性乳腺癌家系中发生比例均显著高于散发性乳腺癌(胰腺癌:2.2%vs0.8%,P=0.002;前列腺癌:1.5%vs0.3%,P<0.001;肾癌:1.1%vs0.4%,P=0.03),家族性乳腺癌中有胰腺癌、前列腺癌和肾癌家系的发生风险分别是散发性乳腺癌家系的2.90、6.07和2.97倍.结论 在中国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中,与散发性乳腺癌患者比较,家族性乳腺癌患者家系中发生其他肿瘤的风险相对较高,尤其是胰腺癌、前列腺癌和肾癌.

    作者:刘静;张娟;欧阳涛;李金锋;王天峰;范照青;范铁;林本耀;解云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进展期大肠癌新辅助治疗研究现状

    近年来,大肠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在我国大肠癌发病增速为显著,上海市肿瘤发病率新统计显示,大肠癌发病率年均增速超过4%[1].目前大肠癌的治疗主要是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术前、术后辅以放化疗、靶向治疗等.对于进展期大肠癌而言,术前新辅助治疗较术后辅助治疗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术前新辅助治疗具有以下特点:(1)降低肿瘤临床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增加保肛成功率;(2)消灭术前微小转移灶,减少术中转移;(3)指导术后辅助治疗,减少术后复发.因此,术前新辅助治疗作为一种治疗标准在临床上广泛开展,其疗效得到普遍肯定.

    作者:代志军;陆王锋;康华峰;王西京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乳腺Paget病特点及治疗一例分析

    乳腺Paget病又称湿疹样癌.1874年由英国的Paget首先报道,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临床上较为少见.本病发病缓慢,病程较长,恶性程度低,若伴发乳腺导管原位癌或浸润癌则恶性度明显增加.除非临床上可以触摸到明显的肿块,否则本病常易误诊为乳头湿疹.本文就1例乳腺Paget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等进行归纳介绍.

    作者:岳军忠;远丽;徐同利;徐建民;徐青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Bouveret's综合征的一例诊治

    Bouveret's综合征是胆囊结石或胆管结石进入十二指肠或幽门导致胃出口梗阻的胆囊十二指肠瘘或胆管十二指肠瘘[1].多因长期反复发作的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所致,该综合征也可因胆道和十二指肠肿瘤、溃疡病及胆道医源性损伤所致[1-2].由于非常罕见,所以多为个案报道.由于CT检查的广泛应用和胃镜检查的不断普及,使该病早期诊断和更为合理的治疗时机和方法的选择成为可能[1,3].此外,Bouveret's综合征多为急性发病,并常具有很高的并发症发病率和病死率.因此,如何把握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值得探讨.现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普外一科近期收治的l例Bouveret's综合征的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姜波健;俞继卫;郑林海;吴巨钢;倪晓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浅谈肿瘤的化学预防

    恶性肿瘤的形成是一个长潜伏期、慢性发展的过程,一旦发生除非早期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否则预后通常不佳.大多数恶性肿瘤的发生与机体的突变以及环境因素有关.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高脂饮食、缺乏运动、放射以及反复感染等均可诱发肿瘤.能否在肿瘤形成的过程中通过某些化学物质的干预,对其进行阻止或者反转从而起到化学预防的作用,正逐渐成为新的关注热点.

    作者:牛伟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探讨腹腔镜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技术要点及其可行性

    结肠癌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恶性肿瘤第3位并趋于年轻化.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目前腹腔镜结肠癌手术已被国内外学者普遍接受并实施.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或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1]概念的提出,使外科医师意识到结肠系膜后叶完整切除的重要性,将腹腔镜技术同CME概念结合起来,可能成为结肠癌手术规范化的一个契机.本文结合笔者的手术经验及相关文献将对腹腔镜CME手术的技术要点及其可行性作一探讨.

    作者:杨盈赤;张忠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减少结肠造口还纳术后吻合口瘘的体会

    暂时性结肠造口以转流粪便是严重结直肠损伤和梗阻性结直肠肿瘤等疾病手术治疗的重要环节.对这部分患者来说,在原有病情得到满意控制后,结肠造口的关闭、还纳就成为其告别疾病状态、完全康复的关键步骤[1].通常医师认为结肠造口还纳,特别是袢式造口还纳是一简单手术[2],但在临床实践中由此带来的并发症却并不少见,尤其是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对医患双方来说都无异于灾难性事件.因此努力减少结肠造口还纳术后的吻合口瘘这一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结合笔者近年来诊治的病例对此进行探讨.

    作者:张小桥;宋纪强;李方志;邱国军;孟庆东;张国卫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