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o/Rho激酶信号通路是真核细胞内广泛存在的一条信号通路,参与多种生物学行为.研究表明,Rho/Rho激酶在胰腺腺泡细胞、导管细胞及内分泌细胞均见表达,并与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以及胰腺癌、胰腺炎和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张佛生;张在兴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胰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死率极高,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由于胰腺癌解剖位置深在、早期症状隐匿、确诊率低,大多数临床确诊的胰腺癌患者已处于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预后极差.因此,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非常重要.肿瘤标志物对于肿瘤早期发现和筛查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若能找到并筛选出一种或一组胰腺癌肿瘤标志物,将有助于提高胰腺癌早期诊断率,改善预后.同时,由于肿瘤标志物相关研究技术的突飞猛进,当今的研究重点已经开始从基因水平过渡到蛋白质水平进行整体水平的研究.本文就近年来胰腺癌蛋白质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武文;陈炯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累及重要脏器动脉开口的主动脉弓部动脉瘤一直是腔内修复术的难点.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对治疗该疾病的治疗方式做出了初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就近年来关于此项技术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朱健;郗二平;朱水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进展,现在普外科的绝大部分手术均能通过腹腔镜技术完成,但是胰腺微创外科的发展相对滞后.腹腔镜在胰腺外科中初仅应用于胰腺肿瘤的诊断和分期,然而,伴随着越来越多腔镜手术的成功开展,外科医师们向腹腔镜胰腺外科手术领域倾注了大量精力,以期让更多的患者能受益于微创手术.本综述回顾了近年来腹腔镜下胰腺手术的相关文献资料,尽管有较多文献表明微创胰腺手术对比传统开腹手术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发病率低等优势.然而,大多数研究局限于小样本和单一机构实验结果.这一新兴技术的推广尚需更加严谨的循证医学证据.
作者:胡荐云;周家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拓扑异构酶Ⅱα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长期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490例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中拓扑异构酶Ⅱα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它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并采用Kaplan- Meier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研究其在预后预测中的价值.结果 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与T分期(P=0.042)、N分期(P =0.038)呈负相关;与局部复发率(P=0.053)也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Kaplan- Meier分析显示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总生存时间(P=0.022)和无瘤生存时间(P=0.036)呈正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P=0.017)、血清CEA(P<0.001)、CA199(P=0.002)、肿瘤的分化程度(P=0.001)和Dukes分期(P <0.001)是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是结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联合检测拓扑异构酶Ⅱα、CEA、CA199和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助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判断和为患者选择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尤其是那些早期的结直肠癌和结肠镜下切除的已癌变的息肉.
作者:高显华;于志奇;张畅;傅传刚;徐晓东;邢俊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X线测量分析,讨论拇外翻的发生及进行因素.方法 根据是否存在拇外翻症状,将241例调查对象分为普通组和拇外翻组,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年龄为10~90岁,均拍摄足部负重正位X线片,测量拇外翻角、1,2跖骨间夹角、籽骨偏移度,将上述3个测量值进行非配对的t检验分析,并与年龄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在普通组中,1,2趾骨间角与年龄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125,P=0.003).两组的籽骨偏移度均表现为与年龄呈正相关(普通组r=0.384,p<0.0001,拇外翻组r=0.359,P =0.0002).但是,拇外翻角和年龄没有关系(普通组r=0.066,拇外翻组r=0.080).拇外翻组中3个测量值部比普通组显著增大.结论 年龄增加可能导致拇趾变形,但是拇外翻组与普通组的3个X线测量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先天因素是影响拇外翻发生的主要原因.
作者:岳群;于沛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应用双吻合器法改进传统的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术后长期的肛门功能情况.方法 同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1年3月完成的45例双吻合器法同肠贮袋肛管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家族性息肉病患者16例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9例.应用Kirwan评分及Oresland贮袋特异性功能评分评估术后远期肛门功能.结果 平均随访65个月(12 ~ 110个月)后,2例恶性家族性息肉病患者死亡,其余患者中2例出现不典型息肉增生,4例患者出现轻到中度的吻合口狭窄,1例患者出现严重的吻合口狭窄,需再次手术干预,16例患者出现贮袋炎的临床症状.本组45例患者中无肛门失禁发生,术后1年、2.5年、5年的中位Oresland贮袋特异性功能评分分别为6分、3分和2分.结论 应用双吻合器法改进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后大便控制能力满意,无肛门失禁发生.
作者:张志勇;韩意;林谋斌;何永刚;张浩波;陆兴生;吕克之;尹路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结直肠吻合术后预防性回肠造口与结肠造口的并发症,探讨何种造口方式更具有优势.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比较回肠造口与结肠造口的研究和相关文献.通过采用RevMan 5.0统计软件,合并及比较两者并发症,选择计算相对危险度(95%CI)作为效应尺度指标来评估这两种方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5篇随机对照研究和7篇非随机对照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计1687例患者.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回肠造口组发生造口脱垂(相对危险度0.15,95% CI:0.04~0.48,P=0.001)的风险较小,非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回肠造口组发生造口脱垂(相对危险度0.26,95%CI 0.10~0.67,P=0.005)和由造口回纳引起切口感染(相对危险度0.28,95% CI 0.15 ~0.52,P<0.0001)的风险较小.对于其他并发症如吻合口瘘、造口旁疝、由造口回纳引起的肠梗阻及造口周围皮炎等,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预防性造口方式各有利弊,相对于结肠造口而言,更支持回肠造口.然而,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何种方式更具优势.因此,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和高质量的研究需要被开展以进一步论证.
作者:陈杰;王森;王道荣;汤东;李清国;鱼海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对SFRP2基因在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超甲基化水平的测定,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SFRP2基因与结直肠癌浸润、转移等的关系.方法 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分析30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中SFRP2基因超甲基化水平,并统计学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均有SFRP2基因超甲基化发生;TNM分期中结直肠癌Ⅲ、Ⅳ期(7.24±1.13)组织中甲基化水平明显高于结直肠癌Ⅰ、Ⅱ期(5.92 ±0.97)组织中甲基化水平(P<0.05);在低分化结直肠癌组织中(7.31±1.11)甲基化水平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结直肠癌癌组织(6.23±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性别、年龄、肿块位置及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FRP2基因超甲基化对结直肠癌恶性程度、浸润、转移和预后判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鱼海峰;王道荣;张云;蒋超;周苏君;张国强;李永坤;陈杰;汤东;查天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联合肝叶及肝门部血管切除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2008年1月-2011年12月手术治疗的74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74例患者均行手术探查,手术根治性切除33例(44.6%),其中26例联合部分肝切除及血管切除重建;行姑息性切除19例(25.7%);行内引流或外引流术22例(29.7%).结果 联合肝叶及肝门部血管切除的根治性切除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7个月,姑息性手术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4个月,引流手术组中位生存时间为9个月;根治性切除术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9%、64%、49%;姑息性手术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6%、25%、19%;引流手术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23%、15%、0.结论 根治性切除组的生存率较姑息性手术及引流手术组明显提高,合并肝叶、肝门血管切除可提高肝门胆管癌的手术根治率和生存率;联合肝叶切除有利于肝门胆管癌的根治性切除,提高生存率.
作者:徐明月;史宪杰;梁雨荣;吕少诚;万涛;佟苏丽;张文智;董家鸿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应用粘贴式负压冲吸器治疗结直肠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2010年1月-2011年11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48例结直肠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患者,按照抽签随机分组的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4例,采用粘贴式负压冲吸器治疗;对照组24例,采用传统处理方法治疗.对比2种方法的人均伤口处理时间、换药次数和换药总费用.结果 实验组自开始处理感染切口至二期缝合所需要的人均伤口处理时间(6.12±1.19)d短于对照组(8.54 ±2.9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均换药次数[(1.44±0.51)次]明显少于对照组[(9.42±2.9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人均换药总费用也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粘贴式负压冲吸器治疗结直肠术后切口感染,能缩短伤口处理时间,减少了换药次数和换药总费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翟亚楠;王烈;吴火友;鲁阳春;陈少全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自1991年Jacobs首次报道腹腔镜辅助结肠手术至今,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已开展了20余年.围绕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进一步拓展腹腔镜手术微创优势的问题,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的临床研究.1 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早期阶段,受手术器械和医师经验的限制,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比较困难.具体表现为手术时间明显长于传统开腹手术、较高的中转开腹比例和难以完成低位直肠癌等困难手术.因此,早期有外科医师尝试通过手助降低腹腔镜手术的难度.但是,Berends等[1]报道腹腔镜术后切口种植率高达21%,进一步加深了对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安全性的质疑.
作者:丁克峰;李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一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的外科急腹症.随着临床医师对SAP发病机制认识地不断深入,其治疗理念几经转变,目前已达成一定共识,形成了以“个体化治疗方案”为基础,按不同病因及不同病期进行处理的“综合治疗方案”,而多种医学技术的进步又为这一理念注入了新的活力.笔者结合多年来治疗SAP的经验及对现代理念实践的体会浅谈SAP治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韩冰;孙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 of the pleura,SFTP)是一种少见、生长缓慢的间叶组织肿瘤.于1767年由Lieutaud首先报道此病.近年来,文献累计报道约800例,占全部胸膜肿瘤的5%[1-5].初,SFTP被认为是发生于胸膜腔,并且是与胸膜相关的、界限清楚的孤立性肿块.组织来源、细胞特点及临床预后都不确定.随着人们对SFTP组织学及病理学表现认识的不断深入,发现SFTP组织学形态呈多样性,发病部位广泛,给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造成一定困难.而目前对SFTP的外科治疗采用何种方式,如开胸手术或胸腔镜手术、楔形切除或胸壁切除,以及后续是否使用放化疗等问题仍无统一意见.本文将对SFTP的发病机制、病理分型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面作一介绍.
作者:龚民;高志 刊期: 2012年第08期
Abemethy畸形是罕见的先天性肝外门体静脉分流,1793年,Abernethy首次描述了该病.1994年,Morgan和Superina将此病分为两型[1].Ⅰ型:肝内门静脉缺如,门静脉血完全分流至下腔静脉;Ⅱ型:肝内门静脉发育不良,门静脉血部分回流肝脏.1997年,Howard和Davenport将此病命名为Abernethy畸形[1-3].本文将报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外科收治的典型Ⅱ型Abernethy畸形病例1例的诊治.
作者:彭春辉;张廷冲;陈亚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外科手术是直肠癌的首选治疗手段,也是唯一可以达到根治效果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的目标有三:一是使患者长期生存;二是保障直肠良好的功能;三是采用对机体创伤小的方法来达到上述二个目标.这就是外科医师为之奋斗了一个多世纪并将继续努力探索的三大目标.从现在来看,对今后如何达到上述目标也许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概念和方法.
作者:郁宝铭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自1991年,Jacobs等[1]报道第1例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后,经过20年的实践,腹腔镜结直肠手术迅猛发展,相对于传统开放手术而言,其优越性已逐渐为国内外学者所认可,在我国也得到迅速推广,手术技术规范也在不断完善之中.对该技术细节精益求精的探索和交流对保证该手术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本文将结合个人体会,对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中的难点之一,即结肠脾曲的解剖分离进行经验总结,以期提高该手术的速度、流畅性、安全性,减少副损伤、降低中转开腹率,从而提高手术质量.
作者:王志刚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近年来直肠癌手术技术日益发展,加上多学科团队合作、放化疗的应用,患者5年生存率超过了65%[1].在多种治疗方法中,手术根治仍是重要的.与此同时,外科医师也开始注重患者损伤小化、生活质量优化等问题.由于腹腔镜技术能使术后恢复时间缩短、腹部切口明显缩小,因此被越来越广泛地开展.大型临床多中心随机试验均证实腹腔镜治疗结直肠肿瘤是安全的,可获得与开腹手术相同的近期和远期疗效[2-3].腹腔镜手术不会增加直肠癌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甚至有可能减少并发症[4].但与开腹手术不同的是,腹腔镜手术有其特有的并发症,更需要重视.本文将着重讨论腹腔镜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及预防.
作者:蒋奕玫;赵任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肝切除术仍是目前治疗肝脏多种疾病(如肝脏、胆道的良恶性肿瘤,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和部分肝外伤等)有效、主要的方法.近些年,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围手术期综合治疗水平的进步、手术技巧、方式和器械的不断改进,肝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安全性较前都有显著扩展和提高.
作者:刘军;张忠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腺癌相关基因AGR2和肠干细胞标志物LGR5在结直肠癌中作为生物标志物的评价 Evaluation of the adenocarcinoma-associated gene AGR2 and the intestinal stem cell marker LGR5 as biomarkers in colorectal cancer.[西班牙]/Valladares- Ayerbes M…∥Int J Mol Sci,2012,13 (4):4367-4387.我们的目标是评估外周血中前梯度同源蛋白-2(Anterior gradient homolog-2,AGR2)和富含亮氨酸重复的G蛋白耦联受体5(Leucine- rich repeat- containing- 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5,LGR5)作为结直肠癌的mRNA生物标志物的诊断性能以及研究这些生物标志物的预后特征.
作者:谷俊朝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