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预后良好.但颈部淋巴结转移却很常见,其中常见的转移区域是颈部中央区(即Ⅵ区).目前对于临床可疑或确定有颈淋巴结转移者,需行治疗性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国内外观点基本一致,然而对于cN0 PTC患者是否应该常规行预防性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仍存较大争议.本文就PTC行预防性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宋方彬;徐军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紧密连接是维持黏膜上皮机械屏障和通透性的重要结构.claudin是紧密连接的骨架蛋白,形成屏障且构成特定的孔道,调节紧密连接的密封性和选择性通透,对维持细胞内外稳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急性胰腺炎与claudin异常表达和结构破坏密切相关.因此,阐明claudin蛋白与急性胰腺炎之间的关系,对揭示胰腺炎病理基础,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有重要意义.
作者:涂佳敏;陈亚峰;田继云;谢金昆;孔聘婷;李红昌;潘丽芸;奉典旭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乳腺恶性淋巴瘤是指发生于乳腺内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乳腺恶性淋巴瘤属于结外淋巴组织恶性肿瘤,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继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另一类是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由于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率发病低、术前诊断困难、病情发展快、恶性程度高,所以应提高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本文在探讨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病理改变、组织分型、临床表现的基础上,着重讲述了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模式的进展.
作者:于凌飞;何伟;段秀庆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喉返神经损伤是甲状腺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单侧损伤引起声音嘶哑、双侧损伤则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发生危及生命的声门梗阻.分析甲状腺损伤的原因: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紧密复杂的关系、喉返神经存在分支及分支的变异、喉不返神经、以及甲状腺Zuckerkandl结节的存在等解剖因素造成其易损伤;喉返神经本身的脆弱性造成其易损;未能合理使用能量手术器械造成神经的热损伤.预防喉返神经损伤可从以下方面努力:在甲状腺术中解剖显露喉返神经,使其“可视化”;术中精细化解剖喉返神经,解剖程度适中;掌握能量器械的性能,安全使用能量器械以减少神经的热损伤;合理使用术中神经监测,使用连续性神经监测,有助于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的风险.
作者:刘溦薇;邓先兆;樊友本;郑起;康杰;伍波;杨治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干细胞对颅脑损伤的治疗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但干细胞移植仍然存在排斥、存活率低等很多问题.研究招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至损伤部位,并诱导定向分化为神经元细胞达到修复损伤的作用,从而成为颅脑损伤治疗方法的又一大热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脑微循环重塑、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分化,可抑制神经元死亡和凋亡,并且具有招募、诱导自体神经祖细胞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元的功能.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神经营养因子之间形成网络机制,共同促进颅脑损伤修复.这种自身修复治疗有望成为一种有良好前景的研究方案.
作者:孙红军;荔志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创伤性凝血病是创伤导致组织损伤,引起机体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且极易发展为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创伤性凝血病是一种多元性凝血障碍疾病,发病机制极其复杂,涉及组织损伤、凝血、抗凝、纤溶、炎症等多个病理生理环节.深入研究并揭示发病机制,对于提高创伤性凝血的临床疗效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就近期创伤性凝血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希望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张锦鑫;李俊杰;花蕾;尹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手术中甲状旁腺的保护方法,降低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并发症.方法 2013年3月-2014年2月行全甲状腺切除术+Ⅵ区淋巴结清扫术的甲状腺患者107例,术中根据典型外观对甲状旁腺进行识别并原位保留;在已切除的甲状腺表面和Ⅵ区淋巴结标本中仔细寻找辨认甲状旁腺,疑似组织切取一部分送术中冰冻检查,证实后剩余组织移植于胸锁乳突肌中;根据术后病理诊断报告,确定在甲状腺及Ⅵ区淋巴结标本中有无被切除的甲状旁腺;术后1~3d连续监测血钙并对症处理.结果 甲状旁腺的误切率为11.4%,离体旁腺的自体移植率为54.4%,低钙血症发病率32.7%,有症状低钙血症发病率16.8%,无永久性低钙血症发生.结论 在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中,准确识别甲状旁腺是实现原位保留和自体移植的前提,是减少误切、降低术后低钙血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赵宁;滕长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人结直肠癌裸鼠原位移植动物模型,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检测,为探讨人结直肠癌的治疗提供实验工具.方法 应用外科手术裸鼠盲肠浆膜下原位移植的方法建立人结直肠癌裸鼠原位移植动物模型,并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其生物学特性.结果 原位移植动物模型的成功率为100%,成功建立了人结直肠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免疫组化检测发现肿瘤组织中增生细胞核抗原及Survivin高表达,该模型很好地模拟了人结直肠癌的生物学特征.结论 人结直肠癌裸鼠原位移植动物模型的建立为研究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转移机制及治疗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
作者:叶尔买克·唐沙哈尔;汪洋;王一娜;王健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320排CT诊断复杂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7例复杂心脏病患者且经心脏手术确诊的320CT和经胸心脏彩超影像学资料,利用手术中的诊断比较两种诊断结果的准确率.结果 27例患者经心脏彩超提示心脏畸形83处,经320排CT检查提示心脏畸形89处,但手术证实发现心脏畸形92处.统计学分析320排CT诊断复杂性心脏病的准确性与心脏彩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心脏彩超相比,320排CT提高了复杂性心脏病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郗二平;朱健;朱水波;殷桂林;张瑜;晏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2)、MMP-9蛋白表达与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与分析滨州市人民医院确诊的54例胆管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Log rank方法对所有患者与18例同期因肝内胆管结石进行肝部分切除时切取的正常胆管组织TROP2和MMP-9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胆管癌组织中TRO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55.6%,明显高于正常胆管组织的阳性表达率5.6%(P<0.05);胆管癌组织中MMP-9蛋白的阳性表达率51.9%,明显高于正常胆管组织的阳性表达率11.1% (P <0.05).TROP2与MMP-9的表达均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神经浸润有关(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TROP2与MMP-9在胆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 =0.555,P<0.001).生存分析表明,TROP2是胆管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TROP2在胆管癌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其有望成为一种预后指标应用于临床评估.
作者:张同军;薛栋;曲国香;李新军;周宪勇;成丕光;张成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度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手术治疗的177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研究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度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肿瘤大体类型、浸润深度、肿瘤占肠腔周径、术前CA199水平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度无关(P>0.05),而肿瘤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术前CEA水平、术前CA125水平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度有关(P分别为0.001、0.004、0.004、0.025).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术前CEA、CA125水平是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度的重要相关因素.
作者:盛能全;杨逸;尤伟强;阎钧;龚剑锋;王志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术中穿刺路线的决策、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处理及讨论一系列相关问题.方法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术后疗效评价内容包括:按Macnab标准、腰退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红外热成像.结果 208例患者术后随访12月,通过回顾分析,按Macnab标准评定其疗效,优182例,良23例,中3例,差0例,优良率98.6%;腰腿痛VAS评分:术后1周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外热像提示:患者术后患肢与健肢皮温差值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解决症状的基础上大限度维护患者脊柱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个体化设计术中穿刺路线是减少椎间孔镜围手术期并发症、提高其疗效的关键.
作者:程亮;康健;李卫星;梁芳;陈海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我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健康保健意识.医疗市场的开放、准入门槛的降低,各体检中心及民营医院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甲状腺的体检常被列为检查项目,加上超声设备的改进和技术的提高,使得2 mm以上的甲状腺结节都能被超声检出,导致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大幅度的提高.据估计,成人甲状腺B超检查中,大约有50%会有各种各样的结节样病变[1].门诊甲状腺肿物的患者大量增加,收治甲状腺肿瘤的病房也人满为患.但国内甲状腺疾病诊治的水平在不同级别的医院差距颇大,加上基层医院内分泌科医师特别是内分泌外科医师缺乏,大部分诊断为甲状腺结节的患者就诊于普通外科,少数是就诊于两腺科(或甲乳科)及头颈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等.这些科室的医师,相当一部分未经过甲状腺疾病诊治的正规培训,多是本科室医师的传帮带的学习.虽然近几年各级学会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在规范制定[2]、培训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仍然有很多不规范的诊治和手术事故发生.
作者:房居高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低分化甲状腺癌(Poorl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PDTC)是甲状腺滤泡细胞起源的恶性肿瘤,其分化程度、形态学及生物学行为介于高分化甲状腺癌(Well-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WDTC)和未分化甲状腺癌(An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ATC)之间.大量的研究均证实此类癌的存在,但直到2006年意大利“都灵会议”才就其诊断基本达成共识,现对近几年有关PDTC肿瘤病理特点及诊治特点进行综述.
作者:尹哲;赵淑艳;程若川 刊期: 2015年第02期
1 病例资料患者,31岁,女性,维吾尔族,新疆和田人,以“腰痛,双下肢麻木、疼痛并无力半年,加重半个月”于2014年6月2日入院,患者6个月前首先出现腰部疼痛,靠近中线部位,后逐渐出现双下肢疼痛,主要部位在右侧大腿外侧,双侧小腿外侧及脚背,右下肢明显,并感下肢肢体无力,长时间行走后加重,半个月来症状加重.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神志清,精神可,查体合作,右下肢近远端肌力均4级,左下肢近端肌力5级,远端肌力4级,右侧大腿外侧及双侧小腿外侧皮肤感觉轻度减退,右侧病理征阳性.
作者:艾克拜尔·亚里坤;乌拉别克·毛力提;刘宇利;杨小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7岁,因右下肢间歇性跛行,加重2个月于2014年8月18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患者4年前因右下肢间歇性跛行,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右侧股浅动脉重度狭窄,接受右股浅动脉支架成形术.10个月前出现双下肢跛行症状,于当地医院再次接受右髂总动脉和左股浅动脉支架成形术,术后症状缓解.2个月前双下肢跛行症状复发,右侧明显,跛行距离100 m,无静息痛.既往合并高血压6年,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d.无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吸烟40年,吸烟量10支/d.
作者:郭建明;谷涌泉;郭连瑞;佟铸;高喜翔;张建;汪忠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食管癌术后瘘(包括吻合口瘘和残胃瘘)是食管癌术后较常见也是较严重的并发症,如何减少食管癌术后瘘的发生并早期发现瘘一直困扰胸外科医师.一旦发生瘘,临床上主要以引流、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为主,同时临床上也都认为颈部瘘的处理要比胸内瘘的要简单、风险小,但是发生颈部瘘后,临床医师应警惕继发纵隔感染的发生,现报道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心外科发生1例颈部瘘致纵隔感染并致死性大出血,以期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作者:黄邓君;陶勇;李勇;陈后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2014年11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韩国甲状腺癌的“流行”情况[1],探讨了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高与肿瘤筛查普及的关系,认为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高是源于过度诊断,这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我国近年来也面临着同样的情况,临床实践中因体检发现的甲状腺癌患者越来越多,手术例数迅速增加,究竟是发病率的大幅攀升,还是由于普查造成检出率的明显升高?
作者:张太平;徐强;赵玉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甲状腺癌发病率已显著升高并保持着一个上升的趋势,加上甲状腺癌的患病人群以青中年女性为主,寻找一个既能根治疾病,又能保持颈部切口隐蔽和美观的手术方式具有重要意义.甲状腺癌常伴有侧方淋巴结转移,对于少数侧方淋巴结转移位置很高的患者,为了清扫这些淋巴结,常用的有“L”形切口、大弧形切口和“工”字形切口等,但是这些切口不是在颈部有垂直切口就是切口很大,往往会造成明显的颈部瘢痕,影响颈部美观和活动,也不利于患者隐私的保护.双平行切口是由McFee在60年代提出,故又称McFee切口,其特点是在颈部上下行2个切口,均与颈部皮纹平行,既能有效清扫转移位置很高的淋巴结,又能有效改善术后的功能和外形,简述如下.
作者:刘跃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甲状腺疾病数量明显增加,甲状腺手术量也相应增加[1-2],单侧或者双侧甲状腺全切术已经成为重要的手术方式[3],因此,需要外科医师对甲状腺的解剖和变异有充分的了解,减少甲状腺切除不彻底的发生.对锥体叶、Zuckerkandl结节、喉返神经、甲状旁腺等的解剖与辨认等很多外科医师已经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对甲状腺胸腺延伸叶(Thyrothymic extension,TTE)的认识存在不足.TTE是甲状腺下极实质向纵隔膜的延伸,是甲状腺组织发育的一种变异表现,国外对该结构的描述较少[4-9],国内尚无相关报道.
作者:陶连元;王烨;张德俭;徐青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近年来,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合并甲状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国内报道其发病率为0.6%~23.8%[1],国外报道为0.5% ~38.0%[2].HT合并甲状腺癌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及检测指标,临床表现较为复杂,经常出现误诊及漏诊.本文总结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对HT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治经验,以期对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借鉴意义.
作者:巩鹏;包海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内镜辅助的甲状腺手术:使用新内镜技术的初经验Endoscope-assisted facelift thyroid surgery:an initial experience using a new endoscopic technique [J].[韩国] Park JO,Kim SY,Chun BJ,et al.Surg Endosc,2014.[Epub ahead of print]背景 近研发了一种用于美化机器人甲状腺手术切口的新方法,其相对于现存的其他方法具有显著的优点.在本研究中,我们旨在探讨该方法用于机器人甲状腺手术,以及内镜辅助的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患乳头状微小癌的11例患者中进行内镜辅助的甲状腺叶切除术.
作者:谷俊朝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