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外科学杂志

国际外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 主办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国际刊号:11-5396/R
  • 国内刊号:11-5396/R
  • 影响因子:0.96
  • 创刊:1974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606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外科学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6年6期文献
  • 蛋白质肿瘤标志物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胰腺癌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初期症状隐匿,早期诊断困难,根治性切除手术是治疗胰腺癌为有效的方法,但是此病患者临床确诊时多处于中晚期阶段,往往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故其预后极差.探索研究胰腺癌早期诊断肿瘤标志物可以提高早期诊断率,从而提高该病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及显著改善患者预后.近年来,随着蛋白质组学及其技术的迅速发展,胰腺癌蛋白质肿瘤标志物领域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蛋白质肿瘤标志物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赵金钱;陈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针吸细胞块技术在术前乳腺癌分子分型诊断中的应用及发展

    分子分型是乳腺癌个体化治疗的基础,免疫组化表型反映乳腺癌的分子分型,穿刺活检是术前乳腺癌分子分型诊断的主要方法.随着细针针吸细胞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可以运用针吸细胞块技术进行术前乳腺癌分子分型检查.针吸细胞块基础上明确乳腺癌的分子亚型及生物学特征,为临床制订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病理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苑著;余小蒙;屈翔;王宇;张忠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组织激肽释放酶家族在胰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因其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无法进行根治性手术.激肽释放酶家族是一组丝氨酸蛋白酶,因其具有分解细胞外基质蛋白的能力,可能与多种癌症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并有可能成为多种癌症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本文回顾了近年来激肽释放酶基因家族研究中与胰腺癌有关的文章,对激肽释放酶家族成员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进行综述.

    作者:郑苏丽;熊光冰;曹喆;杨刚;张太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前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探讨并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前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3年9月15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资料,以术前是否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为因变量,对术前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继续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组术前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45例,发病率为29.8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夹层分期、高血压分级、脏器灌注不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程度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前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均P<0.10.多因素分析显示,主动脉夹层分期(OR:0.927,95% CI:0.887 ~0.969),年龄(OR:0.171,95%CI:0.070 ~0.417)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前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前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比例高,主动脉夹层进入慢性期预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前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减弱或消退.

    作者:庞秀慧;何亮;杜宇奎;杨秀滨;买买提艾力·艾则孜;张立;阿依别克·乃比;郭盛;郭永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内镜辅助半椎板入路下椎管内肿瘤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椎管内肿瘤患者在神经内镜下行肿瘤切除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总结内镜下椎管内肿瘤手术的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24例椎管内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术前经MRI检查均确诊为椎管内占位,应用神经内镜行肿瘤切除手术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疗效与并发症.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感觉障碍程度减轻,肢体肌力增强,神经电生理学损害减轻.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出现.24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17例,大部分切除7例.伴有脊髓栓系者术中同时行栓系松解术.结论 内镜辅助半椎板入路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对周围结构损伤轻微,对脊椎解剖结构影响小,方法可行,疗效明确,定位准确,且术后恢复快,是一种新型、安全、有效的手术途径.

    作者:苏卢海;张世渊;沈波;胡昌辰;苏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纳米炭序贯微量亚甲蓝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纳米炭序贯微量亚甲蓝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208例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病例,根据注射染料的类型不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序贯组(A组,128例),纳米炭组(B组,44例)以及亚甲蓝组(C组,36例).序贯组又根据亚甲蓝剂量不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剂量组(A1组,48例)、中剂量组(A2组,42例)、高剂量组(A3组,38例),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前哨淋巴结阴性不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统计五组的检出率、淋巴管示踪状况、局部皮肤明显刺激发生率等数据.结果 (1)A、B、C组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淋巴管示踪不理想的发生率B组高于A、C两组,局部皮肤明显刺激发生率C组高于A、B两组;(2)A1、A2、A3三组检出率及淋巴管示踪情况无明显差异,局部皮肤明显刺激发生率A3组高于A1、A2两组;(3)五组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与患者年龄、BMI、肿瘤大小、肿瘤部位、肿瘤分子分型因素均无明显相关(均P>0.05).结论 纳米炭序贯微量亚甲蓝检出率与两者单独应用时相当,但能减少单独使用纳米炭时出现淋巴管不显影的情况,又能减少大剂量亚甲蓝局部刺激问题,故可以作为临床上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良好选择.

    作者:陈艳丽;吕鹏威;何娟娟;杨雪;邱新光;谷元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行手术治疗的时机及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和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轻型非梗阻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5年9月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7例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54例入院约2周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研究组,53例保守治疗后3个月后延期手术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总费用.结果 两组均无死亡病例,无胆道损伤及胆瘘,研究组总住院时间[(19.8±2.6)d]少于对照组[(26.5±3.5)d]、住院总花费[(2.6282±0.2451)万元]少于对照组[(3.2892±0.3982)万元]、胰腺炎复发率(0)低于对照组(9.4%),研究组肝功能好转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轻型非梗阻性胆源性胰腺炎病例,先行积极保守治疗,2周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靠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可促进患者恢复,并有效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杨伟;陈洁静;倪庆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p38MAPK在地塞米松诱导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系凋亡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地塞米松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MTT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方法、RT-PCR技术检测地塞米松干预前、后细胞中p38MAPK蛋白及基因的表达.结果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地塞米松作用于MCF-7细胞,作用3~5 d时,各种浓度下细胞增殖均明显受抑制,且与药物作用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并以作用4 d时MCF-7表现出来的增殖抑制为明显.地塞米松作用于MCF-7细胞后,可见细胞发生凋亡形态改变增多.流式细胞仪检测示地塞米松作用3~5 d后三组细胞凋亡率均较对照组升高,以10-6mol/L浓度作用4 d时凋亡率可达31.85%,与对照组的14.63%相比有明显升高,升高2倍以上,与其他干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免疫染色检测结果显示,p38MAPK在MCF-7胞质、胞核均有表达,通过对染色结果进行分析发现,Dex干预后,MCF-7中p38MAPK蛋白表达升高,尤以10-6 mol/L浓度作用时为明显(P<0.05).对干预后细胞提取RNA行半定量PCR检测,见目的基因条带清晰,与Marker各条带相比与扩增长度(184 bp)较接近,经灰度分析可得,MCF-7细胞在予以Dex处理后,p38基因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尤以10-6mol/L浓度时明显,与其他干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塞米松可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p38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单昌友;代志军;孔甜甜;康华峰;管海涛;闵卫利;马小斌;王宝峰;王西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真空辅助下11G空芯针穿刺活检预测乳腺癌病理及分子亚型的准确性研究

    目的 评估真空辅助下11G空芯针穿刺活检预测乳腺癌病理及分子业型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妇幼保健院2014年3月1日-2015年3月31日术前接受真空辅助11 G活检确诊为乳腺癌并随后行手术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Kappa检验比较11 G空芯针穿刺标本与相应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类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分子亚型的符合率.对免疫组化提示Her-2呈(++)的标本,则需荧光原位杂交(FISH)进一步明确状态.乳腺癌分子亚型分成Luminal A、Luminal B、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型.结果 36例乳腺癌中(浸润性癌32例),穿刺标本与手术标本的病理类型、ER、PR、Her-2、Ki-67、分子亚型的符合率依次为94.4%(κ=0.934)、96.9%(κ=0.904)、87.5%(κ=0.710)、100%(κ=1.000)、84.4%(κ =0.570)、78.1%(κ=0.621).配对t检验显示两者间ER、PR、Ki-67表达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间Her-2过表达型及Luminal B亚型符合率较好,分别为100%、94.1%.三阴型的符合率较差(33.3%),其次为Luminal A型(50%).如将ER/PR 的阳性标准从≥1%调整为≥10%,Ki-67的截断值调整为≥20%.ER、PR、Ki-67、分子亚型的符合率可高达100%、93.8%、87.5%、81.3%.结论 术前真空辅助11G空芯针穿刺活检可准确预测乳腺癌病理类型及分子亚型.

    作者:谢四梅;张安秦;张江宇;朱彩霞;韩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胰腺囊性疾病诊治进展

    近年来,随着人均寿命延长、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胰腺囊性疾病(Pancreatic cystic lesions,PCL)的检出率不断增加,同时关于PCL回顾性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不同类型PCL的生物学行为差异极大,准确区分PCL类型及良恶性,对患者治疗策略的选择及预后非常重要.本文将对PCL的新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太平;杨刚;赵玉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进一步加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液体管理

    近年来,无论是内科、外科还是急诊科或ICU的医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处理已经达到空前的深入与娴熟,救治成功率大大提高.然而,在如何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和减少开腹手术率方面仍存在提高的空间.而要达到这一目标,为基础的处理就是液体的管理,这是必经之路!

    作者:毛恩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胰管结石合并胰腺癌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胰管结石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胰腺结构及内外分泌功能改变而导致碳酸钙或蛋白质于胰管内形成矿化或蛋白栓表现的疾病,多与慢性胰腺炎关系密切,患者以男性居多.虽然正常入发病率较低,不超过1%,但胰管结石可导致胰腺组织不可逆的损害,加重慢性胰腺炎,诱发区域性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甚至胰腺癌等严重后果.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肝胆胰外科近期收治1例胰管大量结石合并胰腺癌患者,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石耀璞;解英俊;万经磊;杨永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肾上腺结核的诊断和治疗

    肾上腺结核临床少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泌尿外科于200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5例,本文结合文献复习,对肾上腺结核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1 资料和方法患者共5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38~75岁,平均57岁,病史4 d~3年.以发热、乏力、盗汗,伴皮肤色素沉着3年入院1例,发热伴咳嗽入院2例,体检发现肾上腺占位2例.体格检查2例患者皮肤色素沉着.既往病史中有肾结核者1例,高血压病史3例.所有患者既往病史及入院后胸片检查均未提示陈旧性或活动性肺结核.

    作者:张道新;王文营;张路加;宋健;郭宇文;田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之一,年发病率为(13 ~45)/10万[1],且呈逐年上升趋势.AP病情演变复杂,尤其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由于住院时间长、医疗花费大、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在治疗过程中始终面临巨大挑战.近年来,根据对该病的新认识和临床诊治进展,国内外学术组织对AP相关指南和共识进行了修订、更新.譬如:2012年修订的《亚特兰大急性胰腺炎分型》[2]、2013年美国胃肠病学会制订的《急性胰腺炎治疗指南》(以下简称2013 ACG指南)[3]、2013年国际胰腺协会/美国胰腺协会制订的《急性胰腺炎治疗的循证性指南》(以下简称2013IAP/APA指南)[4],随后,我国胰腺炎相关的急诊、内科、外科、中西医结合专业也相继制订或修订了4个相关指南和1个多学科(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s,MDT)诊治共识,对于进一步规范AP的诊治、降低病死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SAP诊治中的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谈谈体会.

    作者:李玉民;张军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胰腺外科手术术式的进展

    胰腺是腹膜后位器官,解剖位置深,毗邻重要血管,手术操作难度大.胰腺分泌消化酶,一旦发生胰瘘,后果较为严重.因此,如何提高胰腺外科手术的成功率及防止术后并发症有着重要的意义.胰腺外科的常规手术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Duodenum-preserving pancreatic head resection,DPPHR)、胰腺体尾部切除术(Distal pancreatectomy,DP)等.虽然,胰腺外科手术目前基本标准化,但仍是腹部外科中的难点.

    作者:张钜;邹方;陈梅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手术适应证与手术技巧探讨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pNENs)是消化系统一组源自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其发病率约为5/100万,占原发性胰腺恶性肿瘤的1% ~2%[1],预后远较胰腺导管腺癌好[2].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内分泌激素的分泌状态,可分为无功能性pNENs(NF-pNENS)和功能性pNENs两大类.依据病理学分类可分为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pNET)和胰腺神经内分泌癌(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cancers,pNEC),前者又根据分化程度不同分为pNET-G1[有丝分裂计数小于2/10HPF和(或)Ki-67指数≤2%]、pNET-G2[有丝分裂计数为(2 ~ 20)/10HPF和(或)Ki-67为3% ~ 20%],后者仅包括G3[有丝分裂数>20/10HPF和(或)Ki-67>20%][3].

    作者:陈炯;赵金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胰体尾切除术后断面胰漏的预防和处理

    胰体尾切除术(Distal pancreatectomy,DP)早由Billroth医师于1884年进行尝试,Finney[1]以及Mayo[2]胰腺外科的先驱者均有少量开展,但超过半数患者死于术后短期并发症.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该术式现已普遍应用于治疗胰腺体尾部良性疾病(慢性胰腺炎、胰腺假性囊肿、真性囊肿、胰腺外伤等)及恶性疾病(胰腺癌、胃癌或肾癌浸润等).随着外科技术的改进,胰体尾切除后患者的病死率基本不超过2%[3-5],明显低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20% ~40%[6-8],其中断面胰漏是该术式的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甚至可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相当[9].

    作者:廖明恒;黄纪伟;朱则昕;吴泓;曾勇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