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泌尿外科(电子版)杂志

泌尿外科(电子版)杂志


  • 主管单位: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 主办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国际刊号:11-9302/R
  • 国内刊号:张沂南 范存斌
  • 影响因子:0.22
  • 创刊:2008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北京市朝阳区华威里25 号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泌尿外科(电子版)杂志   2018年4期文献
  • ERAS在RIRS治疗<2 cm肾结石 日间手术护理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输尿管软镜(RIRS)钬激光治疗小于2cm肾结石日间手术中的应用,并研究优化的护理管理流程对围手术期管理的影响.方法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结合泌尿外科的特点,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7月我单位进行的42例<2 cm肾结石患者行RIRS钬激光碎石治疗,并开展日间手术.此42例患者从门诊开始,护理工作即开始介入,入院48 h之内通过应用ERAS理念及措施进行护理,达到日间手术出院标准,出院后进行随访,并形成一套护理管理优化流程应用于整个围手术期管理及术后随访过程.结果 在对此42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制定出了一整套体现ERAS理念,并可在泌尿外科日间手术中应用的护理优化管理流程.结论 RIRS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小于2 cm肾结石,配合围手术期护理优化管理流程,可作为泌尿外科日间手术开展;这一医护配合的优化流程,践行并验证了ERAS的重要理念.

    作者:梁秋梅;黄佩绿;黄莉燕;周桂芬;李秋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后腹腔镜下左侧单层面肾上腺切除术的临床研究(附13例报告)

    目的 总结后腹腔镜下左侧单层面肾上腺切除的临床经验和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3例行经后腹腔镜下左侧单层面肾上腺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6例.年龄34~68岁,平均45.6岁.肿瘤均位于左侧.肿瘤直径1.5~3.0 cm,平均2.5 cm.体重指数(BMI)<24 kg/m2者9例,BMI≥24 kg/m2者2例,合并同侧肾囊肿2例.结果 本组1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肾上腺全切除术9例,肾上腺次全切除术4例.手术时间35~65min,平均50min.术中出血量5~50ml,平均20ml,术中出现并发症1例(腹膜破裂).术后住院3~7天,平均6天.术后病理诊断:皮质腺瘤或皮质腺瘤伴结节样增生.结论 后腹腔镜下左侧单层面肾上腺切除安全、有效,保留几乎完整的肾脂肪囊,对肾脏影响小,对肥胖患者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郑建波;汤凯;路盛行;贾东升;郑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肾癌并肾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癌栓的外科治疗(附3例报告)

    目的 评价肾肿瘤并肾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癌栓患者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及取栓术后的早期和远期疗效.方法 对本院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手术治疗的3例肾肿瘤并肾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癌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本单位泌尿外科团队联合心外科团队对这3例患者施行了根治性肾切除术及低温体外循环下右心房和腔静脉癌栓取栓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规律随访,第1年患者每3个月复查评估1次,第2年及第3年每6个月1次,此后1年1次.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无栓塞,无院内死亡.1例患者术后6个月发生肺转移,2年后死亡.另外2例患者健在(分别随访90个月、64个月),在未给予其他的辅助治疗情况下没有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 肾肿瘤并肾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癌栓患者手术治疗需要多学科参与.根治性肾切除术及低温体外循环下能安全有效地进行右心房和腔静脉癌栓取栓术,并发症发生率低.准确的诊断及合理的治疗措施能减少相关的并发率和死亡率.长期随访结果是可喜的.但需要更多更大样本量的研究结果来进一步验证.

    作者:李江松;金一;孙茸;赵伟;马征;赵守国;赵南;周士明;闫慧磊;曹龙滨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CTA辅助下腹腔镜选择性肾动脉阻断 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CT动脉成像(CTA)辅助下腹腔镜选择性肾动脉阻断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至2018年采用CTA辅助下腹腔镜选择性肾动脉阻断肾部分切除术治疗18例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术前所有患者均行B超、双肾功能动态显像(ECT)、双肾增强CT及肾动脉CTA检查.根据CTA的检查结果,术中游离肿瘤相应阶段的肾动脉分支,选择性阻断肿瘤部位肾动脉的血供,然后实施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结果 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75~180min,术中肾动脉阻断时间24~45min,术中出血量50~300 ml.术后复查肾功能正常,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CTA对肾动脉的直观展示,给术者充足的信心,简化了手术操作,有利于肾动脉的选择性阻断.CTA辅助下腹腔镜选择性肾动脉阻断肾部分切除术能在切除肿瘤的同时有效保护肾功能.

    作者:王程;刘光;孙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基于TCGA数据库研究FKBP10在肾癌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FKBP10在肾癌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运用人类蛋白质表达图谱(The Human Protein Atlas,HPA)数据库发现与肾癌预后不良相关的基因FKBP10在肾癌中表达较高,运用Ualcan数据库和HPA分析FKBP10在肾癌组织中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变化,运用GEPIA数据库对FKBP10在肾癌表达情况及其与肾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FKBP10在肾癌中的表达明显升高(P<0.001)且与肾癌的不良预后相关,其表达与肾癌的病理细胞核分级以及临床分期相关(P<0.001),而与患者性别无关.生存分析结果发现,FKBP10高表达组在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率较低表达组生存较差(P<0.001).结论 通过数据库信息研究发现,FKBP10在肾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肾患者的预后相关,将为后续的肾癌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作者:宋道庆;吕仁广;张世民;高泽;张东;房志卿;吴振;范医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MicroRNA-212在前列腺癌中 的表达和功能研究

    目的 检测microRNA-212在前列腺癌组织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并研究其与前列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及凋亡的关系.方法 检测前列腺癌标本及细胞系中microRNA-212的表达情况.在DU145和PC3转染microRNA-212 mimics、microRNA-212 inhibitor或者NC阴性对照物,通过MTT、Tr-answell、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相关生物学情况.结果 前列腺癌组织中的microRNA-212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前列腺癌细胞系中microRNA-212较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系的表达低.microRNA-212的表达与Gleason评分、脉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MTT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表明,转染了microRNA-212 mimics的DU145和PC3细胞,其增殖率降低,microRNA-212的上调抑制了DU145和PC3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转染了microRNA-212 inhibitor的DU145和PC3细胞则表现出较强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转染了microRNA-212 mimics的DU145和PC3细胞的凋亡显著增加,转染了microRNA-212 inhibitor的DU145和PC3细胞凋亡受到抑制.结论 前列腺癌组织中microR-NA-212表达显著下降,microRNA-212的表达与Gleason评分、脉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mi-croRNA-212能够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并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凋亡.

    作者:胡波;张涛;李斌;孟慧林;金讯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单人操作包皮环切器实施精准定位包皮环切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单人操作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实施包皮环切术,术中进行精准定位切割的技术要点及术后管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完全单人操作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实施的包皮环切术患者70例,其中包茎12例,包皮过长58例,术中应用标记切割线法对包皮切割部位进行精准定位,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及切口疼痛评分;术后充分告知患者注意事项,观察患者切口出血、感染及愈合情况,进行全程管理.结果 本组70例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手术时间5.6~9.8min,术后出血2例,术后疼痛明显3例.常规于术后第1天及第4天时进行切口换药,切口少量渗血16例,19例患者在术后第7天拆除纱布后出现轻度水肿;术后出现系带对合不良1例,钉夹嵌顿1例;未发生系带损伤、阴茎头坏死、系带过短等并发症.结论 单人操作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进行包皮环切术是一种安全、微创、简便、可行的治疗方式,术中进行精准定位切割及术后进行密切随访管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连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系统性回顾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复发性前列腺癌

    背景:通过功能影像学诊断原发性前列腺癌手术后早期淋巴结复发,能够指导前列腺癌转移的治疗(比如可进行挽救性淋巴结清扫术).目的:这一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在原发性前列腺癌行根治性手术后,影像学在诊断单纯性淋巴结复发中的作用,以及行挽救性淋巴结清扫术的安全性.

    作者:索宁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头孢曲松钠致成人泌尿系结石并胆囊结石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头孢曲松钠为半合成的第三代头孢菌素,1982年在瑞士首次上市,并于1984年获得美国FDA批准而开始大批使用[1].头孢曲松钠通过抑制细胞壁黏肽合成产生杀菌作用,对革兰阴性菌作用较强,对革兰阳性菌有中度抗菌作用,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感染预防及治疗.头孢曲松钠为双通道排泄,肾毒性小,60%的头孢曲松以原形分布于尿液中,40%以原形分布于胆汁中,终以无活性代谢物随粪便排泄,故在胆汁与肾脏中水平很高.在体内因头孢曲松为阴离子,与钙离子亲和力较高而易形成不溶性头孢曲松钙沉淀,并很快在胆管、胆囊以及肾收集系统形成结石和泥沙[2].1988年Schaad[3]首次报道了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能诱发尿路结石和胆囊结石,但这些结石主要多见于儿童.近年来关于头孢曲松导致胆囊结石报道有增多趋势,广大临床医师对头孢曲松钠导致泌尿系结石认识不足.本研究对1例头孢曲松钠导致成人尿路结石及胆囊结石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以引起临床医师对头孢曲松钠结石的高度重视,对其积极预防治疗,并在临床工作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作者:杨吉伟;陈冬冬;亓向美;王莉;王建宁;门同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肾结核发病率升高病因的研究进展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tubercle bacillus, TB)引起的.它在发展中国家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器官移植的数量增加,肺外结核病的出现越来越普遍,据统计,每年全世界约有上千万人感染了结核杆菌,而其中肾结核占了很大比例,约为肺外病例的27%,是常见的肺外结核.多数典型的肾结核患者会出现大量无菌性白细胞尿,同时伴有镜下血尿.近年来,由于大量使用抗菌药物等原因,不典型的肾脏结核疾病所占比例也有增高的趋势,给肾脏结核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的难度,后将导致患者的肾脏功能衰退.另一方面,由于抗结核药物的不断发现,一部分肾结核患者,尤其是早中期病例,可通过药物进行保守治疗,避免微创和开放性的肾切除或其他治疗.因此,早期诊治肾脏结核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近年来肾结核发病率升高的病因作一综述.

    作者:伏旭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睾丸扭转的诊治进展

    睾丸扭转又称精索扭转,是在睾丸与精索的解剖结构异常或者活动度增大的基础上,睾丸沿着精索纵轴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造成睾丸血运障碍,从而带来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1].睾丸扭转的误诊、漏诊终可能造成睾丸的切除、功能的不可逆损伤,其手术治疗及预后仍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综述睾丸扭转的诊治进展,以进一步提高睾丸扭转的诊治水平,更大可能地挽救睾丸及其功能.

    作者:罗圆满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精索静脉曲张和前列腺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VC)是青壮年男性常见疾病,关于精索静脉曲张对睾丸和附睾影响的研究较多,但对前列腺是否存在影响却少见报道.有研究发现精索静脉曲张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提示精索静脉曲张与前列腺疾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故做一综述如下.

    作者:周海军;王晓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炎症与修复在肾移植术后的相互作用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的首选治疗方法,提高了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持续性炎症在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interstitial fibrosis/tubularatm-phy,IFTA)的区域是移植失败的有力预测因子.了解IFTA的过程,以及寻找治疗IFTA的新策略对于肾移植计划的未来成功至关重要.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迁移到损伤部位的能力,同时具有强大的抗炎和稳定的性质,在炎症修复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内源性和外源性使用MSCs可能增强移植受者肾脏的内在修复能力,并可能作为控制炎症和纤维化的工具而发展.本文仅就炎症与修复在肾移植术后的相互作用做一述评.

    作者:徐世豪;郭宁;陆赛;田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经腹腹腔镜右肾上腺区较大肿瘤的切除策略

    1 概述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自诞生以来,已成为肾上腺切除的标准术式[1].相比传统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出血更少,术后恢复更快[2].但长期以来,对于较大的肾上腺肿瘤,是采取开放手术还是腹腔镜手术,一直存在争议[3],这主要是出于手术难度以及肿瘤控制方面的考虑.对于右侧肾上腺区较大肿瘤因操作空间有限,且毗邻下腔静脉、右侧肾蒂血管甚至左肾静脉,更加增大了腹腔镜手术难度.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经腹腔入路行腹腔镜右侧肾上腺区较大肿瘤切除,术中轻柔操作,可以保证肿瘤完整切除,另外通过巧妙设计Trocar位置,可有效解决镜下下腔静脉及其他毗邻血管的干扰问题,笔者结核一例右侧肾上腺较大肿瘤为例,将手术方法和切除策略详述如下.

    作者:顾刚利;徐忠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控尿解剖应用基础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之一,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近年呈显著增长的趋势.前列腺癌根治术(radical prostatectomy,RP)是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法,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应尽可能地保护尿控功能及性功能.目前文献报道,RP术后尿失禁发生率达到 30% ~80%,其原因可能与尿道外括约肌损伤、膀胱颈部挛缩、NVB损伤及膀胱逼尿肌功能不稳定相关,患者年龄与术后尿失禁也具有相关性[1].只有熟练掌握相关解剖学知识,尤其是前列腺周围的多层筋膜结构,才能保证术中层次清楚地解剖性分离前列腺,在达到完整切除前列腺肿瘤的同时,预防尿道外括约肌和神经的损伤,从而保护尿控功能[2].

    作者:刘冲;蔡志康;李文智;王忠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