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国际刊号:10-1316/R
  • 国内刊号:翁习生 郝晓健
  • 影响因子:0.90
  • 创刊:2008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外科学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8年8期文献
  • 骨髓水肿与膝骨关节炎疼痛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背景:目前的研究表明,骨髓水肿(bone marrow edema, BME)是引起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疼痛的重要原因,但BME在多大程度上影响KOA疼痛尚存争议.目的:探讨BME与KOA患者疼痛的相关性.方法: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收治79例伴有BME的老年KOA患者作为观察组,68例不伴有BME的KOA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实施视觉模拟(VAS)评分及应用3.0 T MRI行膝关节平扫,根据BME的半定量分析进行评分,分析BME与KOA疼痛之间的关系.结果:在伴有BME的KOA患者中,BME越明显,疼痛程度越明显,二者呈正相关(P<0.05).结论:BME是导致老年KOA疼痛的重要因素,且KOA患者的疼痛程度与BME严重程度呈正比.

    作者:苗贵强;高立华;臧学慧;孙辉;王立晖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锁定加压钩接骨板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

    背景: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容易出现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多数学者推荐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治疗有多种方法,锁定加压钩接骨板是一种新的内固定方式.目的:探讨应用解剖型锁定加压钩接骨板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采用解剖型锁定加压钩接骨板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患者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22~70岁,平均(43.2±20.1)岁;跌倒摔伤17例,交通伤7例,运动扭伤6例,高处坠落伤2例.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9 d,平均(3.1±1.8)d.按照Lawrence-Botte分类法:Ⅰ区21例,Ⅱ区11例.术后定期门诊随访评估伤口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功能恢复情况及有无并发症发生.采用VAS疼痛评分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标准对患者术后功能进行评估.结果:32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24个月,平均(15.3±3.9)个月.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骨折再移位、接骨板松动或断裂、骨折畸形愈合等发生.骨折愈合时间平均(8.2±1.8)周,其中2例患者出现骨折延迟愈合,经保守治疗后逐渐愈合,其余30例患者骨折顺利愈合.完全下地负重时间平均(6.7±1.5)周,12周VAS评分平均(0.6±0.3)分,末次随访AOFAS中足评分平均(94.2±3.6)分.结论:应用解剖型锁定加压钩接骨板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的骨折端固定可靠,术后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内固定方式,但应根据骨折类型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作者:刘建全;李文翠;熊建义;赵喆;陈小强;李永胜;王大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Photoshop软件在外翻术式选择及方案优化中的应用

    背景:外翻矫形是临床常见的足踝矫形手术,手术方法繁多而矫形效果差异较大,如何选择佳术式以及术前模拟调整手术方案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目的:探讨采用Photoshop软件辅助外翻手术的术前设计,选择佳术式及优化手术方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采用术前Photoshop软件辅助外翻手术的术前设计、方案选择,并行模拟截骨固定治外翻患者89例157足,男14例18足,女75例139足;年龄28~70岁,平均(56.3±10.8)岁.术前根据患者畸形情况制定手术方案,截骨部位、角度、截骨量均术前通过Photoshop软件测量确定,并通过软件行模拟截骨手术,从而优化手术方案.比较术前、术后及术后6个月随访时X线片的角度测量值,结合AOFAS评分观察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HVA、IMA、DMAA均矫形彻底,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患者症状改善满意,术后并发症减少.结论:采用术前Photoshop软件辅助外翻手术的术式选择及优化手术方案,可明显减少术式选择及方案设计失误,从而提高手术效果,可广泛用 翻手术治疗,复杂畸形及翻修患者更推荐使用.

    作者:李昕宇;祁印泽;陈兆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外侧闭合胫骨高位截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结合关节镜清理治疗膝内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背景:膝骨关节炎是慢性骨关节疾病,其特征是半月板和软骨不同程度的损伤,关节镜技术配合胫骨高位截骨手术被认为是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广泛应用于骨折内固定并取得良好的疗效,但尚无其在外侧闭合胫骨高位截骨矫形中作为内固定物的临床报道.目的:探讨应用外侧闭合胫骨高位截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结合关节镜清理治疗内翻型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手术技巧及相关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应用外侧闭合胫骨高位截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结合关节镜清理治疗30例内翻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4例,女16例;年龄45~70岁,平均(56.3±8.9)岁,均为单侧病变.记录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和股骨胫骨角(FTA)变化情况,采用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手术切口长71~92 mm,平均(81.6±6.1)mm;手术时间50~75 min,平均(65.2±7.5)min.无血管及神经损伤、髌骨轨迹异常等并发症,下肢力线均恢复正常.30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6.5±1.4)个月.未出现骨折延迟愈合、异位骨化,未出现内固定物排异、移位及断裂.FTA由术前的185.0°±2.5°恢复至术后的172.8°±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SS评分由术前(69.0±3.6)分提高到术后1年的(86.1±8.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外侧闭合胫骨高位截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结合关节镜清理治疗膝内翻型骨关节炎的疗效可靠,创伤小、恢复快,无明显并发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海峰;王树平;梁鹏;孟娥;陆继广;李会全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双固定锚钉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成人Ⅱ型足副舟骨临床观察

    背景:采用双固定锚钉内固定术治疗成人Ⅱ型足副舟骨能明显缓解疼痛,改善功能.目的:探讨应用双固定锚钉内固定融合术治疗Ⅱ型足副舟骨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5月至2015年10月应用双固定锚钉手术治疗15例(18足)成人Ⅱ型足副舟骨患者,术前、术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系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0个月,平均(11.6±4.2)个月.均未出现感染、骨延迟愈合、内固定装置失效、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足副舟骨与舟骨融合处均获得骨性愈合.疼痛症状消失15足,明显缓解3足;18足活动范围均正常.结论:双固定锚钉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成人Ⅱ型足副舟骨的疗效满意,能明显改善疼痛,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式.

    作者:聂宇;徐海林;周纳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改良Weil截骨合并软组织平衡治疗第2趾锤状趾畸形的疗效分析

    背景:第2趾锤状趾畸形的手术治疗众多,如何选择尚无定论.目的:探讨改良Weil截骨结合软组织平衡治疗第2趾锤状趾畸形的疗效,以及不同手术方式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手术治疗的91例第2趾锤状趾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9例,女72例;年龄42~82岁,平均(57.3±3.4)岁.均为单侧手术,左足50例,右足41例;改良Weil截骨24例,改良Weil截骨+趾长伸肌腱延长24例,改良Weil截骨+趾长伸肌腱延长+近节趾间关节融合12例,改良Weil截骨+近节趾间关节融合+屈肌腱移位21例,改良Weil截骨+趾长伸肌腱延长+跖板修复10例.记录手术方式、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手术前后AOFAS前足评分、并发症情况.结果:91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3~27个月,平均(21.4±2.7)个月.AOFAS前足评分,术前平均(48.6±8.5)分,术后平均(85.0±10.6)分.术后并发症:漂浮趾6例,跖趾关节半脱位10例,跖趾关节僵硬4例,复发3例,未见足趾坏死.结论:第2趾锤状趾畸形是前足常见的足趾畸形,病因复杂.改良Weil截骨合并软组织平衡可以有效解决该畸形存在的矢状面与横断面不稳定,但是畸形复发、漂浮趾畸形、跖趾关节半脱位仍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

    作者:王旭;耿翔;张超;王晨;陈立;黄加张;马昕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保髋失败的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中期随访结果

    背景:股骨头钻孔减压术(core decompression, CD)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orsis of femoral head, ANFH)的有效方法,但保髋失败后是否影响后续的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尚存争议.目的:分析THA治疗CD术后失败的非创伤性ANFH患者的中期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CD术后失败待行THA的非创伤性ANFH患者27例(27髋)作为CD组,以及既往未行手术治疗的非创伤性ANFH患者42例(42髋)作为对照组.手术前后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进行评价,并对手术前后的正侧位X线片进行分析.结果:CD组术中自体血回收量为(246±85)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76±47)ml(t=3.854, P<0.001).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CD组随访时间为28~65个月,平均(46.4±9.6)个月;对照组随访时间为27~64个月,平均(49.8±9.2)个月.CD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43.2±11.7)分(18~61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90.3±5.3)分(82~100分)(t=-21.564, P<0.001),对照组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44.4±11.7)分(18~66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88.0±5.9)分(78~100分)(t=-20.465, P<0.001),两组术后评分无显著性差异(t=0.542, P=0.589).CD组并发症包括1例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无一例需要翻修.结论:THA治疗CD术后失败的非创伤性ANFH患者的中期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满意.既往CD治疗使后续THA的术中出血量有所增加,但未对临床和影像学结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造成不利影响.

    作者:褚亚明;张亮;张金庆;周一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在骨盆及骶骨肿瘤切除重建术中的应用

    背景:目前,骨盆及骶骨肿瘤切除多采用术前肿瘤滋养血管栓塞、术中开腹结扎单侧、双侧髂内动脉或直接腹主动脉阻断、介入穿刺置管腹主动脉球囊阻断等手段减少出血,但前3种方法均增加手术创伤且控制出血效果不确切.目的:探讨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血流技术在骨盆及骶骨肿瘤患者切除重建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68例行骨盆及骶骨肿瘤根治性切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阻断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切除肿瘤,阻断组采用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血流技术进行常规手术切除肿瘤.结果:阻断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15)、出血量显著减少(P=0.022)、术后复发率较低(P=0.029).结论: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血流技术可有效提高骨盆及骶骨肿瘤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卢炜;向阳;庄景义;赵许亚;雷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第1跖楔关节融合联合趾Akin截骨治疗中重度外翻的疗效观察

    背景:第1跖楔关节融合是治疗外翻的的重要手段,但单纯应用这一技术尚不能很好地矫正外翻,联合应用Akin截骨有可能解决这一问题.目的:观察第1跖楔关节融合联合趾Akin截骨治疗中重度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第1跖楔关节融合联合趾Akin截骨治疗中重度外翻31例43足.其中男4例6足,女27例37足;年龄为42~84岁,平均(60.5±8.6)岁.测量术前、术后的HVA角和IMA角,并对患者进行AOFAS跖趾关节评分.结果:31例43足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20.7±3.3)个月.HVA从术前的37.7°±7.6°改善为术后的10.8°±3.6°(P<0.01).IMA从术前的14.3°±3.8°,改善为术后的5.8°±2.3°(P<0.01).AOFAS评分从术前的(48.6±6.8)分改善为术后的(83.5±5.3)分(P<0.01).术后发生伤口感染1例,延迟愈合1例,未发生其他并发症.末次随访患者无跖楔关节不融合现象发生,无外翻复发出现.结论:第1跖楔关节融合联合趾Akin截骨治疗中重度外翻的治疗效果良好,并不适用于轻度外翻以及不合并第1跖楔关节松弛的患者.

    作者:刁乃成;刘凤岐;杨波;喻飞;马立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接骨板系统治疗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近端骨折

    背景: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近端骨折是一种较为少见的损伤,漏诊率高,尚无统一标准的内固定方式.目的:探讨接骨板系统治疗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6例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男11例,女5例;年龄17~60岁,平均(36.2±10.7)岁;交通伤12例,高处坠落伤4例;闭合性骨折14例,开放性骨折2例(GustiloⅡ型1例,Ⅲ型1例).入院后即刻确诊股骨近端骨折13例,延迟诊断3例,延迟时间为5~6 d.全部病例均采用接骨板系统(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联合重建锁定接骨板或空心钉)固定治疗.结果:手术时间为135~231 min,平均(179.7±26.3)min;术中出血量为430~575 ml,平均(497.8±40.1)ml.除1例失随访外,其余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9~30个月,平均(16.2±6.1)个月.14例股骨近端骨折于术后3~6个月获得骨折愈合,平均(4.2±0.9)个月;1例股骨颈骨折术后9个月仍未愈合,行股骨转子间外翻截骨后5个月愈合.14例股骨干骨折于术后3~7个月获得骨折愈合,平均(5.1±1.1)个月;1例股骨干骨折术后9个月骨折仍未愈合,经再次手术内固定并植骨后4个月愈合.末次随访的Friedman-Wyman功能评分:优9例,良5例,差1例.术后并发症包括伤口感染1例,股骨颈内翻畸形1例,股骨颈骨不连1例,股骨干骨不连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结论: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近端骨折相对较少,漏诊率和延迟诊断率较高,且治疗复杂.应用接骨板系统治疗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吴进;郭小微;宋伟;陈鲁毅;曾文容;陈志达;康两期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腰椎退行性疾病Dynesys非融合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

    背景:腰椎退行性疾病是骨科的研究热点,融合与非融合内固定治疗长期存在争议.目的:探讨腰椎退行性疾病应用Dynesys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的的中长期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收治3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龄为33~58岁,平均(49.7±3.4)岁.术前完善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腰椎正侧位X线片,腰椎动力位X线片,腰椎椎体加间隙平扫+二维重建CT,腰椎MRI及腰椎功能评分,手术方式采用后路相应病灶节段Dynesys非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术.采用腰椎障碍功能指数ODI评分和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对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神经功能与自觉症状进行评估并计算改善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90个月,平均(61.1±19.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优良率为93%(28/30).ODI评分术后较术前有显著下降,疼痛评分VAS也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患者均未出现椎间隙感染、腰椎失稳及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结论:Dynesys非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方法,能保留腰椎生理性运动功能的作用,改善腰椎失稳的效果确切,与传统的腰椎后路融合手术效果相当,无明显差异.

    作者:张浩沙强;郭瑞;王志刚;李坤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硅胶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治疗第2~5跖趾关节疾病的疗效分析

    背景:跖趾关节是前足重要的活动关节,一旦发生病变将会严重影响前足功能.目前临床上治疗跖趾关节疾病的手术方式很多,但没有一种手术方式是金标准.目的:分析硅胶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治疗各种跖趾关节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收治各种跖趾关节疾病患者11例,男1例,女10例;年龄21~68岁,平均39.5岁;左足6例,右足5例;第2跖趾关节8例,第3跖趾关节1例,第4跖趾关节1例,第5跖趾关节1例;Freiberg病7例,外伤后创伤性关节炎2例,跖趾关节融合术后2例.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跖趾关节活动度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患者跖趾关节功能.结果:11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5~38个月,平均25.8个月.术后所有患者切口均Ⅰ/甲愈合,无早期并发症发生.Maryland足功能评分为术前(60.8± 8.9)分,术后(89.9±3.1)分;跖趾关节活动度为术前27.3°±16.0°,术后41.9°±10.9°;VAS评分为术前(5.7±1.0)分,术后(0.2±0.4)分.结论:硅胶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跖趾关节活动明显改善,中短期效果确切,是治疗跖趾关节疾病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陈启旺;魏珂;李跃红;周坚龙;张浩;孙郁文;马丁莹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后正中经跟腱入路结合锁定接骨板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的临床应用

    背景:关节融合术是治疗终末期关节炎的金标准,对于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有多种入路及内固定方式,后正中经跟腱入路结合锁定接骨板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的报道鲜见.目的:评价后正中经跟腱入路结合锁定接骨板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到2014年6月采用后正中经跟腱入路结合锁定接骨板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关节炎患者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42~68岁,平均(52.1±7.4)岁.术后定期随访复查X线片及CT以明确骨愈合情况,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疼痛,美国骨科足踝外科(AOFAS)踝与后足评分及健康量表SF-36评分评估恢复效果,并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15例均获得随访14~30个月,平均(23.4±2.3)个月.复查X线片示术后平均12.4周融合部位骨性愈合(10~15周).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及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疼痛症状明显缓解.1例延迟愈合,1例出现不愈合行翻修手术.结论:后正中经跟腱入路结合锁定接骨板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安全、有效,在改善患者功能的同时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鹿军;温晓东;梁晓军;赵宏谋;李毅;王军虎;马强;雷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改良Chevron截骨术联合软组织松解术治疗中度外翻

    背景:随着对外翻认识的不断深入,有观点认为Chevron截骨术联合软组织松解术可通过重建籽骨的位置解决外翻畸形术后复发率高的问题,但尚无相关的临床研究.目的:评价外侧软组织松解术是否有助于提高第1跖骨远端Chevron截骨术对中度外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中外翻患者40例(46足),年龄39~67岁,根据手术方式分为Chevron截骨术不联合软组织松解术组(A组)24例26足和Chevron截骨术联合软组织松解术组(B组)16例20足,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负重位X线片的第1、2跖间角(IMA)、外翻角(HVA),比较手术前、后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AOFAS),并进行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40例(46足)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9~31个月,平均(20.3±8.4)个月.A组和B组的术后HVA、IMA、PASA、DASA测量值均较术前获得明显提高(P<0.05),但A、B两组术后的HVA、IMA、PASA、DASA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在内侧籽骨位置和患者满意度评分方面均优于A组.结论:采用第1跖骨远端Chevron截骨术联合软组织松解术对中度翻畸形的矫正效果显著,同时可改善内侧籽骨位置,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曹波;刘强;张恒;赖勇斌;任鹏;程二林;曹力;张浩波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中文版KOOS和OKS在评估膝骨关节炎患者多模式非手术治疗中的对比研究

    背景:目前用于评估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患者非手术治疗的量表报道较少,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评分(knee injury and osteoarthritis outcome score, KOOS)与牛津膝关节评分(Oxford knee score, OKS)被报道可用于包括软骨损伤、OA在内的多种膝关节疾患,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版本,但这两种量表针对膝OA患者非手术治疗评估中的心理测量学特征差异尚不明确.目的:比较中文版KOOS和OKS在评估膝OA患者多模式非手术治疗中信度、效度、敏感性的差异,探讨其应用的可行性.方法:经翻译、回译、文化适应性检验和预测试形成中文版KOOS和OKS,对2016年5月至2018年1月在第二军医大学上海长征医院及上海市3个社区门诊接诊的149例拟行非手术治疗的轻中度膝OA患者在首次治疗前完成中文版KOOS和OKS及简明健康调查量表(the short-form 36 health survey scale, SF-36),男58例,女91例;年龄48~72岁,平均(59.3±5.2)岁.为了评估重测信度,40例患者在5~7 d的时间间隔后再次填写中文版KOOS和OKS.所有受试者均予以健康宣教、肌肉训练、口服非甾体消炎药等多模式非手术治疗,治疗后2周、4周、12周分别再次用上述3种量表复评.检验、对比中文版KOOS、OKS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内容效度、结构效度、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分析其天花板效应及地板效应.结果:中文版KOOS和OKS均具有良好的信度(ICC=0.87~0.92和0.90)和较强的内在一致性(Cronbach α=0.76~0.95和0.89),同时两份问卷的内容效度都很好,不产生地板或天花板效应.中文版KOOS和OKS与SF-36的物理成分总分(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 PCS)高度相关,与精神成分总分(mental component summary, MCS)的相关性较弱.然而,在4周的物理治疗期间,中文版KOOS中疼痛、日常活动、运动/功能子量表比OKS更敏感.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揭示了曲线下的面积值(中文版KOOS为0.69~0.77,中文版OKS为0.65).结论:中文版KOOS和OKS在膝OA非手术治疗前后测评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可靠性、有效性和敏感性,二者均可用于膝OA非手术治疗效果评估与研究.

    作者:陈墅;曹嘉;蔡筑韵;李章吉;杜杰;顾召华;周琦;钱齐荣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3D打印导航模板在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中的应用

    背景:跟骨骨折是常见的跗骨骨折,近年来选用跗骨窦小切口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已经达成共识,而对于跗骨窦小切口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目的:设计一种3D打印导航模板,探讨其在经皮置入螺钉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8月收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50例,其中单纯左侧损伤21例,单纯右侧损伤26例,双侧损伤3例(均只有一侧符合标准,左侧2例,右侧1例);男48例,女2例;年龄35~65岁,平均(48.2±8.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导板组(A组)25例与非导板组(B组)25例,比较分析两组之间的手术效果(B?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AOFA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是否存在差异.结果:50例患者均获得3~9个月随访,平均(5.5±2.1)个月.两组的术后B?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AOFAS评分均与术前有显著差异,但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而两组在手术时间、透视次数上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可以达到螺钉的精准置入,节省手术时间,减少医师、患者术中辐射暴露剂量,是一种符合现代微创精准理念的手术方法.

    作者:崔建强;孙德麟;曲军杰;刘颖;徐林;周百岁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外翻远端软组织平衡术的研究进展

    远端软组织平衡术是外翻矫形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第1跖趾关节远端软组织手术(Distal soft tissue procedures, DSTP)能够紧缩相对薄弱的内侧组织结构,同时松解外侧挛缩的组织结构,为截骨外推第1跖骨头提供足够的空间,恢复籽骨与跖骨的匹配关系,降低外翻术后复发率.经典教科书以及文献对于翻远端软组织松解方案的描述尚不一致,有必要就这一问题展开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王晓康;施忠民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直接前入路在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中的应用

    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DAA)是一种微创的髋关节手术入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现有文献表明,DAA应用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有效保护肌肉、减少术中及术后失血量、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本文对DAA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意义、手术方法、应用效果等方面做一综述,以期为DAA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王方曦;曾晖;王德利;林健静;张卫飞;李国庆;熊奡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发生对侧骨折的影响因素分析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发生对侧骨折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固有因素(如年龄、性别、BMI),疾病相关因素(如骨质疏松、视力低下、痴呆症、眩晕、心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手术方式等),社会因素(如居住地保健条件).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必须熟练掌握可能引起对侧骨折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利于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早期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发生对侧骨折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轶飞;张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手术治疗合并血友病A的胸椎管狭窄症1例报道

    血友病A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由凝血因子基因突变导致凝血因子Ⅷ(FⅧ)缺乏所致.该病患者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轻微外伤后即发生长时间出血,关节和肌肉是常见的出血部位.男性人群中血友病A的发病率为1/5000,合并血友病A的骨折患者常因术中、术后出血过多导致失血性休克、伤口感染、伤口不愈合等并发症[1].胸椎管狭窄症起病隐匿,临床上压迫脊髓神经可引起下肢的感觉运动障碍及二便障碍,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2].目前对于合并血友病的骨关节病及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报道较多,而关于合并血友病胸椎手术的相关报道较少,可借鉴的经验不多.

    作者:姜宇;孙垂国;齐强;郭昭庆;李危石;曾岩;钟沃权;陈仲强 刊期: 201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