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体重(W)、身高(H)对成都地区青壮年峰值骨量及腰椎形态的影响研究,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治中合理应用骨量参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成都地区20~39岁237名(男108名,女129名)排除心、肝、肺、肾、内分泌等疾病,骨代谢疾病及脊椎畸形者.应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DXA)测定全部受试者腰椎( L1-L4)正位骨密度(BMD)、面积(Area)、骨矿含量(BMC)及腰椎形态(横径及高径).结果男性L2-4 BMC、L2-4 Area及 L2-4 Area/H均明显高于女性(P<0.05), L2-4 BMD、 L2-4 BMC/W、 L2-4 Area/W、 L2-4 BMC/H男女无显著性差异(P>0.05). L2-4 BMD/W、 L2-4 BMD/H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5).由L1至L4腰椎的横断面积逐渐增大,横径>高径,男性腰椎横径及高径均明显高于女性(P<0.05),横径更明显.横径/W、高径/H男、女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径/W女性明显高于男性,横径/H则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5).结论 L2-4 BMC较 L2-4 BMD更好反映体重、身高及骨几何尺寸的变化,体重主要影响腰椎横径,身高主要影响腰椎高径.
作者:马锦富;王文志;安珍;杨定焯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人的运动器官含骨量的多少与外力有关.本实验研究了重力、肌力对骨量的影响.方法排除了继发性骨质疏松,用DXA对男56例、女55例受试者测量全身骨量,收集BMC、BMD、体重、瘦体重指标.结果发现全身体重和瘦体重与BMC呈密切相关,与BMD的相关较弱.女性的相关强于男性,男女相同体重配对后,男性的BMC、瘦体重、握力分别大于女性3.5%、27.8%、44%.这可能是男性力学性能优于女性的重要原因,而且男性体重每大于女性1 kg其 BMC较女性增加0.020 kg;男性瘦体重每大于女性1 kg其BMC较女性增加0.008 kg;体重和肌力都是决定BMC的因素,体重可能是决定BMC的重要外力.结论应该进一步研究骨质疏松诊断中如何发挥骨力学的优越性.
作者:杨定焯;杨惠;刘芳;张倩;王文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药骨康对骨质疏松性大鼠骨中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切除卵巢后引起大鼠骨质疏松的雌性大鼠进行了雌激素尼尔雌醇和中药骨康口服液的治疗.观察了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中药骨康组、尼尔雌醇组)大鼠股骨中Cu、Mn、Zn、Sr、B、V、F等微量元素的变化. 结果统计学结果显示与骨质疏松模型组比较,尼尔雌醇和中药骨康能提高去势大鼠骨质中Zn、Sr、F、Ca、P等元素的含量,尼尔雌醇组中Cu、Mn、B、V的含量提高,中药骨康组中的含量反而下降;尼尔雌醇组与中药骨康组比较,B、Cu、Mn、V、Zn、Ca、P含量提高明显,而F、Sr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骨康的治疗作用并不是单一的,可以认为中药骨康是通过发挥对人体整体的调节作用来调节骨骼中微量元素的变化,改变骨质的代谢情况,促进骨密度的提高.
作者:黄宏兴;王炳南;刘庆思;黄红;秦渭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骨密度测量过程中体位变化影响重复性的因素.方法用DEXA(DPXL)扫描ASP和受试者腰椎,以ASP为参照物,通过对人体固定体位、移动体位、腰椎序列定位BMD的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影响重复性因素.结果固定体位连续多次扫描结果的重复性较好,移动体位结果变异性较大,体位远离检测床中轴线对结果影响大;而腰椎序列定位不准确获得的结果偏低,不能代表真实的L2-4结果.结论培训有素的人员操作可以减少因体位变化引起的误差,操作人员相对固定,对首次检测结果、近期、远期随访和科研数据的准确性都是相当重要的.
作者:张全;杜茜;张颖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确定氯烯雌酚醚对去势雌性大鼠骨密度及子宫重量的影响.方法鼠龄70 d的Wistar雌性大鼠48只,分别给予假性手术与注射用油(SV组)、去势与注射用油(OV组)、假性手术与氯烯雌酚醚(SE组)及去势与氯烯雌酚醚(OE组)处理,双侧卵巢去势或假性手术后7 d,天每晚腹腔注射氯烯雌酚醚或注射用油4 ml/kg,共45 d.处死大鼠时,测定子宫湿重,同时收集右股骨、右胫骨及第1腰椎,行骨密度测定.结果 4组间子宫重量差异均有显著性.骨密度显示:(1)OV与SV、SE及OE间差异有显著性;(2)OE、SE与SV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氯烯雌酚醚能抑制雌性大鼠去势后的骨量丢失,减缓去势后的子宫萎缩,对骨骼有雌激素样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建平;杨伟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氟对培养的大鼠破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影响.方法机械分离新生大鼠四肢长骨的破骨细胞,于分离后2 h加入不同浓度的氟化物,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氟化物干预下培养的破骨细胞MMP-9的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结果随着染氟剂量的增加,破骨细胞内MMP-9的蛋白质表达增高,以2.0,4.0 mg/L F 组为显著,同时破骨细胞内MMP-9 mRNA表达亦增加,1.0,2.0,4.0 mg/L F 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氟通过提高MMP-9的蛋白质和mRNA表达,直接活化破骨细胞从而提高破骨细胞骨吸收活性.
作者:华坤;张秀云;李广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中药葛根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葛根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理作用.方法采用去卵巢大鼠模型,分A去势组、B假手术组、C去势服葛根组、D去势服西药组(阳性对照组,程序治疗),去势1个月后C、D组服药50 d,放免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2)、邻甲酚酞络合酮法测定尿钙,ELISA法测定尿脱氧吡啶啉(Dpd),放免法测定血清骨钙素(BGP)水平,组间进行比较.结果 E2测定B、C、D组高于A组(P<0.001),C、D组低于B组(P<0.01,P<0.001).尿钙测定B、C、D组低于A组(P<0.01).Dpd测定B、C、D组低于A组(P<0.001),C、D组低于B组(P<0.05,P<0.01).BGP测定B组低于A组(P<0.01),C、D组高于A组(P<0.01,P<0.05),同时高于B组(P<0.001).结论中药葛根有增加E2,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对骨质疏松症有治疗作用.
作者:谈志龙;邢国胜;于顺禄;李建兵;郭若霖;白人骁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雌、雄激素对去睾丸大鼠腰椎、股骨颈、粗隆部、股骨近端的骨密度及股骨颈骨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选用39只3~4月龄的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假去睾丸组(Sham)、去睾丸组(Orch)、去睾丸+雌激素组(Orch+E2)和去睾丸+雄激素组(Orch+T),同条件下饲养18 w.处死前用Hologic QDR-2000+DEXA测量大鼠腰椎、股骨颈、粗隆部、股骨近端的骨密度.处死前第14,13 d和第3,2 d行骨荧光标记,大鼠处死时收集血清行T和E2放免检测,同时取左侧股骨近端行塑料包埋的骨组织切片及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 Orch组大鼠18 w后腰椎、股骨颈、粗隆部、股骨近端的骨密度均下降,与Sham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Orch+E2组大鼠的4个部位骨密度均高,但与Sham组比较无差异,Orch组股骨颈的骨小梁面积百分率和骨小梁数目与Sham组比较均减少(P<0.01),骨小梁分离度增加(P<0.01);Orch+E2和Orch+T组大鼠的各静态参数维持在Sham组水平;Orch组的骨荧光标记周长百分率、骨形成率BFR/BS、BFR/BV和BFR/TV均增加(P<0.01),代表骨吸收的骨小梁面积破骨细胞数和骨小梁周长破骨细胞数均增加(P<0.01);Orch+E2和Orch+T组大鼠的各动态参数维持在Sham组水平.结论雌、雄激素均能够抑制去睾丸大鼠的高转换型骨代谢和阻止去睾丸大鼠骨质疏松的形成.雌激素对雄性大鼠获得骨量峰值和维持骨量有重要的作用,雄激素可能对维持骨结构有较好的作用.
作者:刘红光;区品中;吴波以;陈述祥;刘英杰;赵崇达;司徒坚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提供北京学龄儿童青少年全身及各部位骨密度的正常参考值,服务于临床及科研应用.方法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北京市1025名6-18岁学龄儿童青少年全身骨密度(TBMD),以及包括头、胸、中腹、骨盆、下肢及上肢在内躯体各部位骨密度(BMD),并与国外同类研究进行比较.结果骨矿化过程在儿童期为渐进形式,在青春期呈现加速趋势:在躯体各部位及全身的各个阶段都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及年龄差异.尽管骨的发育因躯体部位、性别及尺寸大小而异,但是女性在10-15岁年龄段倾向于骨密度高于同年龄组男性,而自16岁以后则男性骨密度高于女性(头部除外).部份原因是女性骨矿化增长加速过程发动时序早于男性.与白种儿童相比较,这些受试对象TBMD较低.结论骨的发育因性别、年龄、部位及种族而呈现不同规律,在评价时应予以考虑.
作者:张李伟;刘加昌;翟凤英;曹若湘;段佳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中药骨康吸收后不同浓度血清对离体大鼠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对成骨细胞分泌IL -6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胰蛋白酶消化法获得新生大鼠的成骨细胞,然后以中药骨康吸收后血清,加入体外培养成骨细胞中进行培养,MTT法测成骨细胞增殖,ELISA法测培养上清中IL -6含量.结果发现中药吸收后血清能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各种浓度中以正常剂量药物灌胃后5 h取血清含10%药物浓度佳.同时,新生大鼠体外培养成骨细胞能够分泌IL -6,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在培养后9 d左右,IL -6的分泌达到高峰值,随后分泌IL -6的能力逐步下降,中药骨康含药血清可作用于成骨细胞,使其分泌IL -6的能力下降.结论中药骨康含药血清能够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从而促进骨形成同时可抑制成骨细胞分泌IL -6,这可能是中药骨康抑理骨吸收的机制之一.
作者:邵敏;庄洪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鲑鱼降钙素(密盖息)对骨质疏松大鼠胫骨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Wistar雌性大鼠卵巢摘除后3个月开始制作左胫骨中段骨折模型,从术前1周至术后8周,连续每天皮下注射密盖息2 IU/kg.分别于术后2,4,8周行X片检查和骨折处骨痂的组织学检查.9周后检测腰椎和左侧胫骨中段的BMD、左胫骨扭转实验、腰椎体生物力学凹入实验.观察鲑鱼降钙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并和卵巢摘除组、雌激素注射组及假手术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密盖息组治疗9周后BMD值明显升高(P<0.05),骨折局部BMD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X片及组织学检查提示密盖息组比骨质疏松组的骨痂量多,愈合时间提前.密盖息组的凹入力和凹入应力明显高于骨质疏松组(P<0.05),大扭矩、剪切应力明显高于骨质疏松组(P<0.05).结论鲑鱼降钙素能减少骨量丢失,促进矿化,加快骨痂的形成,促进骨折愈合,同时能提高骨生物力学特性和抗骨折能力.
作者:李晓林;罗新乐;余楠生;刘幕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Miyabenol C(Miy C)和Kobophenol A(Kob A)的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SERMs)的性质及其在防治骨质疏松中的机制.方法运用MTT实验,检测它们对类成骨细胞和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它们对IL-6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 Miy C和Kob A对大鼠的类成骨细胞有促增殖作用,对子宫内膜癌细胞无促增殖作用,使IL-6的mRNA水平降低.结论 Miy C和Kob A具有SERMs的特点,具有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
作者:田春艳;高海东;徐光;胡昌奇;宋后燕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骨质疏松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尤其多见女性.而甲状腺疾病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患者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骨代谢异常.因此,正确理解甲状腺激素对骨骼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骨代谢诊断技术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测定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更好的研究甲状腺激素与骨质代谢之间的内在联系.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有关甲状腺激素对骨完整性影响的研究仍然尚无定论,笔者就目前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张梅;刘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骨质疏松患者日益增多,由此导致的骨痛和病理性骨折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因此,对骨质疏松的防治越来越受到重视,而选择易于普及、简便易行、高敏感度、高精确度的检测手段对骨质疏松患者进行早期筛查已迫在眉睫.由于我国县以上医院CT机较为普及,故利用CT对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进行定量测定可能具有广泛应用的潜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学者便对QCT及pQCT在骨质疏松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研究.笔者将对有关文献进行复习,并对QCT与 pQCT的特点、工作原理、方法、正常值范围及目前我国采用的骨质疏松诊断方法、各方法间优缺点的比较等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贾军宏;刘忠厚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绝经和年龄增长是妇女骨量丢失的两个重要因素,骨组织通过破骨与成骨的偶联活动而自我更新和重建.破骨细胞吸收旧骨,然后成骨细胞形成新骨,完成一次骨转换.如果新骨不能填满旧骨被吸收后留下的空隙,则骨代谢出现负平衡,骨量减少.雌激素不足与骨转换增加及骨量丢失加速有关,是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主要原因.雌激素替代疗法(ERT)治疗PMOP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效果在国内外都是比较肯定的,被认为是PMOP防治的首选治疗方案,但具体作用机制不完全清楚.目前的认识已不局限于雌激素间接通过一些钙调节剂如降钙素、甲状旁腺激素及1,25(OH)2D3等起作用,而是有了一些新突破,研究与之相关的位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上的雌激素受体(ER)便成为一热门课题.
作者:武晓蓉;李青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变得更加虚弱.骨质疏松症(OP)是很常见的[1],由于骨量的丢失,患者脊椎或髋骨骨折的危险增加;骨折引起严重的后果,如疼痛、呼吸功能降低、活动受限甚至死亡[2].认识并及早防治OP可避免骨折的发生.
作者:李志忠;高全金;焦洁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椎弓根钉固定系统是目前临床上应用多的脊椎后路内固定的方法.但与之相关的并发症也见增多,其中螺钉松动导致内固定失败,假关节形成是主要的并发症.其原因为针-骨界面的连接不牢固所致.有关的研究报道证明骨密度与螺钉的大轴向拔出力有正相关的关系.因此骨密度对椎弓根钉的稳定具有重要影响.我们对58例胸腰段骨折的病人应用DPX-IQ型双能X骨密度仪进行密度检测,对其中46例骨密度降低或骨质疏松的病人,在进行手术内固定的同时采用联合用药方式治疗骨质疏松,使病人骨量明显增加,46例中椎弓根钉松动的2例,没有拔钉现象发生.
作者:赵政军;孟平;李小川;高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骨密度对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稳定性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总结1998年6月到2001年7月在我科实施腰椎椎间植骨、经椎弓根内固定资料完整的病例65例,内容包括骨密度与椎弓根螺钉松动发生率、固定节段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主观满意率和客观疗效之间的关系.随访1年~4年2个月,平均2年6个月.结果椎弓根螺钉松动患者的骨密度为(0.796±0.167)g/cm2,无螺钉松动患者的骨密度为(0.953±0.185)g/cm2,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患者之间的固定节段椎间隙高度(P<0.05)、植骨融合率(P<0.001)、主现满意率(P<0.01)和客观疗效(P<0.001)之间也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于行腰椎椎间植骨、经椎弓根内固定的患者,骨密度是影响螺钉松动和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术前采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DEXA)客观定量测定骨密度可为椎弓根螺钉系统的有效应用提供依据,术前骨密度低于(0.796±0.167)g/cm2的患者螺钉松动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作者:陈兴;马远征;薛海滨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了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和各种临床症状的相关性,以期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所帮助.方法对门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胸、腰椎X光片、骨密度等进行分析.结果全身性骨痛占96%,驼背畸形占69.4%,有脆性骨折病史的占 38.8%.有椎体变形者占80%,肌肉痉挛者占63%,骨密度T值减少12%以上者占69.3%. 结论骨质疏松的诊断好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征及骨密度检查,作出综合判断.
作者:张浩;赵晋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少儿膝关节夜间痛的相关因素及其防治.方法测定常有膝关节夜间痛的少儿组(A组)与健康少儿对照组(B组)两组对象的骨钙素(BGP)、血钙、磷、镁及碱性磷酸酶(ALP)和骨密度(BMD),并观察A组采用骨矿化剂阿法D3(α-D3)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BGP的指标和夜间膝痛的变化.结果结果显示A组的BGP明显高于B组(P<0.01),其他血钙、磷、ALP及X线片均未见异常,部分少儿BMD有减低.采用VD3治疗1个月后,BGP水平基本均恢复与对照组一致.但夜间疼痛在采用VD3治疗1个月后仍有少数患儿时有发生,治疗3个月后疼痛基本消失,而治疗6个月和治疗3个月则无明显差异.结论膝关节夜间痛少儿虽然够不上佝偻病的诊断标准,但仍然与骨的矿化不足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会与今后青春期骨峰量高低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故提示临床上对于不明原因的少儿膝关节夜间痛应以BGP测定作为监测手段.如少儿膝关节夜间痛与BGP有关,则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如运用骨矿化剂维生素D3(VD3)等来治疗少儿膝关节夜间痛.
作者:张康乐;刘德昌;蔡国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众多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表明,补肾中药对骨质疏松症有良好的防治作用,临床多选用淫羊藿、珍珠粉、龟版、龙骨、牡蛎等.然而在众多的补肾壮骨方剂中它们之间的区别到底有多大呢?为此我们应用淫羊藿、珍珠粉组成的养骨天源胶囊(四川康弘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和淫羊藿、珍珠粉、蛇床子组成的补肾壮骨颗粒对骨质疏松症进行了临床及实验对照研究,考察了两者的疗效及作用机理,从而为进一步开发研究打下基础.
作者:马松涛;张效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对大鼠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断乳Wiste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基础饲料和不同剂量的大豆异黄酮.每周称体重,调整给食量.12周后处死大鼠,取脏器称重,计算脏体比值;剥离股骨,测骨矿物质含量(BMC)、骨密度(BMD)和骨钙、骨磷的含量;对血清中骨形成生化指标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和骨吸收生化指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进行检测,同时测定雌激素-雌二醇(E2)的含量.结果具有弱雌激素样作用的大豆异黄酮对实验大鼠的子宫、卵巢无刺激作用.与对照组相比,给予大豆异黄酮能提高BMC、BMD及骨钙含量,并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大豆异黄酮可影响骨代谢,高剂量的大豆异黄酮(41.6 mg/kg)同时抑制骨形成和骨吸收,使骨转化率降低,但对骨吸收的作用大于骨形成.给予大豆异黄酮组血清雌激素水平大于对照组.结论大豆异黄酮通过调整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活性,提高大鼠的骨钙含量和骨密度,可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作者:崔洪斌;那晓琳;刘颖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复方尼尔雌醇片(CNT)的急性和长期毒性反应.方法本研究分为急性和长期毒性试验两部分,包括3种动物的5项独立试验.用昆明种小鼠和杂种家犬分别对CNT的LD50、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实验结束后,尸解全部动物,进行系统病理和主要器官的组织病理检查.在长期毒性试验中,对SD大鼠和杂种家犬分别进行了6个月的观察,于实验后2月(家犬)或4月(SD大鼠)、6月和停药后2周(SD大鼠)或3周(家犬)采血或处死动物,测定血液学、血生化学、尿生化指标和肝、肾功能指标.取各器官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1)CNT的LD50为66.6 mg/kg(腹腔注射),相当于临床用量的681倍.大耐受量为325 mg/kg(灌胃法),相当于临床用量的3 325倍.(2)高于临床用量3倍和9倍剂量的CNT对小鼠无明显急性神经毒性、心血管毒性或呼吸系统毒性,亦未发现对其他主要脏器有何急性毒性反应.(3)在观察6个月期间内,高于临床用量的36.7和 144倍的CNT剂量对SD大鼠和家犬无明显长期毒性反应.但SD大鼠在给予CNT或尼尔雌醇后,摄食减少、体重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0.001),同时发现血浆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降低(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01),停药后2周恢复正常.骨髓、肝、肾等脏器功能和病理学检查正常,提示贫血是摄食减少和体重下降所致.结论除长期毒性试验大鼠出现可逆性体重减轻和继发性贫血外,相当于临床常规用量和显著高于该剂量的CNT无明确急性和长期毒性反应.复方尼尔雌醇片急性和长期毒性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廖二元;戴如春;罗湘杭;廖慧娟;伍贤平;李焕德;程泽龙;孙瑞元;刘锡玖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阴阳双补兼活血化瘀中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方法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采用空白对照和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患者服用骨松康胶囊(GSKC)前后的主要症状变化及骨密度(BMD)改变,并与西药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骨松康胶囊对骨质疏松治疗作用显著(P<0.01),患者骨密度亦有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中药骨松康胶囊治疗PMO疗效可靠,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王长海;王文;李军昌;蒋永培;李锋;陈学富;苏世银;林天幕;冯文;石少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通过该统计来了解我院近6年来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费用情况,充实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费用的我国资料.方法对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的骨科与中医骨伤科病人6年中60岁以上的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和腰椎骨折的病人住院治疗天数及治疗费用加以统计.结果股骨颈骨折人数平均每年93人,平均住院天数为21 d,平均每人每年所需治疗费用10 729元,平均每年递增3%;股骨粗隆间骨折人数平均每年38人,平均住院天数为20 d,平均每人每年所需治疗费用1 1374元,平均每年递增45%;桡骨远端骨折人数平均每年8人,平均住院天数为9 d,平均每人每年所需治疗费用3 310元,平均每年递增40%;腰椎骨折人数平均每年4人,平均住院天数为15 d,平均每年所需治疗费用6 691元,平均每年递增13%.结论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每年因骨质疏松性骨折而住院的病人,他们的治疗费用约为每年150万元左右,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作者:符诗聪;胡建霖;罗仕华;许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饮水中过量氟化物对女性前臂骨密度的影响,以寻找地方性氟中毒的快速筛选方法.方法在地氟病区随机选择20~66岁女性居民80名,在城区选择71名女性居民作对照组,测定尿氟,用SPA测定骨密度.比较两组骨密度的差异和骨质疏松的检出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在不同的年龄组,地氟病区女性居民前臂骨密度平均值的显著性差异表现不一致,无明显规律可循.但地氟病区女性骨质疏松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饮水中过量的氟化物可使人群前臂骨密度发生变化,地氟病区女性骨质疏松的检出率高于正常人群,地氟病区居民骨硬化和骨质疏松可作为地方性氟中毒的快速筛选方法.
作者:刘建军;詹仲春;徐洪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评价与比较健脾、补肾及健脾补肾方药对老龄大鼠骨质疏松的防治效果.方法以补中益气汤和右归饮分别为健脾法和补肾法的代表方药,选用12月龄大鼠,随机分为7组:模型组,健脾大、小剂量组,补肾大、小剂量组和健脾补肾大、小剂量组.各组大鼠在同等喂养条件下分别灌胃给药,用药100 d后,测定大鼠血清Ca、P、ALP、ACP和尿HOP,并观察骨密度及生物力学指标.结果健脾、补肾方药及两者合用均能有效防治老龄大鼠骨量的丢失,用药组全身骨密度及腰椎骨密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同时能增加骨灰重及股骨大扭曲弯度,增强股骨承受大力度,其作用以健脾与补肾方药合用为显著,用药后各组血清ALP、ACP和尿HOP水平均明显下降,血清Ca、P水平均明显升高,提示骨吸收减少及机体对Ca、P的摄入增加,其作用以补肾方药相对优于健脾方药,并以两者合用效果显著.结论健脾、补肾方药在防治老龄大鼠骨质疏松中均有确切疗效,防治效果以健脾、补肾方药合用优.
作者:李涯松;童培建;马红珍;马镇川;陈俊杰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