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BEMF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组织bFGF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BEMF治疗骨质疏松的机理.方法 6月龄雌性未孕Wistar大鼠4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OVX)、假手术组(Sham)、仿生脉冲电磁场治疗组(BEMF+OVX,EM)、雌激素治疗组(Estrogen+OVX,E).OVX、EM、E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Sham组行假手术.术后第9 W开始治疗:E组行苯甲酸雌二醇肌肉注射,0.5mg/kg,1次/2 W.EM组大鼠暴露于仿生脉冲电磁场治疗,1 h/1次/d,OVX、Sham组不予以任何处理,作为对照组.治疗10 W后处死各组实验动物,测量腰椎骨密度、椎体的大载荷、扫描电镜观察椎体骨结构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椎体骨组织中bFGF蛋白表达情况并以图像分析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治疗10 W后EM组大鼠骨密度、椎体的大载荷较OVX组显著性增高(P<0.05),骨结构明显改善.bFGF的表达主要位于成骨细胞、骨细胞,EM组椎体骨组织中bFGF表达显著性高于OVX组(P<0.01).结论 提高骨组织中bFGF的表达是BEMF治疗骨质疏松的重要机理之一.
作者:谢肇;李起鸿;许建中;孟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具有强抗氧化作用的番茄红素对氧化应激后成骨细胞的影响.方法 制造氧化应激状态成骨细胞模型.将细胞随机分为4组:高、中、低浓度番茄红素组及对照组.然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成骨细胞生长指数,用酶标仪检测各组成骨细胞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在各组细胞中另加入矿化结节诱导液,观察各组成骨细胞矿化能力.结果 各实验组成骨细胞较对照组生长指数高,碱性磷酸酶表达增加,形成的矿化结节多.结论 番茄红素可以增加氧化应激状态成骨细胞的增殖、碱性磷酸酶的表达及矿化功能.
作者:张海光;陈晓亮;王德春;郑修军;陈占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去卵巢(OVX)大鼠骨丢失的作用敏感部位.方法 8月龄SD大鼠去卵巢后,皮下注射17β-雌二醇(E2)(10、30 μg·kg-1·d-1)3月,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全身总骨密度(BMD),离体腰椎(L4-6)、股骨、胫骨BMD.实验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模型组、雌激素小剂量组、雌激素大剂量组,每组10只.结果 E2可逆转OVX所致总BMD降低,增加OVX后腰椎整体及3个兴趣区BMD.E2治疗可升高OVX后股骨BMD,其中股骨整体、股骨近端和股骨远端处改变为明显(P<0.01),其余各兴趣区BMD改变相对稍弱,而股骨中段不敏感.胫骨BMD指标中以胫骨近端为敏感(P<0.01),而中远端几乎无改变.结论 雌激素对去卵巢(OVX)大鼠的作用敏感部位与骨量丢失敏感部位具有一致性,雌激素增加骨密度主要在腰椎、股骨近端、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
作者:彭维杰;李岱;罗丹;李青;何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不同人种的峰值骨量(PBM)差异.方法 收集在西文SCI和中文NSTL核心期刊上发表的,使用NORLAND DXA骨密度仪测量的欧美白种人和亚洲黄种人的PBM值,按不同性别和测量部位进行分类比较.结果 欧美白种人和亚洲黄种人在腰椎、股骨颈以及股骨粗隆的PBM值差异较大,其中女性白种人股骨颈、股骨粗隆和脊柱PBM要分别比女性黄种人高17.1%、17.8%和5.6%,男性白种人脊柱PBM要比男性黄种人高9.6%,而女性桡骨PBM值在不同人种中的差别不大.结论 欧美白种人和亚洲黄种人不同部位PBM值存在一定差异.
作者:刘广源;邱贵兴;吴志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大鼠后牙牙槽骨吸收模型并对破骨细胞(OCs)进行鉴定.方法 用3-0丝线结扎大鼠上颌第二磨牙牙颈部并喂以高糖软食,行H-E切片常规组织学观察结扎后牙周组织的变化;应用抗CTR抗体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鉴定OCs.结果 大鼠后牙结扎后第3天,结扎部位上皮糜烂,结缔组织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牙槽骨表面出现蚕食状吸收陷窝,第7天以后,结扎部位牙槽骨高度降低.在牙槽骨表面形成的骨吸收陷窝内及附近组织,可见CTR阳性的多核和单核细胞.结论 丝线结扎和高糖软食的局部刺激成功地诱导了大鼠牙槽骨破骨细胞性骨吸收.应用抗CTR抗体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鉴定OCs可用于探讨牙槽骨吸收机制的研究.
作者:郭子杰;戴永雨;栾文民;于世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医护生对骨质疏松知识的认知情况,并探讨饮食牛奶和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在对282名医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进行L2-4、股骨近端、桡骨远端骨密度测定.结果 临床生与护理生在某些问题上的认知率差异有显著性;饮食牛奶量不同,L2-4、股骨近端、桡骨远端骨密度具有组间差别(P<0.05);达一定运动强度的运动方式,运动时间不同,股骨近端、桡骨远端具有组间差别(P<0.05),L2-4无差别.结论 应加强医护生的健康教育,并补充充足的牛奶以及适当的运动,以增加峰值骨量,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
作者:李世胜;朱秀英;高玉艳;李旋;张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小鼠胎鼠成骨细胞体外培养并将不同浓度雄激素干预后,OPG和OPGL 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雄激素在成骨细胞介导破骨细胞分化、活化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方法 分离得到小鼠胎鼠颅盖骨成骨细胞,培养传代并选择第二代细胞用于实验;对第二代成骨细胞实施含10-10 mol/L、10-9 mol/L、10-8 mol/L 3种浓度雄激素的培养液干预;抽提细胞RNA,采用RT-PCR方法半定量观察成骨细胞中OPG和OPGL基因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实验选用的各浓度组均未出现细胞毒性反应,雄激素干预使成骨细胞中OPG基因表达上调,而OPGL与OPG比率随时间呈递减趋势.结论 雄激素可以特异性地在转录水平调节成骨细胞中OPG和OPGL基因的表达.
作者:张川;李孝鹏;符诗聪;邹志强;朱雅萍;张风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年龄、体重和体重指数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双能骨密度仪(DEXA)测定269例50~80岁青岛常住人口腰椎前后位和髋部骨密度,记录年龄,测量身高、体重,计算出体重指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龄、低体重和低体重指数者骨密度均较其他组低,差异有显著性.男性和女性骨密度随年龄、体重和体重指数的变化模式不同.结论 年龄、体重和体重指数是影响骨密度的重要因素.年龄、体重和体重指数对男性和女性骨密度的影响结果不同.
作者:程永耿;陈晓亮;于笑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金雀异黄酮对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切除SD雌性大鼠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给予金雀异黄酮皮下注射,治疗8 w后监测大鼠腰椎及股骨的骨密度,检测血清骨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钙(Ca)、血清磷(P)等骨代谢生化指标.结果 去势后的大鼠腰椎及股骨的骨密度降低;采用金雀异黄酮治疗后骨密度明显升高,与阴性对照组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假手术组和金雀异黄酮组血清ALP活性低于阴性对照组.结论 金雀异黄酮可调节骨代谢,显著提高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
作者:冯英;涂平生;湛海伦;邵雄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骨质疏松(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继而导致骨脆性增加和骨强度下降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全身性骨骼疾病.
作者:侯艳丽;廖二元;伍贤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20世纪70年代,Bassett CA等[1,2]首次把电磁场(electromagnetic fields)疗法应用于骨科疾病的治疗,经过30多年的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脉冲电磁场疗法(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 PEMF)对骨病的治疗作用已得到肯定,其适应症也进一步扩展到创伤修复、神经再生、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等,甚至有应用PEMF治疗肿瘤的报道[2].笔者就近年来PEMF在骨关节疾病的治疗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总结、综述.
作者:朱秀芬;林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发病率约为59.89%;如果并发骨折,约有20%的患者在1年内死亡,50%终身致残.
作者:王晓;梅其炳;刘莉;商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寿命的增长和老龄人口的增多,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许多与老年有关的疾病如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等呈逐年增多,已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严重社会问题之一.
作者:牛银玲;邵小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辛伐他汀对大鼠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预防效果,同时观察其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的影响.方法 将30只3.5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即模型组、对照组和干预组;皮下注射甲泼尼龙(3.5 mg·kg-1·d-1,9周)诱导骨质疏松模型,干预组在造模的同时辛伐他汀(4 mg·kg-1·d-1)灌胃10周.干预结束后,测定各组骨密度(BMD)、血清骨钙素(BGP)、血清IGF-1等指标.结果 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BMD均显著降低、血清BGP、血清IGF-1水平显著降低(P<0.01),血清钙和尿钙/肌酐均显著增高(P<0.01),尿磷/肌酐也显著增高(P<O.05);干预组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的BMD、血清BGP均明显增加(P<0.01),尿钙/肌酐显著降低(P<0.01),但对IGF-1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①糖皮质激素可引起大鼠骨质疏松的发生;②辛伐他汀可预防大鼠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发生.
作者:贾慧英;董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大连地区青年骨密度现状及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为骨质疏松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了大连市内486名(男性266,女性220)健康汉族青年的第2~4腰椎椎体、股骨颈、Ward三角和大转子的骨密度,并测量其身高和体重.结果 (1)大连青年第2~4腰椎椎体、股骨颈、Ward三角和大转子的骨密度男性分别为1.107、1.028、0.901和0.883,女性分别为0.978、0.963、0.859和0.847,男性明显大于女性并差异有显著性(P<0.05).(2)大连男女青年中经常参加运动的骨密度比不参加运动的骨密度高,并差异有显著性(P<0.05).(3)大连男女青年的骨密度总体低于内陆地区,高于南方地区.(4)大连男女青年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与骨密度呈正相关.结论 大连青年骨密度处中下水平,骨密度有明显的性差,运动有利于增加骨密度.
作者:王坤;李岩;徐飞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