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 主办单位: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
  • 国际刊号:1006-7108
  • 国内刊号:11-3701/R
  • 影响因子:1.43
  • 创刊:1995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6年4期文献
  • 洋葱干预后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

    目的 观察洋葱粉对去势大鼠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血钙、血磷、雌二醇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3月同龄雌性SD大鼠5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10只,45只进行造模(双侧卵巢切除术).造模一周后造模组被随机分为模型组(OVX)、低剂量洋葱粉组(LO)、中剂量洋葱粉组(MO)、高剂量洋葱粉组(HO).分别于12周及24周测量骨密度值,24周后测量血清中钙、磷、雌二醇含量的变化.结果 造模12周后,与OVX组比较,MO组、LO组大鼠骨密度值明显增加(P<0.05),HO组大鼠骨密度值略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24周后,与OVX组比较,MO组、HO组、LO组大鼠骨密度值均明显增加(P<0.05).MO组、HO组、CON组、OVX组大鼠血清血钙、血磷水平与LO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各组两两比较血钙、血磷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血清E2水平由大到小为MO组>HO组>CON组>LO组>OVX组,除LO组大鼠血清E2水平与OVX组和CO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它各组两两比较大鼠血清E2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洋葱具有提高大鼠雌二醇水平含量,促进雌激素水平分泌,增加BMD作用,达到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目的.

    作者:郭辉;苟丽;熊鑫鑫;姚晓龙;杨培培;李白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FRAX评估北京地区中老年人群骨折风险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 评价WHO发布的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对北京地区中老年人群的适用性,预测北京地区不同性别及年龄亚组中老年人群的骨折风险,讨论既往骨折病史对于FRAX的影响.方法 对3021例北京地区中老年人群进行分组性研究.输入相关资料及FRAX工具中所包含的危险因素,计算未来10年内发生全身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髋部骨折的风险概率,比较既往骨折病史人群对FRAX预测结果影响.结果 北京地区女性中老年人群未来10年内骨折风险远高于同年龄组男性;伴随年龄增大,未来10年内发生全身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髋部骨折的风险概率不分性别均同步增高.有既往骨折病史的老年人群10年内再发骨折风险远高于无骨折史人群.结论 利用FRAX工具可以对北京地区中老年人群骨折风险做出有效评估,针对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亚组的人群,联合髋部BMD值后获取的FRAX预测在既往骨折或未骨折患者中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FRAX评估工具在骨质疏松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常帅;张智海;刘忠厚;董威;李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各地区FRAX干预阈值在无锡地区骨质疏松防治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分析各地区FRAX干预阈值与BMD之间的关系,探讨各地区FRAX干预阈值在无锡地区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职工体检资料,通过HOLOGIC双能X线(DXA)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同时采用FRAX系统评估患者10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风险.以DXA测量结果为金标准,判断各FRAX干预阈值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判断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对FRAX结果的影响.结果 美国干预阈值与DXA相比,FRAX的敏感性为3.51%、特异性为99.79%,阳性预测值为66.67%,阴性预测值为89.95%;英国干预阈值与DXA相比,FRAX敏感性为3.51%、特异性98.58%,阳性预测值为22.22%、阴性预测值为89.83%;日本干预阈值与DXA相比,FRAX敏感性8.77%、特异性98.38%,阳性预测值38.46%、阴性预测值90.32%;我国乌鲁木齐市的干预阈值与DXA相比,敏感性5.26%、特异性97.97%,阳性预测值23.08%、阴性预测值89.94%.年龄、股骨颈T值对FRAX结果影响大.结论 各地区FRAX干预阈值在无锡地区骨质疏松诊疗工作中的应用意义不大,应建立适合无锡地区的干预阈值.

    作者:李燕云;丁绍红;高远;唐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影响新疆汉、维两民族育龄女性腰椎峰值骨密度的非遗传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非遗传因素对新疆地区汉族、维吾尔族育龄女性峰值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对新疆地区无亲缘关系、年龄在20~40岁的216例维吾尔族健康妇女和305例汉族健康妇女进行体型、锻炼情况、脑体力劳动(职业)、饮茶习惯、饮奶茶习惯、食用水果习惯、饮牛奶习惯、饮酸奶习惯、初次生育年龄、生育情况、哺乳史等非遗传因素的问卷调查及育龄女性腰椎的骨密度定量CT检查.结果 对汉族育龄女性的峰值骨密度有影响的因素有:饮牛奶习惯、锻炼情况、食用水果习惯、脑体力劳动,提示本研究中这4个因素是影响汉族育龄女性峰值骨密度的主要因素;对维吾尔族育龄女性峰值骨密度有影响的因素有:饮茶习惯、饮奶茶习惯、饮牛奶习惯、食用水果习惯,提示本研究中这4个因素是影响维吾尔族育龄女性峰值骨密度的主要因素.结论 影响峰值骨密度的非遗传因素中,新疆地区汉族、维吾尔族育龄女性主要的影响因素有相同之处,又存在差异.

    作者:赵圆;马华;黄玉洁;代永亮;刘文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硬化蛋白抗体和跑台运动对大鼠骨代谢的影响

    目的 通过对糖皮质激素诱导骨质疏松大鼠模型进行硬化蛋白和跑台运动的干预,研究硬化蛋白抗体和跑台运动对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饲养到19周后,分为5组:C组(正常对照组)、M组(甲强龙对照组)、M+E组(甲强龙+运动组)、M+S组(甲强龙+硬化蛋白抗体组)、M+E+S组(甲强龙+运动+硬化蛋白抗体组).结果 (1)注射甲强龙可以提高脂肪体重和骨细胞凋亡水平,降低全身和股骨骨矿物质含量,降低股骨骨密度和骨陷窝率,且伴随着股骨远端的骨小梁骨量的下降.(2)单纯性的运动可以提高骨量、骨陷窝率,同时可以降低脂肪体重、骨吸收标志物NTx和骨细胞凋亡水平,但运动不会影响骨矿物质含量和皮层骨参数结构.(3)单纯性的注射硬化蛋白抗体能增加骨形成标志物骨钙素(osteocalcin,OC),防止甲强龙对骨质量的不良影响,进而提高骨含量、骨密度以及骨体积百分比.硬化蛋白抗体可以增加远端和中段部分的皮质骨参数,防止骨陷窝率下降和因甲强龙诱导产生的骨细胞凋亡水平上升.(4)运动和硬化蛋白交互作用时,可以提高骨密度、皮质骨参数,促进骨形成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结论 单纯性的Scl-Ab注射方案可以预防糖皮质激素治疗对骨量的不良影响,显著提高皮质骨骨量和骨强度.单纯性的跑台运动方案可以降低脂肪含量,并在不影响皮质骨的情况下防止骨小梁丢失.运动与硬化蛋白之间表现出良好的协同作用,对治疗糖皮质激素诱导骨质疏松症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蒋健;缪律;陈简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补骨脂素对去势雌鼠E2、ERβ、TNF-α、IL-17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补骨脂素对去势雌鼠E2、ERβ、TNF-α、IL-17的影响,探讨补骨脂素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机理.方法 选取3月龄雌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戊酸雌二醇对照组、壮骨止痛胶囊对照组、补骨脂素高剂量组、补骨脂素低剂量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它大鼠造成双侧去卵巢骨质疏松症病理模型,术后5d拆线后开始给药,连续13周.后一次给药后次日取血标本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雌激素(E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的含量.提取左股骨组织mRNA样本进行RT-PCR反应检测骨组织TNF-α、ERβ、IL-17基因的表达.取右股骨脱钙切片免疫组化检测ERβ表达.结果 模型组去势雌鼠血清E2水平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壮骨止痛胶囊显著升高血清E2水平(P<0.01),补骨脂素高剂量组血清E2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补骨脂素低剂量组血清E2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血清TNF-α、IL-17水平及股骨TNF-α、IL-17mRNA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股骨ERβ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戊酸雌二醇组血清TNF-α 、IL-17水平及股骨TNF-α、IL-17mRNA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股骨ERβ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壮骨止痛胶囊组血清TNF-α、IL-17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股骨TNF-α、IL-17mRNA表达非常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而股骨ERβ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补骨脂素高剂量组血清TNF-α水平及股骨TNF-αmRNA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而血清IL-17水平及股骨IL-17mRNA表达非常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股骨ERβ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补骨脂素低剂量组血清TNF-α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但其股骨TNF-αmRNA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而血清IL-17水平及股骨IL-17mRNA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股骨ERβ与模型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补骨脂素可通过提高去势雌鼠血清E2水平和股骨ERβ水平,降低去势雌鼠骨组织TNF-α、IL-17基因表达和血清TNF-α、IL-17水平发挥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作用.

    作者:杨琳;曾英;李劲平;刘珊;王文杰;杨岩冰;莫新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贝尼地平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体外研究

    目的 在体外环境下探讨贝尼地平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在成骨诱导培养基条件下经过1μmol/L、10 μmol/L和100μmol/L浓度的贝尼地平(BD)处理,1天和14天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以及14天后采用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检测ALP表达量,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ing)法检测成骨特征蛋白骨钙素(OCN)和核心结合蛋白因子2(Runx2)以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蛋白β-链蛋白(β-catenin)和低密度脂蛋白相关蛋白5(LRP5)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贝尼地平浓度在1~100 μmol/L对细胞没有毒性作用(P>0.05);所有浓度的贝尼地平处理组(1~ 100 μmol/L)中ALP表达量均增加(P<0.05),并出现浓度依赖性,随着贝尼地平浓度的增加促进BMSCs表达ALP能力相应增强(P<0.05);贝尼地平促进所有处理组(1~100 μmol/L)中Runx2的表达(P<0.05),并出现浓度依赖性,在贝尼地平浓度为100 μmol/L时促进作用强(P<0.05);OCN的表达随着贝尼地平浓度的增加而相应增加(P<0.05),在贝尼地平浓度为100 μmoL/L时达到大(P<0.05);贝尼地平促进β-catenin表达(P<0.05),出现随贝尼地平浓度增加而表达增强,促进作用在贝尼地平浓度为100 μmol/L时达到大(P<0.05);而LRP5的表达在贝尼地平的作用下得到加强(P<0.05)并出现浓度依赖性,在贝尼地平浓度为100μmol/L时达到大(P<0.05).结论 贝尼地平在体外能通过上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这对高血压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而言是一个良好的治疗药物.

    作者:马忠平;黄健;张志峰;杨云;叶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GLP-1受体激动剂艾塞那肽对MG-63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GLP-1受体激动剂艾塞那肽(Exenatide)对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株增殖及成骨分化的作用.方法 将MG-63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接种于细胞培养板,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艾塞那肽(0 mol/L、10-9 mol/L、10-8 mol/L、10-7mol/L)处理细胞,24 h后采用CCK-8比色法检测MG-63细胞增殖率,并将艾塞那肽处理后的细胞裂解并取上清,使用碱性磷酸酶测定试剂盒测定AKP活力.结果 (1)艾塞那肽可促进MG-63细胞增殖(P<0.05),但随着GLP-1受体激动剂浓度升高,细胞增殖程度降低(P<0.05),低浓度的艾塞那肽(10-9 moL/L)促增殖能力强.(2)艾塞那肽不同浓度处理后各组AKP活力增加(P<0.05),而且低浓度的艾塞那肽(10-9 mol/L)升高AKP活力明显(P<0.05).结论 艾塞那肽能促进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的增殖及成骨分化,且低浓度的艾塞那肽(10-9 mol/L)促增殖分化能力强.

    作者:李颖;王潇丽;王军;徐丽丽;杨乃龙;郭道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载药体系对兔骨质疏松模型骨修复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发一种新型可注射、可降解及具有抗骨质疏松作用的载药缓释体系,观察其理化性能及对兔骨质疏松模型的骨修复效果.方法 载药缓释体系以磷酸钙为基体,将载有不同剂量辛伐他汀(Simvastatin,SIM)的聚左乳酸(Poly-L-Lactic Acid,PLLA)微球与磷酸钙物理共混获得一种可注射、可降解及抗骨质疏松的载药体系,实验分为对照组、低剂量SIM-PLLA缓释组及高剂量SIM-PLLA缓释组,分别测定载药缓释体系的可注射性、凝固时间、力学强度、药物缓释规律及骨质疏松兔模型体内成骨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含SIM-PLLA缓释体系凝固时间有所延长(P>0.05)、可注射性提高(P<0.05)且具有合适的抗压强度(P>0.05),植入骨质疏松兔体内4周及12周后,三组材料随着材料的降解均有新生骨长入,但SIM-PLLA缓释组材料的降解率及新骨生成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高剂量SIM-PLLA缓释组高.结论 SIM-PLLA缓释体系具有良好的注射性能及合适的力学强度,对兔骨质疏松模型有明显的成骨活性及抗骨质疏松效果,有望成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及不规则骨缺损的新型生物医学材料.

    作者:邹伟龙;于龙;王亮;李大伟;罗展鹏;补亚忠;杨飞;马远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甲强龙联合脂多糖诱导兔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建立

    目的 观察甲强龙联合脂多糖诱导兔股骨头坏死的实验效果.方法 30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实验组(20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耳缘静脉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10 μg/kg,24 h后肌注甲强龙20 mg/kg,1次/d,共3d.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6周后观察兔股骨头X射线、磁共振及病理学等指标的改变.结果 对照组X线:双侧股骨头骨皮质完整,大小及形态正常,骨密度均匀,骨小梁清晰;实验组X线:兔股骨头密度减低,骨小梁模糊不清,可见一囊状透亮区,股骨头保持完整;M RI示:股骨头见一类圆形高信号影,边界相对清晰,关节面完整;病理:骨小梁纤细,部分骨小梁断裂,髓腔内造血细胞减少,脂肪细胞体积增大,有的融合成泡状.结论 甲强龙联合脂多糖能够成功安全便捷地诱导兔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

    作者:董维;郭杨;马勇;赵丹;王培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医不同治法对骨质疏松症大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含量影响的比较研究

    目的 观察中医不同治法对糖皮质激素诱导骨质疏松症大鼠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含量的影响,探讨中医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120只雌雄各半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补肾中药组、健脾中药组、活血化瘀中药组和骨疏康中药组6个组,用地塞米松肌注造模.实验结束后,腹主动脉取血处死大鼠,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RACP含量升高极为显著(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血清TRACP含量均明显降低,其中以补肾组和骨疏康组降低为明显,与其他各组比较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 补肾方法通过降低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含量对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杨芳;朱辉;郑洪新;王剑;林庶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外源性CGRP诱导糖尿病大鼠膜性成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外源性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对糖尿病大鼠骨膜微血管病变和膜性成骨的影响.方法 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外源性CGRP静脉注射,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糖尿病组(DM)、CGRP干预组(CGRP),分别在5w、10w后观察各组大鼠骨膜微组织结构及组织计量学测定;墨汁灌注观测骨膜微血管单位面积.结果 DM1骨祖细胞数较CON均增大(P<0.01),DM2骨膜厚度等均明显小于CON组(P<0.01);微血管单位面积增大,但渗透性大.CGRP骨膜厚度较DM1增多(P<0.01).CGRP2较DM2骨膜厚度、骨祖细胞数均增大(P<0.01),微血管连续性好.结论 外源性CGRP可改善糖尿病大鼠骨膜的微循环损伤,促进膜性成骨对糖尿病大鼠骨质疏松症起到修复作用.

    作者:陈海英;张如玉;蔡阿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枸杞子乙酸乙酯提取物急性毒性及对切除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

    目的 研究枸杞子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及抗骨质疏松作用.方法 枸杞子乙酸乙酯提取物以1.25 g/kg、2.50g/kg、5.00 g/kg、10.00 g/kg对C57/BL6小鼠灌胃给药,连续观察7天,记录急性毒性反应.7天后,观察内脏主要器官的病理变化.将雌性SD大鼠切除卵巢构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用125 mg/kg枸杞子乙酸乙酯提取物溶液连续给药3个月,Micro-CT扫描分析检测,评价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作用.结果 各给药组与对照组小鼠均未见明显的毒性反应症状,枸杞子乙酸乙酯提取物LD50及MTD> 10 g/kg.与切除卵巢模型组大鼠相比,枸杞子乙酸乙酯提取物组大鼠的股骨骨密度(P>0.05)、骨体积比(P<0.05)、骨小梁厚度(P>0.05)和骨小梁数目(P<0.05)有所增加,骨小梁间隔(P>0.05)和骨表面积比(P>0.05)有所减小,微观结构各项指标都优于模型组.结论 枸杞子乙酸乙酯提取物毒性极小,能够起到一定的抗骨质疏松作用.

    作者:刘舵;杨永利;雷婷;陈宝东;张勇杰;明磊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淫羊藿苷对人成骨样细胞成骨分化及OPG/RANKL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淫羊藿苷对人成骨样细胞(MG-63)成骨分化及OPG/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1 nmol/L、10 nmol/L、100 nmol/L、1μmol/L、10μmol/L 5种浓度的淫羊藿苷对MG-63进行干预,并同时进行成骨诱导,RT-PCR在第3天检测其细胞增殖基因MYC、CDK7表达量,在第6天检测成骨分化标志基因RUNX2、COL1A1及OPG、RANKL的表达量.结果 对成骨分化相关基因,10 nmol、1μmol干预的MG-63 RUNX2基因表达量较1 nmol及10μmol的高(P<0.05),与100 nmol及空白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别(P>0.05),10μmol的RUNX2蛋白表达量较其余各组更高;COLIA1的基因表达呈剂量依赖型,随浓度的增加而升高,10μmol的表达量较其余各组有明显升高(P<0.05),其蛋白表达也更多;RANKL的表达量极低,且在各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OPG的表达在lμmol浓度时较100 nmol、10μmol明显增高(P<0.05),与1 nmol、10 nmol及空白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细胞增殖相关的MYC的表达各组之间均没有差异(P>0.05),而CDK7的表达均较空白组降低(P<0.05).结论 10μmol/L的淫羊藿苷能够明显促进MG-63细胞的成骨分化,但并不通过影响OPG/RANKL起效.

    作者:张顺聪;郭丹青;李永贤;唐永超;杨志东;梁德;李大星;莫国业;冯蓬勃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壮骨方对糖尿病大鼠骨质疏松的防治及其对血清IGF-1、TNF-α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壮骨方对糖尿病大鼠骨质疏松进程的干预作用及其对血清IGF-1、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及壮骨方高、中、低剂量6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12周.12周后测定各组大鼠全身骨密度,行胫骨干骺端病理切片测定骨计量参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清IGF-1、TNF-α的水平.结果 模型组大鼠的骨密度、骨剂量参数、血清IGF-1水平均明显下降,血清TNF-α表达增高(P<0.01),壮骨方可提高血清IGF-1、降低TNF-α水平,防止骨密度、骨参数下降(P<0.01),且中药高剂量组作用均优于二甲双胍组(P<0.01).结论 壮骨方可能通过升高血清IGF-1水平、降低TNF-α水平,进而影响糖尿病骨代谢进程.

    作者:粟麟;李双蕾;陈文辉;马汝洁;莫文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骨代谢异常与泌尿系结石

    骨代谢异常患者其泌尿系结石的发病风险增加,而泌尿系结石患者亦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流失.高钙尿是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降低的重要临床表现,同时也是泌尿系结石的重要病因,其或是连接骨代谢异常与泌尿系结石的纽带.通过观察一些生化指标的变化,可以评估骨密度情况及结石发生风险.及时纠正高钙尿对防止BMD的降低和结石的发生都有帮助.本文就骨代谢异常、高钙尿及泌尿系结石三者之间的关系、生化指标的改变及针对性的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王骏飞;周乐卿;孙西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基于钙沉积异常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痰邪”的理论研究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与骨骼强度相关的因素主要包括骨矿密度和骨质量,骨矿化是骨代谢的重要过程,而钙的异常沉积是骨矿化异常的表现,是骨质疏松症发病及加重的因素之一.多种骨基质蛋白参与血管钙化等异位钙化的过程,研究发现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也能同时改善血管钙化,因此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可以从调节钙的沉积入手,通过对骨钙相关蛋白的调节,促进正常的骨矿化而抑制异位钙化,从而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目的.向楠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在前期的研究中,基于对脂代谢紊乱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的认识及痰浊在骨质疏松症发病中作用的认识,提出了“脂代谢异常可能与骨质疏松症痰浊有关”的假说,并制定了补肾化痰的新治则,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表明了从“痰”论治骨质疏松症的可行性.现在,根据正常的钙代谢在人体内环境的调节作用及钙的异常沉积引起的病理表现,认为钙的异常沉积亦属于中医“痰邪”的范畴,因此从“痰”论治骨质疏松症还可从调节钙沉积的角度入手,运用补肾化痰法调节钙的沉积,从而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目的,这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证实.

    作者:周广文;向楠;周亚娜;张麟;代轶楠;周慧敏;余欣然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低钠血症与骨质疏松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低钠血症是临床常见的电解质紊乱,以往认为低钠血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及认知功能方面,但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病例研究发现低钠血症与骨质疏松之间存在相关性,多数学者研究表示低钠血症可通过多种渠道影响骨代谢,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低钠血症与骨质疏松之间或许并无直接关系.本文对低钠血症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进行综述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低钠血症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可能的机制及其临床价值.

    作者:牛兴邦;郝定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应用有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60岁以上诊断为骨质疏松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7例,分为A组(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组30例)和B组(未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组27例),骨折术后第5天后行口服维生素D钙咀嚼片、阿伦膦酸钠片治疗,观测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并发症、髋关节Harris评分、骨密度.结果 完成随访病例A组26例,B组24例,2组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A组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术后3天血清钙及维生素D较术前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6个月血清钙及维生素D较术前、术后3天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组、B组骨密度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A组骨密度较术前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B组骨密度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使用抗骨质疏松治疗能增加骨密度,能获得更好疗效.

    作者:杨晋;任有亮;王兆杰;刘毅;彭笳宸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腰椎间盘退变和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通过对临床病例腰椎间盘退变分级、MRI-T1ρ值与相应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分析,推断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相关性关系.方法 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骨科病例共338例,并对其进行腰椎影像学检查和骨密度检查,测得所有病例的腰椎间盘退变的Pfirrmann分级、椎间盘MRI-T1ρ值及相应骨密度(T值),并行前两者与骨密度的统计学相关性分析,进而分析探讨腰椎间盘退变与相应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Pfirrmann腰椎间盘退变MRI分级与相应骨密度存在显著相关关系(r=-0.206,P<0.01).腰椎间盘MRI-T1ρ值与相应骨密度存在显著相关关系(r =0.312,P<0.01).结论 腰椎间盘退变与原发性骨质疏松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作者:贾永建;宋洁富;荆志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金天格胶囊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金天格胶囊治疗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86例,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2例,应用金天格胶囊,对照组34例,应用阿仑磷酸钠.结果 治疗组在疼痛控制上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在骨代谢指标包括雌二醇(E2)、甲状旁腺素(PTH)、总25-羟维生素D(VitDtl)、血清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N-端骨钙素(N-MID)和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观测结果上无明显差异.结论 金天格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效果优于阿仑磷酸钠,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曾明;卢培;杨冰;陈铿;付士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某院门诊药房2013年-2014年抗骨质疏松类药物利用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西院区门诊药房抗骨质疏松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及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抗骨质疏松药的作用机制进行分类,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频度分析法,对我院西院区门诊药房2013年1月-2014年12月抗骨质疏松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日均费用(DDC)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我院西院区门诊药房抗骨质疏松药销售金额呈增长趋势,2014年总销售金额比2013年增长了11.89%,降钙素类增长为显著(增长率为43.36%),其次为双膦酸盐类(增长率为27.64%);碳酸钙片(协达利)连续两年DDDs居首位,DDC值低(0.28).我院多数抗骨质疏松药物的日均费用低于15元,协达利和阿法骨化醇软胶囊(阿法迪三)在同类药品中具有价格优势.结论 钙制剂和活性维生素D两类药物在我院西院区门诊药房抗骨质疏松类药物的应用中占主导地位;双膦酸盐类和降钙素类分别在使用数量和销售金额具有显著增长趋势;抗骨质疏松药的药物经济学分析和用药趋势调查,对促进抗骨质疏松药的合理应用及临床用药监护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葛菁;冯雷;刘燕;葛悦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生命早期饥荒对成年后骨质疏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生命早期经历饥荒对成年后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 采用2013年重庆某体检中心资料,选取1956年-1965年出生的3951例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1956年-1958年与1963年-1965年出生人群合并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1959年-1962年出生人群共四组与对照组在骨质疏松患病率上的差异.采用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生命早期经历饥荒对成年后骨质疏松的影响.结果 1956年-1965年出生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为2.18%,其中对照组以及出生于1959年、1960年、1961年、1962年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分别为2.32%、0.84%、1.75%、3.53%、1.62%.骨质疏松患病率随年龄增长有升高趋势(Z=19.95,P<0.001),且男性高于女性(Z=13.3119,P<0.001).累积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其余自变量后,生命早期经历饥荒对成年后骨质疏松有影响,与对照组相比,1960年出生人群OR值为0.712(95%CI:0.520 ~ 0.975,P=0.034),性别分层后,1960年出生男性人群OR值为0.569(95% CI:0.374 ~0.868,P=0.009),1961年出生男性人群OR值为1.339(95%CI:1.000~1.792,P=0.050),1960年出生女性人群OR值为1.012(95% CI:0.639 ~1.601,P=0.961).结论 生命早期经历饥荒对成年后骨质疏松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男性群体中.

    作者:陈江鹏;彭斌;阙萍;文小焱;胡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骨质疏松症“病本在脾,以阴阳两虚为要”之见探讨

    骨质疏松症素以肾虚为本,临床以补肾益精、滋肾养阴等治为要,然时效时逊.脾胃是为后天之本,不仅充养先天之精,而且对肢体百骸具有直接的助长、润养作用.但凡后天有源,先天之精则不竭,后天之筋骨得夯以实.重要的是,脾胃对形骸的作用包括气阳温煦以壮长肢体、脾胃营阴润养以坚固筋骨两方面.故笔者从古代经典理论、现代研究基础、生命的圆运动变化等几方面论述骨质疏松症“病本在脾,以阴阳两虚为要”这一观点.

    作者:周龙云;郭杨;黄桂成;马勇;范文超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