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老年男性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身体成分的关系.方法 记录166名80~ 94岁老年男性的年龄、身高、体重、BMI,检测L1-4、左侧股骨颈、Wards三角、大粗隆、左侧股骨上端的BMD及总肌肉含量(total lean mass,TLM)和总脂肪含量(total fat mass,TFM),根据BMD水平将受试者分为骨量正常组(n=50)、骨量低下组(n=91)和骨质疏松组(n=25).结果 ①骨量低下组及骨质疏松组的BMD均明显低于正常骨量组(P<0,01),骨质疏松组又明显低于骨量低下组(P<0.01);②骨质疏松组体重、TLM、TFM及BMI均明显低于正常骨量组(P<0.01);③TLM与左侧股骨颈、Wards三角、左侧股骨上端的BMD相关系数分别为0.227、0.203及0.193(P <0.05),TFM与腰椎104、左侧股骨颈、Wards三角、大粗隆、左侧股骨上端的BMD相关系数为0.269、0.222、0.206、0.246及0.242(P <0.01).结论 大部分老年男性BMD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与体重、BMI及TFM、TLM呈显著正相关,适当的运动和适度的肥胖,增强肌肉量和维持一定的脂肪量,保持健康的体重,可能有利于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作者:陈小香;谭新;邓伟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多年来使用面积骨密度(g/cm2)诊断骨质疏松,然而它属于不完全标化,必然会导致大体重(大骨骼)漏诊及小体重(小骨骼)误诊骨质疏松的弊病.本研究发现体重是决定骨矿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的重要因素,骨的力学负荷的源泉是体重,流调分析中发现影响骨量的34个因素中体重贡献大,一些国内外文献证明体重与BMC的相关性高(体重与全身BMC的相关性高达0.704-0.872),提示用体重标准化BMC是适合的.从儿童到青年成人的全身及桡骨远端1/3两个部位的体重标准化BMC值是个不变的常数.使用体重标准化BMC诊断骨质疏松,则可能避免用g/cm2指标引起的大骨者漏诊及小骨者误诊骨质疏松的缺点.而且儿童和成人还可能共用一个正常参考值.
作者:刘婷婷;李晓丹;王文志;杨定焯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云克(锝-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99Tc-MDP)联合护理干预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骨密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82例痛风性关节炎合并骨量减低或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及秋水仙碱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云克及护理干预,使用美国Norland XR 600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患者腰椎和髋关节骨密度值,采用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量表测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两组干预前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骨密度和生活质量及治疗6个月后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骨密度和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骨密度及生活质量较对照组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云克联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痛风性关节炎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田丽;于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与对照人群血清骨钙素(serum osteocalcin,sOC)水平.方法 荟萃分析.检索CENTRAL、PubMed和CNKI等国内外大型数据库,筛选关于骨质疏松症患者与对照人群sOC水平比较的病例对照研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比较在不同性别及检测不同sOC分子片段的情况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与对照人群体内的sOC水平,以获得相关临床证据.结果 共纳入22项女性研究(包括2906人)以及13项男性研究(包括1338人).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组与对照组相比sOC水平明显升高[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1.59,5.84),P=0.0006],与PMO的高骨转换率相符.而男性原发性OP发病机制不同于PMO,OP组与对照组相比sO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95% CI(-2.31,3.98),P=0.60],此结果可能与男性原发性OP骨代谢状态较为复杂且存在异质性有关.结论 PMO患者sOC水平升高,结果对于PMO具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男性原发性OP患者sOC水平变化情况仍有争议,综合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无差异.sOC检测尚缺乏统一标准,本研究结论尚需高质量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作者:刘仲宇;叶瑜;戎利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对比研究老年高血压并骨质疏松患者口服依那普利联合辛伐他汀对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7月~2015年9月我院老年高血压并骨质疏松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分为治疗组(n=63)和对照组(n=63).治疗组患者口服依那普利+辛伐他汀,对照组口服依那普利.两组观察6个月,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的血清骨钙素(0C)、血清Ⅰ型胶原C末端肽(s-CTX)、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和骨密度值[腰椎正位、股骨颈、前臂、股骨粗隆]的水平.结果 两组各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参数基线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OC、BAP及腰椎正位、股骨颈、前臂、股骨粗隆的BMD水平显著增大,且s-CTX、TRACP-5b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OC、BAP、s-CTX、T RACP-5b及腰椎正位、股骨颈、前臂、股骨粗隆的BMD水平改变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并骨质疏松患者给予口服依那普利和辛伐他汀治疗后6个月,较单纯口服依那普利骨密度值显著上升.
作者:陈磊;赵纯冰;张智慧;邱忠鹏;邵辉;李刚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大连地区中老年人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tic fracture,OPF)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210例(男85例,女125例)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门诊及体检中心,年龄46-90岁.所有研究对象均检测腰椎1-4(Total) (BMD-L)、髋部(Total) (BMD-H)、股骨颈(BMD-N)骨密度和血清25(OH)D、Hcy、钙、磷、镁、碱性磷酸酶.210例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应用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分别对男性和女性血清25(OH)D、Hcy与BMD及OPF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男性和女性骨质疏松组25(OH)D均低于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校正年龄等潜在混杂因素后,25(OH)D与男性BMD-L(P=0.064)、BMD-H(P=0.073)和女性BMD-H(P=0.072)近似正相关;25(OH)D <20 ng/ mL时,男性25(OH)D与BMD-N呈显著正相关;25(OH)D <15 ng/mL时,女性25(OH)D与BMD-L和BMD-N呈显著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中25(OH)D每增加l ng/mL骨折风险降低12.8%.女性LnHcy在骨质疏松组与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和P=0.020).女性LnHcy与BMD-N呈负相关,校正年龄后不相关.男性和女性LnHcy和25(OH)D均不相关.结论 25(OH)D在不同范围时,大连地区中老年男性和女性25(OH)D与各部位BMD不同程度正相关.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中老年女性OP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cy不是女性发生OPF的危险因素(女性Hcy和OPF不相关),女性高Hcy与低BMD有一定相关关系,这种相关可能与增龄有关.男性Hcy与BMD不相关.
作者:吕磷琳;孙芹敏;杨春;孙国华;韩青;陈阵;李士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制备并评价去势大鼠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方法 选取SD大鼠(雌性,2-3月龄)6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50只)及正常组(14只),模型组采用摘除双侧卵巢结扎术制备骨质疏松雌性大鼠模型,俯卧位固定在大鼠固定板上,取背部切口,逐层切开,分离结扎输卵管,摘除双侧卵巢,依次缝合,碘伏消毒,预防感染(肌肉注射80万单位青霉素);正常组为对照组,自然饲养,不做任何处理.并采用大鼠阴道分泌物涂片法确定其动情周期以检测双侧卵巢摘除情况,自术后次日清晨开始,用无菌棉签获取各组大鼠阴道分泌物,涂片于载玻片,常规固定及风干后,进行瑞氏染色,连续5天.显微镜下观察阴道上皮角化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 模型组以白细胞为主,有核上皮细胞少见,呈连续性动情间期;正常组呈规律的动情周期变化:动情前期→动情期→动情后期→动情间期.结论 雌性大鼠去双侧卵巢可有效制备骨质疏松模型;采取观察阴道上皮角化细胞的检测方法是证明去势骨质疏松模型成功的标准.
作者:彭珊;欧阳厚淦;赵志冬;卢文静;高书亮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去卵巢结合蔗糖铁诱导家兔铁蓄积状态骨质疏松模型,以期为有关铁蓄积状态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提供动物模型基础.方法 将30只5月龄的新西兰雌性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去势组和铁蓄积组;每组分别于术前1天检测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1NP),Ⅰ型胶原羟基末端肽(CTX)及血清铁蛋白水平,并行腰椎骨密度测量;去势组和铁蓄积组手术切除双侧卵巢,对照组仅切开卵巢周围部分脂肪;1周后铁蓄积组耳缘静脉注射蔗糖铁,剂量为15 mg/kg,每周1次,共12周;对照组和去势组以同样方式和频次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注射;所有组分别于术后4、8、12、16、20、24周检测血清PINP,CTX及血清铁蛋白水平,并行腰椎骨密度测量.结果 (1)所有家兔注射蔗糖铁后均未出现昏迷、抽搐、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不良反应或致死的情况;(2)铁蓄积组血清铁蛋白水平在造模后8、12、16、20及24周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铁蓄积组与去势组血清P1NP,CTX水平在造模后12周、16周、20周及24周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铁蓄积组血清PINP,CTX水平在造模后20周及24周均明显高于去势组(P<0.05);(4)铁蓄积组与去势组腰椎骨密度丢失百分率均在造模后第24周超过25% (33.72%、25.92%).结论 去卵巢结合蔗糖铁可成功建立家兔铁蓄积状态骨质疏松模型.
作者:叶燕彬;罗玉;邝立鹏;安荣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 hydroxyvitamin D,25(0H)D3]水平,探讨PCOS患者维生素D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9月我院住院及门诊新诊断的70例PCOS患者及70例年龄及体重指数均匹配的健康对照者.根据BMI分为四组:超重/肥胖PCOS组(OW/OB+ PCOS组)36例,非肥胖PCOS组(PCOS组)34例,超重/肥胖对照组(OW/0B组)37例,非肥胖对照组(NC组)33例.测定血清25(0H)D3、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性激素水平,采用稳态模型HOMA-IR指数评估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程度.结果 OW/OB+ PCOS组25(OH)D3、HDL-C均较OW/0B组显著降低,而TG、Fins、HOMA-IR均较OW/OB组显著增高(P<0.05);②OW/OB+ PCOS组25 (OH) D3、HDL-C均较PCOS组显著减低、而TG、Fins、HOMA-IR均显著增高(P<0.05);③PCOS组25(OH)D3、HDL-C较NC组均显著减低,而TG、Fins、HOMA-IR、LH、TES则均显著增高(P<0.05);④相关分析示25(0H)D3水平与BMI、FINS、HOMA-IR、TG呈负相关(r=-0.208,P=0.034;r=-0.918,P=0.000;r=-0.799,P=0.000;r=-0.683,P=0.002),与HDL-C呈正相关(r=0.585,P=0.001).结论 PCOS患者血清25(OH)D3水平减低与肥胖和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作者:廖鑫;张琳;张晗;阳琰;高琳;张开羽;李思成;李豪鹏;廖玉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甲状旁腺激素(1-34)(PTH)、雷奈酸锶(SR)、唑来膦酸(Z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疗效.方法 15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被随机分为三组:PTH组、SR组和ZA组,进行开放、对比研究.SR组每天口服雷奈酸锶2 g/d;PTH组每天皮下注射20 μg的PTH(1-34);ZA组给予唑来膦酸5 mg静脉滴注.治疗前、后6个月及1年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腰背部自发性疼痛的VAS评分、L1.4椎体、股骨颈、Wards三角的BMD值,并观察治疗期间三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及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PTH组和SR组VAS评分明显改善,低于ZA组;PTH组L1-4椎体、股骨颈、Wards三角的BMD值在治疗后6月及12月较治疗前上升显著,明显优于SR组及ZA组(P<0.05).骨质疏松脆性骨折的发生率PTH组低于SR组及ZA组.三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H、SR和ZA都可以有效降低VAS评分,提高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脆性骨折的发生率,且药物副反应少,其中以PTH效果佳.
作者:吴迎春;孙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激素(1-34) (PTH)对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经后路椎间孔行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椎间融合率及骨密度、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49例老年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TLIF,实验组术后第一天开始每天皮下注射20 μg PTH一次.分别在术前、术后6个月评定两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0DI);术前与术后6个月检测患者骨密度及骨碱性磷酸酶骨人交联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N末端肽/肌酐(Ⅰ型胶原N-端肽)肌酸酐(NTX/Cr).结果 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VAS与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实验组患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实验组患者腰椎骨密度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血清BALP和NTX/Cr较术前明显上升(P<0.05),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椎间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融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H对老年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TLIF术后疗效较好,能增加患者骨密度,提高血清BALP和NTX/Cr水平,增加椎间融合率.
作者:付宏伟;陈晓华;马海召;尚春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骨质疏松症已是当代世界关注的的健康问题之一,了解骨代谢的精确机制及影响因素成为主要的研究焦点.研究发现,H2S作为一种新型内源性气体信号分子已被广泛认可,并发现可以作为骨平衡稳态的重要调节剂.H2S可以通过抑制氧化应激、调节骨间质细胞Ca2通道、促进特异性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活性,调节骨代谢平衡,从而预防和治疗绝经后和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导致的骨质疏松症.对内源性H2S作用机制研究的同时,为帮助H2S的临床研究,H2S的外源性供体的试验的研究也逐步开展.本文对现有研究进行了总结,旨在为H2S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帮助.
作者:宗群川;王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硬骨素(Sclerostin)是由硬化性骨病(sclerosteosis,SOST)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可以通过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6(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LRP5/6)结合达到拮抗Wnt蛋白并抑制成骨的作用,已经作为新的药物靶点用于抗骨质疏松药物研发.目前,围绕Sclerostin单克隆抗体已经进行了许多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结果提示该类药物可以提高骨量、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对于骨质疏松有一定治疗效果.但该类药物应用后的副反应,对骨折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数据尚不足,有待完善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阳洋;高艳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在脂代谢中起核心作用,载脂蛋白E不仅作为重要角色参与脂代谢,也同时会影响骨代谢.现阶段多种研究表明,骨质疏松与脂代谢异常是受各种原因影响的代谢性疾病,二者关系紧密,绝经后妇女由于雌激素水平变化,常导致骨代谢与脂代谢紊乱,同时雌激素水平也被证实对ApoE有较大影响.国内外学者多将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与脂代谢异常的着重点放于ApoE,集中研究ApoE对骨代谢与脂代谢的调节作用.骨代谢与脂代谢的异常在我国中老年妇女人群中出现率极高,且往往伴随发生.骨质疏松对中老年妇女的日常生活,甚至生命安全皆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整理载脂蛋白E对骨代谢以及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影响的现阶段研究,进一步对其相关性制作综述.
作者:沈蕴茹;郭海英;孙振双;徐道明;吴文忠;刘兰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骨修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组织、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生物事件.骨折愈合主要分为炎症、修复和重塑三个生理过程.在修复过程进展中主要的事件是骨骼干细胞的募集、增殖、扩张和积聚.骨骼干细胞主要源于骨膜等局部骨组织,但是在骨膜损伤较严重的情况下骨修复仍然可以进行.研究发现,机体还存在其他潜在的干细胞来源,从而对缺失和损伤的骨骼干细胞进行补偿.鉴于肌肉与骨骼相邻,且与骨骼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近来肌肉组织又被研究认为是分泌器官.因此,肌肉组织是骨修复细胞和生长因子的重要来源.本文通过论述肌肉组织作为骨骼干细胞的来源,其分泌的肌肉因子以及自身作为重要元件对骨修复的作用,以期望为骨科治疗提供新的见解.
作者:方幸;李世昌;徐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Foxc2属于叉头框转录因子家族,在骨组织和脂肪组织中均有表达.以往研究发现,Foxc2在颅颌面及中轴骨的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过表达Foxc2在促进间充质组织成骨分化的同时抑制了成脂分化,促进骨组织形成.在脂肪组织中,Foxc2的表达水平与热量摄入密切相关,改变Foxc2的表达水平可诱导脂肪组织的转化,影响机体能量代谢.鉴于Foxc2在骨组织形成和脂肪组织转化中的重要调节作用,本文将针对Foxc2在其中的调控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潘虹旭 刊期: 2017年第10期
雌激素与骨关节炎联系紧密.骨关节炎主要是累及软骨、软骨下骨的全身性关节炎性疾病,而雌激素及其受体可通过多种途径作用于关节软骨或软骨下骨,影响其代谢或凋亡进而直接或间接影响着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过程.结合国内外近文献资料,雌激素在流行病学、临床及实验研究三方面多个层次与骨关节炎紧密相关,但具体相关性存在很大的分歧,然而绝大多数研究都认为E2缺乏可破坏软骨,几乎所有的动物实验都认为E2直接或间接与OA相关,特别是临床研究已将E2替代治疗用于临床,E2或其调节剂可有效缓解OA患者疼痛,并略微降低患病率和减少关节置换发生率.并且笔者以为结合新OA病机和近E2与OA关系的再认识,从分子免疫学和生物力学角度,研究E2通过局部炎性破坏或骨与软骨代谢诱导途径的某一方面探求对OA的影响将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其作用机理,有利于开发针对特异靶点作用的药物.本文主要就流行病学、临床及实验研究三方面对雌激素与骨关节炎的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袁普卫;杨威;陈斌;杨波;孙晓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体育锻炼具有促进骨骼生长发育、延缓骨质丢失的作用,其在防治骨质疏松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人们对于体育锻炼促进骨骼发育的作用机制、锻炼强度和频率对骨骼发育的影响、不同年龄人群体育锻炼方案的选择、以及体育锻炼在骨质疏松防治中的效用等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大量研究证实,在生长发育期,体育锻炼使骨骼系统持续处于轻度超负荷状态,引起骨塑建使得骨量增加;而到了成熟期,成年人的骨强度与肌力大体相平衡,骨骼系统内部以维护模式的骨重建为主,体育锻炼可以防止骨质丢失.此外,体育锻炼还能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机能状况,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因此,保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应当贯穿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本文就生活中常见的体育锻炼在骨骼发育以及骨质疏松预防中的作用做简要概述.
作者:黄海;张瑶;胡泽兵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knee osteoarthritis)是一种以膝关节软骨退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骨质疏松症(OP,osteoporosis)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进而出现骨的脆性增高和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上述两种不同的骨科常见疾病,其二者间相关关系是近年来讨论热点,目前针对二者间关系不同学者持有不同观点:正相关、负相关、不相关.为此笔者通过收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以期明确二者间关系,进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此两种疾病.
作者:朱正亚;郑欣;赵凤朝;郭开今 刊期: 2017年第10期
α硫辛酸是一种具有抗氧化作用的二硫醇活性化合物,能够保护骨细胞、成骨细胞,抑制破骨细胞生成和活性;同时,α硫辛酸可增加骨密度,提高骨质量.α硫辛酸抗骨质疏松的作用与抑制氧化应激、干扰NF-KB活化、下调RANKL和激活Wnt信号通路等有关.细胞和动物实验显示α硫辛酸能够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具有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但是有关的临床研究很少,α硫辛酸佳治疗剂量、疗程以及与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治疗是否具有累加效应,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作者:方玲娜;李翀;陆荣柱;郝彦明;钟绍;何大伟;张盼盼 刊期: 2017年第10期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代谢异常,骨微结构破坏,导致脆性骨折危险性增高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骨病,对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传统中医学对骨质疏松症有着深刻的认识,骨质疏松属于中医“骨痿”、“骨痹”的范畴,其发病多以肾虚为本,血瘀为标,中医药在预防、治疗治骨质疏松症方面的的作用举足轻重.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是从血液、尿液中可检测出的骨代谢生化产物或相关激素,可反映人体骨代谢状态,是协助代谢性骨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以及疗效评价的重要指标,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体质辨识、证候的诊断及药物疗效评价等方面.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对近些年来骨代谢标志物在骨质疏松症中医诊疗中的应用研究进行归纳,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申浩;赵海燕;魏戌;章轶立;谢雁鸣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评估北站社区家庭医生制服务对骨质疏松症防治的效果.方法 通过“骨质疏松症风险一分钟测试题”在北站社区居民中筛选,阳性样本转诊至上级医院行DXA骨密度测定,确诊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50例对照组与50例干预组,干预组纳入家庭医生制服务,对照组不纳入家庭医生制服务.通过前后两次问卷调查,了解1年后100例患者相关的生活方式改善情况以及对骨质疏松症知晓率,并用同一家医院的DXA检测干预前后患者的骨密度.结果 10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76例.年龄50 ~ 84岁,平均65岁.结果表明,1年后,干预组相较于对照组坚持喝牛奶、户外晒太阳、锻炼的人数增多了,而酗酒、大量饮咖啡的人数减少了,骨质疏松症的知晓人数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表明,通过家庭医生制服务对社区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干预,干预人群生活方式有了明显改变,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知识知晓人数有所增加.
作者:吴萍;李文华;陈文斌;臧姬;沙一飞;韩苗红;储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基于JNK信号通路探讨豨莶草对痛风性关节炎影响.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SP600125组(JNK抑制剂)和稀莶草高(4 g/kg)、中(2 g/kg)、低(l g/kg)组,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其他各组给予相应的药物,连续7天,第5天给药lh后向大鼠膝关节腔注射尿酸钠建立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对照组不做处理,采用HE染色观察滑膜组织病理情况,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TNF-α,IL-1和IL-8含量,western bloting测定JNK和p-JNK蛋白含量和RT-PCR测定c-jun、AP-1和NF-KB mRNA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炎性细胞浸润,滑膜细胞增生,成纤维细胞,SP600125组和不同浓度豨莶草组对滑膜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滑膜细胞增生和成纤维细胞增生明显减轻;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NF-d,IL-1和IL-8含量明显增高,SP600125组和不同浓度豨莶草组血清中TNF-α,IL-1和IL-8含量明显降低;westernbloting和RT-PCR结果显示模型组滑膜组织中JNK和p-JNK蛋白含量明显增加,AP-1、c-jun和NF-KB mRNA表达明显增加,不同浓度豨莶草组和SP600125组能够明显降低痛风性关节炎大鼠JNK和p-JNK蛋白含量及c-jun、AP-1和NF-KB mRNA表达.结论 豨莶草能够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症状,其可能机制是调控JNK信号通路异常激活.
作者:徐轶尔;于雪峰;陈水林;韩忠丽;孙贵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电针刺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全身骨密度(BMD)和骨矿物含量(BMC)及其血清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骨形成因子骨钙素(OPG)和骨吸收因子(RANKL)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SPF级2月龄SD雌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药物组、针刺组、模型组和空白组,每组12只.其中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余36只采用手术方法切除双侧卵巢.各组大鼠于SPF级实验室饲养3个月后,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全身BMD和BMC,确定造模成功.药物组大鼠灌胃服用戊酸雌二醇3个疗程,针刺组大鼠采用针刺后通电治疗3个疗程并服用药物组相同体积的蒸馏水,模型组服用相应体积的蒸馏水,空白组不做任何刺激,常规饲养.随后,水合氯醛麻醉各组大鼠,心脏采血,各组血液分别经滤网过滤、56℃水浴处理后加入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培养液中,处理3天后多聚甲醛固定成骨细胞,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成骨细胞内OPG、RANKLmRNA的表达量.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全身BMD,BMC显著降低,服用药物或针刺处理后,BMD和BMC显著增高,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组大鼠血清处理成骨细胞后,空白组骨形成指标OPG mRNA表达量高,模型组低,药物组和针刺组OPG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此外,空白组骨吸收指标RANKL mRNA表达量低,模型组高,药物组和针刺组RANKL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 针刺能有效升高大鼠全身BMD和BMC,同时针刺处理后的大鼠血清具有很好的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的能力.
作者:王亚军;浪万英;宋亚文;张来举;宋凯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金匮肾气丸通过调控FNDC5、BMP2基因对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培养BMSCs,分别用大鼠空白血清和高、低剂量金匮肾气丸干预BMSCs成骨分化过程.采用CCK8检测金匮肾气丸对BMSCs的增殖、毒性作用;AKP活性检测细胞上清成骨分化活性;ALP染色检测细胞成骨分化能力;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技术(RT-qPCR)检测FNDC5、BMP2 mRNA表达;Western-blotting检测FNDC5、BMP2蛋白表达.结果 CCK8结果示,从第1天到第7天,各组细胞增殖整体呈上升趋势,7天后各组细胞增殖呈下降趋势,且各组增殖(OD值)无统计学差异.含药血清干预BMSCs 3天时,SG组AKP活性明显高于CON(P <0.01),SD组与CON组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高于CON组;7天时,SG和SD两组AKP活性均高于CON组(P<0.05);ALP染色结果示:SG组和SD组ALP染色阳性率均高于CON组,而SG组ALP染色率高于SD组.干预3天时,SD组FNDC5 mRNA表达较CON、SG组显著上调(P<0.05);7天时,SD、SG组FNDC5mRNA表达均较CON组显著上调(P<0.05),SD组高于SG组(P<0.05).3、7天时SG、SD组BMP2 mRNA表达均较CON组显著上调(P<0.01).干预第3、7天时,SG、SD组FNDC5、BMP2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CON组(P<0.05).结论 金匮肾气丸含药血清可能通过上调FNDC5、BMP2基因水平来促进BMSCs成骨增殖、分化.
作者:张玉卓;任辉;余翔;许银坤;许献光;丁富平;黄进;张进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