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 主办单位: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
  • 国际刊号:1006-7108
  • 国内刊号:11-3701/R
  • 影响因子:1.43
  • 创刊:1995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7年8期文献
  • 桃红四物汤对泼尼松诱导斑马鱼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

    目的 利用泼尼松诱导的斑马鱼骨质疏松模型评价中药复方桃红四物汤的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方法 选择发育正常的3 dpf斑马鱼胚胎,用10 μg/mL泼尼松处理建立斑马鱼骨质疏松症模型,加入不同浓度(50、150和450 μg/mL)的中药复方桃红四物汤.同时设置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阳性对照药依替膦酸二钠组.4d后,用0.2%钙黄绿素进行染色,在体视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拍照并计算斑马鱼脊椎骨的荧光强度.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泼尼松处理的模型对照组的斑马鱼脊椎骨荧光强度显著减少;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依替膦酸二钠能增加斑马鱼脊椎骨矿化量并有效防止泼尼松龙诱导斑马鱼产生的骨质疏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450 μg/mL浓度的桃红四物汤能显著提高斑马鱼脊椎骨骨骼的荧光强度,而50 μg/mL和150 μg/mL浓度的桃红四物汤溶液组效果均不明显.结论 桃红四物汤对斑马鱼的大耐药浓度MTC为450 μg/mL,并对泼尼松诱导的斑马鱼骨质疏松模型有明显的改善治疗作用.

    作者:杨国柱;段涛;卢丽;陈珺;陆幸妍;李青南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卵巢切除大鼠在不同时期RANKL、 OPG蛋白表达的变化及与BTMs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卵巢切除大鼠在不同时期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表达及与骨转换标志物(BTMs)的关系.方法 将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和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组(OvX),模型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第2、6、10、14周分批取材,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时期大鼠骨组织OPG、RANKL蛋白表达,采用Elisa检测各时期大鼠血清骨转换标志物BGP、BALP、CTX-I、TRAP-5b的变化.结果 OVX组在术后第2周(P<0.01)和第10、14周(P<0.05)骨组织RANKL蛋白表达均较Sham组显著升高,OPG蛋白表达在第2周(P<0.01)和第6周(P<0.05)均显著降低.②与Sham组相比,OVX组术后第2周血清BGP、BALP、CTX-I(P <0.05)和TRAP-5b(P <0.01)水平均显著升高;OVX组术后第6周血清BGP、BALP水平显著升高(P<0.01),CTX-I(P <0.05)和TRAP-5b(P <0.01)水平显著下降;OVX组术后第10、14周血清CTX-I(P <0.05)、BALP(P<0.01)水平显著升高.③骨转换标志物血清CTX-I、TRAP-5b水平与骨OPG表达成负相关(P<0.01),与骨RANKL表达成正相关(P<0.05).结论 相关性分析显示骨转换标志物CTX-I、TRAP-5b与骨OPG成负相关,与骨RANKL成正相关.

    作者:林海鸣;黄云梅;吴银生;黄美雅;陈翔;刘振涛;林燕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骨质疏松大鼠骨髓基质细胞膜片的体外构建研究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大鼠骨髓基质细胞膜片的构建及基本生物学特性.方法 建立大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模型,分离培养骨质疏松大鼠骨髓基质细胞(O-rBMSCs),并以O-rBMSCs为种子细胞构建细胞膜片.通过倒置显微镜、HE染色、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对细胞膜片进行形态学检测;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细胞外基质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建立了大鼠PMOP模型,体外分离培养的O-rB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复层生长,采用富含维生素C的培养基连续培养10 d左右即可获得白色膜样结构,该细胞膜片具有较好的弹性,HE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发现O-rBMSCs膜片由多层细胞及丰富的细胞外基质组成.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细胞间连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O-rBMSCs膜片高表达Ⅰ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结论 O-rBMSCs体外采用富含维生素C的培养基连续培养可构建细胞膜片,该细胞膜片富含细胞外基质,有望应用于骨质疏松机体的组织再生.

    作者:何梦娇;江俊;郑宝玉;许雄程;吴玉铭;林敏魁;陈玉玲;骆凯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格列美脲对高脂饮食ApoE-/-小鼠骨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 观察格列美脲对高脂饮食喂养的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骨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以8只野生型C57BL/6小鼠为野生正常组,24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ApoE--正常组、ApoE--高脂组、格列美脲组.野生正常组和ApoE-/-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饲养,ApoE-/-高脂饮食组和格列美脲组给予高脂饲料,其中格列美脲组小鼠灌服25mg/kg格列美脲,其他各组小鼠均灌服等量去离子水.6w后,处死小鼠,取双侧股骨,分别进行H&E染色和Safrain O/Fast Green染色评价骨微结构,利用骨生物力学评价骨强度,利用Cathepsin K表达评价骨吸收程度.结果 格列美脲可明显改善高脂饮食喂养的ApoE-/-小鼠骨微结构,提升股骨糖胺聚糖含量,提高股骨第一循环硬度、峰值压力和硬度形变量,降低Cathepsin K表达.结论 格列美脲可改善高脂饮食饲养的ApoE--小鼠的骨微结构,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Cathepsin K的表达相关.

    作者:柳辰玥;赵保胜;刘海霞;朱如愿;王丽丽;马如风;李琳;陈贝贝;顾小盼;潘勃;吴臻;张东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太极拳和快走练习对老年女性骨密度和骨代谢影响的跟踪研究

    目的 探索太极拳和快走锻炼对老年人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效果,为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60名老年女性被随机分成太极组、快走组和对照组.太极组和快走组分别接受16周的太极拳锻炼和快走锻炼,每周5次,每次1小时,随后停止练习跟踪8周.受试者每4周测试一次骨密度和骨代谢,共测试7次(锻炼前、锻炼后的第4、8、12、16周,停止锻炼后的第4、8周).结果 锻炼阶段,快走组的骨质指数(bone quality index,BQI)、宽带超声衰减(broadband ultrasound attenuation,BUA)、超声速度(speed of sound,SOS)、血清钙(Ca)、血清磷(P)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e,ALP)指标在第12周出现显著性改善;太极组指标在第16周出现显著性改善或者趋势.停练阶段,快走组和太极组各指标未出现显著性衰退,但第20周BUA和SOS指标两组组间差异出现显著性.结论 锻炼阶段,太极拳和快走运动均能改善老年女性的骨密度和骨代谢;在停练阶段,快走对骨密度和骨代谢的维持效果要好于太极拳锻炼.因此,相比于太极拳锻炼,老年人可以考虑将快走运动作为首选的改善骨密度的锻炼方式,以预防骨质疏松.

    作者:孙威;王疆娜;杨春荣;高丽;毛德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外源性胰岛素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患者治疗中,外源性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对骨代谢、骨密度的不同影响.方法 收集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98例,随机分为2组.A组阿仑膦酸钠、维D3片联合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组,B组阿仑膦酸钠、维D3片联合口服降糖药物(亚莫利)组.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第12周、24周、52周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糖蛋白(HbAlC)、体重指数(BMI)、碱性磷酸酶(AKP)、N端骨钙素(N-MID)、25(OH) D2 +D3、血钙(Ca)及骨密度(BMD),并分析治疗后两组结果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第后12周FPG及HbAlc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第24周,两组患者25(OH) D2 +D3、体重指数(BMI)及骨密度(BMD)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A组较B组更明显(P<0.05).治疗后第52周,A组患者体重指数(BMI)、血钙(Ca)、25(OH)D2+D3、骨密度(BMD)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B组患者25(OH)D2+D3、血钙及骨密度(BMD)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A组患者体重指数(BMI)及骨密度(BMD)较B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 外源性胰岛素治疗较口服降糖药物在骨代谢、骨密度增高方面更有益.

    作者:徐蓉;丘凌;汪思阳;曲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L型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贝尼地平对去卵巢小鼠骨代谢的研究

    目的 探讨贝尼地平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小鼠的骨代谢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鼠龄10周雌性小鼠30只,均分为假手术组,单纯去卵巢组,去卵巢加药组.假手术组只去除卵巢周围少量脂肪,单纯去卵巢组去除卵巢后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去卵巢加药组去除卵巢后灌胃贝尼地平[20 mg/(kg·d),benidipine,BD]3个月.取小鼠股骨,经4%多聚甲醛固定,脱钙后分别进行股骨下段石蜡切片伊红苏木素(HE)染色、转录因子RUNX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骨钙素(osteocalcin,OCN)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染色,并进行显微CT(μCT)扫描.结果 股骨下段HE染色发现灌胃贝尼地平的去卵巢小鼠股骨下段骨小梁面积明显高于单纯去卵巢小鼠组(OVX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和假手术组相比,去卵巢加药组股骨下段骨小梁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下段RUNX2免疫组化染色发现,和单纯切卵巢组小鼠相比,贝尼地平治疗组的蛋白表达量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中,假手术组RUNX2表达量仍然是高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骨钙素免疫荧光染色发现,贝尼地平治疗组股骨下段骨钙素表达量明显高于去卵巢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仍低于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通过股骨下段显微CT扫描发现,去卵巢小鼠灌胃贝尼地平组股骨下段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number,Tb.N)均明显高于去卵巢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骨代谢指标仍低于假手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尼地平能明显减缓由于去卵巢引起的C57/BL6雌鼠骨量丢失,具有比较明显的抗骨质疏松作用.

    作者:马忠平;黄健;张志峰;杨云;叶楠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淫羊藿次苷Ⅰ与其原型药物淫羊藿苷对rBMSCs成骨性分化的影响比较

    目的 观察淫羊藿次苷Ⅰ (Icariside Ⅰ)与其原型药物淫羊藿苷(Icariin,ICA)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r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蛋白表达量及ALP、BGP、Osterix和Runx-2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贴壁筛选法体外培养rBMSCs,以1×10-5 mol/L的ICA和Icariside Ⅰ对rBMSCs的成骨性分化进行药物干预.ELISA法检测ICA组、Icariside Ⅰ组和空白对照组及转化液组之间ALP活性、BGP分泌量;RT Real-Time PCR法检测ALP、BGP、Osterix和Runx-2 mRNA基因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cariside Ⅰ与其原型药物ICA均可显著增强rBMSCs的ALP活性,促进BGP的分泌,提高ALP、BGP、Osterix和Runx-2的mRNA水平(P<0.01).Icariside Ⅰ与ICA组比较,其ALP、BGP蛋白表达量及基因表达明显高于ICA组(P<0.01),Osterix和Runx-2的基因表达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Icariside Ⅰ 也能促进rBMSCs成骨性分化,并且其活性高于原型药物ICA,也是淫羊藿发挥抗骨质疏松活性的主要成分.②提示补肾中药淫羊藿其补肾壮骨作用与促进ALP、BGP蛋白分泌量,上调ALP、BGP、Osterix和Runx-2的mRNA水平有关.

    作者:訾慧;孙丽;蒋宁;林庶茹;郑洪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绝经后非老年女性血清GDF11浓度及其与骨质疏松发病的关系

    目的 观察绝经后非老年女性人群循环中GDF11浓度的变化,探讨其与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关系及其是否可作为该年龄组人群骨质疏松症发病的预测指标.方法 收集绝经后非老年女性人群空腹血清,使用GDF11特异性ELISA方法检测受试者血清GDF11浓度.对所有受试者后前位腰椎1-4及左侧髋部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使用SPSS软件进行GDF11浓度与BMD值相关性的分析.按血清GDF11四分位数将受试者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并计算组间骨质疏松症发病风险比值比.结果 在此人群中,GDF11与骨密度呈负性相关.高GDF11人群组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显著高于低GDF11人群组.高GDF11人群组骨质疏松症发病风险明显高于低GDF11人群组.结论 在绝经后非老年女性人群中,血清GDF11浓度与BMD值呈负性相关;GDF11浓度升高与骨质疏松症发病相关且可作为骨质疏松症发病的预测指标.

    作者:金苗苗;宋淑敏;郭丽娟;蒋铁建;林涨源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丹参提取物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研究

    目的 研究丹参提取物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作用.方法 采用全骨髓细胞接种法和贴壁纯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浓度为0.2、0.4、0.8、1.6 mg/mL和3.2 mg/mL的丹参提取物加入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观察不同浓度的丹参提取物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作用;采用0.4、0.8 mg/mL和3.2 mg/mL的丹参提取物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连续诱导21 d,利用ALP试剂盒测定成骨细胞内ALP活性和茜素红染色观察成骨细胞钙化结节情况;采用Western bloting法测定成骨细胞相关蛋白BMP-2和Runx的含量.结果 不同浓度的丹参提取物均能够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丹参提取物浓度0.8 mg/mL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作用强;ALP测定结果发现0.4、0.8 mg/mL和3.2mg/mL的丹参提取物均能够提高ALP活性,丹参提取物浓度0.8 mg/mL时ALP活性高;茜素红染色结果发现0.4、0.8 mg/mL和3.2 mg/mL丹参提取物均能够促进成骨细胞的钙化,丹参提取物浓度为0.8 mg/mL时钙化结节数量多;Western bloting结果表明,0.8 mg/mL的丹参提取物能够促进成骨细胞分化相关蛋白BMP-2和Runx-2表达.结论 丹参提取物能够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成骨细胞分化作用.

    作者:李杨;张延辉;王云枫;魏鑫;关利新;关悦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绝经后妇女血肌肉生长抑制素与骨密度的关系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血肌肉生长抑制素与体成份、血脂及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纳入175名年龄在51 ~ 75岁的绝经后妇女,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量其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体成分.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血清肌肉生长抑制素、25羟维生素D3、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P)、Ⅰ型胶原C末端肽(type Ⅰ collagen C terminal peptide,CTX).结果 与骨质疏松者相比,无骨质疏松的妇女体重指数、肥体重及瘦体重更高(P<0.01).骨质疏松妇女年龄显著大于无骨质疏松妇女(P<0.01).经年龄校正后,两组之间血BAP、CTX、25羟维生素D3、PTH、血脂成分及肌肉生长抑制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测定部位BMD均与绝经年龄、肥体重及瘦体重成正比,与年龄、血BAP成反比.肌肉生长抑制素与血甘油三酯成负相关(β=-0.203,P=0.007),与体成分及所有部位骨密度无相关.结论 研究数据表明血肌肉生长抑制素浓度与肌肉量及骨量无相关,需进一步研究阐明肌肉生长抑制素在调节骨代谢中的作用.

    作者:覃丽英;曾丹丹;马育林;盛志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唑来膦酸、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β-磷酸三钙复合支架修复去势大鼠股骨干骺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 唑来膦酸、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β-磷酸三钙(ZA、PLGA、β-TCP)复合支架对去势大鼠股骨干骺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 雌性SD大鼠经过双侧去卵巢手术后饲养3个月建立骨质疏松模型,随后在大鼠双侧股骨干骺端建立直径为3 mm圆形骨缺损,上述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置入ZA、PLGA支架,β-TCP支架和ZA、PLGA、β-TCP复合支架,不置入支架材料的为对照组.术后12周取材,通过Micro-CT扫描重建和病理组织学评价三组支架材料的成骨作用.结果 术后观察发现空白对照组骨缺损未修复,骨缺损断端硬化,而其他3组骨缺损均有不同程度修复.植入骨质疏松大鼠体内12周后,三组材料随着材料的降解均有新生骨长入,且三组新骨生成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缺损区域都有较高BV/TV、Tb.Th、Tb.N、Conn.D、骨矿化沉积率(MAR)和较低的Tb.Sp,其中以ZA、PLGA、β-TCP组高.Micro-CT和病理组织学结果提示ZA、PLGA、β-TCP组骨修复效果较ZA、PLGA与β-TCP组更好.结论 ZA、PLGA、β-TCP复合支架具有明显促进去势大鼠股骨干骺端骨缺损修复的作用.

    作者:王希明;刘波;崔振红;潘琦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肌少症、骨质疏松症的关系及研究进展

    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与肌肉骨骼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病率随之增长,国内外学者对肌少症、骨质疏松症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肌少症是指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全身肌量减少和/或肌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至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病.肌少症、骨质疏松症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病理状态,使得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患有肌少症的人群免疫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较常人降低,感染风险、跌倒风险、致残率、死亡风险较常人增加,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人群跌倒风险、骨折风险、致残率也较常人高很多.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症相互影响、紧密关联的机制比较复杂,包括肌肉收缩力学负荷对骨骼机械力的影响,以及肌肉与骨骼间复杂精密内分泌调控的生物学机制.针对两者之间存在的许多共同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进行运动干预、营养指导、药物治疗,有助于延缓肌少症、骨质疏松症的进展,改善不良预后.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研究对两者概念、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评估标准、干预及治疗等之间的相关关系及研究进展进行一一综述.

    作者:杨丽君;吴永华;张俐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RAS抑制剂的骨生物学作用研究进展

    近来研究显示,骨组织、骨细胞存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组分.功能性研究发现骨骼RAS参与了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充分揭示了骨骼RAS在骨代谢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骨代谢的改善作用与不利影响.本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组织RAS在调控骨健康中的生物学作用,为临床应用RAS抑制剂治疗高血压或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沙南南;李晓莉;王拥军;张岩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骨骼疼痛、骨密度降低和骨折危险性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阶段我国老年人中骨质疏松患病比例超过50%以上,其中骨折发生率接近1/3.双膦酸盐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的主要药物之一,因其具有强有力的破骨细胞抑制作用,临床应用广泛,而锝[99Te]亚甲基二膦酸盐(technetium methylenediphosphonate,99Tc-MDP)注射液,商品名云克,是我国自主研制成功的新药,其主要成分是锝经氯化亚锡还原后与亚甲基双膦酸盐形成的螯合物,具有清除人体自由基、保护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抑制病理复化物的产生、抑制白细胞游走、降低胶原酶对软骨组织的破坏并修复破骨作用.可抑制骨吸收、改善骨质量、提高各个部位的骨密度、减低骨折风险,促进成骨,缓解骨痛.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并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且使用安全,无明显的副作用.本文对近年来云克应用于骨质疏松症的动物实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高乐女;钟兵;王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因病机及其治疗进展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病症,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其预防与治疗已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研究日益增多,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本文基于近年来的文献研究,重点从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医治疗等方面进行探析,论述当前骨质疏松症治疗工作中取得的成果,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前景,以期给从事骨质疏松症临床与基础研究的医学工作者、科研人员提供新的思路和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科研与临床.

    作者:邓昶;周明旺;付志斌;李盛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Smad与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由成骨细胞(osteoblast,OB)负责的骨形成和破骨细胞(osteoclast,OC)负责的骨吸收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所致.已有大量研究证实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通路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通路能调控骨形成与骨吸收的平衡,而Smad蛋白家族(Smad)直接介导TGF-β通路和BMP通路下游的信号转导,在调节骨代谢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本文针对OP,主要从Smad影响OB与OC的作用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陈伟健;谢炜星;温龙飞;李钺;任东成;晋大祥;丁金勇;龚水帝;郭惠智;陈哓俊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广场舞结合钙尔奇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血清性激素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广场舞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血清性激素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探讨广场舞防治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降低跌倒风险的作用.方法 80名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广场舞运动联合钙剂干预,对照组单纯予以钙剂干预.实验前及实验干预后3个月和6个月分别检测两组受试者胫骨及足跟骨密度、血清性激素、睁眼和闭眼状态下单腿站立时间(TIME-SLC,TIM E-SLO)、足底压力中心在左右和前后方向的大位移量(Dx,Dy).结果 实验组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胫骨及足跟骨骨密度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水平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有显著性差异(P<0.05);睁眼和闭眼状态下的单腿站立时间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TIME-SLC,TIME-SLO及Dx,Dy明显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广场舞运动结合钙剂能有效减缓绝经后妇女胫骨及足跟骨密度下降速度,提高血清性激素水平,改善平衡能力,且随着干预时间延长,效果更明显.

    作者:刘小艳;朱建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呼和浩特地区人群中应用FRAX骨折风险预测工具进行骨折风险评估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FRAX骨折风险预测工具评价呼和浩特蒙古族与汉族人群的骨折风险性的临床应用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检查者435例(蒙古族56例,汉族379例),收集FRAX风险评估工具所需各项危险因素,输入FRAX中国版,计算10年内主要部位(包括髋部、脊柱、肱骨近端及腕部)及髋部骨折的概率,比较不同民族FRAX预测值.结果 354例女性研究对象中,蒙古族女性未来10年主要部位骨折概率1.1% ~20.5%,髋部骨折概率0%~13%,汉族女性未来10年主要部位骨折概率1.1%~28.8%,髋部骨折概率0% ~ 27%.81例男性研究对象中,蒙古族男性未来10年主要部位骨折概率1.2% ~7.3%,髋部骨折概率0% ~4%,汉族男性未来10年主要部位骨折概率1.1% ~17.7%,髋部骨折概率0%~6.8%.蒙古族与汉族主要部位骨折及髋部骨折概率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然而蒙古族人群股骨颈及腰椎骨密度显著高于汉族人群(P<0.05).结论 呼和浩特地区蒙古族人群未来10年髋部骨折与主要部位骨折风险性与汉族人群未表现出明显差异.

    作者:冬梅;金淑霞;韩杏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患者握力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握力与维生素D的相关关系,探讨维生素D对握力的影响.方法 对126名2型糖尿病患者及121名健康人群进行研究,测定体重指数、股骨颈的骨密度、25 (OH)D3水平,应用握力计测定双手握力.分析维生素D水平对握力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水平偏低[男:(12.45±6.93) ng/mL对(16.25±6.73) ng/mL;女:(10.67±6.23) ng/mL对(13.29±6.24) ng/mL,均P<0.05],握力低于正常对照组[男:(35.34 ±8.86) kg对(37.67±10.27) kg;女:(23.30土5.95)kg对(35.34 ±8.86)kg,均P<0.05],女性股骨颈密度低于对照组[(0.89 ±0.13)kg对(1.05±0.16)g/cm2,P <0.05];②126名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58.7±11.7岁,男女比例65:61,男女患者分别按照25(OH)D3水平分为3组:严重缺乏组(< 10 ng/mL);缺乏组(≥10 ng/mL而<20 ng/mL);不足组(≥20 ng/mL而<30 ng/mL).男性患者中,与维生素D不足组相比较,严重缺乏组的骨密度降低,握力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33.54±7.77)kg对(39.34±5.91)kg,P<0.05].女性患者中,与维生素D不足组相比较,维生素D缺乏组、严重缺乏组的骨密度减低,握力降低[(18.03±5.32)kg对(22.68±6.78)kg、(28.10±0.07)kg,P均<0.05];③多元直线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中25(OH)D3与握力呈正相关(r =0.239,P=0.031),且独立于年龄、性别、股骨颈骨密度.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水平同握力之间存在独立正相关.

    作者:刘国庆;王蓓蓓;陈新焰;徐伟民;赵连礼;司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大庆地区老年人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程度及患病率调查

    目的 调查大庆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对骨质疏松的认知情况及骨质疏松患病率.方法 对来我院就诊的361名60岁以上患者进行骨质疏松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并行骨密度检查.骨密度检查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er Prodigy Advance 型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将361例检测结果按不同性别每5岁为一年龄组,应用SPSS19.0软件统计分析骨密度测量指标及骨质疏松患病率.结果 大庆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对于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知晓率由高到低依次是钙饮食少或素食40.2%,长期使用激素34.9%,光照少29.9%,运动少25.5%,吸烟16.1%,饮酒15.5%,身体瘦小7.2%,骨质疏松家族史6.1%,肝肾功能不全4.2%,器官移植1.4%,绝经后或绝经过早1.1%.60 ~64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15.2%,女性为28.3%;65 ~69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为26.7%,女性为29.4%;70 ~74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为25.0%,女性为44.4%;75 ~79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为36.4%,女性为77.8%;8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为66.7%,女性为83.3%.结论 大庆地区60岁以上人群对于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知晓率较低,骨质疏松患病率较高,提醒广大医务工作者应广泛开展骨质疏松健康教育.

    作者:张楠楠;张晓艳;张姗姗;侯燕;范丽平;李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北京地区城镇社区医务人员骨质疏松症认知调查

    目的 开展大兴区社区医务人员骨质疏松症认知基线调查,了解大兴区社区医务人员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程度,为后期培训、干预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大兴区社区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在“对骨质疏松症是否了解”方面,不了解占23.8%,基本了解占74.5%,完全了解占1.7%.在“工作中是否经常接诊骨质疏松症患者”方面,几乎没有占25.4%,很少占39.4%,经常占35.2%.16.5%的社区医务人员知道OSTA评分,12.2%的社区医务人员知道FRAX评分,12.8%的社区医务人员知道IOF1min危险因素测试.针对骨质疏松症的相关专业知识调查显示:总体回答正确率为42.00%.具体题目回答正确率较高的是:“世界卫生组织对骨质疏松症的定义”(85.03%)、“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来说,以下生活方式正确的是”(78.12%)、“骨质疏松症的主要临床症状”(69.44%)等,具体题目回答正确率较低的是:“骨质疏松症的分类”(9.14%)、“关于FRAX评分,以下哪项是正确”(8.06%)、“骨质疏松初级预防的目标”(4.43%)等题目.结论 社区医务人员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情况较差,应加强相关培训,提升认知水平.

    作者:朱星华;郭勇;张智海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密固达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3年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在3年间每年输注1次唑来膦酸(商品名:密固达)后的疗效、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6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住院或门诊诊疗记录,选取绝经后妇女、平均年龄62.5岁的骨质疏松患者入组.对照组36人,口服骨化醇及钙剂,研究组36人在服用骨化醇及钙剂的基础上分别在基线、12个月和24个月时各接受1次15 min唑来膦酸(5 mg)静脉滴注.观察所有患者至第36个月.通过对比两组各时期腰椎1-4、股骨颈、髋骨骨密度改变、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和新发骨折率,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入组患者年龄、骨密度相似.治疗后研究组各部位的骨密度较对照组同时期显著增加(P<0.01);研究组同部位骨密度高于前一时期的骨密度(P<0.05);研究组治疗后各时期疼痛评分下降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时期疼痛评分低于前一时期(P<0.05);研究组有更多的不良反应,第2、3次输注后不良反应较第1次明显减少;新发骨折数较对照组少.结论 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能有效提升骨密度,且3次输注后骨密度呈递增趋势;不良反应多在每次治疗后前3天出现,但第2、3次治疗后不良反应明显少于第1次;输注3次唑来膦酸减少了新发骨折发生率.

    作者:许士璐;王芳;李招霞;付正菊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症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合并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症(osteoporsis,OP)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617例住院T2DM患者股骨颈(N)及腰椎1~4(L14)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按BMD分为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组,采用SPSS软件比较各组之间年龄、性别、病程及生化指标之间的差异性,分析T2DM骨密度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OP组及骨量减少组女性比例、年龄均高于骨量正常组(P<0.05),BMI 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OP组T2DM病程大于骨量减少组及骨量正常组(P<0.05),FPG、2hPG、糖化血红蛋白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空腹C肽水平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血钙低于骨量减少组及骨量正常组(P<0.05),骨量减少组空腹胰岛素水平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将上述结果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低FC-P水平、低HbA1C、低BMI与T2DM合并骨量减少及OP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 老龄、低空腹C肽水平、低BMI的2型糖尿病患者易出现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症.

    作者:王玉楠;许琳;吴瑶强;姚宝婷;刘赢;徐丹;迟希明;王丹阳;张晓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唑来膦酸钠对高转换患者椎体成形术后椎体再骨折发生率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高转换患者椎体成形术后应用唑来膦酸钠降低骨质疏松性椎体再骨折发生状况,并探讨再骨折发生率与骨转换指标、骨密度、疼痛、生活质量四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10月于我院行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282名女性患者,治疗组于术后3d开始在口服阿法迪三及钙尔奇D的基础上静脉点滴唑来膦酸钠,(阿法迪三和钙尔奇D用三个月,停半个月),共160名,脱落5名;对照组于术后3d开始口服阿法迪三及钙尔奇D抗骨质疏松基础治疗,共122名,脱落7名;术前3d行骨密度测定、抽血检测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和总Ⅰ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t-P1NP)、为了避免由于手术时机不同而导致患者临床症状缓解不佳对调查结果的影响,术后1周后进行VAS评分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于术后1年、2年回访记录患者唑来膦酸钠使用次数及再发椎体骨折情况,并再次行骨密度测定、血清检验骨转换指标、疼痛VAS、SF-36评估,统计数据并运用统计学SPSS17.0软件分析,椎体成形术后应用唑来膦酸钠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再骨折、骨代谢、骨密度、疼痛、生活质量的影响,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实验中共脱落12名,8名出现骨水泥泄露、4名再次骨折后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组中连续两年口服阿法迪三和钙尔奇D并使用唑来膦酸钠治疗者64例,为治疗A组;第2年由于静滴唑来膦酸钠出现肌痛,关节不适,费用等原因只口服阿法迪三和钙尔奇D而未继续使用唑来膦酸钠者91例,为治疗B组;再骨折发生率,对照组术后1年内椎体再骨折12例,骨折率10.43%,治疗A组再骨折6例,骨折率降为9.38%,治疗B组再骨折8例,骨折率为8.79%,经卡方试验分析,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年内治疗A组发生椎体再骨折4例,骨折率6.25%,治疗B组再骨折9例,骨折率9.89%,两组比较A组可显著降低骨折发生,P<0.05;对照组再骨折12例,骨折率10.43%,治疗B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B组可显著降低骨折;组间自身比较,治疗A组在第2年内降低骨折3.13%,治疗B组增加骨折1.10%.于骨转换指标,t-P1NP在实验各组中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而β-CTx在1、2年后治疗组相较对照组均能显著降低;骨密度1年后治疗A组可提高1.61%,治疗B组可提高1.29%,对照组提高0.32%,两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年后,治疗A组骨密度可增加3.53%,治疗B组增加1.61%,对照组提高0.64%,治疗组间比较骨密度的提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VAS评分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在1、2年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体成形术后应用唑来膦酸钠能降低骨折发生率、提高骨密度、降低骨转换率、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连续使用疗效更佳;降低骨折发生率、提高骨密度在观察时间上有相关性,可能是通过降低骨转换率、提高骨密度而降低骨折的发生,从而缓解疼痛、逐步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吴鹏;王博;刘康;史晓林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甲状旁腺激素联合葛根素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骨折术后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甲状旁腺激素联合葛根素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骨折术后的影响,为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骨折寻找安全可靠、疗效良好的治疗方案.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骨折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PFNA治疗.对照组予以葛根素治疗,治疗组术后加用甲状旁腺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者视觉模拟痛疼评分(VAS)、髓关节Harris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股骨颈及腰椎的骨密度改变.结果 术后1周、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患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均明显上升,且治疗组患者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骨折愈合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股骨颈及腰椎的骨密度,治疗组患者骨密度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甲状旁腺激素联合葛根素可以明显加速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骨折愈合、改善预后.

    作者:邹泽良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