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评价心理支持联合放松疗法对浅Ⅱ-Ⅲ度烧伤患者不良应激情绪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浅Ⅱ-Ⅲ度烧伤患者146例,随机分为常规干预组(n=73)和联合干预组(n=73),常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联合干预组在常规干预组措施基础上联合放松治疗.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2d内和联合干预组进行2个疗程后,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评估,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患者遵医护行为、自我保健及烧伤相关知识了解情况,以及对护理过程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干预组患者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分别为(38.5±5.7)和(40.6±4.9),均低于常规干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干预组患者遵医护行为、自我保健知识掌握和对护理过程满意度均好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支持联合放松疗法可有效缓解浅Ⅱ-Ⅲ度烧伤患者不良应激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过程满意度.
作者:王志慧;李洁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面部填充术后的延续性护理方案价值.方法 2017年4月~2018年4月,医院选择择期进行面部填充术患者96例.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入组48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延续性护理方案.结果 两组对象都未见感染等严重的并发症,观察组穿刺点红肿/瘀血发生率、体像障碍发生率、失眠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面部填充术后的延续性护理方案有助于减轻患者心理问题,提升护理满意率.
作者:吴嫩萍;黄美丽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手外伤皮瓣移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5月~2018年2月期间在本院行手外伤皮瓣移植术治疗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术后早期疼痛程度,监测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日常活动能力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12h(5.70±1.02分)、术后24h(4.42±0.97分)、术后3d(3.01±0.97分)和术后7d疼痛评分(2.47±0.69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98±7.52分、5.73±1.16分、4.76±1.13分、3.31±1.42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手部移植的皮瓣均成活.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1.90%,5/42)显著低于对照组(32.50%,13/40),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手外伤皮瓣移植术围术期积极采取针对性的舒适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疼痛,并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临床应用效果较为可靠.
作者:李银华;高继红;赵家邦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本文就果酸换肤术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科行果酸换肤术治疗的48例黄褐斑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其进行分组,观察组(n=24)予以精细化护理干预,观察组(n=24)予以常规护理,对比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健康知识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75.00%;观察组的健康知识评分对比对照组更高;观察组患者的SF-36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3%;组间数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果酸换肤术治疗黄斑期间,为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疗效,还可增强患者的健康意识、改善其生活质量,同时也可使患者对我科的护理服务更加满意,故可考虑将精细化护理干预作为该类患者的首选护理方案.
作者:王芳;李小侠;毛东方;孙优;余濛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对小儿颌面部血管瘤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2015年至2016年期间在我院收治的56例颌面部血管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家属均知情同意,并获得伦理委员会的同意.观察所有患儿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我院56例颌面部血管瘤患儿经护理干预后,结果发现,治愈48例,有效12例,未出现无效患儿,总有效率为56(100)%.所有患儿均未出现肠道不适、皮疹、荨麻疹、皮肤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1年后进行随访,以上患儿均无复发者.结论 对小儿颌面部血管瘤实施围术期护理,可有效减少患儿的发病率,并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手术成功率,获得临床效果佳.
作者:许晴;施可可;张蕾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Er.Cr:YSGG激光在前牙牙龈切除中的优势及使用中具体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 选择临床正畸中牙龈普遍顽固性增生的患者,使用Er.Cr:YSGG激光进行牙龈切除.结果 3个患者术后均无疼痛、无出血、无肿胀,5-7日牙龈恢复正常.结论 Er.Cr:YSGG是一种实用、微创、高效、神奇的口腔治疗工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季丽玢;赵新丽;林长桥;赵秀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氧化锆种植体-基台对牙周软组织美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2013年1月到2017年1月需进行种植牙患者64例,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氧化锆基台配合钛种植体方式,对照组采用金属钛基台配合钛种植体方式.检测患者术后一个月牙龈沟出血指数(mBI)、探诊深度(PD),采用红色美学评分(PES)评价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美学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BI、PD水平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PES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氧化锆基台配合金属钛种植体进行种植牙治疗美学效果更好.
作者:霍静利;陈秉辉;冯艳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分析瓷贴面与氧化锆全瓷冠在前牙间隙患者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04例前牙间隙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瓷贴面组(n=52)与氧化锆组(n=52),瓷贴面组予以瓷贴面修复,氧化锆组予以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对比两组优良率、满意度,随访1年,统计修复体情况.结果 瓷贴面组优良率96.15%高于氧化锆全瓷冠组78.85%(P<0.05);瓷贴面组满意度94.23%高于氧化锆全瓷冠组71.15%(P<0.05);瓷贴面组修复体事件发生率1.92%与氧化锆全瓷冠组5.77%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瓷贴面与氧化锆全瓷冠均是前牙间隙修复有效方法,但瓷贴面修复可提高患者满意度,修复效果较佳,值得推广.
作者:吕亚如;朱凤节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口腔正畸联合牙周组织再生术在牙周炎患者中临床效果及对美观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牙周炎患者94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7).对照组给予牙周组织再生技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腔正畸治疗,采用牙周探针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6周菌斑指数(PLI)、牙龈出血指数(BI)、探诊深度(PD)、探诊出血(BOP)及附着丧失(AL)水平进行测定;采用医院自拟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治疗后美观、口腔清洁、牙龈健康及整体满意度进行评估,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对美观的影响.结果 两组治疗前PLI、BI、PD、BOP、A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周PLI、BI、PD、BOP、A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6周美观、口腔清洁、牙龈健康及整体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种植体松动、牙周水肿、不适感、牙龈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口腔正畸联合牙周组织再生技术用于牙周炎患者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牙周功能,能提高患者美观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邓甜;周敏;凌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使用矽粒子联合碳钨车针抛光后对树脂前牙美容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针对龋坏造成的前牙缺损,根管治疗或充填治疗后,使用3M Z350XT树脂充填牙面,然后分别使用矽粒子联合碳钨车针和碳钨车针对修复体进行抛光,一年后观察修复体表面状况和边缘密合性,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使用碳钨车针联合矽粒子进行抛光后修复体表面状况优于单纯使用碳钨车针抛光(P<0.05).结论 前牙进行树脂美容修复后,使用矽粒子联合碳钨车针的抛光方式能有效维持树脂修复体的表面状况和边缘密合性,是一种在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抛光系统.
作者:郑蕾;裴蓉;马鹏涛;秦爱丽;李国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小切口油纱卷三角形加压缝合术与加压包扎治疗腋臭的临床疗效及伤口愈合情况.方法 治疗组84例,采用小切口油纱卷三角形加压缝合术.对照组72例,采用传统小切口加压包扎方法.结果 两组手术方法都可以达到理想的手术效果,有效率为100﹪,治疗组术后伤口的Ⅰ期愈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组的并发症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 该术式具有伤口整洁、包扎固定好、皮瓣不移位、皮瓣愈合好等特点,创伤小、皮瓣压力均匀,术后疼痛感轻,愈合后牵拉感不明显及其它不适等优点.
作者:常文超;王红;李满鑫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右旋美托咪啶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在抽脂术中的麻醉有效性.方法 将72例择期抽脂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给予右旋美托咪啶与瑞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对照组单纯给予右旋美托咪啶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镇痛镇静效果以及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麻醉前两组患者MAP、HR、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至麻醉复苏30min,对照组患者MAP、HR水平均高于观察组,SPO2水平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期间疼痛等级以Ⅰ级居多,对照组以Ⅱ、Ⅲ级居多;两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旋美托咪啶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可有效降低抽脂术患者术中疼痛程度,更有利于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不增加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而提高抽脂术中患者舒适度和手术安全性.
作者:高毅;孙丽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用于鼻部多汗治疗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医学美容门诊就诊的鼻部多汗患者63例,所有患者均予以A型肉毒毒素治疗,1周后观察疗效,随访观察本组患者多汗症疾病严重程度量表(Hyperhidrosis severity scale,HDSS)及临床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HDSS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后HDSS 0级患者所占比例高达77.78%,显著高于治疗前的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5.24%.此外,随访期间1例患者在进针点皮肤出现红肿,疼痛情况,冷敷后第二天缓解,1例患者发生头痛等感冒样症状,未见其他不良反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7%.结论 A型肉毒毒素用于鼻部多汗治疗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殷东京;赵贤忠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耳软骨穹窿重建技术延长鼻尖在轻中度短鼻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轻中度短鼻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耳软骨穹窿重建技术延长鼻尖:具体方法为切取耳甲艇区软骨,背靠背缝合固定呈蝴蝶状,将移植体的尾端与鼻中隔的尾端重叠缝合固定;头体交接处与原穹窿缝合;体部用以代替鼻小柱支撑物,或鼻中隔延长移植物;将超过原穹窿的头端软骨翻转成为鼻部穹窿,形成新的鼻尖小叶和鼻尖;根据鼻背情况及鼻尖高度行假体植入术.结果 本组共126例患者,术后1个月随访,鼻背延长长度为2~6mm,平均(3.4±0.6)mm,鼻唇角缩小5.0~15.0°,平均(7.3±2.8)°,鼻尖突出增加1-5mm,平均(2.9±0.5)mm.随访6个月~3年,其中12例患者鼻小柱偏斜及鼻孔不对称;术后6个月、1年出现鼻尖下移动或倾斜分别为3例,5例.结论 在轻中度短鼻畸形中,耳软骨穹窿重建技术延长鼻尖支撑力度充足,弹性好,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永华;张荣荃;赵亮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PPDO锯齿线联合肉毒素面部提升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73例中、下面部松弛下垂者采用锯齿状可吸收PPDO蛋白线,通过含有针芯的穿刺引导针将其置于皮下筋膜层(SMAS),在皮下进行收紧提升,联合颈阔肌的A型肉毒素的注射,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常规3-6月随访,通常面部松弛下垂在术后立即都能得到有效的收紧上提,法令纹和泪沟,木偶纹能得到明显的改善;面部提升及皮肤紧致的效果于术后4-8W会逐渐更加明显,根据术者和求美者的综合判断,显示结果满意达85%,总有效率100%.结论 微创法PPDO双向可吸收锯齿线埋置皮肤提升术对提升面部皮肤松弛下垂具有良好的效果,且操作简便、安全、省时,创伤轻,痛苦小,并发症少,术中联合下颌缘处颈阔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放松向下牵拉的颈阔肌作用,使中下面部提升的效果更加明显而持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亚宏;周毅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索一种方法有效,改善外观的小阴唇肥大整形术.方法 自2017年8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31例小阴唇肥大患者进行改良式直接切除联合皮下锁边缝合法行小阴唇缩小术,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 31例患者中没有患者出现血肿,均恢复良好,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 改良式直接切除联合皮下锁边缝合术治疗小阴唇肥大,神经血管损伤小,外观改善满意度高,并发症少,是治疗小阴唇肥大的一种不错的方法.
作者:廖莉;刘武林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臂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指中小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待行手术修复中小面积手指损伤的患者6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两组.对照组(33例)采用手背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治疗.观察组(33例)实施臂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治疗.记录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手指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患者情绪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供区结痂时间与愈合时间显著缩短(P<0.01),同时观察组愈合美观等级Ⅰ级的人数较对照组明显更多(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指关节活动度及指腹感觉S4显著提高(P<0.01).观察组治疗后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和汉密尔顿焦虑评价量表(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P<0.01).与对照组[9.1%(3/33)]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1/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臂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指中小面积皮肤缺损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创面愈合情况较好,功能恢复稳定,对患者情绪影响小,较为安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项铁;周长凯;姚建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与分析红蓝光治疗仪治疗痤疮疗效.方法 本院采取随机的原则选取在皮肤科门诊确诊的痤疮患者102例,在运用随机法分组处理方式基础上,将上述入选患者以均等数量划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A组)和红蓝光治疗组(B组),每组各51例.A组使用常规外用药物治疗,B组在运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红蓝光治疗仪的照射治疗,观察并测算比较两组的疗效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指标.结果 红蓝光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指标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P<0.05),但是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指标无差异,(P>0.05).结论 红蓝光治疗仪治疗痤疮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小,得临床推广及运用.
作者:张建玲;罗庆宗;邹斐;黄健雯;毛会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外用吡美莫司乳膏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66例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吡美莫司乳膏治疗,观察组采用吡美莫司乳膏联合强脉冲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8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3.03%,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8.1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皮损积分均明显减少,观察组皮损积分减少程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一外用吡美莫司乳膏相比较,吡美莫司乳膏与强脉冲光联合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效果优越,能够帮助患者快速康复,且不良反应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继华;江爱萍;何丽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羟氯喹联合克拉霉素和医学保湿剂在治疗玫瑰痤疮方面的疗效并分析.方法 搜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门诊诊断玫瑰痤疮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克拉霉素缓释片0.5 qd,联合外用医学保湿剂;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上口服硫酸羟氯喹0.1 bid.两组均连续使用4W.在治疗2W、4W后,分别比较两组在客观体征、自觉症状、药物不良反应方面是否有差异,并运用统计学方法来计算两组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对照组在治疗2W和4W后的总有效率分别45.83%和58.33%,明显低于观察组72.92%和85.4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总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 羟氯喹联合克拉霉素和医学保湿剂治疗玫瑰痤疮效果明显,优于口服克拉霉素联合医学保湿剂,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作者:林达珊;江连枝;王雅丽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一清胶囊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寻常痤疮患者6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34例采用一清胶囊与阿达帕林凝胶联合治疗,对照组33例给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毒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Gags)、生活质量(DLQI)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8%(31/34),高于对照组69.70%(23/33)(P<0.05);观察组副反应发生率为17.65%(6/34),对照组为12.12%(4/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Gags及DL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一清胶囊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寻常型痤疮,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降低患者Gags评分,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李慧芳;李振守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采用中药结合薄荷液冷喷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本院所收治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11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西医药物治疗)和观察组(清热解毒方饮结合薄荷液冷喷),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瘙痒、皮损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采用清热解毒方联合薄荷液冷喷疗法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可有效对患者皮损、瘙痒等症状进行控制、改善,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付林;付钢;王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3种不同规格点阵取皮器作用于供皮区所致瘢痕愈合情况.方法 制作3种不同规格取皮器,在5只新西兰大白兔背上取皮后,设定第1,2,4,8,12周5个时间点,肉眼观察瘢痕发展情况,并在显微镜下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3种取皮器作用于实验区域,肉眼观察无明显瘢痕,镜下病理组织学未见明显瘢痕组织.结论 此3种不同规格取皮器作用于实验区域无明显差别,均实现供皮区无瘢痕愈合.此种点阵排列取皮器概念可应用于临床,对各种烧伤、创伤及手术后需要植皮的患者提供了一定的设备基础.
作者:彭铮;陈阳;何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以含角质层的离体大鼠腹皮为体外模型,通过Franz透皮系统,考察微针、促渗剂两种促渗方式对虫草素透过角质层的影响.方法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虫草素方法,并测定了接收液中虫草素的含量,通过计算虫草素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Q、稳态渗透常数J、增渗倍数ER、滞后时间Tlag,并建立了渗透模型,比较出微针组、促渗剂组、虫草素组的差异.结果 虫草素透皮行为符合零级动力学模型.与未处理的虫草素组相比,150μm微针组和0.2%氮酮组均能显著增加虫草素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并提高经皮渗透速率(P<0.01),渗透行为符合零级动力学模型(J分别为0.8929,0.8025),即虫草素以恒定的速率穿过.其中,150μm微针组和0.2%氮酮组存在组间差异,但差异不显著(P<0.05),对应时间点下的微针组的渗透效率略优于0.2%氮酮组,可通过进一步研究优化实验参数.
作者:王雪艳;黄艳萍;杨莹;许剑怡;王宏娟;唐旭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收集整理,从单纯火针疗法,火针分别联合中药内服、西医、中药面膜、中医其它外治疗法等方面,总结了火针治疗对痤疮患者的症状缓解、临床治疗效果、皮损恢复情况、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影响,为火针疗法治疗痤疮的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作者:杨丽娜;李菊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乳房肥大症又被称为巨乳症.该疾病病理基础在于乳腺及周围组织的过度增生,终将会导致乳房体积发生变化,明显超过正常水平.多种原因可导致乳房肥大,其中一种是乳腺过度增生造成,由于组织的病理性变化导致;另一种为肥胖型,这是导致巨乳症的另一个因素;第三种则为青春型.一旦出现乳房肥大,就只能通过手术加以解决,这是唯一可用于该疾病的治疗方法.根据乳房体积不同可以进行分类,参照目前常用标准分为不同类型.正常状态下为250~300cm3,当超过400 cm3则提示存在肥大情况,以600、800和1000 cm3为界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肥大.目前已经出现多种关于巨乳缩小整形术的改良术式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对近年来巨乳缩小整形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涉及患者乳房肥大的程度及下垂情况而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及相关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
作者:潘文兴;郭超;辛增桃;张刚 刊期: 2018年第09期
这一项来自中国的研究为我们展开这一领域,本研究的第一个目的是从临床评估的角度来确定和量化中国女性颈部皮肤衰老的特征;第二个目的是系统地从皮肤的形态和生理学特性来确定颈部皮肤衰老的具体特征.进一步研究颈部皮肤衰老的体征与各种皮肤参数的关系.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