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8118
  • 国内刊号:11-3884/R
  • 影响因子:1.84
  • 创刊:1995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857
  • 全年订价:4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外科学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3年3期文献
  • 放射性镍钛合金内支架治疗晚期恶性胆管梗阻

    目的探讨放射性镍钛记忆合金胆道内支撑架对晚期恶性胆管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比放射性镍钛合金胆道内支架、Wallstent金属内支架、胆肠吻合术在减黄效果、术后并发症、生存时间等方面的疗效,研究放射性镍钛合金胆道内支架在治疗晚期恶性胆管梗阻方面的优越性.结果三组在减黄效果上无明显差别,但放射性镍钛合金内支架组在无症状生存时间及总的生存时间方面较另两组长,其术后并发症较另两组明显少(P<0.01),复发率低,而且病人痛苦小,生存质量明显得到提高.结论放射性镍钛合金胆道支架既能解决晚期恶性胆管梗阻病人因胆道梗阻所致黄疸带来的痛苦,又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对于延长病人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具有切实疗效.

    作者:周毅;宋一民;栾瑞;许评;宋春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提高胰腺癌治疗效果的探讨(附5年经验总结)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5年的胰腺癌治疗情况,探讨提高胰腺癌诊断、治疗水平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346例胰腺癌的治疗情况,男245例,女101例,中位年龄是60岁(30~92岁);同期外科收治279例,占同期病人总数的81%;胰头癌226例,占病人总数的65%.分析了胰腺癌发病的主要症状、围手术期的管理、就诊时的病期情况、治疗方法的选择.结果外科住院的279例病人中施行手术者237例,手术率85%,围手术期死亡率5.4%(13/237).237例外科手术病人中,胰头癌根治切除率27%(62/226),48例胰头癌行改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时间4.0~10.0 h(6.6±1.3 h),术中输血量400~3 100 ml(923+553 ml).1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1%和35%.结论加强对本病生物学规律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合理选择治疗手段,是提高疗效的根本办法.

    作者:曾勇;王文涛;严律南;李波;卢实春;陈晓理;文天夫;林琦远;姚辉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腹腔镜微囊化猪胰岛小网膜腔内异种移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应用于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囊包裹猪胰岛小网膜腔内异种移植术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腹腔镜技术对5例6人次Ⅰ型糖尿病病人进行了APA微囊新生猪胰岛小网膜腔内异种移植治疗,观察病人移植前后空腹血糖、C肽和胰岛素用量变化.结果全部病例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术后受体C肽较术前升高3~23倍,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其中1例完全停用胰岛素,成为胰岛素不依赖者达31个月.结论腹腔镜技术用于临床微囊化新生猪胰岛小网膜腔移植术治疗Ⅰ型糖尿病安全可行、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章乐虹;陈德;胡以则;焦群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胰腺癌的外科治疗及随访研究(附216例报道)

    目的探讨胰腺癌的治疗方法对其生存时间及生存率的影响,总结胰腺癌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0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216例胰腺癌病人资料(部分),并进行了随访研究.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生存分析采用乘积极限法(Kaplan-Meiermethod),并进行时序检验(log-rank test).结果本组手术切除率为40.24%(68/169),根治性切除率31.36%(53/169),切除组院内死亡率为2.37%(4/169).根治性切除组、姑息性切除组、姑息性旁路引流组、单纯手术探查组、未手术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04 d、138 d、134 d、123 d、86 d.根治性切除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4.71%、14.98%、9.99%.Ⅰ、Ⅱ期病人根治性切除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9.23%、38.46%、12.82%.1995年以来,我们对胰腺癌尤其是胰头癌采用较为系统和规范的评估与探查方案,手术切除率和生存率明显改善,手术切除率上升到50.88%,根治性切除率达38.60%,根治性切除组的5年生存率达12.93%.结论根治性切除仍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姑息性治疗不能延长胰腺癌病人生命;胰腺癌进行单一外科治疗的效果不容乐观,应寻求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模式.

    作者:郑树森;李启勇;黄东胜;梁廷波;王伟林;张珉;沈岩;吴健;徐骁;严盛;俞军;朱伟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TACE联合LPSE治疗原发性肝癌伴脾亢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联合限制性部分脾栓塞(LPSE)治疗原发性肝癌伴肝硬化、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的意义和方法.方法肝癌TACE同时行LPSE治疗原发性肝癌伴肝硬化、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50例,根据病人肝功能情况及脾亢程度决定脾脏栓塞范围和次数,8例伴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者栓塞前加行静脉套扎术(EVL).栓塞后定期复查肝功能和血常规.结果本组经1~4次LPSE,累积脾栓塞面积为30%~70%,脾功能亢进完全或部分缓解,无脾脓肿等严重并发症.TACE联合LPSE治疗后1周,WBC和PLT有显著提高(P<0.01),并能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水平,RBC无明显改变(P>0.05).TBIL、ALT和AST升高,ALB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8~26个月随访期内,6,12,18,24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100%,89%,71%,63%,15个月内无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结论TACE联合LPSE是治疗原发性肝癌伴肝硬化、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的安全、有效方法,肝癌病人反复多次LPSE能防止脾脏过度栓塞,减少并发症,更能巩固疗效.

    作者:杨业发;程红岩;徐爱民;陈栋;陈汉;吴孟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新型光敏剂2-丁胺-2-去甲氧基竹红菌乙素光动力作用诱导Capan-1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以新型光敏剂2丁胺-2-去甲氧基竹红菌乙素(2 BA-2-DMHB)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光动力作用诱导人胰腺癌细胞(Capan-1)凋亡.方法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MTT、细胞凋亡DNA梯带、流式细胞仪等技术研究2-BA 2-DMHB对人胰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诱导细胞凋亡的特征.结果2-BA-2-DMHB在10~15 min内被Capan-1细胞摄取,以后基本保持动态平衡.低浓度时主要定位于线粒体,高浓度时也定位于溶酶体.0.5 μM,4 J/cm2红光照射下细胞抑制率达50%以上,8 μM,4 J/cm2红光照射下细胞抑制率接近90%.在4 J/cm2红光照射下光增强因子在200以上.DNA琼脂糖电泳分析显示特征性细胞凋亡DNA梯带,流式细胞仪检测有明显凋亡发生,透射电镜分析显示特征性的凋亡小体和核着边现象.结论2-BA 2 DMHB在低浓度时光动力作用具有较高细胞抑制作用,其光动力作用机制与细胞凋亡有关,是一种有重要应用前景的光敏剂.

    作者:刘子文;赵玉沛;吴元德;朱预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胰腺癌中血管形成因子和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研究

    目的探讨CD3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在胰腺癌(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PAC)组织、慢性胰腺炎组织(chronic pancreatitis,CP)中的表达及病理意义,明确血管形成在胰腺癌演化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sion方法对24例胰腺癌组织、24例慢性胰腺炎组织、7例正常胰腺组织,进行了CD34、VEGF、ICAM-1的表达情况的检测.对CD34阳性血管进行MVD计数,并结合胰腺癌的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癌组织(47.2±9.4)和慢性胰腺炎组织(40.8±7.93)中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85±2.86)(P<0.01).VEGF在正常胰腺组织中不表达,在胰腺癌组织中VEGF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和导管细胞的胞质中,在慢性胰腺炎组织中VEGF在叶间及叶内导管细胞均高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在正常对照胰腺组织中未见表达,仅见于某些内皮细胞着色,在胰腺癌组织及慢性胰腺炎组织中,除内皮细胞高表达外,肿瘤细胞阳性表达亦较高,慢性胰腺炎中ICAM-1亦在叶间及小叶内导管细胞中高表达.结论我们发现微血管形成及其调控因子、细胞粘附分子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在胰腺癌的演变中亦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抗血管形成治疗无论是对胰腺癌抑或对慢性胰腺炎的预防和治疗都将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潘雪;李兆申;许国铭;刘枫;满晓华;倪灿荣;富克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胰腺良恶性疾病组织中Smad4mRNA,PTENmRNA,P73mRNA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胰腺癌、癌旁上皮和慢性胰腺炎组织中Smad4mRNA,PTENmRNA,P73mRNA表达特征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石蜡包块切片组织原位杂交染色法.结果20例慢性胰腺炎导管上皮和腺泡上皮Smad4mRNA,PTENmRNA均为阳性表达,但P73mRNA均为阴性表达;25例胰癌旁上皮仅1例重度不典型增生者呈Smad4mRNA,PTENmRNA阴性表达和P73mRNA阳性表达(均为同一病例);53例胰腺癌Smad4mRNA,PTENmRNA,P73mRNA阳性病例分别为34例(64%)、31例(58%)和27例(51%);胰腺癌Smad4mRNA,PTENmRNA阳性率明显低于慢性胰腺炎(X2=9.6,P<0.005;X2=11.8,P<0.005)和癌旁上皮(X2=9.0,P<0.005;X2=11.4,P<0.005);而P73mRNA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胰腺炎(X2=15.2,P<0.005)和癌旁上皮(X2=16.2,P<0.005).高分化腺癌和未转移病例Smad4mRNA,PTENmRNA阳性率明显高于低分化腺癌(X2=4.4,P<0.05;X2=4.7,P<0.05)和转移癌(X2=4.2,P<0.05;X2=3.9,P<0.05);而P73mRNA阳性率明显低于低分化腺癌(X2=6.4,P<0.025)和转移癌(X2=4.7,P< 0.05).Smad4mRNA与PTEmRNA在胰腺癌中表达呈正相关(X2=5.6,P<0.025),P73mRNA与Smad4mRNA,PTENmRNA表达呈密切负相关(X2=5.2,P<0.025;X2=7.1,P<0.01).结论Smad4mRNA,PTENmRNA和P73mRNA表达共同影响胰腺癌发生发展、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均为重要生物学标记物.

    作者:杨竹林;李永国;王群伟;钟玝;黄生福;刘栋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肝门部胆管癌中乙肝、丙肝病毒感染与p53异常表达的关系及意义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感染在肝门部胆管癌发病中的作用及与p53异常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8例石蜡包埋肝门部胆管癌标本中的HBV X、HCV-C和p53蛋白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8例肝门部胆管癌中乙肝病毒X蛋白阳性率为8.8%(6/68),丙肝病毒C蛋白阳性率为35%(24/68),两者均阳性1例(1.5%);p53蛋白阳性率为45.6%(31/68).乙肝、丙肝病毒感染的肝门部胆管癌在分化和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根治程度与非病毒感染的肝门部胆管癌有明显差异,p53与乙肝病毒X、丙肝病毒C蛋白表达呈显著的正相关(P<0.001).结论乙肝、丙肝病毒感染与肝门部胆管癌发生有关.乙肝、丙肝病毒感染的肝门部胆管癌恶性程度高,可能有较差的预后.HBV-X、HCV-C蛋白可能在HBV、HCV感染肝门部胆管癌的病因中起重要作用,p53蛋白在肝门部胆管癌中的异常表达与HBV、HCV感染有关.

    作者:刘小方;邹声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新城疫病毒对人肝癌TIL的作用

    我们曾将NDV注入晚期肝癌病人肿瘤组织,发现肝癌缩小,血液中淋巴细胞转化率和E玫瑰花结形成率均升高[1].本文旨在证实NDV对人肝癌TIL的作用.

    作者:赵铁军;陈涛;田伏洲;李小军;尹志良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基因表达的检测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临床意义

    化疗在原发性肝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多药耐药的产生可能是其临床化疗失败的原因之一.近来研究提示MRP基因过表达参与了癌细胞多药耐药的发生[1],检测其表达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运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MRP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探讨MRP基因表达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姚辉华;严律南;林琦远;戴越盟;权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7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无围手术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经验报告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75例,男39例,女36例,年龄17~79岁,平均54岁.十二指肠乳头癌27例,胰头癌19例,胆管下端癌15例,十二指肠腺癌5例,胰腺导管乳头状瘤癌变1例,脂肪肉瘤1例,慢性胰腺炎5例,其他良性病变3例.

    作者:肖燕;马忠锋;张风瑞;王顺祥;彭利;唐瑞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十二指肠乳头癌53例治疗体会

    我院1986年10月至2001年10月的15年间共手术切除十二指肠乳头癌53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孟翔凌;朱化刚;杨文奇;徐阿曼;熊茂明;胡孔旺;李永翔;汪正广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其预防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继发性胰腺感染所致病死率较高,据统计SAP死亡者80%与胰腺感染有关.本研究结合我院1980年1月至2001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8例SAP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SAP继发感染的易感因素及其预防措施.

    作者:孙备;许军;姜洪池;李哈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肝结核并胆囊结核一例

    肝结核并胆囊结核临床极少见,我科近期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卫军;王光伟;周亚龙;王倩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经胸腹联合切口一并切除肝包虫病、左肺包虫病、左肾囊肿一例

    病人,男性,28岁,汉族.因咳嗽伴脓痰、轻微胸闷、胸痛1个月为主诉来我科住院.住院诊断:肝包虫病、左肺包虫病、左肾包虫(?).

    作者:木拉提;古哈尔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防治

    近年来,随着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OC)在基层医院的普遍开展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广泛应用,医源性胆管损伤有逐年增高的趋势.1991年2月至2001年1月本科收治医源性胆管损伤20例,其中院内损伤2例,外院转诊18例,报告如下.

    作者:赵东明;刘胜雄;张晓正;李军锋;王海斌;杜立学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胰腺癌的综合治疗

    我国胰腺癌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手术切除率亦可望提高,然而5年生存率则仍在5%左右.因此,在胰腺癌早期诊断方法尚未有突破的情况下,对胰腺癌中晚期病人,采用合理的综合治疗,提高病人的生存期和改善生活质量是现阶段临床外科医生应关注的问题.

    作者:倪泉兴;张群华;张延龄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分步肝血流阻断下切除复杂肝肿瘤

    巨大或解剖困难的复杂肝肿瘤常用肝血流阻断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肝门阻断(portal triad clamping,PTC)和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total hepaticvascular isolation,THVI)技术各有其特点.

    作者:李晓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胰肠插入荷包式吻合术防胰瘘效果的临床观察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是引起术后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1996年底我们设计了胰肠插入荷包式吻合术,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将我院近17年来传统胰肠端端套入式吻合术与胰肠插入荷包式吻合术的资料作一比较,结果如下.

    作者:高乃荣;石欣;胡浩霖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