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8118
  • 国内刊号:11-3884/R
  • 影响因子:1.84
  • 创刊:1995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857
  • 全年订价:4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外科学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7年12期文献
  • 胰腺专业组与非专业组胰十二指肠切除之比较:43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胰腺专业组与非专业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有无差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86年成立胰腺专业组以来至2006年8月43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资料,其中专业组行PD 324例,非专业组行PD 108例.结果 专业组与非专业组手术切除率、切缘阳性率、胰瘘发生率、平均切除肿瘤大小,、平均清除淋巴结数、平均术中输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平均生存期、手术死亡率分别为44.9%、7.10%、2.78%、3.19 cm、10.11、770 ml、5.7 h、1 5.4 d、27.7个月、1.23%和30.0%、16.67%、12.96%、2.67 cm、5.69、1210 ml、5.18 h、23.4 d、1 9.9个月、8.33%,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而在胆瘘、出血、胃潴留、感染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①宜成立胰腺诊治中心或专业组,集中收治胰腺病人,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和规范性.②主张根治术和扩大根治术,提高疗效.

    作者:戴存才;苗毅;刘训良;徐泽宽;钱祝银;蒋奎荣;吴峻立;褚朝顺;奚春华;郭锋;陈建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异位胰腺的诊断与治疗:附35例病例报告

    目的 探讨异位胰腺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外科处理原则.方法 对我院自1996年7月至2006年8月经病理确诊的35例异位胰腺病人的临床特点、影像资料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35例病人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18个月至74岁,平均43.5岁.单发33例,多发2例.异位胰腺分布部位:胃13例,十二指肠5例,空肠6例,结肠6例,胆囊、胆总管、后腹膜各1例,回、升结肠并发2例.术前仅6例确诊,8例误诊,21例漏诊.全组均经病理证实,4例内镜下高频电灼或电凝切除,31例手术治疗.随访2.4-8年,无一例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 异位胰腺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漏诊和误诊,内镜超声的临床应用能显著地提高诊断率.异位胰腺一旦出现症状,需早期内镜电凝或电切和手术治疗,以明确诊断及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无症状者无需治疗但应加强随访.

    作者:徐东升;孙备;张羽;孟庆辉;刘杰;吴祥松;武林枫;姜洪池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胰体尾腺癌的外科治疗

    目的 研究胰体尾腺癌的临床特点、肿瘤行为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0年1月至2006年8月我院腹部肿瘤外科收治的有明确病理学诊断的108例胰体尾腺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84%(91例)为导管腺癌.46%(50例)出现同时性远处转移,血行转移40%(43例)以肝转移为主(41例,38%),种植转移19例(18%).54%(58例)切除了肿瘤,I、Ⅱ、Ⅲ、Ⅳ期病人手术切除率分别为100%(5例)、100%(33例)、5%(1例)和38%(19例),差异显著(x2=56.80,P<0.001).和未切除肿瘤的病人相比,手术切除病人的男性比例(53%:72%,x2=3.92,P=0.048)显著较少,出现上腹痛(66%:84%,x2=4.78,P=0.029)、体重下降(22%:42%,x2=4.78,P=0.029)和种植转移的比例(0:38%,x2=26.74,P%0.001)显著较低.I、Ⅱ、Ⅲ、Ⅳ期病人中位生存分别为35(11-73)、14(1-83)、6(2-25)和4(1-20)个月,存在显著性差异(x2=30.07,P<0.001).Ⅲ、Ⅳ期胰体尾腺癌手术切除后中位生存8(2-25)个月,显著长于未切除病人的4(1-13)个月(x2=17.06,P<0.001).结论 胰体尾腺癌手术时出现同时性远处转移的几率大.男性、上腹痛、体重下降、种植转移时手术切除的可能性降低.Ⅲ期病人虽然手术切除率较Ⅳ病人为低,但是术后生存无显著差异;对Ⅲ、Ⅳ期胰体尾癌而言,原发灶能够切除的病人术后生存期较长.

    作者:吴铁成;邵永孚;赵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超声对胰腺移植术后的监测作用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移植胰腺的功能和术后并发症的监测作用.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6例移植胰腺的形态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 (1)功能正常的移植胰腺在术后形态正常,体积偏大,主胰管内径正常,实质回声较正常胰腺略高,动脉PSV 13-64 cm/s,RI 0.44-0.68,PI 0.67-2.33.(2)2例出现急性排异和1例出现移植胰腺炎的移植胰腺周边出现低或无回声区,实质回声明显减低,分布不均.1例急性重度排异的RI值超过0.9,而另1例急性轻度排异RI值小于0.7.1例移植胰腺炎RI值超过0.9,PI值超过4.0.结论 CDFI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技术对胰腺移植术后的监测和诊治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陈圣;江艺;吕立志;张小进;胡还章;潘凡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

    目的 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临床特点,并总结治疗体会.方法 ①回顾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近9年63例SAP合并ARF临床资料,用多元直线回归方法分析影响ARF发生率的相关因素;②63例病人均行肠内营养支持(62.4±20.6d)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15.6±8.7 d),51例行机械通气(21.7±12.4 d),54例早期腹腔穿刺,34例置鼻胆管或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18例行腹膜后脓肿穿刺引流,50例手术治疗.结果 SAP合并ARF的死亡率为31.7%,发生率为10.6%,SIRS持续时间、病情严重程度、ARDS、MODS、腹腔间室综合征等是SAP合并ARF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SIRS持续时间、病情严重程度、ARDS、MODS、腹腔间室综合征等是SAP合并ARF的重要影响因素;早期液体复苏、CRRT、有效维护脏器功能和局部引流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童智慧;虞文魁;李维勤;叶向红;李宁;黎介寿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术后胰漏的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胰腺手术后胰漏的治疗方式.方法 前瞻性收集42例胰腺手术后病人的腹腔内引流液行淀粉酶测定,严格以术后3 d或者以上,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测定值大于正常血清淀粉酶测定值上限3倍作为胰漏诊断标准,将术后出现胰漏的病人分为3级,针对不同分级采用具体的治疗措施.结果 42例病人中有12例出现胰漏,发生率为28.5%.其中I级胰漏8例,占胰漏的66.67%;Ⅱ级胰漏4例,占胰漏的33.33%;未见Ⅲ级胰漏.I级和Ⅱ级胰漏之间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无差别(P>0.05).胰漏病人中无1例死亡,经相应处理,胰漏均能愈合,但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将明显延长(P=0.007).结论 胰漏应分级治疗,I级胰漏通畅引流即可愈合,Ⅱ-Ⅲ级胰漏要积极治疗.

    作者:徐彬;靳大勇;周晓晖;施晨晔;戎叶飞;楼文晖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组织中VEGF-C、VEGFR-3表达及淋巴管计数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组织中表达及淋巴管(lymph vessel,LV)计数的临床病理意义及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51例胰腺癌中VEGF-C、VEGFR-3的表达情况和LV计数,并以10例慢性胰腺炎组织作对照.结果 VEGF-C、VEGFR-3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LV计数[54.9%,49.0%,(12.5±4.3)个/HP]高于慢性胰腺炎[20.0%,10.0%,(5.2±2.4)个/HP],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高分化腺癌和未转移病例VEGF-C、VEGFR-3表达和LV计数明显低于低分化腺癌和转移病例(P<0.05或P<0.01);胰腺癌中VEGF-C、VEGFR-3的表达具有高度一致性且VEGF-C和VEGFR-3阳性病例LV计数明显高于阴性病例(P<0.01).结论 VEGF-C、VEGFR-3表达及LV计数与胰腺癌分化程度、转移发生及预后可能有密切关系.VEGF-C、VEGFR-3可能促进肿瘤淋巴管生成.

    作者:付汐;杨竹林;李代强;杨乐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大鼠急性胰腺炎细胞凋亡与Notch-1表达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大鼠急性胰腺炎时Notch-1的表达及其与胰腺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分别建立急性轻型胰腺炎(MAP)及急性重型胰腺炎模型(SAP),采用TUNEL、Western blot以及实时定量PCR的方法分别检测不同类型急性胰腺炎在不同时相的细胞凋亡指数、Notch-1蛋白以及Notch-lmRNA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MAP组在建模后4-24 h内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升高,但各时点之间细胞凋亡指数相差不大;SAP组在建模4 h后细胞凋亡指数高,其后逐渐下降,两组之间细胞凋亡指数有显著性差异.建模后4 h开始,各时点SAP组和MAP组的Notch-1表达均有上升,但在SAP组的Notch-1表达明显高于MAP组,两组之间相比有显著差异;MAP组Notch-1表达的峰值时间是建模后12 h,而SAP组Notch-1表达的峰值时间是建模后8 h.结论 不同类型急性胰腺炎细胞凋亡指数及Notch-1的表达均有明显差异,Notch-1的过度表达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而加重急性胰腺炎的病情.

    作者:张维康;王春友;杨明;万赤丹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生长激素受体在胰腺癌-慢性胰腺炎导管细胞的表达及生长激素对移植瘤PCNA的影响

    目的 观察生长激素受体(GHR)在胰腺癌一慢性胰腺炎导管细胞的表达及生长激素(GH)对移植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GHR在胰腺癌细胞(Cap1、Pane-1、Mia、Colo、SW-1990、Aspe、P3)、移植瘤及人胰腺癌切除标本的表达,并以人混合淋巴细胞、人正常胰腺及慢性胰腺炎导管细胞作对照;裸鼠成瘤后随机分为注射GH的实验组(GH组,按剂量及时间分为4 mg 2周、2 mg 2周、2 mg 3周3个亚组)及对照组(NS组),于后一次注药后切除肿瘤,用免疫组化法观察GH对肿瘤细胞中PCNA表达的影响.结果 GHR在各胰腺癌细胞株上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人胰腺癌及慢性胰腺炎切除标本,GHR在导管细胞虽呈阳性表达,但与人正常胰腺的强表达形成对照,阳性率低于后者(P<0.05);胰腺癌细胞PCNA阳性率在组间无差别.结论 GHR在胰腺癌、慢性胰腺炎导管细胞有一定程度的表达,但表达强度弱于正常胰腺,GH不改变肿瘤细胞中PCNA的表达.

    作者:石毅;赵玉沛;廖泉;苗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抗基因治疗胰腺癌的实验研究

    目的 EGFR靶向治疗和AAV介导的基因治疗在胰腺癌治疗方面具有广泛前景.本实验将上述两种手段相结合,构建表达人抗EGFR单链可变区抗体的rAAV载体,并筛选出对抗EGFR治疗敏感的胰腺癌细胞株.方法 以包含人IX因子基因的rAAV载体中的FIX基因替换成目的基因,转染293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目的蛋白:同时将C225作用于六株胰腺癌细胞,通过CCK-8法测定生长曲线,PI染色法及Annexin V-FITC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Western Blot 法检测到目的条带;生长曲线显示C225仅对AsPC-1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Annexin V-FITC试剂盒可检测C225引起AsPC-1细胞的早期凋亡(P<0.05).结论 rAAV载体构建成功,并在293细胞中获得表达;AsPC-1对C225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其它五株胰腺癌细胞.

    作者:张太平;杜辉;赵玉沛;陈革;郑连芳;李方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iNOSmRNA对大鼠内分泌功能影响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内分泌功能变化,研究iNOSmRNA在胰腺内分泌功能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制作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对胰腺病理损伤评分;检测血清脂肪酶,血糖水平;分离胰岛,进行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试验;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胰岛iNOS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病理学评分、血糖、血清脂肪酶升高,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提示重症急性胰腺炎组胰岛的iNOSmRNA表达增强,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对胰腺内分泌有较大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iNsmRNA对胰腺内分泌功能可能发挥作用.

    作者:刘东斌;孙家邦;李非;张淑文;孙海晨;崔叶青;刘爽;刘大川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胰腺癌生物治疗的新靶点:MUC1

    胰腺癌预后很差,消耗着巨大的社会卫生资源.目前对胰腺癌的治疗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65%胰腺癌病人在诊断明确后半年内死亡,约90%的病人一年内死亡[1,2].

    作者:吴文川;靳大勇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抗在胰腺癌分子靶向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

    胰腺癌早期诊断困难,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总的5年生存率不足1%.手术治疗是目前胰腺癌获得根治的惟一手段,不幸的是确诊时约80%的病人淋巴结受累,半数有脏器转移,仅有10%-25%的病人可行根治术,且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仍不足25%.

    作者:杜辉;张太平;赵玉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p-STAT3与MMP-2、MMP-9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tion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3,STAT3)是近年来研究异常活跃的转录因子,多项研究结果显示STAT3在多种肿瘤组织与细胞系中异常表达和活化[1].

    作者:黄陈;裘正军;孙晶;陈钢;柴小军;胡宏惠;曹俊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高龄病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2例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一个复杂而危险的手术,然而是治疗Vater壶腹、十二指肠第二、三部和胆总管远端癌肿和胰头癌的首选方法.我们有胆管下段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16年仍健在的病例.

    作者:冯变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肝外伤死亡原因分析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肝外伤特别是严重肝外伤处理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创伤处理新概念的确立和治疗方法的改进已使Ⅲ、Ⅳ级肝损伤的死亡率降至10%以下[1],但严重肝外伤所导致的死亡在基层医院死亡病例中仍占据较高比例.

    作者:陈建青;黄法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自发性破裂出血一例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自发性破裂出血较为罕见,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我院于2006年8月12日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君;韩威;张忠涛;李建设;王宇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胰腺癌的鉴别诊断方法及应用研究现状

    超声、CT、MRI、ERCP是诊断与鉴别胰腺癌主要的影像检查方法,病理学检查是确诊胰腺癌可靠的手段.

    作者:郭克建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