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8118
  • 国内刊号:11-3884/R
  • 影响因子:1.84
  • 创刊:1995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857
  • 全年订价:4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外科学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7年4期文献
  • 胆肠Roux-en-Y内引流术后桥袢结石的诊疗体会:附八例报告

    目的 提高胆肠Roux-en-Y内引流术后桥袢结石诊断水平和手术处理技能.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1年5月至2005年11月8例胆肠Roux-en-Y内引流术后桥袢结石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除1例胆肠Roux-en-Y内引流术后桥袢结石手术后并发肝肾功能衰竭死亡,其余7例均无并发症.结论 胆肠Roux-en-Y内引流术后桥袢结石临床少见,易于误诊,只掌握其临床特征才能正确诊断和处理.

    作者:吴金术;尹新民;田秉章;王俊;王方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肝包虫囊完整剥除术的手术技术与适应证探讨:附64例临床报告

    目的 探讨肝包虫囊完整剥除术治疗肝包虫病的适应证与疗效评价.方法 从2002年6月至今,采用肝包虫囊完整剥除术治疗64例肝包虫病病人.结果 全组病人术后恢复良好、无术后残腔积液、出血、感染等较严重并发症,其中2例出现胆瘘(3.13%),术后分别于第9和第12天愈合,随访4~32个月,目前尚无一例原位复发.结论 肝包虫囊完整剥除术治疗肝包虫病可消除以往传统的内囊摘除术导致残腔复发和胆汁瘘等问题;与肝叶切除相比具有并发症少、创伤较小、操作较易掌握;根据本组临床治疗和随访,可认为是根治性治疗肝包虫的合理而可行的新术式.

    作者:吐尔干艾力;邵英梅;赵晋明;张金辉;李海涛;温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外生性肝癌17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外生性肝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外生性肝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男15例,女2例.瘤体平均大小为8 cm×6.6 cm×5.5 cm;均有完整包膜;中高分化肝细胞癌15例;主要检查方法为B超和CT;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辅以术中术后化疗.结论 外生性肝癌单一依靠B超或CT难以明确术前诊断,手术切除是外生性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提高早期确诊率和切除率才是提高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的关键.

    作者:潘凯华;王群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44例胆内瘘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胆内瘘的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胆内瘘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胆内瘘,术前行B超、胃镜、ERCP、CT、T管造影、胆道镜,治愈38例,好转5例.结论 未手术者胆道积气即提示胆内瘘的可能性.胆道造影是诊断胆内瘘的可靠方法.

    作者:张斌;王群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原发性胆管癌的螺旋CT诊断分析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胆管癌的螺旋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7例胆管癌的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特征.结果 肝内周围型胆管癌(19例)平扫呈相对低密度或等密度肿块,增强扫描肝动脉期17例呈边缘环状强化,2例无强化,门静脉期12例呈中心强化,延迟期中心强化更明显,坏死区无强化;48例肝门区胆管癌中42例呈浸润性肿块,增强早期呈轻至中度强化,晚期强化明显,少数无强化;肝外胆管癌(20例)多呈浸润性生长或表现为腔内乳头状肿块,增强早期呈中度强化,晚期明显强化.结论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是诊断原发性胆管癌的重要影像检查方法,能较准确地显示各类胆管癌的生长特征,延迟扫描对胆管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徐桂军;齐湘杰;李兆栋;安静;郭树真;翟慎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意外胆囊癌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意外胆囊癌的临床特点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1月至2002年12月间所发现意外胆囊癌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行开腹胆囊切除术发现5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发现1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发现6例,其中NevinⅠ期11例,Ⅱ期10例,Ⅲ期3例,Ⅳ期2例.Ⅰ、Ⅱ期均随访3年以上长期存活,Ⅲ期病例均术后2年内复发死亡,Ⅳ期1年内死亡.结论 重视胆囊癌的高危因素,所有病例均行冰冻切片检查,手术为胆囊癌有效的治疗手段,早期发现、合理治疗为提高胆囊癌生存的有效措施.

    作者:马向东;吕孝鹏;宋涛;刘鹏;韩锡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瘦素、胆囊收缩素、血脂与胆石类型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瘦素(leptin)、缩胆囊肽(CCK)、血脂、胆固醇与GS和HS两类胆石病关系.方法 比较检测339例胆囊结石(GS),67例肝胆管结石(HS)病员,2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leptin、CCK、胰岛素、肝功能、血脂、脂蛋白等,评价各检测指标间关系.结果 GS组leptin、CCK、BMI、胆固醇、甘油三酯、白蛋白、GGT、APO-a显著高于HS组(P<0.05);GS组内leptin与CCK、BMI、胰岛素、转氨酶、胆红素、胆固醇呈正相关(P<0.05);HS组内leptin与CCK、BMI、胰岛素、转氨酶、胆红素呈正相关(P<0.01),与白蛋白、APO-a呈负相关(P<0.05).结论 Leptin参与调控脂质代谢,两类胆石Leptin、血脂等存在明显差别,从调控脂质代谢角度探讨Leptin在两类胆石中的作用可能对阐明胆石成因具有价值.

    作者:雷正明;曾道炳;陈跃;黎靖;叶明新;方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腹腔镜肝切除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肝脏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8例原发性肝癌,9例肝海绵状血管瘤,3例肝局限性增生结节,4例肝内胆管结石,1例肝脂肪瘤,1例肝脏多发性肉芽肿.在全气腹状态下行肝叶、段切除术.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60~240 min,平均120 min.术中出血50~800 ml,平均490 ml.术后恢复顺利,无胆漏、出血等并发症,住院时间为3~15 d,平均9 d.随访3~24个月,平均18个月,肝内胆管结石病人手术后1个月胆道镜检查,无结石残留,肝癌病人1例手术后6个月复发,手术后10个月死亡.结论 应用腹腔镜进行肝脏手术是安全、有效、不需输血或少输血,且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可有效减少并发症.

    作者:向国安;陈开运;王汉宁;高鹏;马周和;肖方联;肖金丰;陈规划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Oddi括约肌在肠胆返流中作用的研究

    目的 放射性核素检查判断T型管引流术后病人是否存在肠胆返流,然后行经胆道镜Oddi括约肌测压判断其是否存在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不良,并检测这些病人血浆胃动素及血清胃泌素水平,从而探讨肠胆返流与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及胃肠肽类激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胆道术后留有T型管病人123例,使用放射性核素99mTc-DTPA判断是否存在肠胆返流,并根据结果将病人分为返流组及对照组,检测其中45例病人空腹血浆胃动素、血清胃泌素水平,并取12例正常人血浆及血清作为对照组,随机选取53例使用胆道镜测量病人的十二指肠压(DP)、Oddi括约肌基础压(SOBP)、收缩波幅(SOCA)、收缩频率(SOF)、收缩间期(SOD)及胆总管压(CBDP).结果 123例行胆道取石T型管引流术后的病人中有44例检测到十二指肠胆道返流(35.8%),返流组Oddi括约肌基础压(SOBP)、收缩波幅(SOCA)、胆总管压(CBD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逆流组血浆胃动素,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低于无逆流组及对照组(P<0.01).血浆胃动素与SOBP,血清胃泌素与SOBP及CBDP呈正相关.结论 胆管色素结石病人存在着肠胆返流现象,其发生率可达1/3左右.这类病人的Oddi括约肌功能存在异常,胆道压力测定和血中胃泌素及胃动素均存在较无返流组低的状态.这提示Oddi括约肌异常可能是原发性胆管色素结石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吴硕东;张振海;金俊哲;孙韶龙;王伟;苏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不同浓度化疗药物对人肝癌细胞BEL-7404及BEL-7404/ADM端粒长度的影响

    目的 观察几种化疗药物对人肝癌BEL-7404、BEL-7404/ADM细胞端粒长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Southern Blotting及凝胶电泳法测定不同化疗药对人肝癌BEL-7404、BEL-7404/ADM细胞端粒限制片断长度(TRF)的变化.结果 亲本肝癌细胞中的平均端粒长度较肝癌耐药细胞端粒长度长(P<0.05).端粒长度随化疗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逐渐缩短:A、B组中DDP,MMC,ADM对BEL-7404、BEL-7404/ADM细胞均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性,组间比较表现为显著差异性(P<0.01);VCR对两种细胞的端粒长度均不具抑制性.C组DDP,ADM,MMC,VCR中的平均端粒长度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上述药物对端粒的抑制作用呈浓度效应关系,提示药物对端粒长度的影响不仅与药物的作用浓度有关,而且与其肿瘤细胞的耐药性有关.

    作者:莫军扬;陈罡;韦长元;朱其一;黄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IGF-1R硫代反义寡核苷酸抗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的研究

    目的 探讨IGF-1R硫代反义寡核苷酸(IGF-1R APSODN)对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的治疗效果及毒性作用.方法 构建40只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设溶剂对照组、IGF-1RAPSODN(75,50,25 mg/kg)三剂量组及氟尿嘧啶阳性对照组,各组裸鼠静脉给药25次,用药期间监测裸鼠体重变化,实验结束后行全血分析,肝肿瘤体积、重量测量,计算抑瘤率,病理组织学检查.重复实验一次.结果 两次实验IGF-1R APSODN各剂量组肝肿瘤体积和重量均小于溶剂对照组,其中75 mg/kg组抑瘤率分别为76.36%、71.81%,50 mg/kg组抑瘤率分别为55.65%、61.74%,25 mg/kg组抑瘤率分别为47.72%、50.34%.结论 IGF-1R APSODN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抗肝癌生物学药物.

    作者:吴国刚;刘秋珍;张宁;梅国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胆道化学性栓塞在肝内胆管结石防治中的临床应用前景

    肝内胆管结石虽是亚太地区的常见病,但其治疗却至今依然十分棘手.研究表明,33.9%的肝内胆管结石病人存在胆道二级分支以上的狭窄,这使结石既不易取净,又易复发,其术后4~10年间的复发率可达4.2%~40%[1,2].

    作者:李富宇;蒋力生;李宁;何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胆道术中门静脉损伤七例报告

    胆道术中门静脉损伤较少见,一旦发生往往致命,作者收集到所在地区五家医院共7例,现予报告.

    作者:赵玉元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5%甘露醇作为胆道镜检查冲洗液的可行性研究

    胆道镜对胆道外科发展的贡献众所周知,但目前,胆道镜的应用仍仅局限于一般检查和取石操作.我们希望通过对5%甘露醇冲洗液和传统的生理盐水冲洗液的比较研究,拓宽胆道镜检查冲洗液的选择范围,为拓展胆道镜的电操作打下基础.

    作者:陈剑;智绪亭;龙海空;韦军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自发性左肝内胆管破裂的诊治

    自发性肝内胆管破裂引起胆汁性腹膜炎,并发中毒性休克,在临床上属于少见的急腹症之一.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99-2005年期间收治自发性左肝内胆管破裂3例,其中1例误诊误治,2例为胆汁性腹膜炎并发中毒性休克,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培土;鲁葆春;阮新贤;陈志良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经胆囊管胆道镜胆道探查、排石取石

    传统方式治疗胆道结石多采用胆总管切开方式,而忽略了胆囊管这一天然管道的存在.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发现经胆囊管治疗胆道结石是完全可行的,也相信这将是胆道外科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作者:李丹;黄显利;翟春亮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血流动力学对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决策的价值

    在我国,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其中有相当部分的病人有脾功能亢进和食道静脉曲张.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检查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参数,探讨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与上述问题的关系及对手术方式选择的价值.

    作者:朱为群;朱郇容;邝伟明;唐先淮;张辉;张舒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胆肠吻合术后胆道出血的分析及处理

    胆(肝)总管-空肠吻合术是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在解除梗阻、切除病灶后的手术引流方式,但因肝胆管结石疾病的复杂性,造成胆肠吻合术后肝内胆管、胆肠吻合口出血的并发症,病情重.本文分析我科1995年1月至2005年1月10年间诊治胆肠吻合术后胆道出血16例,无1例死亡,报告如下.

    作者:闫勇;王雨;李弈;陈卫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AAV诱导可耐受供肝方法学的实验研究

    rAAV载体是许多肝脏疾病的有效基因治疗载体,目前的临床学研究和临床研究多应用rAAV-2载体亚型.

    作者:邰升;苏志雷;包少瑜;孙士波;迟强;吴德全;韩德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对人胆管癌裸鼠移植瘤及c-myc和cyclin D1表达的影响

    survivin是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s,IAP)家族的新成员[1],除了在胸腺和胚胎组织中有微量表达外,在终末分化的组织中不表达或极少表达,但可过度地表达于多种人类恶性肿瘤组织中.

    作者:魏伟;汤恢焕;冯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胰管结石伴先天性胆管扩张症一例

    胰管结石较少见,在正常人群发病率不超过1%.胆管扩张症是较常见的先天性胆道畸形,文献报道该病几乎全部伴有胰胆管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不伴PBM的胆管扩张症少见.近来我院收治了一例胰管结石不伴PBM的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我们有一些体会,现报告如下.

    作者:靳君华;乌新林;宝力道;孟兴凯;杨成旺;张雅峰;李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左侧阴囊脓肿溃破一例

    病人男性,36岁,因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在外院住院治疗48 d,出现腹胀、高热7 d转入我院.发病前有酗酒历史.入院检查:T 39.8℃,P 125次/min,R 28次/min,BP93/63 mm Hg.急性面容,面色苍白,心肺无异常,腹部膨隆,尤以左侧腹部明显,有压痛.

    作者:覃谦;李洪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严重肝外伤肝三叶切除后肝衰竭成功救治与临床分析一例

    严重肝外伤病情凶险复杂,治疗棘手,病死率高.现将我院成功抢救严重肝外伤肝切除术后肝衰竭1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亚光;牛力春;严琦敏;宋波;周增庆;王涛韬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肝癌术后胃Dieulafoy病致上消化道大出血及休克一例

    病人男,36岁,主因肝区疼痛不适1周入院.查体:皮肤及巩膜无明显黄染,无肝掌,前胸可见数个蜘蛛痣.腹部饱满,肝脾触诊欠满意,移动性浊音阴性.辅助检查:WBC3.9×109/L,RBC 5.41×1012/L,Hb 174 g/L,PLT 61×109/L;HBsAg、HBeAb、HBcAb均阳性;ALT 56 U/L,胆红素正常.腹部CT:肝硬化、脾大;肝左叶占位.2003年12月3日行肝动脉导管造影及栓塞化疗术,术后给予抑酸、保肝等治疗,恢复顺利.

    作者:董满库;崔彦;张宏文;李晓欧;周立艳;孙卫国;吉敏;刘子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胆囊异位胰腺二例

    病例1:病人,女,28岁.因反复右上腹部胀痛4个月,加重10 d入院.B超示胆囊壁粗糙,胆囊内强回声,后方伴声影,诊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行单纯胆囊切除术.胆囊4 cm×3 cm,壁厚约0.2 cm,黏膜粗糙,内有结石4枚,囊壁有一直径约0.6 cm大小淡黄色结节.病理诊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胆囊壁胰腺异位.

    作者:苏仕功;任伍保;范进满;奚宽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