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和分析对胆管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应用蛋白芯片技术同时检测 CA19-9,CEA,CA242,CA153,Bata-HCG,AFP,Free-PSA,Ferritin,NSE,PSA,CA125和HGH共12种肿瘤标志物在受试者血清中的表达.试验分三组:胆管癌组64例,胆道结石病组86例,正常对照组547例.结果 12种肿瘤标志物总的表达强度和阳性率为胆管癌组>胆管结石病组>健康对照组.胆管癌组中CA19-9,AFP,CEA,CA242和CA125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胆道结石病组(P<0.05).同时胆管癌组中CA19-9、CEA和Bata-HCG的阳性率也明显高于胆道结石病组(P<0.05).CA19-9、CA242和CEA对胆管癌诊断的敏感性均高于50%,其中CA19-9的敏感性高达75.0%.CA19-9、CA242、CEA和CA125特异性和准确性均高于50%,其中以CA19-9的准确性高,达60.7%.肿瘤标志物CA19-9、CEA、CA242和CA125与胆管结石相比较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74、0.555、0.554和0.551.结论 CA19-9、CEA、CA242和CA125在胆管癌诊断中具有较低的准确性,难以与胆管结石鉴别,诊断价值有限.
作者:夏锋;王曙光;郑姬;董家鸿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入路在特大肝血管瘤切除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潍坊市人民医院肝胆、血管外科2004年2月至2006年9月利用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入路行8例特大肝血管瘤切除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结果 利用此入路手术均取得成功,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结论 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可作为一良好的肝特大血管瘤的手术入路.
作者:李森;李加起;庄冠一;李春友;杜福田;丁伟;董承伟;郭玉林;宋钦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10年来行腹腔镜脾切除术(LS)的临床经验,探讨L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从1996年4月至2006年3月连续进行了135例LS,119例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脾功能亢进,16例为其他脾疾病,其中48例为巨脾.结果 135例LS中因出血转行开腹脾切除术3例(2.2%),1例术后5 h需作小切口开腹止血,3例术后8~18 h需再次腹腔镜探查和清除脾窝积血.平均手术时间2.3 h,平均失血160 ml,平均术后住院6.5 d.结论 LS安全、有效、切实可行,适用于有脾切除指征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脾功能亢进或其他脾疾病.
作者:王跃东;叶再元;竺杨文;谢志杰;张威;刘原兴;刘金明;赵挺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脾切除术后早期接受抗血栓治疗对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3-2005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欲接受脾切除术的病人59例随机分为2组:早期使用抗凝、祛聚药物预防组与同期常规用药组为对照进行对比研究,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门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52例完成随访6个月以上,随访率88.1%,其中预防组29例,对照组23例.术后对照组10 d内发生门静脉血栓1例,1个月内4例,1月后3例,合计8例(34.8%),1例为复发性血栓.预防组10 d内无一例发生门静脉血栓,1个月内2例,1个月后1例,合计3例(10.3%),两组病例门静脉血栓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X2=4.59,P<0.05),3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结论 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脾切除术后早期接受抗凝、祛聚治疗能降低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作者:汤照峰;邓美海;凌云彪;邓鹏;许瑞云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脾脏64排CTA对于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的价值,以及处理脾蒂的理想方法.方法 该组研究共回顾29例腔镜脾切除术病人,术前行脾脏64排CTA检查,结合术前影像和术中腔镜下观察结果,评估CTA的参考价值和选择脾蒂处理方法.结果 29例病人术前64排CTA均可清晰显示脾门解剖.LS无中转开腹,无术后严重并发症.其中20例采用二级脾蒂离断法,9例病人脾蒂用内镜下切割吻合器(Endo-GIA)切割关闭.结论 脾脏64排CTA能够提供清晰的脾门区解剖信息,有利于腔镜脾切除术中脾蒂处理的决策.从影像学和实际手术效果上看,二级脾蒂离断法腔镜脾切除术是一种可供选择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段鑫;沈世强;王笛乐;李明杰;郑英健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外源hTERT基因转染对大鼠供肝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将表达hTERT蛋白的重组腺病毒rAd-hTERT转染试验组大鼠,同时设空载体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组1(n=25)大鼠供体取肝前48 h前阴茎背静脉目的基因干预实验组;组2(n=25)空载体病毒干预实验组;组3(n=25)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供肝切取置于UW液中修整保存6 h后移植给同种大鼠.移植后3,6,12,24,48 h分别取材进行相关检测,检测各组血清内ALT水平,端粒酶活性的测定,普通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组织学变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hTERT预处理组术后3,6,12,24,48 h血清ALT较生理盐水组明显降低(P<0.05),而空载体组和生理盐水组之间无差异;hTERT预处理可以显著提高供肝的端粒酶的活性,24 h达到空载体对照组的(177.03±7.24)%(P<0.05);和hTERT组相比较,其他两组移植肝均表现出严重的小梁结构的破坏,门静脉周围的水肿以及空泡样变性.电镜检测也发现生理盐水组、空载体组的肝细胞内有大量的空泡,线粒体严重肿胀的现象;和生理盐水组及空载体组相比较,hTERT组的TUNEL阳性细胞明显减少,其凋亡指数和其他两组相比亦明显减少(P<0.05).结论 腺病毒载体可成功介导hTERT基因对大鼠移植肝的转染;hTERT基因转染预处理能够减轻冷缺血再灌注损伤,hTERT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上调端粒酶活性而抑制细胞凋亡来实现的.
作者:靳斌;王学浩;王伟;胡三元;姜旭生;朱民;王可新;张宗利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内毒素(LPS)血症对部分肝切除大鼠的肝损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5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对照组(H组)及模型组(I组),每组各18只大鼠.假手术组仅行开关腹.模型组大鼠行70%肝切除,术后24 h静脉注射LPS(0.5 mg/kg).对照组大鼠70%肝切除后24 h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替代LPS.在既定时点,测血清AST与ALT;Western blot法测定肝组织TNF-α表达;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水平;化学比色法测定肝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同步切取肝组织行HE染色;免疫组化法测定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指数.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清AST、ALT在LPS注射后1 h即升高,随时间递增明显,各时点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模型组肝组织MPO活性随时间增高,各时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注射LPS后6 h肝组织出现片状坏死区,伴明显炎症细胞浸润.模型组1 h肝组织TNF-α表达及各时点血清TNF-α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各时点肝PCNA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内毒素血症能引起部分肝切除大鼠出现急性肝损伤;肝细胞坏死伴中性粒细胞浸润是这种损伤的重要形态学改变,可能与内毒素诱导肝脏TNF-α产生增加及肝组织MPO活性增高有关;内毒素还损害肝细胞增殖,不利于肝再生.
作者:唐波;乔海泉;孙学英;石铁锋;孙亮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易行的同种脾脏异位移植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显微外科手段切取供脾,并保留门静脉和腹主动脉段,分离受体颈部皮下及皮下组织,分离出一侧的颈浅静脉及颈动脉,利用内置管法将供体门静脉与受体颈浅静脉吻合,供体腹主动脉与受体颈动脉吻合,并与传统脾脏移植模型进行比较.结果 新建模型受体手术时间为(31±5.8)min,成功率为75.6%;传统模型受体手术时间(110±9.8)min,成功率为69.2%.结论 该移植模型建立方法简单,手术时间短,受体损伤小、污染轻,可以反复取材,观察方便,同时不影响腹部其他手术,是研究脾脏移植及联合器官移植理想的模型.
作者:侯利民;姜洪池;周保国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大鼠肝卵圆细胞与肝星状细胞增殖过程中关系,探讨肝星状细胞(HSCs)对卵圆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 利用2-乙酰氨基芴/部分肝切除(2-AAF/PH)建立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模型,对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肝组织标本进行常规组织学观察,并用卵圆细胞标志物OV-6和HSCs激活标志物desmin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免疫荧光双标,对阳性细胞进行半定量计数并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 PH后第2天,门静脉区域开始出现小管样结构的卵圆细胞和HSCs增殖;PH后第4~6天,HSCs形成网格状伴随卵圆细胞迅速增殖,向肝实质内侵入;PH后第9天,HSCs与卵圆细胞增殖达到顶峰;PH后第12~15天,出现新生小肝细胞结节及小肠样化生,HSCs随卵圆细胞显著减少,位于小肝细胞结节周围,结节内有少量HSCs;PH后第18~21天,HSCs与卵圆细胞进一步减少或消失.直线相关分析表明两者高度相关.结论 HSCs参与了肝卵圆细胞介导的肝再生,可能通过产生多种生长因子以及重塑胞外基质对卵圆细胞的增殖分化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作者:张伟;陈孝平;项帅;张峰;张万广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将重组腺病毒介导的mda-7/IL-24(melanoma differentiation-associated gene-7)与阿霉素(adriamycin,ADM)联合治疗裸鼠肝癌,探索基因治疗和化疗相结合治疗肿瘤的新方法.方法 构建携带人mda-7/IL-24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mda-7),单独使用该载体或ADM以及两者联合使用对实验性肝癌裸鼠进行治疗,观察抗肿瘤效果.结果 成功构建重组腺病毒并实现体内表达,Ad-mda-7+ADM联合治疗组裸鼠平均生存时间为(83.8±4.82)d,与其它3组相比生存期明显延长(P<0.01);Ad-mda-7+ADM组裸鼠肝癌生长大小与单独使用ADM或Ad-mda-7相比明显缩小(P<0.01).结论 重组腺病毒介导mda-7/IL-24联合阿霉素对裸鼠人肝癌转移模型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及协同效应,可望用于肝癌基因治疗的研究.
作者:陈堃;薛新波;王从俊;李雁;郑建伟;于愿;吉文伟;吴在德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缺氧环境对人肝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Transwell小室筛选高侵袭能力的HepG2细胞株,用氯化钴(150μg/ml)对该高侵袭细胞株进行化学诱导缺氧培养,分别于培养24,48,72 h后,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HIF-1α蛋白的表达,用RT-PCR方法检测CD44v6mRNA的相对表达量,统计学分析两者的改变.结果 随着缺氧培养时间的增加,HIF-1α蛋白和CD44v6 mRNA的表达量的改变具有显著性差异,并且两者呈同步改变.结论 缺氧可以通过增加肝癌细胞的迁徙能力促进肿瘤的转移.
作者:沈文状;刘谨文;易继林;李兴睿;陈钢;刘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灰阶超声造影在脾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动物全麻开腹状态下建立脾脏钝性伤和锐性伤动物模型.所用动物为6只小型猪(体重30~40 kg),共建立脾脏外伤模型13处,其中锐性伤5处,钝性伤8处.脾脏创伤后即刻,首先应用常规超声观察脾实质损伤的部位、范围及内部回声,然后在灰阶超声造影条件下静脉团注自制造影剂1.8 ml,观察脾实质损伤的部位、范围、损伤程度及造影增强特征,并与病理组织学检查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灰阶超声造影可清晰显示脾内损伤病灶的部位、形态、范围,其显示脾内损伤区的敏感性为100%(13/13),显著优于常规超声(30.8%,P<0.01).脾内损伤病灶的超声造影特征为在动脉期和延迟期均无增强,呈负性显影,损伤区与周围正常实质分界清晰.在判断脾损伤的严重程度上,超声造影分级与病理学检查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超声造影剂结合灰阶超声造影技术可显著提高常规超声对脾脏外伤的诊断水平,在脾脏外伤的诊断上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作者:安力春;唐杰;王月香;徐建宏;李俊来;林倩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大鼠胆道梗阻解除后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形态学检测及水通道蛋白1表达的变化.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为二组,分别为假手术组10只、梗阻性黄疸组20只.梗阻性黄疸组20只大鼠全身麻醉后建立梗阻性黄疸动物模型;假手术组10只大鼠行假手术.7 d后再次全麻解除胆道梗阻,而假手术组再次行假手术.并将各组动物随机均分为立即取材组和24 h后取材组,分别立即处死取材或24 h后处死取材.将静脉血离心后血清冻存检测肝功能、肾功能;部分肾脏标本冻存,Western印迹法半定量检测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l,aqp1)表达;部分肾脏固定后光镜检测.结果 解除梗阻早期鼠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同时血BUN及Cr未见明显改变.通过Western印迹对肾aqp1表达测定发现:梗阻性黄疸组aqp1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解除梗阻后梗黄组aqp1表达增强.结论 胆道梗阻会造成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结构损伤,同时下调aqp1表达.解除梗阻后aqp1表达增强.
作者:王勇;韩继龙;刘金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肝脏具有很强的合成、储存、分泌及代谢能力.在临床工作中即使切除正常肝脏一半以上,也仅引起短暂的肝功能检查指标的变化,因正常肝脏有很强的储备功能及再生能力.然而,在我国需作肝切除或其它肝脏手术的病人,多合并有肝硬化和(或)慢性肝炎,使肝脏储备能力受损,易发生术后肝功能衰竭及死亡.因此,术前如何正确评价肝功能的储备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各种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方法愈来愈多,下面笔者对各种实验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陈水平;邵江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脾脏是一个重要的外周免疫器官,除了含有大量的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K细胞、NK细胞、LAK细胞等免疫细胞外,还能分泌促吞噬肽(tuftsin)、补体、免疫核糖核酸(iRNA)、TNF、IL等免疫因子参与机体特异或非特异性免疫[1].tuftsin作为脾脏特有的体液因子存在着广泛的生物学活性.
作者:赵宪琪;姜洪池;乔海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自1969年Carter[1]首次报道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以来,截止2006年11月英文文献共报道肝母细胞瘤约1000余例.因肝母细胞瘤多发生于儿童,故在文献中亦被称为婴儿型肝癌、肝混合瘤或肝畸胎瘤,而成人肝母细胞瘤则非常罕见.为提高成人肝母细胞瘤诊疗水平,作者复习近20年国内文献报道,对成人肝母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分析.
作者:郑明华;陈永平;施红旗;曾其强;尤捷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自1991年首例腹腔镜脾切除术成功以来[1],腹腔镜脾切除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对于巨脾(B超脾脏长径超过15 cm或重量达1500 g及以上者)[2-5],手术难度明显增加.手助腹腔镜技术(hand-assisted laparoscopic surgery,HALS)使腹腔镜手术难度大为降低,腹腔镜巨脾切除成为可能.笔者对5例巨脾病人成功实施了手助腹腔镜脾脏切除术,取得一定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轩诗进;胡三元;陈波;张光永;张海锋;王可新;李强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巨脾往往合并脾功能亢进,周围血管增粗、数量增多,传统腹腔镜脾切除术手术风险明显增加,多进行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自2002年7月至2006年11月笔者对29例巨脾病人成功施行手助腹腔镜巨脾切除术,报告如下.
作者:高远;张绍庚;陈永标;詹晓静;魏炜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肝包虫囊肿同时合并胆管和支气管瘘是肝包虫病的严重并发症,临床上较为少见.固原市人民医院自1980年5月至2006年4月共收治1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该组16例,均发生于肝右叶顶部,其中男10例,女6例,回族9例,汉族7例,年龄25~62岁,平均51岁.12例有胸痛、刺激性剧咳.其中咳黄绿色带苦味痰9例,咳黄色粉皮样物或小子囊3例,咳清水样物2例.
作者:亢斌;罗成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病例报告:病人,女,28岁,因停经37周,阵发性腹痛1个月,引产后4 d,于2005年6月10日入院.入院前1个月曾患胰腺炎,当地医院治疗后症状缓解.5 d前腹痛症状加重,B超提示胎儿已死亡,并于次日自然娩出.因症状一直难以缓解而转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左上腹有压痛明显,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
作者:刘阳;于良;仵正;吕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梗阻性黄疸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肝脏外科经常遇到的临床问题,常导致术后肝功能衰竭甚至病人死亡,但目前仍缺少有效的防护方法.该研究探讨应用前列腺素E1(prostaglandin E1,PGE1)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徐锋;戴朝六;赵闯;贾昌俊;彭松林;许永庆;赵阳;顾玺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人类在同疾病的斗争中,对于任何一种疾病的认识都要经历从不了解到了解,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进而有了全面深入的认识.伴随着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其治疗方法也都会经历从束手无策到探索多种治疗方法,进而确立一种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忠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1900年Preble在研究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的病人中发现,80%以上出血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所致,推论有门静脉回流障碍所致的侧支循环形成.1928年,McIndoe研究发现肝硬化时肝内门静脉分支减少,受再生结节压迫变细.
作者:吴志勇;罗蒙;邱江锋 刊期: 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