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8118
  • 国内刊号:11-3884/R
  • 影响因子:1.84
  • 创刊:1995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857
  • 全年订价:4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外科学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8年3期文献
  • 重症急性胰腺炎体液隔离病理生理特点的分析

    目的 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体液隔离的病理生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5年1月至2000年1月53例SAP病人.按治疗结果分为早期死亡、晚期死亡、治愈3个组;统计3组入院后的前3d总人、出量和体液隔离量以及治疗48h前后3组红细胞压积(HCT)的变化.结果 ①早期死亡组和晚期死亡组体液隔离持续48h以上,早期死亡组、晚期死亡组和治愈组在48h体液隔离量分别为(10078.3±1616.2)ml、(6124.4±1081.1)ml和(4719.7±1397.7)ml,3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O.05);②治疗前HCT均高于正常值,治疗48h后3组HCT均下降,分别为(32.6±8.3)%、(37.5±4.1)%和(40.0±4.3)%,早期死亡组低于正常值范围,其中早期死亡组与治愈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O.05).结论 体液隔离并不是简单的体液丢失,其病理生理特点是细胞外液病理性再分布和细胞外液的液体量增加,尤其是组织间隙的液体量增加;而在量大时不仅有上述特点,血管内也存在体液隔离,导致容量负荷增加.

    作者:王喜艳;徐新建;韦军民;乔江春;杨乐;栾梅香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血清CA19-9在胆道系统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评价CA19-9对胆道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621例胆道疾病病例,测定血清CA19-9值,分析了血清CA19-9和临床诊断、血清胆红素水平、手术方式、病理及预后结果的关系.结果 在取37U/ml为阳性界值时,CA19-9具有好的诊断准确率(93.9%),在胆道恶性肿瘤中的阳性率较良性疾病组增高有显著的意义;黄疸病例CA19-9阳性率较无黄疸对照组显著增高,而特异性降低.结论 血清CA19-9在胆道疾病的诊断、治疗监视及预后判断上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夏雷;马优钢;吴孟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早期鼻肠管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早期鼻肠管肠内营养在减轻急性重症胰腺炎(ASP)急性炎症反应和改善疾病转归中的作用.方法 对2000年6月至2006年6月78例ASP前瞻性的随机分成两组,38例接受全肠外营养(TPN)组成TPN组,40例早期鼻肠管肠内营养,组成EN组,检测78例ASP病人APACHEⅡ评分、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指标,按随机接受肠内、肠外营养7 d后再检测上述指标;同时观察MOF的发生率、胰周脓肿感染率、外科手术干预率.结果 肠内营养组7 d后急性炎症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APACHEⅡ明显改善(P<O.05),TPN组上述指标无明显改变;MOF的发生率、胰周脓肿感染率、外科手术干预率,肠内营养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早期鼻肠管肠内营养可缓和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的急性炎症反应;明显减少MOF的发生率、胰周脓肿感染率、外科手术干预率,能改善疾病的愈后,SAP病人,血液流动学稳定,肠功能基本恢复时营养支持优先考虑鼻肠管肠内营养.

    作者:胡智明;邹寿椿;赵大建;施敦;张成武;叶再元;吴伟顶;张宇华;赵忠扩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胰癌根治术后区域辅助化疗预防转移复发的研究

    目的 分析胰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DSA下应用健择区域辅助化疗预防转移复发的效果.方法 哈医大附属第二医院1999年1月至2003年1月同一手术组行胰头癌和胰体尾癌根治性切除术97例,其中46例于手术后1个月DSA下经胃十二指肠动脉(GDA)、肠系膜上动脉(SMA)和(或)脾动脉(SA)灌注化学治疗药物健择作为试验组,此后根据情况每隔2个月重复一次,另外51例未做术后化疗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对术后辅助化疗者随访至2006年1月,1、3、5年生存率试验组为85.2%、52.9%和11.8%,对照组为65.4%、33.6%、5.3%;试验组1、3、5年累积复发转移率为28.9%、60.5%和88.3%,低于对照组的36.0%、78.3%和94.6%(P<0.05);中位转移复发时间试验组为30.4个月,对照组为19.8个月.结论 胰腺癌根治术后区域辅助化疗能有效降低胰腺癌的复发与转移率,提高胰腺癌病人生存时间.

    作者:崔云甫;邱云;张士德;张新宇;吴德全;韩德恩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血清CA19-9和CEA检测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CA19-9和CEA检测对胰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44例胰腺癌病人及同期64例健康查体者,应用免疫放射法检测肿瘤标志物CA19-9和CEA在血清中的水平.采用的正常参考值分别为CA19-9<39U/ml,CEA<3.4 ng/ml.结果 胰腺癌病人血清中CA19-9和CE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查体者(P<0.01),而血清中AF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CA19-9和CEA联合检测对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高于单一检查,但联合检测与单一检测之间的特异性无明显差异.AFP与CA19-9、CEA的两联或三联检测均不能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胰腺癌病人血清中CA19-9和CEA水平在Ⅰ+ⅡA期和ⅡB+Ⅲ+Ⅳ期间均不存在显著型差异.但是,血清中CA19-9和CEA联合检测对ⅡB+Ⅲ+Ⅳ期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较Ⅰ+ⅡA期胰腺癌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19-9和CEA的联合检测可弥补单项指标检测的不足,明显提高诊断胰腺癌敏感性.同时,CA19-9和CEA检测对提示胰腺癌发生肠系膜血管侵犯、淋巴结或胰外器官转移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马清涌;马振华;王铮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糖皮质激素对急性胰腺炎脑损伤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应用十二指肠置管结扎法制作大鼠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模型,研究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对急性胰腺炎脑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急性胰腺炎组(B组)、颈总动脉治疗组(C组)和侧脑室治疗组(D组),行十二指肠置管结扎术制成SAP模型,实验动物处死后,测量脑组织含水量,胰腺和脑组织进行HE染色,脑组织样本进行TNF-α、IL-2的免疫组化染色和髓鞘特殊染色,进行胰腺病理损害评分和脑微血管白细胞计数.结果 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脑水肿、白细胞计数及有髓神经脱髓鞘均减轻,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对急性胰腺炎脑损伤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作者:宋磊;蔺锡侯;赵景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急性胰腺炎大鼠脑组织TNF-α mRNA和蛋白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大鼠脑组织中TNF-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其对胰性脑病发病机制的意义.方法 应用5%、1%的牛磺胆酸钠分别诱导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和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大鼠模型,同时设立假手术组,每组16只.分别于模型诱导后12 h,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大鼠血液和脑脊液标本中TNF-α的含量,RT-PCR方法测定脑组织TNF-α 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测定TNF-α蛋白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观察TNF-α蛋白的定位表达.结果 ANP组、AEP组和假手术组的血清TNF-α水平分别为1065.6pg/ml、577.5pg/ml和543.8pg/ml,脑脊液TNF-α水平分别为820.9pg/ml、307.4pg/ml和481.6pg/ml.ANP组血清和脑脊液TNF-α水平同AEP组和假手术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NP组脑组织TNF-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强.ANP组TNF-α蛋白的表达定位于大脑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细胞.结论 在ANP病程中,大鼠脑组织可能是细胞因子过度表达的来源之一;脑组织中,TNF-α主要由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细胞表达;TNF-α的过度表达可能是ANP早期脑髓鞘损伤的原因之一.

    作者:孔雷;韩天权;奉典旭;陈腾;韩峰;计骏;姜志宏;蔡杏兴;张圣道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高迁移率族蛋白-1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观察急性胰腺炎大鼠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l)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急性胰腺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分别以2%及3.8%的牛磺胆酸钠逆行注入大鼠胰胆管,制作大鼠轻型和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将84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SO组n=28),轻型胰腺炎组(MAP组n=28),重症胰腺炎组(SAP组n=28).对胰腺损伤进行病理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胰腺中HMGB1的表达情况,ELISA法测定血清中HMGB1水平.结果 MAP和SAP组胰腺组织HMGB1的表达在建模后12h明显升高,于24h达高峰,至48h明显下降,各时段胰腺组织HMGB1的表达与SO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后12、24、48、72 h SAP组胰腺HMGBl免疫组化IOD均值明显高于MAP组(P<0.05),胰腺HMGBl表达程度与胰腺病理损伤程度呈正相关.MAP和SAP组大鼠的血清HMGB1水平在建模后12h明显升高,于48h达高峰,至72h明显下降,各时段的血清HMGB1水平与SO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的血清HMGB1水平于建模后24、48、72 h明显高于MAP组(P<0.05),血清HMGB1水平与胰腺病理损伤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HMGB1可能作为晚期炎症介质参与了胰腺炎的局部及全身炎症反应,并可作为评价胰腺炎病变和炎症反应程度的有效指标.

    作者:袁海;孙家邦;李非;刘家峰;王亚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与急性胰腺炎大鼠肝损害的关系

    目的 通过观察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在大鼠不同程度AP及AP发病后不同时间肝组织的表达,及检测血清炎性细胞因子与肝实质酶水平,研究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与AP肝脏损害的关系.方法 先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即A、B、C、D组,分别于胆总管内逆行注入生理盐水或不同浓度牛磺胆酸钠溶液,3h后处死动物,留取血清、肝脏组织.另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即E、F、G、H、I组,5%牛磺胆酸钠溶液胆管内逆行注射后1h、3h、6h、12h、24h处死动物同上留取标本.检测血清AST、LDH、TNF-a、IL-113水平,并对肝组织进行EGR-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1)A、B、C、D四组动物炎性细胞因子TNF-a、IL-1β,肝实质酶AST及LDH水平均随着牛磺胆酸钠浓度的升高而逐渐上升;(2)肝组织进行EGR-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在不同程度AP组,EGR-1表达量随AP病情程度加重而逐渐增加,并与反映AP病情指标如肝实质酶、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且表达部位也有所不同.EGR-1在AP发病后不同时间肝组织的表达,具有极明显的细胞种类与部位的差异.结论 EGR-1可能与AP时伴发的肝脏损害有关,其机制可能与其介导炎性细胞因子生成有关.

    作者:邹树;田伏洲;汤礼军;黎冬暄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诊治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llary tumor ofthe pancreas,SPTP)是一种罕见的多发于年轻女性的交界性肿瘤,近年相关报道逐渐增多,积累了不少临床经验,形成了一定的共识,综述如下.

    作者:杨桂元;钱祝银;苗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临床应用进展

    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是指保持原来肝胰十二指肠相互间解剖关系的整个多器官移植块的移植.该技术是器官移植领域为复杂的尖端技术,也是现代医学,尤其是外科学发展的标志性成果.

    作者:孟凡迎;陈知水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临床胰、肾联合移植研究近展

    由于胰腺外分泌处理和移植胰腺排斥反应难以诊断的特殊性,胰腺移植在移植总数和移植效果上曾远远落后于肾、心脏和肝等器官移植.直至近10余年,随着新型强效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器官保存技术的改进和移植手术方式的日趋成熟,胰腺移植受者和移植胰腺的存活率均显著提高.

    作者:明长生;陈忠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肝移植术后激素撤离

    激素在肝移植的抗排斥治疗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然而,激素在发挥有效免疫抑制的同时,也带来了难以避免的副作用.随着对免疫学基础理论认识的深入,以及新型高效的免疫抑制剂的出现,撤离激素甚至完全不用激素正成为越来越多移植中心考虑的方案.

    作者:余思;何晓顺;黄洁夫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PET/CT在肝胆胰肿瘤中的价值

    PET/CT技术是近年来肿瘤诊断与病情程度判断精确的功能影像学检查方法,在美国,该技术在肺癌的临床实践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消化系统肿瘤是我国目前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有关PET/CT在消化系统肿瘤诊断与病情程度判断中价值的初步研究结果令人鼓舞,其临床应用潜力备受关注.

    作者:李茹恬;钱晓萍;刘宝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非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20世纪90年代以来,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 pancreatitis,SAP)的治疗已逐渐达成共识,在病程早期采取积极的非手术治疗,在病程后期当继发胰腺感染时,需手术治疗[1].

    作者:陈焕伟;甄作均;崔伟珍;苏树英;蔡云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胰激肽原酶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微循环的影响

    胰腺微循环障碍是急性胰腺炎发病和加重机制之一及重要的病生理表现,它可能是始动因素,并作为一种持续损伤机制贯穿于急性胰腺炎发展的整个过程.胰激肽原酶有扩张微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临床已应用于微循环障碍性疾病的治疗,但在急性胰腺炎中尚未见报道.该文即探讨胰激肽原酶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微循环的影响.

    作者:刘立涛;胡光;程树杰;李广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腹腔镜下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假性胰腺囊肿

    随着腹腔镜在临床的应用和普及,其在腹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佛山市中医院在腹腔镜下以负压封闭引流的方法,治疗了10例假性胰腺囊肿,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作者:陶世明;裘华德;曾志强;陈务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腹腔镜胆囊逆行切除治疗Calot三角解剖困难的胆石症

    对于Calot三角解剖困难的胆石症,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i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时常中转开腹或出现胆管损伤等并发症.笔者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

    作者:杨治力;周公民;李华;顾晔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肝动脉变异的临床特征研究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如果误切变异的肝动脉,可引起所供应区域的肝梗死、肝功能异常,甚至肝脓肿,影响病人的康复.该文总结华山医院胰腺癌诊治中心相关病例如下.

    作者:傅德良;杨峰;龙江;徐近;李骥;狄扬;虞先浚;金忱;倪泉兴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原发性肝癌肝移植术后右心房转移一例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转移多见于肝内、肺、骨、淋巴结、肾上腺及腹腔,右心房内种植转移罕见,现报道解放军总医院一例因原发性肝癌行肝移植术后2年余发生右心房内肝癌种植转移病例.

    作者:张煊;段伟东;余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胰腺假性动脉瘤致胆道出血一例

    病人,女、67岁,因间歇性排柏油样大便9个月入院.9个月前出现排柏油样大便,每次发作前约1h腹部持续性轻度胀痛伴眩晕,每日柏油样大便约1200g,持续3~5d,无呕吐、巩膜黄染及发热,经输血及药物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上述症状间隔约4周反复发作.

    作者:杨刚;朱荣涛;傅华群;邱丽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青少年肝尾叶巨大肉瘤切除一例

    笔者对一例肝尾叶13cm巨大肿瘤进行了完整切除,术后病人恢复顺利.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病人,女,17岁,因右上腹不适1个月入院.入院查血常规WBC 6.3×109/L,RBC 4.10×1012/L,Hb 131 g/L,PLT 23×109/L,HCT 35.6%.

    作者:陈立波;王国斌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处理

    20世纪60年代以前,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病死率非常高,无论内科治疗或外科治疗几乎95%以上都死亡,因此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应属于何科治疗尚存在不一致的意见,直到1963年watt对1例出血性胰腺炎作全胰切除存活后,大部分外科医师又同意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作者:孙家邦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在可切除胰腺癌预后中的含意

    胰腺癌病人手术切除后的生存曲线在1年内呈直线下降,而后下降相对缓慢.此类病人短的生存期可能与导致肿瘤快速复发的某种临床病理学因素是相一致的.

    作者:Doi R;Kami K;Ito D;杜继东;邹一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胰腺癌诊治指南

    一、前言随着普通外科的发展,胰腺癌的外科治疗越来越被重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已在各级医院得到开展,然而胰腺癌疗效并不满意,手术方式以及围手术期的治疗尚无统一的标准.

    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