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总结胆源性胰腺炎手术治疗经验,探讨胆源性胰腺炎的手术时机和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9月至2007年5月江苏吴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54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治疗.结果 全组手术46例,早期手术9例,延期手术37例,均获痊愈,平均术后住院时间8.4 d,术后随访无复发.非手术8例,死亡1例,随访有2例复发.结论 外科手术在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ABP手术时机的选择应采用个体化和延期手术相结合的处理方针.
作者:罗保根;俞文渊;翁罗荣;严冬华;张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CD)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98年1月至2007年5月,对53例SAP病人行超声引导下PCD治疗急性腹腔积液、腹腔感染和胰腺囊肿.所有病人均在行超声引导下PCD的同时常规放置两枚及必要时多枚引流管并行穿刺液常规和涂片染色、淀粉酶含量测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等检查.结果 该组病人除局部穿刺点短期的疼痛外均无明显导管相关并发症.53例中,1例暴发性胰腺炎病人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PCD后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胰腺坏死并发腹腔感染病人PCD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经剖腹探查行坏死组织清除、外引流术,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2例治愈;2例胰腺真性囊肿病人行剖腹探查囊肿切除术;5例胰腺假性囊肿病人行PCD后,引流液未见明显减少,MRCP示囊腔与主胰管相通,行囊肿空肠Roux-er-Y吻合术.其余42例行PCD后均治愈.随访3个月至2年未见复发.总治愈率为96.2%(51/53),总死亡率为3.8%(2/53).结论 SAP的治疗应遵循微创化的原则,选择性应用超声引导下PCD治疗急性腹腔积液、腹腔感染和胰腺囊肿是可行、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作者:徐东升;孙备;姜洪池;张羽;杨秀华;李军;王秀云;孟庆辉;刘杰;武林枫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对进展期胰腺癌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对70例不能切除的进展期胰腺癌病人行射频消融治疗发生的并发症资料.结果 所有病人都有短期的发热症状,部分有一过性的血清淀粉酶升高,无腹腔出血、腹腔感染、急性胰腺炎发生,胰瘘2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血管并发症1例,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4/70),但其中导致死亡2例,发生率为2.86%(2/70).结论 对于进展期胰腺癌射频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但由于可能出现致命性严重并发症,必须要慎重.
作者:刘哲;张文智;姜凯;刘洋;董家鸿;冯玉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百特5%及25%人血白蛋白在肝脏/胰腺围手术期合理分配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上海瑞金医院移植科2007年1至10月收治的40例胰腺及60例肝脏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人血白蛋白使用情况分为白蛋白组(A组),即从手术之日起每日予5%500 ml或25%100 m1人血白蛋白一支,连续使用9 d;生理盐水组(B组),即每日给予生理盐水.蛋白组又分为5%白蛋白使用组(A1组),即连续9 d使用5%白蛋白,和5%、25%合并用药组(A2组),即术后1~5 d使用5%白蛋白,术后6~9 d使用25%白蛋白.其余治疗各组皆相同.比较各组病人术后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电解质以及胆瘘、胰漏、胸腹水量、伤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白蛋白组术后病人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肝脏切除术后(术前Child-Pugh A级及B级)白蛋白组PT、APT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胰腺术后胆瘘、胰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于术后胸腹水的产生,白蛋白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而5%、25%合并用药组与5%白蛋白使用组相比则显著降低.术后白蛋白组伤口愈合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在肝脏/胰腺手术术后使用白蛋白能显著改善病人的肝肾、凝血功能,促进伤口愈合,减少相关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术中及术后前期使用等渗性白蛋白溶液能纠正低白蛋白血症,术后后期使用高渗性白蛋白,在纠正低白蛋白血症的同时能显著减少水肿及胸腹水的发生.提示在肝脏/胰腺手术围手术期合理分配等渗性和高渗性白蛋白在纠正低蛋白血症的同时能更有效地改善体液分布,使之平衡,达到更佳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邓侠兴;沈柏用;吕文杰;詹茜;彭承宏;李宏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超级伽玛刀治疗胰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47例胰腺癌病人接受超级伽玛刀治疗,在临床靶区(CTV)边缘外放5~10 mm形成计划靶区(PTV),治疗采用深圳海博公司的SGS-I型立体定向伽玛射线治疗系统,治疗边缘剂量2.5~4 Gy/次,9~23次,5次/周,边缘累计剂量33~57.5 Gy,观察病人的有效率、生存时间和临床受益反应(CBR).结果 总有效率(CR+PR)84.1%,1年局控率58%,2年局控率38%,疼痛完全缓解率57.1%,总缓解率89.3%,临床受益反应(CBR)有效率64.4%;中位生存期12个月,平均生存期13.6个月,1、2年生存率55.3%、17.5%.RTOGⅠ~Ⅱ级胃肠道反应发生率43.2%,无RTOGⅢ胃肠道反应者.结论 S GS-I型立体定向伽玛射线治疗系统采用中等剂量 分割的方法治疗胰腺癌是有效的,并且副作用很低,明显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杨秋;张峰;邢涛;孙永年;郭裕天;姚辉明;李晓密;路殿涛;韩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延迟性脾破裂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47例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组延迟性脾破裂病人中,手术治疗39例,非手术治疗8例,所有病人延迟性脾破裂均经相应的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顺利出院.结论 准确的诊断、积极有效的围手术期处理与正确的术中处理或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措施是延迟性脾破裂治疗的重要保障.
作者:杨雁灵;徐小平;吴国强;高志清;窦科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在已有实验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优化的用于人胰液差异蛋白质组研究的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方法;探讨利用混合胰液进行胰腺疾病的胰液差异蛋白质组学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ERCP术中放置鼻胰管引流收集5例胰腺癌(其中2例手术病理分别为胰腺中分化导管腺癌及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另外3例经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诊断)和6例慢性胰腺炎胰液标本,取其中一例慢性胰腺炎胰液标本,通过改进胰液标本的处理方法、泡胀液的组成和一向等电聚焦条件后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并和先前实验条件下的胰液2-DE图谱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利用优化后的双向凝胶电泳方法比较单份胰液和同病种混合胰液标本的2-DE图谱.结果 应用优化的2-DE方法,在胰液蛋白质加样量为200 μg时,可见凝胶上约有280个蛋白质点,有较好分辨率,较原条件下电泳图谱有较大改进.单份胰液和同病种混合胰液标本的2-DE图谱有较高程度的相似性(>75%).结论 优化后的胰液2-DE方法切实可行,通过各不同胰腺疾病混合胰液的2-DE图谱差异比较可为胰腺疾病的胰液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建立良好的基础.
作者:朱峰;许国铭;李兆申;高军;吕顺利;龚燕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1195G>A单核苷酸多态对胰腺癌细胞中COX-2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PCR-RFLP对COX-2基因-1195位点各基因型进行分型;构建COX-2基因启动子区pA-1195和pG-1195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质粒;转染胰腺癌细胞系Asp-1;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方法,检测-1195AA和-1195GG基因型对报告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含-1195GG基因型的COX-2启动子相比,含-1195AA基因型的COX-2启动子,在胰腺癌细胞Aspc-1具有较高的报告基因表达水平.重组质粒pA1195驱动的报告基因表达水平为pG1195驱动的报告基因表达水平的17.83倍.结论 COX-2基因启动子区的-1195G>A单核苷酸多态-1195位点G→A改变明显增加胰腺癌细胞COX-2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活性.
作者:许东奎;张雪梅;赵平;蔡建春;赵丹;谭文;郭永丽;林东昕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抑制剂wortmanni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的保护及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对照+wort-mannin组、SAP组、SAP建模前+wortmannin组及SAP建模后+wortmannin组,每组18只,逆行胆胰管注射50 g/L牛磺胆酸钠制备SAP模型.检测建模后大鼠血清TNF-α水平、血清淀粉酶水平、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蛋白含量、胰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观察肺组织及胰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SAP组较对照组血清TNF-α水平、血清淀粉酶水平、BALF蛋白含量及胰腺组织MPO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SAP组胰腺、肺组织病理损伤随病情进展而逐渐加重;SAP建模前+wortmannin组与SAP建模后+wortmannin组较对照组各项指标均升高,但较SAP组均明显降低(P<0.01),胰腺、肺组织病理损伤较SAP组减轻;两组数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wortmannin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ortmannin对SAP大鼠有一定的保护及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包括抑制了胰腺腺泡细胞内P13K的活性,从而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钙超载及早期胰蛋白酶原的激活[1];抑制了中性粒细胞(PMN)内P13K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使多种炎症细胞的括化和TNF-α等炎症因子的释放受到抑制.
作者:蔡文科;窦科峰;赵青川;王玉同;党军强;周红兵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病理损害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由大鼠胰胆管逆行注射3.5%牛磺胆酸钠,制作坏死性胰腺炎模型.36只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胰腺炎组、胰腺炎+皮下活化肽组(给药组),造模后3 h取材.免疫组化方法测定造模前后胰腺组织PAR-2表达情况变化;胰腺损害程度采用病理评分评价;测定胰腺组织湿/干重比、髓过氧化物酶含量,通过股静脉注射Evans blue(EB)测定EB漏出率;ELISIA方法测定血清IL-6水平.结果 正常胰腺组织胞浆及胞膜弱表达PAR-2,造模后表达升高.给药组病理评分、湿/干重比、髓过氧化物酶含量、Evans blue漏出率、血清IL-6水平明显低于胰腺炎组,胰腺病理评分与IL-6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结论 诱导重症急性胰腺炎后胰腺PAR-2表达升高,PAR-2可明显减轻胰腺炎症程度,对胰腺局部损害起保护作用.
作者:刘建;李非;张雁;张淑文;崔叶青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肺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等炎性介质mRNA表达与肺损伤的关系.方法 33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和胰腺炎不同时间点(1、4、12和24 h)各组,应用3.5%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制备ANP模型.采用RT-PCR法检测ANP肺组织IL-6、TNF-α及ICAM-1 mRNA表达,同时观察血淀粉酶及脂肪酶、胰腺和肺组织湿/干重比率及病理改变.结果 造模ANP 1 h后肺组织IL-6、TNF-α及ICAM-1 mRNA水平(1.25±0.16、0.33±0.09及082±0.03)较正常对照组(0.07±0.02、0.06±0.02及0.41±0.04)表达增高(P<0.05),并持续升高至12及24 h(分别为1.674±0.14、0.99±0.11、1.17士0.05及1.87±0.05、0.96士0.06、1.11士0.04),同时伴有肺组织病理损害,其严重程度与肺TNF-α及ICAM-1 mRNA表达、肺组织湿/干重比率与TNF-α、IL-6、ICAM-1 mRNA表达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及0.70(P<0.05).结论 大鼠ANP早期肺组织IL-6、TNF-α及ICAM-1mRNA即过度表达,肺IL-6、TNF-α及ICAM-1mRNA过度表达是ANP肺损害发生的原因之一,肺损伤严重程度与IL-6、TNF-α及ICAM-1mRNA表达的高低有关.
作者:朱斌;孙家邦;李凯;张东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在我国85%~90%的肝癌合并不同程度的肝硬化,约30%合并脾功能亢进.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传统上一般被视为手术禁忌证[1].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技巧的不断提高及围手术期处理日趋完备,该手术切除率有所提高[2],但生存率不理想[3].对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治疗,有些作者认为行肝癌和脾切除,可减少手术死亡率,延长生存率[4].而有些人认为脾切除增加了手术危险性,降低了病人的免疫力和生存率[5].该文就此问题作一综述.
作者:左朝晖;李永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部分脾切除术作为脾保留手术的一项重要术式,它既切除了病损的脾组织,又有效地保留了脾脏功能,在治疗脾外伤及某些非外伤性良性脾疾病方面具有极大的临床实用价值.自1962年巴西外科医生Christo首次系统报道部分脾切除术至今,该术式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并积累了新的经验和创建了新的术式.现就近5年来部分脾切除术有关技术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麻勇;姜洪池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肥胖和脂肪肝会影响肝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肥胖人121大量增长,其对肝癌的促进作用也逐渐凸显出来.临床发现,肥胖是隐源性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向肝癌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影响的机制包括瘦素信号传导、胰岛素抵抗和自由基对卵圆细胞的影响.该文综述关于肥胖对肝癌影响的流行病研究和基础研究成果,以期推广肥胖可影响肝癌进程的概念和提高我国肝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的合理性,从而控制和改善我国肝癌的严峻状况.
作者:柯嘉;刘连新;姜洪池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自1991年腹腔镜技术应用于脾脏外科手术以来,腹腔镜脾脏手术得到广泛发展.我国于1994年开展腹腔镜脾脏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LS),到目前为止,全腹腔镜下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with perisoph-agogastric devascularization)的报道较少.该文就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7年1月至2007年7月间完成的5例腹腔镜脾切除加断流的手术报告如下.
作者:姚英民;刘青光;杨威;耿智敏;王智翔;薛小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该研究通过比较各实验组的NO、iNOS和cNOS含量,从而观察Leptin与NO、NOS之间的关系.从一氧化氮的角度探讨瘦素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时对胰腺的作用,以探讨瘦素抗急性胰腺炎的机制,为临床应用Leptin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李燕书;闫军;孙晓刚;尚瑞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B超引导下肝癌经皮微波凝固治疗具有凝固确切,并发症少,可重复治疗等优点.常见的并发症有穿刺点疼痛,右肩牵涉痛,发热,反应性胸腔积液,肝功损害等.少见的并发症有腹壁灼伤,腹腔出血等.但一般认为因为高热,故穿刺针道不易种植转移,也未见这方面的报道.威海市肿瘤医院2001年引进航天207所UMC-I型经皮微波凝固治疗仪,共行201例B超引导下肝癌经皮微波凝固治疗,有2例发生腹壁穿刺点处种植转移,并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东方;宋晓红;邢超;刘昌胜;姜青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临床资料:病人,女,24岁,妊娠23周,中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1周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皮肤巩膜无黄染,神清,腹部膨隆,未扪及明显包块,剑突下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2~3次/min.B超示:(1)胆总管囊状扩张(5 cm×3 cm)伴小结石(大直径0.35 cm),胆总管胆汁淤积;(2)左右肝管扩张;(3)胆囊壁粗糙.入院诊断:(1)先天性胆总管囊肿;(2)急性胆管炎;(3)急性胆囊炎;(4)23周孕.入院后予以相应治疗好转.因病人不愿终止妊娠,暂不同意任何手术治疗,予以出院.出院后在当地医院足月顺产.
作者:张正东;梁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近期为病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出现一罕见并发症,教训深刻.病人,女,52岁,因右上腹部疼痛不适2周入院.术前确诊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遂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三孔法),手术顺利,腹腔未下置引流.术后第2天,胃肠功能恢复并进食流质,无不适.第3天晨进食后突发上腹部剧烈疼痛,并进行性加重的腹胀,无发热.
作者:胡思锋 刊期: 2009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病人,男,48岁,已婚,于6年前无明显透因出现右上腹绞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放射至腰背部,伴发热、寒战、冷汗,无皮肤巩膜黄染,在当地医院治疗后好转,具体治疗不详.
作者:王柳苑;高毅;潘明新;蒋泽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推广中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获得多量、高活力和高纯度的胰岛.离心介质的选择是影响胰岛分离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1].该研究旨在比较Ficoll和Dextran两种离心介质对小鼠胰岛分离结果的影响.
作者:苏畅;陈曦;张正筠;山爱景;顾卫琼;彭承宏;李宏为;周光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在我国属常见病,也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尤其是在此基础上,又罹患了肝癌,更是雪上加霜.此刻,作为外科医生面临此类病人而言,在多数情况下诊断确立后治疗原则比较容易确定.但是在有的情况下,绝不那么简单.肝癌需要外科处理,既具手术指征又具手术条件及良好的手术耐受性.同时门静脉高压症、脾亢、胃底食管静脉曲张可能随时即发破裂出血的问题,肝功状况又不容手术过于复杂之时是否需要多学科协作,是否能外科一箭双雕、一刀解决两个疾病的问题,如拟解决又应采用什么样的术式,注意什么问题等,诸如此类都是常遇到的问题,又是外科治疗决策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作者:姜洪池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精确肝切除是依据肝脏的解剖学特点,以解剖肝脏叶段肝静脉为中心,完整切除病灶并大限度保留残肝血供及血液流出道、胆道的一种技术[1]综合应用血流阻断技术、B超引导穿刺染色技术及肝静脉解剖技术可以精确切除病灶区域肝脏,达到既保留功能肝脏,又切除足够病灶的目的[2].精确肝切除技术符合现代外科学精细解剖的要求,是肝脏外科的发展方向之一.
作者:徐庆祥;丁义涛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