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8118
  • 国内刊号:11-3884/R
  • 影响因子:1.84
  • 创刊:1995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857
  • 全年订价:4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外科学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14年4期文献
  • TFIIB相关因子2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TFIIB相关因子2(BRF2)蛋白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9年11月至2010年1 1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通外科行根治性肝切除手术治疗的80例HCC患者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CC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BRF2、CD34(微血管密度)的表达情况.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BRF2、CD34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HCC患者癌组织BRF2的高表达率为61.3%,高于正常肝组织及癌旁组织(阳性率分别为31.6%、28.8%,P<0.05).BRF2与肿瘤分化、结节数目、包膜有无、TNM分期及微血管密度相关.BRF2高表达组预后差:高表达组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P<0.05),同时生存率低于低表达组(P<0.05).结论 BRF2蛋白在HCC患者癌组织表达水平升高,与患者病理指标及预后相关,因此推测BRF2或可用作评价HCC患者预后的指标.

    作者:郑立杰;高延超;张宗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早期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肠黏膜屏障失功能与免疫应答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早期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与机体免疫应答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入选本研究的46例SAP患者,在入选后第1天、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测定其内毒素水平、尿液中乳果糖与甘露醇之比(L/M)、D(-)-乳酸盐含量、Th1/Th2比、HLA-DR和CD4+ CD25+ Treg细胞百分比.结果 早期SAP(初的14 d内)患者的内毒素含量、L/M之比、D(-)-乳酸盐浓度、HLA-DR百分比均有所降低,而调节性CD4+ CD25+ Treg细胞频率有所增强.在第1周,Th1/Th2之比随Th1的降低、Th2的增加而降低,但后期它会随着Th1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早期SAP患者存在的免疫抑制及免疫失衡与肠黏膜屏障失功能呈正相关.重视早期保护肠黏膜屏障是有效治疗SAP的重要因素.

    作者:杨军;顾元龙;姜东林;张峰;钱毅;李建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腹腔镜再次胆道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

    目的 探讨腹腔镜再次胆道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选择性地对我院收治的50例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OC/LCBDE/OCBDE)胆道手术史的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分别采用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等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肝功能指标、胆漏发生率及住院费用无显著差异(P>0.05).腹腔镜手术组较开腹组术中失血量少[分别为(58.3 ±24.2)ml和(108.6 ±35.7) ml,P<0.05]、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分别为(7.1±1.5)d和(12.4 ±4.3)d,P<0.05]、胃肠道恢复时间缩短[分别为(26.3±3.6)h和(58.2 ±6.3)h,P<0.05]、术后镇痛减少(分别为7/25和17/25,P<0.05)、伤口感染率下降(分别为1/25和6/25,P<0.05).结论 具有丰富经验的腹腔镜专科医师开展腹腔镜胆道再次探查术安全、有效、可行,有推广价值.

    作者:张楷;詹峰;张云;沈正海;沈振伟;张淼;杨晓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脾切除加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的防治

    目的 探讨门脉高压症脾亢患者脾切除+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genesis,PVT)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总结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1994年8月至2013年5月178例脾切除+断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2例术后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为预防组,76例未用抗凝药为对照组.通过B超或强化CT检查,发现PVT 33例,分别采取尿激酶全身静脉溶栓、肝动脉插管溶栓、肠切除+ Fogarty导管静脉残端取栓等治疗.结果 总血栓发生率为18.5%(33/178),抗凝组为8.8%(9/102),其中Ⅰ、Ⅱ级血栓7例,Ⅲ、Ⅳ血栓各1例,无肠坏死病例.对照组血栓发生率为31.6%(24/76),其中Ⅰ、Ⅱ级血栓7例,Ⅲ、Ⅳ级血栓17例,发生肠坏死5例,两组间血栓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932,P=0.000).预防组经溶栓治疗后血栓完全溶解7例,血栓分级降低2例.对照组经溶栓治疗后血栓完全溶解6例,血栓降级11例,采用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内支架分流术(TIPS)溶栓和取栓治愈1例,因消化道大出血死亡1例.发生肠坏死5例,其中死亡4例,1例因全部小肠和部分结肠坏死,仅做探查后关腹自动出院.结论 脾切除断流术后PVT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促成的结果,早期抗凝可明显降低其发生率,早发现、早治疗可避免由此引发的严重危害.

    作者:张秋学;张执全;刘汝海;王铁功;杨冬山;张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膜联蛋白A2表达与肝纤维化和肝细胞癌的关系

    目的 检测膜联蛋白A2 (ANXA2)在肝纤维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蛋白印迹方法检测ANXA2蛋白在正常肝组织、肝硬化组织及HCC中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ANXA2蛋白在HCC及癌旁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ANXA2蛋白在HCC和肝硬化中的表达较正常肝组织明显升高,又以在HCC中表达为高(P=0.000).ANXA2蛋白表达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显著正相关(P<0.05).ANXA2蛋白在HCC肿瘤细胞中的表达与HBV感染、肿瘤分化程度及复发密切相关(P<0.05).在部分HCC患者中,ANXA2蛋白在肿瘤结节外围的肿瘤细胞及周围纤维基质表达增高.结论 ANXA2蛋白过表达可能参与了肝纤维化及HCC的发生和发展.ANXA2蛋白有望成为判断肝纤维化程度、HCC肿瘤分化程度的分子标记物.

    作者:王斌;徐涛;刘景丰;苏红英;黄爱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PIWIL2蛋白在肝门部胆管癌组织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PIWIL2在肝门部胆管癌组织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根治性切除术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1例肝门部胆管癌和10例正常胆管组织中PIWIL2的表达;蛋白印迹和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人胆管癌细胞系QBC939和人正常胆管上皮细胞HIBEpic株中PIWIL2的表达.采用Kaplan-Meier法对胆管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生存期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PIWIL2在肝门部胆管癌和QBC939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织和HIBEpic细胞(P<0.05);PIWIL2在低、中分化胆管腺癌的表达明显高于高分化腺癌(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根治术后PIWIL2高表达的生存期较短(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IWIL2的表达水平是影响胆管癌根治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PIWIL2在肝门部胆管癌组织和细胞系中表达上调,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及分化程度相关,是影响肝门部胆管癌根治切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温松奇;熊小凡;杨光耀;杨康;俞亚红;丁志强;游建;陈勇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复发性小肝癌射频消融与再次手术切除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射频消融(RFA)与再次手术切除(SRR)对符合米兰标准的术后复发性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Ovid、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并辅以文献追溯、手工检索,收集2013年12月前公开发表的比较射频消融与再次手术切除治疗符合米兰标准复发性肝细胞癌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的文献.两名研究人员对纳入研究文献进行独立的质量评价后,提取两组患者生存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资料,采用RevMan 5.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在6篇纳入文献中,共有545例符合米兰标准的复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其中223例行射频消融治疗,322例行再次手术切除治疗.虽然再次手术切除组3年无瘤生存率明显优于射频消融治疗组(OR =0.50;95% CI:0.30-0.83;P =0.007),但两组在1、3、5年总生存率及肿瘤再次复发率方面无显著差别.射频消融治疗由于ClavienⅡ级以上并发症相对较少故更具临床安全性(OR =0.21;95% CI:0.11-0.42;P<0.01).结论 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别.由于射频消融具有微创、经济、可重复操作和临床安全性相对较高等优势,因而更适合符合米兰标准的复发性肝细胞癌患者.

    作者:张城硕;富大智;张佳林;李乐;李鑫;周翔宇;孙宁;刘永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高脂血症性胰腺炎(HLP)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我科28例HLP患者.2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5例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HP/CVVH组),13例行血液滤过治疗(CVVH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APACHEⅡ评分、血浆炎性介质(TNF-α、IL-6、IL-8)及血清甘油三酯变化;统计其呼吸机治疗时间、ICU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APACHEⅡ评分、血浆炎性介质及血清甘油三酯均下降(P<0.05),但HP/CVVH治疗组患者APACHEⅡ评分、炎性介质及甘油三酯水平在相同时间点明显低于CVVH组,临床转归优于CVVH组(P<0.05).结论 HP/CVVH比CVVH能更有效清除甘油三酯及炎性介质,提高生存率,有望成为HLP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

    作者:张远超;喻莉;耿峰;刘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乙肝肝硬化相关早期肝癌切除术预后

    目的 研究乙肝肝硬化相关早期肝癌肝切除术复发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 通过临床监测、流行病学和终末结果数据库确诊早期肝癌,包括肿瘤直径≤5 cm,没有肝内转移灶、远处转移或者主要血管侵犯.所有患者均施行肝切除术(不包括射频及肝移植术).2005年4月至2010年11月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共确诊肝癌患者20 700例.本文回顾性分析其中537例早期肝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生存分析使用Kaplan-Meier函数及Cox模型.结果 537例乙肝肝硬化早期肝癌患者的中位肿瘤直径为2.9 cm,其中33%的患者肿瘤直径≤2 cm.绝大多数早期肝癌患者肿瘤单发(63%)且没有血管侵犯证据(64%).术后总体中位生存时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45个月及33%.综合分析年龄、性别及病理分期等因素显示,肿瘤直径>2 cm[风险比(HR):1.56]、多病灶(HR:1.34)、血管侵犯(HR:2.03)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这些研究结果,建立一个早期肝癌预后评分系统,分成4个组(中位生存时间及5年生存率),0分(97个月,96%),1分(85个月,76%),2分(76个月,54%),3分(56个月,39%),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病理分期对于早期肝癌手术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解剖性肝切除是乙肝肝硬化相关早期肝细胞癌患者佳手术选择.

    作者:朱倩;乔国梁;晏建军;吴孟超;严以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肝内胆管囊腺癌多层螺旋CT及磁共振成像诊断的影像学特征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3.0T磁共振成像(MRI)对肝内胆管囊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肝内胆管囊腺癌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做CT、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患者年龄48~74岁,中位年龄58岁;7例女性,1例男性.肿瘤位于左、右肝患者分别为5例、3例;1例多发,7例单发,均呈分房状.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及混杂密度,其中2例出血,3例见液平.MRI表现不同信号特征,囊液信号变化与囊内液体成分有关.囊壁内附着单个或多个乳头状结节,突向囊腔,T1WI壁结节呈略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囊壁及分隔T1WI、T2WI均呈稍低信号,DWI显示壁结节呈明显高信号,囊液呈略高信号,囊壁及分隔呈低信号.CT、MRI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壁结节明显强化,囊壁及囊内分隔轻微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壁结节持续强化,囊壁及囊内分隔持续轻度延迟强化.结论 肝内胆管囊腺癌的MSCT和MRI表现具有特征性.MSCT联合MRI是肝内胆管囊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一种重要方法.

    作者:吴珂;薛鹏;祁佩红;马秀华;陈勇;张斯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IQQA(R)-Liver系统肝脏辅助规划手术方案与实际手术的相关性

    目的 分析IQQA(R)-Liver系统术前规划手术方案与临床实际手术的相关性,探讨IQQA(R)-Liver系统对精准肝切除术手术方案制定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期完成的65例精准肝切除手术资料.使用IQQA(R)-Liver系统分析术前增强CT图像,全面评估肝内病灶预测手术方案(Q组),包括术式、血管离断及拟切除肝体积.将上述结果与临床实际手术方案(S组)对应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IQQA(R)-Liver系统对精准肝切除术手术方案制定的指导价值.结果 Q组与S组在术式选择(O)和血管离断(A)方面相关性良好(uO=0.835,uA=0.893),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 =0.494,PA=0.331).拟切除肝脏体积633.96±512.06(78.30~2 559.38) cm3.结论 使用IQQA(R)-Liver系统术前评估对精准肝切除术手术方案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苏占亮;季倩;王浩;韩帅;于静;沈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氢生理盐水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氢生理盐水(HS)对缺血再灌注肝损伤(i/R)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对照组(I/R+ NS)、氢生理盐水治疗组(I/R+ HS).缺血再灌注180 min后检测血清肝功能,以及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含量,并用光镜观察肝细胞损伤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对照组大鼠肝功能水平明显降低,肝组织中MDA、HMGB1、TNF-α、IL-1β、IL-6含量明显升高,SOD和GSH水平显著降低,光镜下可见肝细胞大量变性坏死伴炎性细胞浸润.HS治疗组大鼠肝功能损伤明显减轻,氧化和炎性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 HS能明显抑制大鼠缺血再灌注肝损伤,可能机制在于有效减轻氧化损伤及炎性反应.

    作者:李宝山;刘渠;李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人羊膜上皮细胞对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的治疗效果

    目的 探讨人羊膜上皮细胞(hAECs)对急性肝衰竭(ALF)大鼠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剖腹产人胎盘中分离羊膜,经过0.1% Trypsin-0.02% EDTA处理分离hAECs.hAECs用PKH26荧光生物素标记后经腹腔、门静脉、尾静脉三种不同途径注射到大鼠体内,观察细胞在肝脏分布情况,筛选出合适移植途径.选择240~260 g雄性大鼠,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l)2 g/kg体重腹腔注射法建立ALF大鼠模型.模型制备1d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细胞治疗组.治疗组经腹腔直接注射hAECs,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21 d内大鼠存活率、肝功能和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显示hAECs表达白蛋白、糖原等肝细胞标记.经门静脉、尾静脉途径移植细胞后可见肝脏内移植细胞定居,经腹腔途径移植的细胞在肝脏内未见分布,但可将多量细胞植入体内且操作简便.由于尾静脉途径移植细胞数量有限,门静脉途径具有创伤且注射后产生微循环栓塞等情况,本课题组选择腹腔直接注射途径实施细胞治疗.细胞移植后大鼠存活率提高,肝功能及细胞因子指标有明显改善,肝脏组织病理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通过腹腔途径移植的hAECs对ALF大鼠模型有明显治疗作用.

    作者:万红双;张海燕;谢棒祥;樱川宣男;加茂功;陈德喜;卢实春;李宁;朴正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胰腺癌嗜神经侵袭的解剖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胰腺癌较易发生嗜神经侵袭现象,引起患者疼痛和肿瘤的复发,导致预后不良.胰腺和神经组织解剖基础以及肿瘤微环境改变都与胰腺癌嗜神经侵袭密切相关.微环境中有多种因子参与了胰腺癌嗜神经侵袭,同时肿瘤本身也可以改变该微环境.本文从胰腺癌嗜神经现象的解剖和分子生物学角度,综述该现象的研究进展.

    作者:汪炳瑞;邱伟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胰腺癌上调因子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胰腺癌上调因子(PAUF)是新近发现的癌基因.其在胰腺癌高表达,能够通过激活CXCR4、β-catenin、TPL2/MEK/ERK、FAK/Scr等信号通路,增加胰腺癌细胞间的黏附性,促进胰腺癌血管生成及增加血管通透性等方式来促进胰腺癌迁徙、转移及进展.同时这些信号通路与吉西他滨耐药密切相关.因此我们推测PAUF亦参与调节吉西他滨对胰腺癌细胞的耐药.目前国内外尚缺乏PAUF调节胰腺癌细胞吉西他滨耐药及其机制方面的研究.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明确胰腺癌化疗耐药机制及为胰腺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高崇崇;刘殿刚;曹峰;李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胆囊癌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初探

    原发性胆囊癌早期诊断极为困难,手术切除率较低,疗效及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在5%以下[1].目前对于胆囊癌本身的发病原因及高危因素仍然存在许多的疑问和不解.已有研究表明,炎症与肿瘤之间关系密切,是影响胆囊癌的重要因素[2].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公认的人类肿瘤病毒之一.自2009年3月至2012年12月,我科对35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石蜡标本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进行了肿瘤细胞EBV抗体检测,结果显示部分标本呈阳性表达.现报告如下.

    作者:段建峰;刘晓晨;豆发福;丁建龙;李光华;周亚东;刘李;赵喜荣;崔祥滨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肝切除与射频消融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肝转移是结直肠癌的常见转移方式,发生率可高达10% ~ 25%.手术切除是目前较为公认的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CRLM)的有效方法[1].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一项近年来才开展的治疗实质性肿瘤的微创技术[2].其优势在于可以在不开腹手术的情况下局部灭活肝脏肿瘤,而对肝脏功能影响较小,特别适合位于肝脏深部的肿瘤[3].但是,RFA存在局部复发率相对较高的缺点,在治疗CRLM方面能否替代手术治疗仍存在较大争议.因此,本Meta分析对手术切除和RFA治疗CRLM患者的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边缘复发率指标进行了比较,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张崇;张佳林;张城硕;周翔宇;孙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肝假性淋巴瘤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肝假性淋巴瘤(pseudolymphoma of liver)是一种比较罕见的肝良性肿瘤,国内外有关报道较少.我院近期收治1例,现结合文献,分析总结如下.患者,女性,69岁.因“体检发现肝右叶占位1月余”入院.既往有丙肝病史,无自诉不适.CT显示肝右叶结节.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强化减退,不除外小肝癌.MRI肝右后叶可见一圆形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边缘清晰,直径约1.5 cm.增强后动脉期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呈稍低信号影,肝癌可能.AFP 18 μg/L,丙肝抗体(+),丙氨酸转氨酶(ALT) 104.7 mmol/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72.1 mmol/L,血沉30 mm/h,抗中性粒细胞抗体及自身抗体结果均为(-).

    作者:褚薛慧;陈骏;李强;尹卫民;孙凯;孙喜太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胆汁外引流的严重并发症:胆汁丢失性黄疸并肾功能不全一例

    患者女,49岁,发现丙肝病史半年.本次因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伴瘙痒5d,于2013年8月23日入院.入院体格检查: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中度黄染,其余(-).检验结果示:TBil 109.1μmol/L,DBil 88.0 μmol/L,ALT 116 U/L,AST 141 U/L.予以保肝治疗2周,肝功有所改善,但胆红素缓慢升高(图1).彩超示胆总管末段管壁增厚,肝内外胆管扩张.CT示肝内外胆管扩张,CA19-9:490.50 kU/L.考虑胆管癌并梗阻性黄疸可能性大.肝胆外科会诊后考虑患者全身情况较差,胆红素高伴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建议先行介入减黄治疗,二期外科手术.于9月17日行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外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

    作者:王瑞芳;李娟;李明省;马南;管生;余祖江;胡小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肝静脉分型与肝移植技术规范实践中的常见弊端及对策研究

    目的 探讨肝静脉分型及肝移植技术规范实践中的常见弊端及其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作者自2000年5月至2007年8月实施的共248例成人肝移植病例资料.将248例受者肝静脉进行解剖分型(Ⅰ、Ⅱ、Ⅲ、Ⅳ-A、Ⅳ-B、Ⅴ型).以背驮式肝移植为基本技术,并根据肝静脉分型分别实施了经典背驮式肝移植、改良背驮式肝移植和经典式原位肝移植.结果 对136例Ⅰ型(左、中肝静脉合干型)患者实施经典背驮式肝移植.其中6例肝静脉分离失败,34例发生即期(14例,9.85%)、急性(18例,12.67%)、慢性(2例,1.40%)布-加综合征者,后经手术矫正、降低门静脉压疗法和肝后下腔静脉放置下腔静脉支架处理后,肝静脉回流受阻均得到改善.对54例Ⅱ型(右、中肝静脉合干型)患者均行经典背驮式肝移植术,无肝静脉回流受阻.其中2例肝静脉被肿瘤包绕改行经典式原位肝移植.对14例Ⅲ型(三支肝静脉合干型)患者行经典背驮式肝移植术理想,无肝静脉回流受阻.对16例Ⅳ-A型(三支肝静脉同轴型)患者行经典式原位肝移植,2例成型失败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Ⅳ-B型(三支肝静脉非同轴型)18例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和经典式原位肝移植各9例.Ⅴ型(肝段型,无三支恒定的肝静脉)4例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和经典式原位肝移植各2例.在施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和经典式原位肝移植术的患者中有3例发生布-加综合征,术后1~3月分别实施肝后下腔静脉置放下腔静脉支架术,术后布-加综合征症状缓解.结论 按肝静脉分型可科学地规范肝移植技术.Ⅰ型行经典背驮式肝移植,由于肝静脉回流偏左,易扭曲,故即期、急性、慢性布-加综合征的发生率较高.Ⅱ、Ⅲ型行经典背驮式肝移植则无肝静脉回流受阻;Ⅲ型行经典背驮式肝移植理想.Ⅳ-A型可行经典背驮式肝移植,成型失败可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Ⅳ-B型仅能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或经典式原位肝移植.Ⅴ型只能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或经典式原位肝移植.施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或经典式原位肝移植虽可发生布-加综合征,但肝静脉回流受阻可采用相应手术措施和内科治疗得以改善,对肝移植预后无影响.

    作者:叶啟发;范林;明英姿;王彦峰;钟自彪;李弦;成柯;范晓礼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