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围手术期持续应用与术前7d停用阿司匹林对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和术后出血及其他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方法对2011年4月至2014年7月择期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评估.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持续应用阿司匹林组和术前7d停用阿司匹林组.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手术时间、术后出血(48 h再手术)率、腹腔引流量、术后输血事件、主要血栓栓塞性事件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共入组118例患者,研究中退出2例.持续应用阿司匹林组57例,术前7d停用阿司匹林组59例.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手术时间、术后出血(48 h再手术)率、腹腔引流量、术后输血事件、主要血栓栓塞性事件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持续应用阿司匹林(75~ 100 mg/d)不增加术中和术后出血风险.
作者:国世刚;孔健;李国明;辛宗海;丁雪梅;高君;柯山;张永利;李尚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胆囊癌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CCR4的表达,以及CCR4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互关系及其对胆囊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CR4在胆囊癌组织标本及慢性胆囊炎胆囊黏膜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Kaplan-Meier法进行CCR4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生存曲线比较.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x2检验分析CCR4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胆囊癌细胞胞浆和(或)胞膜有CCR4表达,呈棕黄色.胆囊癌CCR4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慢性胆囊炎胆囊上皮组织(P<0.05).CCR4的高表达与胆囊癌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分级、远处转移及神经淋巴管侵犯等因素无关,而与肿瘤淋巴结转移(P<0.05)及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Kaplan 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CCR4阳性组与阴性组术后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CCR4表达水平是影响胆囊癌患者手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趋化因子受体CCR4在胆囊癌组织中有表达,且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有关,是胆囊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趋化因子受体CCR4与胆囊癌的侵袭与转移有关.基于CCR4的抗肿瘤靶点技术有望成为治疗胆囊癌的一种新方式.
作者:孙登群;龚仁华;孙艳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肝脏神经内分泌瘤(NET G1、G2)及神经内分泌癌(NEC G3)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分级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肝脏NET患者及19例NEC患者资料,比较两组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及MR信号特征.结果 NET组和NEC组间血管侵犯(P<0.05)、淋巴结肿大坏死(P<0.05)征象以及门脉期(P<0.05)、延迟期(P<0.05)强化特征各异.动态增强扫描,两组病灶间对比噪声比(CNR)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14,P<0.05).NEC组的CNR在动脉期(Z=121.75,P<0.05)及门脉期(Z=139.31,P<0.05)显著低于NET;门脉期病灶CNR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729 (P <0.05),诊断切点为-61.38,灵敏度为90.0%,特异性为63.2%.结论 MRI在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级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血管侵犯、淋巴结肿大坏死征象以及动态增强扫描各期信号特征对于区别NET及NEC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盛若凡;解艳红;纪元;陈财忠;曾蒙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腹腔镜联合顺行导丝引导术中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前瞻对照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LC)联合术前EST(POEST)与LC联合术中EST(IOEST)两种方案治疗胆石症进行研究.将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例分为POEST和IOEST两组,每组各50例.记录两组病例手术操作时间、单次EST胆管结石清除率、胆管残余结石发生率、EST相关急性胰腺炎发生率、治疗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OEST与IOEST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分布以及结石大小、数目、胆总管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结果的比较:EST操作时间、LC联合EST总手术时间、单次EST胆管结石取净率、住院费用等四项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残余结石发生率,EST相关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EST相关急性胰腺炎发生率,治疗后住院时间等四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OEST组胆管残余结石发生率(分别为0和8%)显著降低,EST相关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分别为4%和18%)和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0和8%)显著降低,治疗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结论 LC联合顺行导丝引导IOEST技术治疗胆石症操作技术可行.与传统LC联合EST序贯性方案相比,LC联合术中EST技术能显著降低EST相关急性胰腺炎发生率,降低胆管残余结石发生率.其应成为LC联合EST治疗胆石症的推荐技术.
作者:张国强;冯雪峰;金燕平;李贤杰;应福明;范天逸;周善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本文根据大量研究成果,阐明急性胰腺炎肝损伤是局部炎症向全身反应进展的标志,着重说明了Kupffer细胞以及各种细胞因子、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是急性胰腺炎(AP)并发肝损伤病理进展的关键因素.鉴于目前对急性胰腺炎肝损伤的病理机制尚无统一确切结论,开展对MIF、细胞因子对AP肝损伤的相关细胞信号调控机制研究,不仅能发现相应的干预靶点,还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本文分别从病因、病理和诊断三方面对急性胰腺炎并发肝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徐彦哲;丁佑铭;汪斌;徐军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经典背驮式肝移植作为原位肝移植技术的一种改进,较经典原位肝移植有诸多优点,但是也存在术式复杂、术后易并发肝静脉流出道梗阻及血栓形成等局限.针对上述问题,近年来国内外提出了数种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式.这些改良术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并扩大了背驮式肝移植的应用范围.本文就目前背驮式肝移植的改良术式作一综述,并探讨其各自的特点.
作者:张秋艳;范林;叶啟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胆道低位梗阻多由壶腹周围癌引起,既往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但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因此,对不能手术切除的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非手术减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目前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很大程度上已经取代了晚期胆道梗阻患者外科手术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CD).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胆道微创外科自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对12例恶性低位胆道梗阻经十二指肠镜逆行插管不成功患者,改用PTCD联合内镜放置支架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祁春春;马跃峰;邹瑞;杨玉龙;张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临床常见,近年来全球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目前,根治性手术切除依旧是治疗早期肝癌甚至部分中晚期肝癌有效的方法[1],而术后肝功能衰竭则为其严重且致命并发症.肝功能衰竭的发生主要与术前肝功能贮备相对不足、术后肝功能恢复不良、肝细胞再生障碍等因素有关.研究表明术前高乙肝病毒定量对术后肝功能恢复具有重要影响[2].为此,我们对肝癌患者术前HBV-DNA定量与肝部分切除术后短期肝功能恢复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作者:李牧其;周杰;戴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随着近年来围手术期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胰腺手术安全性已有显著提高.大型胰腺外科中心患者病死率已降至2%.然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仍维持在30%~ 60%,未能有明显改善.胰肠吻合口瘘是胰腺手术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尤其合并出血时,往往危及患者生命.现将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胰腺外科2013年实施的胰腺手术中发生胰肠吻合口瘘合并出血的2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对该并发症发生因素的认知及其防治水s平.
作者:梁兴;胡先贵;金钢;刘瑞;张怡杰;周颖奇;周旭宇;李刚;何天霖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分化抗原簇蛋白133(CD133),又名Prominin-1、AC133,是近年发现的肝癌干细胞标志物[1].目前虽有大量文献显示,CD133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肝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但是其在肝癌发生前的表达状况及其在肝癌中高表达的原因尚不清楚[1-2].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原因.长期HBV感染可刺激宿主免疫反应,逐渐发生慢性肝炎、肝硬化,终导致肝癌发生.HBV可与人体基因组整合,破坏人体基因组稳定性;HBV的编码产物乙肝病毒X蛋白(HBx)不但可激活病毒与多种癌基因的启动子,还可破坏肝细胞原有生物节律,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3-4].
作者:吴超;何前进;李常海;黄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患者,男,41岁.因反复中上腹痛3个月入院.体检:患者心肺正常,腹软,上腹深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移动性浊音阴性,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辅助检查:白细胞11.8×109/L,中性粒细胞6.8×109/L,血淀粉酶115 U/L,余检查未见异常.CT平扫及增强示壶腹部囊实性肿块(图1A).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诊断为十二指肠降段内侧憩室,胰管轻度扩张(图1B).内镜B超示十二指肠乳头部间质瘤(图1C),诊断为十二指肠乳头占位:十二指肠憩室?十二指肠乳头部间质瘤?慢性胰腺炎.行腹腔镜探查.术中见胆囊慢性炎症改变,胆总管未见明显增粗,十二指肠黏膜完整,肿瘤位于十二指肠乳头处,约3.5 cm×5.0 cm大小,质地硬,边界欠清,累及胰腺,胰腺组织偏硬,胰管稍扩张.怀疑十二指肠乳头癌,中转开腹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Child消化道重建.术后病理:“十二指肠乳头”异位胰腺(图1D).术后出现胆漏,经保守治疗后治愈出院.随访至今共30个月,无复发转移征象.
作者:邓娟娟;张昭;屠金夫;蒋飞照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肝样腺癌为一种少见的含有肝细胞成分的腺癌,临床上以胃肝样腺癌多见[1-2].胆囊肝样腺癌国内罕有报道[3-6].现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经治的1例胆囊肝样腺癌患者情况报道如下.患者男,38岁.体温持续高于37.0℃,午后高可达39℃,静注抗生素后无明显下降,故于我院就诊.查体右上腹可触及质硬、表面光滑、活动度差的大小约15 cm× 15 cm的肿块,无其他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HBeAb(+),HBsAb(+),HBcAb-IgG(+),甲胎蛋白(AFP) 1.91 μg/L,CA125112.68 μ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93 U/L,y-谷氨酰转移酶646 U/L,碱性磷酸酶411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05 U/L,余化验结果无明显异常.
作者:李扬;刘志艳;刘新农;王磊;展翰翔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为探讨肝内胆管囊腺瘤(IBC)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我们回顾性地分析了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7例IBC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和手术方法.7例患者全部为女性,均诊断为IBC,5例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痛,彩超可发现病灶,CT、MRI可确定诊断.7例患者中行右肝不规则切除2例,左肝外叶切除3例,左肝切除2例.IBC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误诊为单纯肝囊肿,治疗首选手术,完整切除是防止复发和恶变的关键.
作者:陈紫千;虞磊;季沅;曹文玺;谢敏;金慧涵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我院采用联合肝脏分割和门静脉结扎分阶段肝切除术(ALPPS)治疗1例直肠癌多发肝转移患者.本文报道该病临床诊治经验,特别是ALPPS的手术方式及术后近期效果.患者2014年5月入院.术前三维重建评估行扩大右半肝切除术后剩余肝脏体积占标准肝体积的23.11%.采用开腹ALPPS方案,第1步手术后12天再次计算剩余肝脏体积占标准肝体积的34.8%.于第1步手术后13天行第2步手术.患者术后并发大量腹水,予以充分引流及补充白蛋白后痊愈.1个月后复查未见复发.ALPPS治疗CRLM患者安全可行,近期手术效果良好.
作者:周远达;崔云龙;李慧锴;周洪渊;张倜;郑鹏;王华琦;李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发病率逐年增加.为了规范CP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多学科综合诊治水平,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对2008年制定的《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讨论稿)》进行了修订.在原版本基础上,参照国际相关指南和新研究成果,依据流行病学资料、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基础研究结果,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在CP诊治领域的进展,经学组全体成员大会共同讨论审阅,并通过指南解读巡讲、小组讨论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不断修订和完善,终完成定稿.希望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欢迎各位同道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提高我国CP的诊治水平.
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