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8118
  • 国内刊号:11-3884/R
  • 影响因子:1.84
  • 创刊:1995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857
  • 全年订价:4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外科学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17年5期文献
  • 腹腔镜肝尾状叶切除术七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尾状叶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7例腹腔镜肝尾状叶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5.3岁.原发病包括:肝血管瘤2例、肝转移癌2例、肝细胞癌1例、复发性肝癌1例、肝腺瘤1例.统计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方式包括单纯肝尾状叶部分切除5例,左半肝切除联合尾状叶部分切除2例.手术时间200 ~ 250 min,平均235 min.术中失血量40~ 600 ml,平均188 ml.术后无出血、胆漏等并发症.肿瘤患者手术切缘均为阴性.结论 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熟悉肝尾叶局部解剖学,熟练腔镜外科技术,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控制术中出血的方法,腹腔镜肝尾状叶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陈焕伟;邓斐文;王峰杰;胡健垣;李杰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缺血性肠病所致肝门静脉和肠壁积气的螺旋CT影像特征与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缺血性肠病所致门静脉和肠壁积气的螺旋CT影像特点.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浙江省温州市人民医院(6例)、乐清市人民医院(5例)、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3例)、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3例)收治的17例门静脉和肠壁积气患者的CT影像资料,并进行回顾性横断面研究.17例患者均于MSCT检查前禁食8h,不行腹部加压,用屏气扫描.观察门静脉积气、肠壁积气、肠壁厚度、肠壁密度、肠系膜、腹腔积液及增强肠壁强化程度等情况.结果 17例患者均出现腹胀、腹痛,其中伴恶心呕吐9例、腹泻7例、黑便7例、脐周压痛11例、反跳痛8例.17例患者CT检查均显示门静脉积气,其中肝静脉及门静脉广泛积气类似枯树枝状11例、肝静脉远端少量气体影6例.17例均有肠壁积气,其中呈“单气泡”影8例、“多气泡”影聚集7例、“带状气泡”影2例.CT显示肠壁广泛增厚伴水肿13例、肠管明显扩张并肠壁菲薄4例、腹腔少量积液3例.CT增强检查8例见病变段肠壁及系膜强化程度减弱,强化呈环形“靶征”及“晕征”.结论 门静脉和肠壁积气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检查对诊断缺血性肠病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蔡庆虎;张燕绒;张海荣;许崇永;邱乾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Notch3在胰腺导管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和总体生存率的相关性

    目的 探究Notch3在胰腺导管腺癌(PDCA)中的表达及其与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总体生存率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8年至2015年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手术治疗的80例PDAC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评分分为两个亚组:低表达组(0~4分)和高表达组(5 ~ 12分).分析Notch3的表达与PDAC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Notch3基因的高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转移、静脉侵犯及TNM分期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是否转移、是否静脉侵犯及TNM分期和Notch3表达与PDAC患者总体生存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转移、TNM分期和Notch3高表达是影响PDAC患者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Notch3基因高表达是导致患者生存时间缩短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Notch3高表达与PDAC进展和患者不良预后显著相关,提示Notch3可能成为评估PDAC进展和患者预后的新指标.

    作者:展翔宇;周进学;周亮;李庆军;王征征;陈勋;韩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胆囊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 探讨胆囊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规律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绵阳市中医医院普外科2001年1月-2013年12月施行的包括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廓清术在内的42例胆囊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与阴性患者的生存率,观察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所有患者未发生围手术期死亡.42例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4.0%.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阴性组与阳性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理证实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为21.4% (9/42).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随肿瘤浸润深度的增加和分化程度降低而升高(P<0.01).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患者1、2、3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阴性患者(均P<0.05).结论 胆囊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廓清安全可行,但未能提高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长期生存状况.临床应根据术中快速病理检查结果确定淋巴结清扫方案.

    作者:李健波;彭宣福;赵攀;贾顺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带血管蒂胃瓣组织修复损伤性胆管狭窄的长期疗效

    目的 评价自体带血管蒂的胃瓣修复治疗损伤性胆管狭窄的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16年38例利用自体带血管蒂的胃瓣修复治疗损伤性胆管狭窄的患者资料,总结分析患者手术并发症、术后胆道系统症状、肝功能变化及狭窄复发情况.结果 38例患者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8.4%(7/38),切口延迟愈合4例,胆瘘2例,腹腔包裹性积液1例.2例死于恶性肿瘤.远期中位随访时间92(61~107)个月,1例出现胆红素增高,给予利胆药物治疗后好转.其余35例患者均未见明显腹痛腹胀,且肝功能正常,治疗效果优良率97.2%(35/36),狭窄复发率为0(0/36).结论 自体带血管蒂的胃瓣修复损伤性胆管狭窄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治疗方式,可获得优良的长期疗效.

    作者:王宇宏;刘哲;向昕;孟翔飞;王敬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左外叶小儿活体肝移植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对术后短期肝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左外叶小儿活体肝移植术后门静脉、肝动脉血流变化及其与术后短期肝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6年6月-2013年3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实施左外叶活体肝移植的1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术后1~7天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门静脉、肝动脉血流,检测患儿肝功能指标.分析门静脉、肝动脉血流变化趋势及与术后短期肝功能恢复的相关性.结果 (1)肝动脉血流量、血流量指数以及门静脉血流量、血流量指数变化与时间无关(P>0.05);肝动脉血流量、血流量指数与门静脉血流量、血流量指数变化无明显相关性(P>0.05);(2)移植物体重比(GRWR)与术后5、6、7天肝动脉血流量变化明显相关(P <0.05);GRWR与术后3~7天肝门静脉血流量变化明显相关(P<0.05);(3)术后第5天肝动脉血流量与同期AST变化呈负相关(r=-0.495,P<0.05);第3天及第5天门静脉血流量与同期AST变化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25、-0.581,均P<0.05).结论 左外叶小儿活体肝移植术后肝动脉、门静脉血流量随GRWR增大明显增加;门静脉血流及肝动脉血流变化与术后短期肝功能恢复两者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李英存;张明满;金先庆;陈镜宇;蒲从伦;郭春宝;康权;戴小科;邓玉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加速康复外科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实施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6年12月我院56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25例在围手术期实施ERAS的患者为ERAS组,31例接受传统围手术期处理的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术后胰漏、胆漏、出血、术后胃排空障碍、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90天再住院率.结果 ERAS组患者术后胃排空障碍、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非ERA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胰漏、胆漏、出血发生率及90天再住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ERAS措施,可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减少住院时间、费用,安全可行.

    作者:周永平;戴途;华志元;金慧涵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灌溉法”防治小体积肝移植后门静脉高压

    目的 探索通过降低小体积肝移植后门静脉高压和门静脉高灌注以改善肝细胞微循环的有效方法.方法 构建两组小体积肝脏移植大鼠模型(n=62),分别为小体积肝移植对照组(SFS组)和经门静脉肝内门体多孔锥形管分流组(TPIPSS).记录并分析血流动力学指标、病理学改变、术后并发症及累积生存率.采用t检验对大鼠肝脏再灌注后静脉充盈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分析.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多孔锥形管的使用可明显延缓小体积肝移植物再灌注后充盈的时间.与SFS组相比,TPIPSS组充盈时间延长4 s.再灌注后90 min内各个时间点,TPIPSS组门静脉压力均低于SFS组.与SFS组小体积肝脏移植物相比,TPIPSS移植物肝脏结构基本正常,无肝窦窦腔充血和窦间隙不规则扩大等表现.移植后并发症,SFS受体大鼠均出现腹水.TPIPSS组无一出现腹水,但50%(5/10)大鼠出现肝性脑病综合征的表现.持续性体温升高超过7d以上者SFS组占10%(1/10),TPIPSS组为40%(4/10).多孔锥形管分流组移植物的平均生存时间显著优于SFS组(37.2 ±23.5)d比(17.7± 13.5)d,P<0.05.结论 多孔锥形管经门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是缓解小体积肝移植后门静脉高压和改善肝细胞再灌注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作者:冯彦虎;谷保红;胡继科;韩志坚;成慧娟;李玉民;陈昊;冯芳菲;郑树森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肝切除术中肝脏血流阻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肝切除术中出血量是影响手术风险和术后预后的重要因素.肝脏血流阻断技术是控制出血量的有效方法.随着肝脏血流阻断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操作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发展.本文就各种肝脏血流阻断技术的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王莉荔;冯聪;沈洪;崔翔;陈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脑死亡对移植供肝的影响

    肝移植是目前治疗急慢性肝脏功能衰竭的主要方式之一.近年来随着活体肝移植供体的缺乏以及等待供体患者的数量逐年升高,脑死亡供体逐渐成为肝移植供体的主要来源.在脑死亡状态下,由于血流动力学、激素释放的改变以及炎症和免疫效应,致使供体器官的功能逐渐下降,影响器官存活率以及患者的预后.对于上述现象的产生机制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本综述旨在通过反映当前对脑死亡后器官损伤病理生理学以及预后的理解,总结现有治疗方案,对未来脑死亡供体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作者:苏一男;顾万清;梁雨荣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肝再生分子机制及中药干预研究进展

    部分肝切除术是治疗各种肝脏肿瘤的有效方法,而肝再生功能障碍则是其严重并发症之一.因此,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再生(LR)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细胞因子、生长因子、代谢和信号通路等方面对肝再生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并介绍近年来中药促进肝再生的研究进展,以进一步明确肝再生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为治疗肝再生障碍类疾病的药物研发提供有价值的研究信息.

    作者:许丽娜;彭金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节段性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一例

    无肝硬化背景患者的肝脏单发结节,常因难以鉴别良恶性而影响治疗方式的选择.节段性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影像学表现与肝脏恶性肿瘤相似,但预后不同.故正确鉴别诊断本病临床意义重大.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6年5月收治1例该病患者,现报道如下.患者男性,60岁,因“体检发现肝脏占位1个月”入院.患者1个月前体检行腹部B超示“肝右叶占位伴胆管扩张”.

    作者:张傲然;谢学海;杨尹默;郭小超;柳萍;吴问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肝癌左眼睑转移一例

    原发性肝癌常见的转移部位,包括肝内、肺、肾上腺、骨、脑及肝门淋巴结等[1].作者检索近十年来pubmed数据库,尚未发现有肝癌眼睑转移的病例报道.我院于2016年8月3日收治1例肝癌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发现左眼睑转移,病理诊断明确,现报告如下.患者男,64岁.因“乏力2个月余,查体发现肝占位半月余”入院.患者平素体健,既往无手术外伤史.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29 g/L,红细胞3.94×1012/L,白细胞5.94×109/L,血小板224×109/L;甲胎蛋白52.83 μg/L,肝肾功能、血生化、凝血功能、流行病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MRI检查示:肝S7段肿物,考虑肝癌,肝门区结节,考虑转移,伴肝内胆管轻度扩张,门静脉右后支瘤栓(图1示).PET/CT检查示:肝硬化,肝右叶混杂稍低密度影.

    作者:刘东明;张伟;周洪渊;陈昭辉;张希昊;李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急性胰腺炎并脾脏破裂十例诊治分析

    脾破裂是急性胰腺炎罕见的并发症.1945年,Mallory等[1]首次报道.其病死率高,且临床表现易被胰腺炎掩盖.如临床医师对其诊治缺乏足够的认识,不能及时采取正确的诊疗措施,常导致严重后果.我院2010年至2015年共收治急性胰腺炎合并脾破裂患者4例,经过积极治疗均存活.现结合国内文献报道对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总结如下.

    作者:蒋水明;卢海明;蒋汉城;刘雷;陈景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侵犯第二肝门中央型肝癌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分析

    手术切除是治疗肝细胞癌的首选方式.对肿瘤位于中肝(Ⅳa、Ⅳb、Ⅴ和Ⅷ段)的患者,可行扩大肝叶切除或中肝切除术,后者手术难度较大.华西医院吴泓教授曾提出中肝分型[¨.该分型Ⅰ型为:肿瘤邻近第一肝门,推挤门静脉、胆管及肝动脉;Ⅱ型为:肿瘤邻近第二肝门,推挤肝静脉;Ⅲ型为:肿瘤位于第一、二肝门之间,但未累及第一、二肝门,Ⅲa型指肿瘤与下腔静脉有一定间隙,Ⅲb型为肿瘤紧贴下腔静脉;Ⅳ型为:肿瘤同时推挤第一、第二肝门管道.该分型不同类型对于不同的切肝方式,对指导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康明伟;李伟;肖杨;李洪永;李颖;刘联彬;吴泓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肝胆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罕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发病部位广泛,常见于肺脏,发生于肝胆系统较为罕见[1].我们收集了10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胆IMT患者的临床资料.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患者的临床诊疗情况、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收集2006年1月至2016年8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并经病理确诊的10例肝胆IMT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患者中,男4例(40%),女6例(60%),中位年龄53岁(6月~ 77岁).其中婴幼儿患者3例.发生于肝脏7例,胆囊2例,胆总管1例.临床表现为发热2例、右上腹肿物2例、右上腹疼痛4例、黄疸2例.其中,1例AFP稍高于正常值(0~ 20 μg/L),2例CEA稍高于正常值(0 ~5 μg/L),3例CA125高于正常值(0~35 kU/L),3例CA19-9高于正常值(0~ 35 kU/L).

    作者:高鹏飞;舒曼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急诊肝移植治疗急性肝衰竭的围手术期处理

    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是指既往肝功能正常患者短期内肝功能急剧恶化并进行性加重,导致肝昏迷、凝血功能障碍和黄疸等一系列症状,甚至发展成多器官功能衰竭[1-2].ALF患者预后极差,病死率高达60%~80%[3].现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急诊肝移植手术救治的7例ALF患者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移植科医生提供临床参考.

    作者:李晓航;张佳林;刘树荣;吴刚;李桂臣;孟一曼;杨蕾;李柏峰;成东华;刘永锋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途径渐进性及持续性球囊扩张治疗损伤性胆管狭窄

    回顾性总结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采取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途径渐进性及持续性球囊扩张(GPBD)治疗的7例损伤性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PTC途径顺利置入球囊导管5例,2例置管失败者经ERCP辅助下成功放置球囊导管.PTCD及ERCP术后未出现出血、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治疗期间发生球囊损坏2支、球囊移位2次.扩张6个月后胆道造影见狭窄均解除,取出球囊表面无胆泥附着,胆道镜观察见胆管内无胆泥淤积,狭窄处胆管黏膜完整,无充血水肿及纤维素附着.随访5 ~ 27个月无狭窄复发.研究显示经PTC途径的GPBD是治疗损伤性胆管狭窄的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作者:张诚;史力军;杨玉龙;马跃峰;于颖;林美举;张洪威;李婧伊;祁春春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胆囊癌与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鉴别诊断及手术治疗策略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恶性肿瘤,预后极差.而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是良性炎症性疾病,两者鉴别有一定难度.本文结合文献报道及本单位临床实践,对两者的鉴别要点及手术治疗进行探讨,并得出以下结论:炎症在两者的发病机制中都有重要作用,结合病史、影像资料以及术中快速病理,可提高两者诊断的准确性.胆囊癌根治术是胆囊癌首选治疗方式,但手术范围存有争议.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往往切除胆囊即可,但如病情复杂,需采取不同手术方式.

    作者:邱智泉;于勇;罗祥基;刘辰;易滨;程庆保;冯飞灵;张柏和;姜小清;李斌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肝血管瘤的射频消融治疗(国内)专家共识

    肝血管瘤是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文献报道,普通人群肝血管瘤的发病率为0.4% ~ 20.0%,尸检发现率为0.4% ~ 7.3% [1-6].肝血管瘤多数生长缓慢,无恶变倾向,自发破裂者少见.如果瘤体较小,无明显临床症状,可随访观察;如果血管瘤体积较大(≥5 cm),生长趋势明显或/和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常需要积极治疗[7-11].

    作者:高君;范瑞芳;杨家印;崔彦;纪建松;马宽生;李晓龙;张龙;许崇良;孔新亮;柯山;丁雪梅;王劭宏;宋晶晶;翟博;宁纯民;国世刚;辛宗海;董永红;卢俊;朱化强;孙文兵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