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HIMT)的CT和MRI表现与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IMT患者CT、MRI表现,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密度或信号、增强后强化方式.结果 31例HIMT患者中,肿瘤位于肝右叶26例,肝左叶5例.位于肝包膜下27例.肿瘤单发28例,多发3例.肿瘤大直径2.1 ~12.5 cm,平均(3.6±1.2)cm.肿瘤呈类圆形或椭圆形21例,不规则形10例.CT检查(n=19)平扫均表现为低密度影,CT值5 ~35 HU,平均(27.6±5.3)HU.肿瘤密度均匀6例,不均匀13例,其中3例肿瘤内呈蜂窝状改变.肿瘤界限清楚8例,不清楚11例.MRI检查(n=21):肿瘤界限清楚8例,不清楚13例;肿瘤于T2WI上呈等信号12例,稍高信号9例,脂肪抑制序列均呈高信号.T1WI上均呈低信号;肿瘤信号均匀6例,不均匀15例,其中7例肿瘤内见蜂窝状改变和分隔.增强强化方式(31例):全瘤填充型12例,边缘强化型9例,分隔强化型8例,无强化型2例.病理检查:镜下见增生的梭形细胞、慢性炎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及胶原纤维形成,其中梭形细胞具有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特点.免疫组化检查23例,波型蛋白(Vimentin)均阳性,其中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阳性18例,肌特异性肌动蛋白(MSA)及结蛋白(Desmin)阳性12例,CD68阳性(+)4例,ALK、S-100蛋白、CDll7和CD35均为阴性.结论 HIMT的CT与MRI平扫表现多样性.其强化方式有全瘤填充型、边缘强化型、分隔强化型、无强化型.强化特点为动脉期轻度至中度强化,门脉期进一步强化,延迟期持续轻度强化.
作者:林达;相世峰;冯国飞;黄晓辉;余捷;孙宏亮;刘绪明;项剑瑜;邱乾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无激素免疫抑制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1 12例原发性肝癌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无激素组59例,激素组53例.术后无激素组采用的免疫抑制方案为: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片+巴利昔单抗;激素组为: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片+激素,激素于移植后第1天以后逐日减量,至移植后3个月停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排斥反应、感染、肿瘤复发、乙肝病毒复发的发生率以及生存率.结果 术后无激素组患者感染率为18.6%,明显低于激素组的37.7% (P <0.05).术后无激素组乙肝病毒复发率为5.1%,明显低于激素组的20.8% (P <0.05).无激素组超米兰标准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率为70.0%,低于激素组的100% (P <0.05).术后无激素组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6.4%、84.9%、69.3%,激素组分别为87.8%、64.9%、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排斥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肝移植患者术后应用无激素免疫抑制方案是安全可行的,不但不会增加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而且可降低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和乙肝的复发率.特别是对于超米兰标准患者可以降低肿瘤复发风险,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陈榕;江涛;张冬华;郝保兵;王轩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基于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对主肝静脉及各肝静脉分支的分型进行大数据分析,测量肝静脉相应的回流体积,为实施精准肝切除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海信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CAS)将570例国人上腹部增强CT进行肝脏及血管三维重建,大数据分析主肝静脉及其分支的医学影像变异并分型,测量各肝静脉主干回流区域体积.结果 主肝静脉分型:Ⅰ型270例(47.4%),Ⅱ型294例(51.6%),Ⅲ型6例(1.0%).肝左静脉分型:Ⅰ型190例(33.3%),Ⅱ型79例(13.9%),Ⅲ型301例(52.8%).肝中静脉分型:Ⅰ型313例(54.9%),Ⅱ型174例(30.5%),Ⅲ型83例(14.6%).肝右静脉分型:Ⅰ型456例(80.0%),Ⅱ型79例(13.9%),Ⅲ型35例(6.1%);Ⅰ型又分为四个亚型,A亚型26例(5.7%),B亚型404例(88.6%),C亚型20例(4.4%),D亚型6例(1.3%).其中131例,肝左静脉回流体积(25.0±6.6)%,肝中静脉回流体积(34.8±9.5)%.63例伴有右后下静脉的患者,肝右静脉回流体积(25.1±11.6)%,右后下静脉及肝短属支回流体积(14.7±7.4)%.68例不伴有右后下静脉的患者,肝右静脉回流体积(40.7±8.6)%.结论 肝静脉解剖变异复杂多样,各分支回流肝体积差异较大.海信CAS能准确立体显示肝内血管走行及肿瘤与脏器的毗邻关系,对精准肝切除术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崔楷悦;董蒨;耿耿;赵静;苏南;朱呈瞻;周显军;张虹;邢茂青;郝希伟;鹿洪亭;姜忠;魏宾;张桓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微创理念下ERCP放置鼻胆管引流(ENBD),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Mirizzi综合征(MS)患者的新方法和预防胆管损伤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6年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咸阳市中心医院接受ERCP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的56例MS患者资料.结果 在1 762例ERCP术前患者中,56例拟诊为MS并经手术确诊,占同期施行ERCP患者的3.2%.其中36例Ⅰ型MS患者放置ENBD后顺利完成LC,12例Ⅱ型及4例Ⅲ型患者LC中采用组织修补横向一期缝合总管缺损,未放置T型管,用ENBD管引流胆汁.Ⅲ型、Ⅳ型各2例完成LC后,在腹腔镜下成功实施肝总管空肠Roux-en-Y型吻合.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其中行胆肠吻合的2例患者术后多次胆管炎症状发作,经内科治疗后病情稳定.其余患者随访2年以上,预后良好.结论 术前ERCP可明确MS的诊断和Csendes分型.ENBD在腹腔镜术中可指示肝总管的走行,避免胆道损伤,术后可代替T管引流,减少创伤.ERCP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Mirizzi综合征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的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安东均;张成;韩立;晁延军;周党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 Ra)与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肝切除后肝功能衰竭的协同效应及机制.方法 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五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85%肝大部切除术诱导急性肝功能衰竭;IL-1 Ra组:肝切术前6小时耳缘静脉注射IL-1 Ra;MSCs组:肝切除术后24小时门静脉移植8×107 MSCs;联合治疗组:耳缘静脉推注IL-1 Ra,门静脉移植8×107 MSCs.检测各组生化指标、炎症因子、病理改变、生存时间、移植细胞体内分布、肝细胞凋亡与再生情况、AKT及NF-κB表达.结果 MSCs组、IL-1 Ra组、联合组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24.3±4.0)d、(21.7±4.7)d、(35.3±6.7)d;联合组生化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明显改善;MSCs组、IL-1 Ra组、联合组病理学评分分别为5.83 ±0.76、6.67±1.04、3.50 ±0.87.联合组较对照组肝细胞凋亡明显下降(P<0.05),增殖明显升高(P<0.05).联合组AKT表达显著升高,NF-κB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MSC联合IL-1 Ra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减少凋亡促进肝脏修复和再生,具有协同效应.
作者:桑剑锋;马虎成;施晓雷;黄韬;伊丹丹;丁义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肝脏是人体内唯一可以在部分切除后完全再生,并恢复至与术前相同体积、质量的脏器.此前,相关的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肝再生的起始或增殖阶段.近年来,随着肝再生终止机制的重要性被广泛认可,相关研究也逐渐开展.探究肝再生终止机制一方面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肝脏适应性生长的原理,另一方面可以更深入地探索肝再生终止过程破坏与肿瘤发生发展的潜在联系.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肝切除后肝再生终止阶段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陈文;沈艺南;白雪莉;梁廷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门静脉高压症常见于肝脏的慢性疾病,如血吸虫病、门静脉闭塞、肝硬化等.当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 >5 mmHg(1 mmHg=0.133 kPa)时即可诊断为门静脉高压症.门静脉高压症可引起食管下段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是肝移植和肝硬化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经历了相关理论研究及动物试验期、临床前期试验及资料积累期、分流术与断流术两大术式迅速发展期以及介入、内镜、肝移植等外科治疗新技术高速发展期.随着对门静脉高压症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医疗技术的高速发展,外科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术式得到极大改良,显著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但是,至今尚无一种术式能彻底治愈门静脉高压症.本文从介绍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人手,回顾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历史及其进展以及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及再出血的治疗现状,以便为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杨金伟;马臻;胡继科;宋天亮;刘小红;耿春雨;韩志坚;李玉民;陈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临床预后极差的消化道肿瘤.对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进行分析和预测,可为其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及临床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列线图模型可通过量化各种危险因素计算相关临床事件风险值.本文就列线图用于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术后生存、导管内乳头状瘤(IPMN)患者癌变风险和化疗效果评价等3个方面,分别对预测因素、预测准确性等指标进行了评价.
作者:黄志鹏;莫之超;周蒙滔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患者女性,54岁.因“肝脏占位并进行性增大3年”入院.否认既往肝炎病史.体格检查: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区未及明显包块,肝区叩击痛(-).肝功能Child A级.血常规、肝功能、肝炎、肿瘤标志物检查均正常.腹部MRI检查示:肝左叶多发占位性病变,大病灶位于左外叶,约71 mm×56 mm.其余病灶主要位于左内叶,其中有一较大病灶位于第二肝门部,紧靠中肝静脉.临床考虑为肝海绵状血管瘤(左半肝,多发),于2016年9月18日在腹腔镜下行左半肝切除术.
作者:褚薛慧;李刚;孙喜太 刊期: 2017年第09期
脾动脉瘤(splenic artery aneurysm,SAA)患病率居内脏动脉瘤之首.其潜在风险在于自发性破裂会引起腹腔大出血、休克,进而危及患者生命.笔者所在单位近期收治两例脾动脉瘤自发性破裂患者,现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作者:刘建武;冯变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随着腹腔镜技术及相关微创设备的发展、完善,腹腔镜已广泛用于外科领域,腹腔镜微创诊治肝破裂的价值也愈来愈受到创伤外科医师的重视.然而,肝脏血供丰富、质脆易碎,镜下缝合修补相对困难,影响了腹腔镜技术在肝外伤治疗中的开展.既往用于肝脏肿瘤治疗的射频消融技术,现已用于肝叶切除及不规则肝切除手术,并表现出良好的止血功效.动物实验亦表明,射频消融能快速、有效控制闭合性肝外伤的肝活动性出血[1].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选择性采用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止血术治疗闭合性肝破裂26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苏畅;朴镇浩;王伟华;潘智裕;陈义;茅安炜;陈前;江道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为肝静脉和(或)其开口以上的下腔静脉阻塞所致门静脉和(或)下腔静脉高压临床症候群[1-2].临床上,由于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梗阻,几乎所有BC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均可见到不同程度的肝内外侧支循环形成.这些侧支循环起着引流门静脉及下腔静脉血液,缓解肝脏及体循环淤血的作用[3-4].这些侧支循环大多起着代偿作用,对机体是有利的.
作者:吴磊;祖茂衡;徐浩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分析总结15例十二指肠乳头癌的CT、MRI表现,结果显示其下述特征:十二指肠乳头癌肿与十二指肠壁形成“靶征”或“钻戒征”;环形强化的胆总管/胰管末端肿块;癌肿累及乳头周围肠壁可使肠壁增厚.MRI冠状位和多平面重建(MPR)有助于这些特征的显示,使早期诊断十二指肠乳头癌成为可能.
作者:顾文江;陆忠烈;赵宏伟;刘虎;韩云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钆贝葡胺(gadobenate dimeglumine,Gd-BOPTA)是一种磁共振T1加权阳性双相对比剂.Gd-BOPTA具有非特异性细胞外间隙分布和肝细胞特异性摄取的特点[1-3],既可用于肝脏磁共振多期动态增强成像,又可在注射40 ~120分钟内进行肝胆特异性期成像.因此,Gd-BOPTA在肝脏疾病的检出、定性诊断以及胆道系统的显示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腹部学组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