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RFA)治疗复杂性细菌性肝脓肿(PLA)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8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及山东省日照市中心医院以RFA为主要手段治疗的20例复杂性PLA患者的临床资料.RFA采用腹腔镜联合术中超声及CT引导完成.术后评价技术成功率、有效率和安全性,并定期随访.结果 技术成功率为100%,中位操作时间为45 min.20例患者均经一次RFA治疗,获得临床治愈.其中1例患者RFA治疗后,病灶由“多房”分隔状态转为“单房”液化坏死状态,经后续经皮经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终获得治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于抗生素联合介入治疗疗效不佳的难治性PLA患者,RFA有可能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治疗方式.
作者:柯山;王劭宏;孔新亮;高君;丁雪梅;王强;孔健;许力;孙文兵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单中心单组3年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患者的病历资料和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胰腺科同一手术组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施行的118例PD患者病历资料.结果 118例PD术包括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 102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16例.男性64例,女性54例,年龄13.0~78.0(56.0±12.0)岁.其中,恶性肿瘤占73.7%(87/118).手术时间(324.0±95.6) min;术中出血量(192.8±97.5) ml;住院时间(19.9±9.5)d;R0切除率100%.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6.6%(55/118),围手术期病死率为0.LPD比OPD手术时间略有延长,但在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除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安全可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虽高,但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后均顺利出院.LPD较OPD虽未显示出明显优势,但其应用前景值得肯定.
作者:胡金萌;董久兴;秦泰;高松;赵凯丽;白伟伟;王健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肉瘤样肝细胞癌(SH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n=33)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病理科(n=9)自2008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42例接受手术切除的SHC患者的临床资料.另收集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断并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HCC)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42例SHC患者年龄32~ 84岁,平均58.3岁;病灶大直径1.8~22.0 cm,平均8.2 cm;AFP中位数值45.2 μg/L.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10.5个月,平均无疾病进展生存期2.9个月,5年生存率25.0%.HCC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7.1个月,5年生存率27.3%.病理诊断方面,SHC由分化不一的癌细胞和排列一致的肉瘤样梭形细胞组成.肉瘤样区域免疫组化染色既表达间叶源性标志物,也表达上皮源性标志物.结论 SHC局部侵袭性强,淋巴结转移率高,患者预后差.SHC的诊断主要依靠术后病理,免疫组化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十分重要.手术切除是唯一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治疗手段.
作者:孙亦雯;崔珊珊;王颖;陈定宝;王玉湘;刘从容;沈丹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隧道法”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TLSPD)对门静脉高压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取建立隧道的方法完成TLSPD(包括胰尾后隧道、脾后隧道及食管下段后隧道).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接受TLSPD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统计分析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是否中转开腹、围手术期并发症等围手术期资料数据以及门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术后再出血情况等远期随访数据.结果 共466例患者接受TLSPD,手术时间为(145.0±55.0) min,术中失血量(60.0±29.0) ml,6例患者中转开腹.466例患者中,20例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4.3%,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术后随访有214例患者形成门静脉血栓,9例发生上消化道再出血.结论 TLSPD是一种安全有效、易于推广的微创术式,能显著降低患者的手术出血风险.
作者:唐勇;万赤丹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中埃兹(Ezrin)蛋白和磷酸酶基因(PTEN)蛋白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组)和相应癌旁组织(对照组)中Ezrin和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上述指标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ICC组Ezrin阳性表达率为78.0% (39/50),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为46.0%(23/50);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zrin蛋白的表达与ICC肿瘤直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CA19-9、HBsAg、肝内胆管结石无关(P>0.05).PTEN在ICC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46.0% (23/50),在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88.0% (44/50),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蛋白的表达与ICC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CA19-9、HBsAg、肿瘤直径、肝内胆管结石无关(P>0.05).Ezrin和PTEN蛋白在ICC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382,P<0.01).结论 Ezrin和PTEN在ICC中的异常表达及二者表达的负相关可能在ICC的侵袭及转移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董伟;刘路;陈赢;郑燕;李勇;康青松;李飞波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肝脏巨大血管瘤的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8年1月中日友好医院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40例肝脏巨大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肝血管瘤直径均大于10 cm,肝功能均为Child-Pugh A级.随访截止至2018年2月.结果 40例患者中,完全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37例,中转开腹3例.肝血管瘤大径10.0~15.0(10.8± 1.3)cm.完全腹腔镜手术患者手术时间70~390(154.7±68.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00(100~400) ml;术中自体输血20例,自体联合异体输血2例;术后住院时间4~14(6.9±2.0)d.术后3例(8.1%)出现并发症,其中胸腔积液2例,盆腔积液1例,2例经穿刺引流后痊愈,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无术后出血、胆漏、气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全组患者均获随访,未见肝血管瘤复发.结论 全腹腔镜手术可安全有效地用于经过选择的肝脏巨大血管瘤患者.
作者:司爽;杨志英;谭海东;孙永亮;徐力;刘立国;刘笑雷;周文颖;黄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应用博来霉素行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TAE)治疗肝血管瘤的安全性及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 1年1月-2014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介入放射科行TAE治疗的132例肝血管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106例,年龄29.0~65.0(46.0±8.0)岁.栓塞方案采用碘油-博来霉素乳剂+聚乙烯醇微球.观察入组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3、7天肝功能,TAE术前及术后6、12、24、36个月瘤体大小.结果 入组患者均成功行TAE,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6年瘤体直径较术前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和36个月临床有效率分别为100%、100%、96.9%和90.6%.结论 应用碘油-博来霉素乳剂+聚乙烯醇微球行TAE治疗肝血管瘤安全、有效,长期疗效可靠.
作者:袁冰;张金龙;袁凯;王燕;阎洁羽;付金鑫;王茂强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2010年5月-2017年5月56例经手术治疗且病理确诊XG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XGC患者术前均行常规检查.其中CA19-9不同程度升高24例(42.9%),B超、CT或MRI检查至少一项提示增厚胆囊壁内有连续黏膜线41例(73.2%),增厚胆囊壁内有低密度结节18例(32.1%),胆囊有结石51例(91.1%),Mirizzi综合征4例(7.2%).术前诊断黄色肉芽肿41例(73.2%).患者均行腹腔镜探查,其中中转手术7例(17.1%),诊断不明的15例(26.8%)行开腹手术.所有患者术中均做冰冻病理检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局限型XGC 21例(37.5%),弥漫型XGC 35例(62.5%).56例随访6个月至5年,无远期并发症.结论 XG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伴有黄色肉芽肿形成的慢性胆囊炎.术前与胆囊癌鉴别有一定困难,诊断主要靠B超、CT或MRI的特征性表现.胆囊切除是治疗XGC有效可行的方法.随着腔镜技术不断成熟,腹腔镜手术可作为治疗XGC的首选方法.
作者:蔡涵晖;胡智明;吴伟顶;张宇华;尚敏杰;张成武;黄东胜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经胰腺血管造影指导的持续区域动脉灌注(CRAI)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2013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住东莞康华医院的SAP患者100例,包括胆源性(非梗阻性)41例,酒精性26例,高脂血症性13例,暴饮暴食所致11例,不明原因者9例.患者分为CRAI组(58例)和常规静脉治疗组(42例).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症状缓解时间、住院天数、费用以及并发症和临床结局等情况,综合评价CRAI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在治疗第六天及第十天,CRAI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白细胞数、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糖、血钙、APACHE-Ⅱ评分均较基线明显改善,但CRAI组恢复程度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此外,与常规治疗组比较,CRAI组的腹痛缓解时间[(3.3±1.2)d比(5.9±2.3)d]、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7.9±1.8)d比(13.3±2.5d)]、总住院天数[(21.3±3.6)d比(32.4±4.3)d]显著缩短或降低;而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RAI组腹膜后感染、胰腺假性囊肿、经腹膜后穿刺引流、行胰肠内引流手术的患者数均小于常规治疗组.CRAI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94.8%和70.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和47.6%;治疗无效率和患者病死率分别为5.2%和1.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6%和14.3%.结论 CRAI治疗SAP患者较传统静脉给药具有优势,可结合其他手段作为SAP的联合优化治疗方案.
作者:郑宇;庹青华;吴薇薇;骆明建;柯绍标;金舒;李琼;李志伟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A19-9及CEA对胰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723例胰腺相关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胰腺癌631例(Ⅰ、Ⅱ期342例;Ⅲ、Ⅳ期289例),胰腺囊性肿瘤66例,胰腺炎性肿块26例.利用Logistic回归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NLR、CA19-9及CEA对预测胰腺良恶性肿瘤的作用.结果 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CA19-9、CEA、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碱性磷酸酶(ALP)、GGT、LDH、空腹血糖(GLU)及单核细胞绝对值(MONO#)对诊断胰腺良恶性肿瘤有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19-9(HR:36.549,95% CI:12.928~ 103.330,P<0.05),CEA(HR:1.901,95%CI:1.041 ~ 3.472,P<0.05)及NLR(HR:1.896,95% CI:1.020~ 3.525,P>0.05)能够预测胰腺的良恶性疾病.CA19-9、CEA及NLR联合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单一检测及两项联合检测.此外,在CA19-9<37 kU/L时,NLR和CEA联合检测的灵敏度(69.2%)和特异度(73.6%)高[曲线下面积(AUC)=0.746,95% CI:0.675~0.816,P<0.05)].结论 联合CA19-9、CEA和NLR的检测对胰腺恶性肿瘤诊断意义大.在CA19-9阴性的胰腺癌患者中,NLR和CEA联合检测可提高胰腺癌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对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少军;冯丹;田伯乐 刊期: 2018年第08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LC)为目前治疗症状性胆囊结石的标准术式.LC可分为传统多孔腹腔镜胆囊切除(CMLC)和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SILC).虽然SILC具有疗效好、恢复快、术后美容效果佳等优势,但操作难度大、费用高、术后并发症也不容小觑.本文就SILC的疗效、并发症、局限性等进行综述.
作者:陆文;范晴敏;曹冀为;杨国荣 刊期: 2018年第08期
手术切除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对不宜一期手术切除的患者,通过人为诱导拟保留的肝组织增生、肥大,拟切除的肝脏萎缩,可使不可切除变为可以切除.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作为一种目前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的手术方案,成为肝胆外科热议的话题,尽管在世界范围内仍存在着巨大争议,但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笔者分析认为,若能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制定严格、合理的多中心临床试验,ALPPS可以使传统认为不可切除的肝胆肿瘤患者,获得安全、有效的根治性手术机会.
作者:杨鸿国;胡智明;张成武;黄东胜 刊期: 2018年第08期
三维(3D)成像及打印技术已经逐渐用于指导胰腺恶性肿瘤的治疗.3D成像不但可以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和术前规划,还可以对年轻医生进行教学、培训,并有助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病情讲解,提高工作效率.3D打印技术可以打印出胰头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的实物模型.此实物模型不但可以辅助术者对复杂解剖结构及其变异进行空间对比认知,还有利于明确解剖间隙,防止术中重要结构损伤,并预见胆管、胰管及血管等重要组织结构的离断位置,终实现实时、有效导航.3D成像和3D打印技术对胰腺恶性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作者:朱春富;潘昌杰;程立华;陈强;贾中芝;秦锡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韧带样瘤是一种起源于纤维结缔组织的肿瘤,好发于肌肉、肌腱和深筋膜.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近收治1例十二指肠韧带样纤维瘤患者,现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如下.患者女性,28岁.因“恶心、呕吐半年,加重1个月”,于2016年10月19日入院.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量约200 ml.无明显腹痛、时感腹胀.呕吐后腹胀可缓解.无寒战、发热,无皮肤及巩膜黄染.当地医院以“胃肠炎”间断治疗,症状时有缓解.
作者:杨明威;卜献民;贾昌俊;王国禹;侯登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难度较大.虽然在一些大的医疗中心LPD已成为常规手术[1-4],但尚未普遍开展.以胰肠吻合为代表的镜下消化道重建是开展LPD的主要技术挑战,而简单易行的吻合方式及精湛的镜下操作技术则是胰肠吻合成功的关键.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肝胆外科自2013年11月至2017年11月已完成300余例LPD[5].消化道重建我们主要采用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术.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针对胰腺条件对其经典术式不断改进,力求更好地发挥腹腔镜的视角优势,提高吻合的质量,同时简化操作步骤、缩短操作时间,使之利于腹腔镜下实施.对于胰腺质软的病例中我们采用改良双荷包胰管空肠吻合(modified double-pouch pancreaticojejunostomy)效果较好.
作者:张建生;李秋生;冯峰;刘学青;张树彬;王天阳;刘润田;武海波;邢中强;路文彦;刘建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胰管结石(pancreatic ductal stones,PDS)是临床相对少见的胰腺疾病,也是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ERCP和相关影像学诊疗技术的普及与发展,PDS的检出率逐渐升高.PDS不但因顽固性腹痛、脂肪泻及消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诱发胰腺癌的高危因素.目前治疗PDS的方法较多,传统内科方法治疗PDS效果欠佳,外科手术治疗创伤较大且存在严重并发症.我们采用ERCP联合体外震波碎石(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治疗胰管结石患者5例,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吴非;祁春春;姜书山;张诚;马跃峰;杨玉龙 刊期: 201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