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寻新型可显影终末型永久性血管栓塞剂.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聚N-取代丙烯酰胺凝胶作为栓塞剂对10只犬行肾动脉栓塞术,观察使用状况和栓塞效果.结果10只犬肾动脉栓塞术均获成功.病理检查:栓塞2 d肾脏呈急性栓塞性梗死,7~10 d肾脏呈弥漫性梗死,1~3个月肾脏显著萎缩,广泛纤维化及瘢痕形成.新型栓塞剂流动性好,易于推动,并可在X线下清晰显影.结论聚N-取代丙烯酰胺凝胶是一种可显影、易于观察栓塞效果及返流情况、栓塞效果确切的终末型永久性栓塞剂.
作者:孙光;牛远杰;陆茉珠;刘小强;张淑敏;顾汉卿;畅继武;陈志强;许淑华;赵耀瑞;刘雨;乔宝民;马腾骧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阴茎鳞状细胞癌的特殊类型疣状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阴茎疣状癌患者的诊治资料.患者平均年龄46岁.肿瘤均为菜花状、外生型,大径2~6cm,局限于阴茎头5例,侵犯至冠状沟近侧3例.经活检病理诊断后,3例肿瘤侵犯冠状沟近侧者和1例位于阴茎头肿瘤较大者行阴茎部分切除术,4例局限于阴茎头者行肿瘤局部切除术.结果病理检查见肿瘤细胞分化好,标本切缘均阴性.1例肿瘤局部切除术者术后14个月阴茎残端复发,再行阴茎部分切除术,术后随访9年,无肿瘤复发或转移.其余7例术后随访4~13年,均无肿瘤复发或转移.肿瘤局部切除术者术后性生活较满意.结论阴茎疣状癌的生物学行为以局部侵袭性生长为主,很少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采用恰当的治疗方法后患者预后好.
作者:戴波;叶定伟;方银忠;刘守业;孔蕴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α-甲酰辅酶A消旋酶(AMACR,P504s)免疫组化染色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前列腺癌(PCa)标本46例(A期1例,B期19例,C期14例,D期12例;Ⅰ级4例,Ⅱ级14例,Ⅲ级2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53例,前列腺上皮内瘤(PIN)13例,正常前列腺9例,前列腺炎6例,膀胱癌转移前列腺3例,前列腺间质肉瘤、鳞癌、未分化癌各1例.平均年龄71岁.采用HE染色及P504s的兔单克隆抗体行免疫组化分析.P504s表达分为阴性(1分)、弱阳性(2分)、阳性(3分)、强阳性(4分).结果46例PCa标本中P504s阴性2例、弱阳性1例、阳性25例、强阳性18例,平均染色浓度3.28分(95%可信区间CI 3.07~3.50分);53例BPH标本中P504s阴性47例、弱阳性6例,平均染色浓度1.11分(95%CI 1.02~1.20分);13例PIN标本中P504s阴性12例、弱阳性1例,平均染色浓度1.08分(95%CI 0.91~1.24分).PCa组与BPH、P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正常前列腺、前列腺炎、前列腺间质肉瘤、鳞癌、未分化癌、膀胱癌转移前列腺标本P504s染色均为阴性.结论P504s检测诊断PCa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盛璐;宋建达;顾琪;肖立;孙忠全;钱伟庆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膀胱自扩大手术治疗高反射性神经原性膀胱的方法及疗效.方法6例患者,男5例,女1例,年龄5~36岁,平均28岁.尿动力学检查显示6例均为膀胱反射亢进,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病程5~10年,平均6年.对6例患者的手术方法,手术前后膀胱容量,肾功能以及临床症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手术时间100~180 min,平均120 min.安全膀胱容量术前(182±52)ml,术后3个月(315±65)ml,术后10个月(420±105)ml,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导尿间歇平均4 h(3~5 h),术前5例尿失禁患者尿失禁消失4例,1例经口服抗胆碱药物后症状明显改善.术前4例肾功能异常者3例恢复正常,1例改善.结论膀胱自扩大术结合清洁间歇自家导尿治疗高反射性小容量膀胱是一种简便,可靠的方法.
作者:魏金星;张雪培;王智勇;武玉东;杨锦建;高建光;文建国;Jorgensen Trols M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终末型逼尿肌过度活跃患者的尿动力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尿动力学检查证实为逼尿肌过度活跃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男57例,女16例,平均(51±29)岁,包括梗阻性期相型组(OPDO)18例、神经性期相型(NPDO)组17例、梗阻性终末型(OTDO)组23例和神经性终末型(NTDO)组15例.10例因上尿路疾病需要手术治疗而下尿路功能正常患者[男7例,女3例,平均(45±18)岁]为对照组.结果逼尿肌过度活跃各组大膀胱压测定容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80±120)ml,OTDO组(214±105)ml,显著低于OPDO组(354±146)ml,NTDO组(191±89)ml,显著低于NPDO组(328±155)ml.逼尿肌过度活跃各组膀胱顺应性显著低于对照组(35±19)ml/cm H2O,NTDO组(19±10.8)ml/cm H2O,显著高于NPDO组(12±6.7)ml/cm H2O.排尿前大逼尿肌压力OTDO组(13±9)cm H2O,显著低于OPDO组(32±19)cm H2O,NTDO组(12±8)cm H2O,显著低于NPDO组(38±19)cm H2O.NTDO组上尿路扩张发生率(1/15)显著低于NPDO(7/17)组.梗阻性和神经性终末型逼尿肌过度活跃患者大逼尿肌排尿压,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膀胱多不能完全排空,OTDO组排空效率在70%左右,显著低于NTDO组.结论终末型逼尿肌过度活跃患者膀胱多高度敏感,其无抑制逼尿肌收缩力接近于正常逼尿肌排尿压,但多不能完全排空膀胱.
作者:王庆伟;ZHU Qing-hua;朱庆华;文建国;齐艳;苏静;张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在前列腺移行带和外周带组织中的分布特征.方法RT-PCR法半定量分析17例正常前列腺移行带和外周带组织、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EGF mRNA表达水平,印迹杂交法(Western blot)检测EGF蛋白表达.结果正常前列腺移行带和外周带EGF mRNA表达量分别为0.96±0.31、0.53±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H组织EGF mRNA表达量为1.67±0.25,显著高于正常移行带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方法证实移行带EGF蛋白表达高于外周带,而在BPH组织中表达更强.结论EGF在正常前列腺移行带和外周带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EGF对移行带生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可能是BPH的发病基础之一.
作者:孙宏斌;夏术阶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累及泌尿系统的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临床特点、免疫组化特点和诊断标准,提高pPNET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7例累及泌尿系统的pPNET患者临床资料,其中6例行肿瘤根治性切除术,1例前列腺pPNET术中发现肿瘤已侵犯膀胱颈部和直肠前壁,仅行活检术.结果7例术后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均诊断为pPNET.围手术期无患者死亡,7例患者随访4~26个月,平均12个月,1例术后5个月死于肿瘤远处转移和肾功能衰竭.结论泌尿系统pPNET是一种好发于年轻男性的恶性肿瘤,病变进展迅速,确诊依靠病理,预后较差,但发病早期根治性手术仍有较大的治疗意义.
作者:高旭;李云;许传亮;高小峰;邱镇;王林辉;孙颖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无瘤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及Bcl-2、C-erbB-2、Ki-67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术后无瘤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统计分析.对其中15例术前穿刺标本及手术切除标本行3种癌基因蛋白免疫组化检查,分析其表达与术后无瘤生存期的关系.结果Cox比例风险模型发现有意义的因素为年龄(P=0.011)、术前雄激素全阻断治疗(P=0.017)、阳性切缘(P=0.000)、切除标本Gleason评分(P=0.002)、术前或术后行睾丸切除(P=0.040).前列腺癌穿刺标本、切除标本中Bcl-2、C-erbB-2、Ki-67蛋白表达与术后无瘤生存期存在相关性.结论标本阳性切缘是影响无瘤生存期的因素,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前雄激素全阻断治疗可提高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期,术中探查未发现肿大淋巴结时未行盆腔淋巴结清扫对术后无瘤生存时间无明显影响,术前或术后睾丸切除患者的无瘤生存期明显好于未行睾丸切除患者.Ki-67、Bcl-2与C-erbB-2可作为术前、术后预测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术后无瘤生存期的指标.
作者:王晓雄;黄亮;洪宝发;文载律;刘悦;朱开常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比卡鲁胺(bicalutamide,康士得,casodex)治疗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HR-PC)的疗效.方法经睾丸切除加氟他胺或福至尔治疗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再次升高,病变进展的前列腺癌患者28例,年龄52~82岁.Gleason评分2~4分4例,5~6分7例,7~10分17例.临床分期C期6例、D期22例.比卡鲁胺治疗,50 mg或150 mg每日1次口服,疗程3~25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清PSA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比卡鲁胺治疗后,18例患者PSA由治疗前(92.6±34.5)ng/ml降至(32.6±11.4)n/gml,持续4~22个月,平均8.5个月.其中10例患者PSA(27.2±6.0)ng/ml,下降>50%,临床症状改善8例,前列腺结节较前缩小7例,骨转移有好转5例.结论比卡鲁胺作为二线激素治疗药物对于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有一定疗效.
作者:华立新;吴宏飞;眭元庚;徐正铨;张炜;钱立新;居小兵;张杰秀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提高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肾上腺髓质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有关文献.年龄23~72岁,平均45岁.男15例,女27例.左侧18例,右侧24例.偶发24例,腰痛13例,高血压、心悸、头晕4例(24 h尿VMA增高),库兴综合征1例.病程1个月~7年.B超、CT或MRI检查,诊断髓质脂肪瘤38例.经腰部第10或11肋间径路行开放手术单纯性切除肿瘤33例,标准腹腔镜下切除肿瘤8例,手助腹腔镜下切除肿瘤1例.结果42例中,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髓质脂肪瘤,其中伴腺瘤2例,伴肉芽肿性炎症1例.37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10.5年,未见肿瘤复发,4例因高血压误诊为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后血压均恢复正常.结论部分肾上腺髓质脂肪瘤伴有内分泌功能,影像学检查是肾上腺髓质脂肪瘤术前诊断的主要手段,开放或腹腔镜下单纯切除肿瘤为主要治疗方法,对肿瘤直径<3.5 cm的偶发性肾上腺髓质脂肪瘤也可积极手术.
作者:谢立平;程广;汪朔;蔡松良;张志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提高对此病的诊治水平.方法总结19例肾嫌色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男10例,女9例.平均年龄53岁.左侧9例,右侧10例.偶发12例,7例有肉眼血尿、腰痛不适和腹部包块等症状.结果B超主要表现为包膜完整的低回声肿块.CT扫描肿瘤多为均匀低密度,边界清晰.肿瘤平均直径8.2 cm.TNM分期T1N0M08例,T2N0M011例.行根治性肾切除17例,肾部分切除2例.1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16年,平均无瘤生存4.8年.病理特点:肿瘤大体标本多为均匀深棕色实体,1例瘤体中央有纤维瘢痕;光镜下瘤细胞由典型型和嗜酸型两种细胞组成,胞膜清晰;免疫组化检测CK8阳性、Vimentin阴性;Hale胶体铁染色阳性;电镜下胞质内有大量膜性小空泡.结论肾嫌色细胞癌具有独特的形态学特点.B超、CT检查缺乏特异性.多数病例瘤体较大,但TNM分期多为早期,预后良好.
作者:杨培谦;杜林栋;黄受方;吕文成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慢性前列腺炎(CPS)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年龄20~59岁门诊CPS患者3000例,无记名填写调查表,内容包括年龄、身高、体重、学历、性格、职业、病程、治疗情况、前列腺液情况及国际前列腺炎症状评分指数表(NIH-CPSI)、性功能情况、勃起功能国际指数问卷(ⅡEF-5)等共29项.结果回收有效调查表2498份,占83.3%.有82.7%的患者经常考虑CPS症状,81.2%患者对带着症状继续生活感到不满意、不高兴甚至很可怕,其中20~39岁组占78.2%;QOL评分9~12分者66.2%,其中20~39岁组占80.0%;1718例已婚患者中有勃起功能障碍(ED)者427例(45.0%),其中62.1%为轻度ED;ED重度影响QOL者占56.9%;患者性格内向者占59.8%,有生活压力者占73.5%,正规治疗的患者中65.0%对治疗效果不满意;QOL评分与NIH-CPSI评分、病程呈正相关(r=0.670,P<0.01;r=0.084,P<0.01),与年龄呈负相关(r=-0.114,P<0.01),而与身高、体重、学历、职业、前列腺液情况、有无伴发疾病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CPS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明显.对年轻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大,生活质量影响程度与NIH-CPSI评分、性格、生活压力、治疗效果、病程等有关,而与身高、体重、学历、职业、性功能情况等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郝宗耀;梁朝朝;武立新;施浩强;刘骋;郭清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肾癌在泌尿外科临床中较常见,而肾脏血管瘤较少见,同一肾脏同时发生肾癌和血管瘤罕见.2004年9月1日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志强;刘龙;范连慧;于庆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伴肾异位发育不良及输尿管异位开口临床罕见.2004年3月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27岁.因尿液不自主经阴道流出27年就诊.患者可正常排尿,1年前生育1子,无其他异常或疾病史.
作者:王成跃;吴志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患者,男,15岁.生后发现两个并生阴茎,左大右小,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尿道口异位开口于阴茎阴囊交界处,提起阴茎排尿,尿线向前,可站立排尿.两阴茎可同时勃起.体检:左右阴茎体部为同一阴茎皮肤包被,二者之间背侧有一浅沟,可清楚触及左右阴茎海绵体,二者紧密相连,左右阴茎头外露,分离排列,二者包皮均不完整,腹侧缺损,包皮系带均缺如,全部包皮转至左右阴茎背侧呈帽状堆积.左阴茎头膨大处直径18 mm,腹侧见矢状裂隙与尿道板相连,右阴茎头直径7 mm,无尿道口.
作者:田方兴;尚庆亚;杨贺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肾恶性横纹肌样瘤(MRTK)临床罕见,1983-2004年我院收治3例,现报告如下.本组3例,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57、67、21岁.临床表现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半个月1例,间断腰痛发热7个月1例,体检发现右肾肿物1例.
作者:张淑敏;畅继武;王馨;张新;赵津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睾丸成熟囊性畸胎瘤临床罕见,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14岁.自幼右侧睾丸肿大,近半年明显增长,坠胀不适,于2003年12月28日入院.查体:右侧阴囊内肿物呈球形,约10 cm×10 cm×10 cm,表面光滑,质软,有囊性感,右侧睾丸不能触及,无触痛,挤压肿物不变小,透光试验弱阳性.
作者:张洪博;史庆路;庞玉霞;王吉玉;杨青松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腹膜后巨大淋巴瘤临床表现有时与肾癌不易鉴别,术前不能确诊,我院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邵志强;肖耀军;郑少斌;陈彤;齐桓;张辉见;李海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997年3月至2004年4月我院采用手术治疗女性尿道憩室18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洪博;史庆路;孙新成;王向东;李辰;王吉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我们采用改良Palomo术式治疗精索静脉曲张22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常连胜;徐培元;车现平;赵高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2002年2月至2004年6月,我们采用经尿道电切手术治疗老年女性膀胱颈增生患者2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伊光;贾玉森;杨静哲;代宏亮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效果肯定,然而一旦肿瘤发展为雄激素抵抗性,治疗又将成为一个难题.我们就化疗在雄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作者:张海梁;叶定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Pim-2是丝氨酸/苏氨酸家族成员,在许多恶性肿瘤中呈高表达,具有维持肿瘤细胞体积,促进代谢,刺激细胞增殖的作用,是一种和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的原癌基因[1].2003年7月至2004年2月我们合成了3条针对Pim-2的反义寡核苷酸(ASODNs),观察其对前列腺癌细胞Pim-2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对前列腺癌细胞生长活性的作用.
作者:张淑群;王西京;薛兴观;强水云;林汝仙;纪宗正;王升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雄激素撤除治疗(ADT)初用于前列腺癌转移患者的治疗,而目前ADT适应证明显扩大,如应用于局限性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联合外照射放疗,可以延长生存期;改善前列腺癌根治术后PSA复发患者的生存状况.因此,接受ADT治疗5~10年以上的患者大量增加,而以往仅用于前列腺癌转移治疗的平均年限为2~5年[1].近年,我国前列腺癌发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采用ADT治疗者仍占较高的比例,目前多数患者除重视治疗效果外,也开始重视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因此,有必要对ADT的负面效应予以了解.
作者:侯树坤 刊期: 2005年第06期